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本来是万事不管的,祭田之事刚传出来的时候他狠狠骂了贾政一顿,偏贾政还不能还嘴,他心里正乐呵着呢,转过头来才知道卖了田产的是贾母。这,他总不能找母亲去闹吧?可让他偃旗息鼓也不行,借着这股东风他就带着邢氏住进了荣禧堂。贾母开始的时候还不愿意,想让小儿子住进荣禧堂,可过去她能凭着“孝道”的帽子压制大儿子,现如今她自己头上不贤的名头还亮闪闪呢,拿什么来辖制贾赦?
还没等她缓过劲儿来,王氏立刻把几个儿女给抢了回去,名头也正大光明,过去将儿女养在史氏这里是因为觉得国公夫人教养得好,现如今史氏名头可以臭大街了,顶风都能传出五里路来,被她教养长大岂不是要被外人嫌弃。贾母一句话也说不出,只能由着她带走了几个孩子。
史氏卖了田产,还嫁祸给儿媳妇王氏,可见是保龄侯家家教不好。最开始还在批王家的家教问题,还没过两天就转成史家女子不可娶了。史老侯爷倒是没亲自去贾府,可史鼐史鼎两个人却被他爹派了过来。史鼎还好,只说了史家女儿难出嫁的事,其他倒没说什么,那史鼐满嘴的阴酸刻薄,讽刺的人心脏跟被刀子捅了似的,直接就把贾母给气了个倒仰。可她也怕史家再不管她,若失了娘家这等外援,她如今这般如何能管得了下面的两个儿媳,只能听着侄子在那里明褒暗贬,指桑骂槐。
也不怪史鼐刻薄,这套词里不少都是王子腾的原话。前日,王子腾就去保龄侯府说了这么一套,差点没把史老侯爷给气死,这还不算完,史家还得给王家赔不是赔钱财,说尽了好话才算把事情压了下来。这股火都在史鼐心里存了两天了,可不是就到贾家发/泄来了。
私卖祭田,说白了不过是一族族内之事,律法上都没什么规定,可就这一件事就让荣国府婆媳反目,夫妻失和,母子离心。这还不算完,荣宁二府生了隔阂,贾、史、王三家反目成仇。
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那对祖孙,现在那对祖孙却换上了绫罗绸缎,坐上了富丽堂皇的马车,离开京城了,他们也没回金陵,贾母想找人都找不到。外人只说是被贾家灭了口了,把贾家说的难以做人……
深夜,李达回了冠英侯府,立刻就被江源找了过去。他一见江源不等问就立刻回禀,“侯爷,事情都办妥了,那对祖孙被送去了蜀中,等过上几年,谁还能认出这贾员外和贾少爷就是当年那对要饭花子呢,贾家这辈子都别想找到他们。”
江源很满意,打发李达去账上领赏去了。月华这一招可谓明谋,总共不过花了点钱找来金陵一对活不下去的贾家祖孙就闹出这么大场风波来,偏她连推波助澜都没用,总共就用了“卖祭田的是周瑞”这一句瞎话就把三家勋贵闹了个底朝天,归根究底就是荣国府内、荣宁二府之间、贾史王三家之间早就有了龌龊,不过是借着这件事爆发出来罢了。他这位小妻子果然是个能人,大大的能人,必须好好犒劳,江源这就起身去厨上叫了碗汤圆亲自端着去给月华当夜宵。
至于林家,呵呵,就凭贾家现在的名声,贾敏早晚也得为人诟病,再加上她至今无子,林家内部也消停不了。别当他不知道,那林海名义上简在帝心是陛下孤臣,实际上早就搭上了甄家这条线成了大皇子的钱袋子,还脚踏两条船和五皇子一脉有所牵扯,哼,他倒要看看这位新封的巡盐御史能笑到几时……
作者有话要说: 决定把四大家族拉出来溜溜。仇是没办法一次性报完的,因为老皇帝还在那里戳着呢,想动勋贵也的看他同不同意,不过先来点利息总是好的。
月华公主威武!找来两个人几句话就逼得三家大乱,其实月华公主是很有才能的,不愧是觉主弄出来的女主……自吹自擂ing
看到大家的评论觉主真的很兴奋~
感谢:
柳斜斜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526 16:07:03
读者“许睿”,灌溉营养液20150526 19:26:06
读者“许睿”,灌溉营养液20150526 19:26:00
读者“大丹”,灌溉营养液20150526 09:24:59
读者“浮释”,灌溉营养液20150525 16:41:40
读者“浮释”,灌溉营养液20150525 16:41:21
万分感谢大家的支持,觉主会继续努力的~
☆、第三十一章 出妙招世家难招架 练新军心中有远图
见到贾家过得不好,江源也就放心了,他这一放心就开始给别人找不痛快了。
活字印刷技术在他的指点之下,依靠着工匠们的辛勤劳动最终还是被攻克,并且开始大规模使用。弄出活字印刷本来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打击世家的势力,所以睿王和江源根本就不怕商人们知道方法,而是将活字印刷的步骤直接公开,短短数月,这套方法就已经被全国的书商运用起来,让活字印刷的书籍占领了全国。偏偏因为睿王旗下的店铺卖书卖得便宜,这些书商怕别人嫌贵不肯买也不敢提价,只得跟着他贱卖,书本的价格一下子就降成了过去的一半。
这还只是刚开始,纸张、油墨和活字还在进一步改良之中,只要将成本降下来成品的书本价格还可以继续降下去,有钱人家当然还可以选用排版更好印制更精美的木板书,可对于家财不丰的平