范仲淹的话似乎有些好笑。
在座的各位,哪一位不是杭州城里的头面人物,平时跺跺脚,杭州的地面都要晃上三晃,整天吃香喝辣得不说,家里的粮食怕是几辈子也吃不净,像这种拿不上台面的食物,人家怕是连看都不会看上一眼。
不过,这话要是从陈庆之口中说出来,大家就当个笑话听了,可是从范仲淹的口中说出来,意义却变得不太一样,每个人似乎都低下头,琢磨着范仲淹这话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终于,席间有人开口道:“范公的意思难道是说杭州城会有天灾?”
“呵呵,怎么可能。”范仲淹笑着摆了摆手:“我又不是天上的神仙,怎么连天灾都能算出来。”
“那范公的意思是……?”终于找到了一个由头,众人纷纷把手中的杂面饼子放下,装出一付认真倾听的样子。
突然从身后传来一阵狼吞虎咽的声音,还伴随着不断夸奖的声音:“好吃,真的好吃,江南的美食真的很多,一块杂面饼子都这么好吃。”饶是如此,还不忘抱怨一下这汤水的清淡:“难道你们江南人平时就喝这种汤不成?”
这是哪里来的土包子?
连范仲淹一起,众人的目光纷纷向那声音响起的方向看去,原来是陈庆之身边的那个少年发出的声音,看他那狼吞虎咽的样子,还真不像是装出来的样子。
“切,土包子。”人群中已经有人看不下去,撇了撇嘴。
“咦?”这声音碰巧离杨怀玉不太远,一听这声音,杨怀玉顿时抬起头来,这才注意到众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自己眨了眨眼睛疑惑道:“你们不是都有吗?为何要看着我?”
哗的一声,众人纷纷摇头回过身去,像是不屑与这种傻子为伍似的。
就连身边的陈庆之也看不下去,低声嘱咐道:“你吃东西的声音太大了,要是不够的话,我这里还有。”
“哦。”杨怀玉脸一红,再吃的时候就细嚼慢咽了起来。
有了杨怀玉这个插曲,园中的气氛似乎也变得轻松了许多,连范仲淹也被杨怀玉的样子给逗笑了,杨家的这位衙内还真的是挺有意思的,一看就是珍馐美味吃得太多了,偶尔吃一回这种杂面饼子都觉得是美味。
抛开杨怀玉,范仲淹接着刚刚的话道:“我来杭州时间虽短,但对江南一带却是早有耳闻,土地兼并严重,大部分的土地全都掌握在部分家族手中,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只能集中到杭州城里来做事,长此以往,江南的土地将会陷入无人耕种的地步。”
这是什么意思?
在座的各位立刻全都警惕了起来,毕竟在座的这几十位手中差不多掌握了整个杭州九成以上的土地,难道范仲淹把大家找来的目的就是想从土地下手?这样的话,他怕是打错了主意。
众人默默地对视了一眼,均没有人出头。
范仲淹看了一圈,突然笑了笑:“大家不要害怕,本官也不想做那恶人,让你们把家里的田地拿出来分给这些百姓,本官今天把大家找来,只是想让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城里的百姓回到自己的原籍去,总不能让江南的城市越来越繁荣,而周围却越来越贫瘠吧。”
搞了半天,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众人终于松了口气,只是这个话题虽好,办法却并不容易出,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有人说道:“要不把每年的租子压低一些?”
“已经够低的了,一亩地只收七成,还想怎么低?若是到了六成,咱们怕是都要喝西北风去了。”
一亩地就要收七成?
陈庆之听到这个比例的时候也是大惊失色,再看苏小容时见她脸上却并没有多少惊讶之色,看起来这个比例在杭州已经是固定的标准,只是自己见识不足罢了。
刚刚一句话便被人给否定,接下来气氛变得沉闷了许多,不是众人没有主意,只是因为自己若是出了主意,就一定会在自己应得的利益中分出一份,谁又不是傻子,那些乡巴佬都到城里又能怎么样,该头疼的还是你们这帮官员。
“看来诸位都没有什么好办法,不如这样……”范仲淹突然一抬头,直接点道:“陈庆之,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刷,众人的目光立刻投向了这位范仲淹亲点的少年,虽然不明白他有什么背影能让范仲淹亲笔下请柬,不过单从年纪这一项,他已经比在座的所有人强了许多。
陈庆之像是早就已经预料到今天的场面一般,长身而立,淡然的表情望着众人,一拱手朗声道:“范公所虑的确已为社会之怪事,就拿织坊来说,前年每人每月的工钱为五贯五百文,去年便降到了五贯,而今年更是直接掉到了四贯,这是为什么?是布卖不出去了?还是布的价格便宜了?”
一番话说完,陈庆之的目光扫过众人,淡淡一笑:“其实都不是,只是因为一件事,那就是工人太多了些,你四贯可以雇到的人为何要花五贯?若是遇到可怜人,更是连更低的价格都敢接,所以说,范公所虑的确很重要,应该让杭州的人减少一些才是。”
“哼,你说得轻巧,有什么主意倒是说说看。”人群中又有人哼了一声,陈庆之望过去时,却是一个生面孔。
“这位兄台说的是,小子不才,却也想出了一个办法,而且已经开始实施了起来。”
“哦?庆之有何想法,快快说来。”范仲淹顿时一喜,连忙催促道。
“是这样,大家都知道苏杭自古便为织造之地,每年制出来的布匹数以百万计,因此所需的蚕丝也是成倍的增加,我的想法便是让这些百姓回去养蚕。”
噗嗤,陈庆之的话音刚落,刚刚那人便不屑地笑了声,接着反驳道:“陈庆之,你还是太年轻了,你可知养蚕就是那么容易养的?春天养蚕,秋天收获,这一年家里的粮食谁出?桑叶要钱,蚕卵也要钱,每天还要精心伺候,到了秋天万一蚕丝价格掉下来,怕是落个血本无归。”
此人的话顿时引得众人纷纷的赞同,点了点头说道:“说得不错,这么一看,还不如种地来得实惠些。”
众人的顾虑落到了范仲淹的耳中,他也是缓缓地点了点头,目光再次落到陈庆之的脸上时,却见他并没有什么气恼之色,心里突然一动,好奇地问道:“难道庆之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此事不成?”
“当然有。”陈庆之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一付自信地样子:“刚刚你们说的这些钱……我包了。”
(本章完)
在座的各位,哪一位不是杭州城里的头面人物,平时跺跺脚,杭州的地面都要晃上三晃,整天吃香喝辣得不说,家里的粮食怕是几辈子也吃不净,像这种拿不上台面的食物,人家怕是连看都不会看上一眼。
不过,这话要是从陈庆之口中说出来,大家就当个笑话听了,可是从范仲淹的口中说出来,意义却变得不太一样,每个人似乎都低下头,琢磨着范仲淹这话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终于,席间有人开口道:“范公的意思难道是说杭州城会有天灾?”
“呵呵,怎么可能。”范仲淹笑着摆了摆手:“我又不是天上的神仙,怎么连天灾都能算出来。”
“那范公的意思是……?”终于找到了一个由头,众人纷纷把手中的杂面饼子放下,装出一付认真倾听的样子。
突然从身后传来一阵狼吞虎咽的声音,还伴随着不断夸奖的声音:“好吃,真的好吃,江南的美食真的很多,一块杂面饼子都这么好吃。”饶是如此,还不忘抱怨一下这汤水的清淡:“难道你们江南人平时就喝这种汤不成?”
这是哪里来的土包子?
连范仲淹一起,众人的目光纷纷向那声音响起的方向看去,原来是陈庆之身边的那个少年发出的声音,看他那狼吞虎咽的样子,还真不像是装出来的样子。
“切,土包子。”人群中已经有人看不下去,撇了撇嘴。
“咦?”这声音碰巧离杨怀玉不太远,一听这声音,杨怀玉顿时抬起头来,这才注意到众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自己眨了眨眼睛疑惑道:“你们不是都有吗?为何要看着我?”
哗的一声,众人纷纷摇头回过身去,像是不屑与这种傻子为伍似的。
就连身边的陈庆之也看不下去,低声嘱咐道:“你吃东西的声音太大了,要是不够的话,我这里还有。”
“哦。”杨怀玉脸一红,再吃的时候就细嚼慢咽了起来。
有了杨怀玉这个插曲,园中的气氛似乎也变得轻松了许多,连范仲淹也被杨怀玉的样子给逗笑了,杨家的这位衙内还真的是挺有意思的,一看就是珍馐美味吃得太多了,偶尔吃一回这种杂面饼子都觉得是美味。
抛开杨怀玉,范仲淹接着刚刚的话道:“我来杭州时间虽短,但对江南一带却是早有耳闻,土地兼并严重,大部分的土地全都掌握在部分家族手中,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只能集中到杭州城里来做事,长此以往,江南的土地将会陷入无人耕种的地步。”
这是什么意思?
在座的各位立刻全都警惕了起来,毕竟在座的这几十位手中差不多掌握了整个杭州九成以上的土地,难道范仲淹把大家找来的目的就是想从土地下手?这样的话,他怕是打错了主意。
众人默默地对视了一眼,均没有人出头。
范仲淹看了一圈,突然笑了笑:“大家不要害怕,本官也不想做那恶人,让你们把家里的田地拿出来分给这些百姓,本官今天把大家找来,只是想让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城里的百姓回到自己的原籍去,总不能让江南的城市越来越繁荣,而周围却越来越贫瘠吧。”
搞了半天,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众人终于松了口气,只是这个话题虽好,办法却并不容易出,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有人说道:“要不把每年的租子压低一些?”
“已经够低的了,一亩地只收七成,还想怎么低?若是到了六成,咱们怕是都要喝西北风去了。”
一亩地就要收七成?
陈庆之听到这个比例的时候也是大惊失色,再看苏小容时见她脸上却并没有多少惊讶之色,看起来这个比例在杭州已经是固定的标准,只是自己见识不足罢了。
刚刚一句话便被人给否定,接下来气氛变得沉闷了许多,不是众人没有主意,只是因为自己若是出了主意,就一定会在自己应得的利益中分出一份,谁又不是傻子,那些乡巴佬都到城里又能怎么样,该头疼的还是你们这帮官员。
“看来诸位都没有什么好办法,不如这样……”范仲淹突然一抬头,直接点道:“陈庆之,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刷,众人的目光立刻投向了这位范仲淹亲点的少年,虽然不明白他有什么背影能让范仲淹亲笔下请柬,不过单从年纪这一项,他已经比在座的所有人强了许多。
陈庆之像是早就已经预料到今天的场面一般,长身而立,淡然的表情望着众人,一拱手朗声道:“范公所虑的确已为社会之怪事,就拿织坊来说,前年每人每月的工钱为五贯五百文,去年便降到了五贯,而今年更是直接掉到了四贯,这是为什么?是布卖不出去了?还是布的价格便宜了?”
一番话说完,陈庆之的目光扫过众人,淡淡一笑:“其实都不是,只是因为一件事,那就是工人太多了些,你四贯可以雇到的人为何要花五贯?若是遇到可怜人,更是连更低的价格都敢接,所以说,范公所虑的确很重要,应该让杭州的人减少一些才是。”
“哼,你说得轻巧,有什么主意倒是说说看。”人群中又有人哼了一声,陈庆之望过去时,却是一个生面孔。
“这位兄台说的是,小子不才,却也想出了一个办法,而且已经开始实施了起来。”
“哦?庆之有何想法,快快说来。”范仲淹顿时一喜,连忙催促道。
“是这样,大家都知道苏杭自古便为织造之地,每年制出来的布匹数以百万计,因此所需的蚕丝也是成倍的增加,我的想法便是让这些百姓回去养蚕。”
噗嗤,陈庆之的话音刚落,刚刚那人便不屑地笑了声,接着反驳道:“陈庆之,你还是太年轻了,你可知养蚕就是那么容易养的?春天养蚕,秋天收获,这一年家里的粮食谁出?桑叶要钱,蚕卵也要钱,每天还要精心伺候,到了秋天万一蚕丝价格掉下来,怕是落个血本无归。”
此人的话顿时引得众人纷纷的赞同,点了点头说道:“说得不错,这么一看,还不如种地来得实惠些。”
众人的顾虑落到了范仲淹的耳中,他也是缓缓地点了点头,目光再次落到陈庆之的脸上时,却见他并没有什么气恼之色,心里突然一动,好奇地问道:“难道庆之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此事不成?”
“当然有。”陈庆之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一付自信地样子:“刚刚你们说的这些钱……我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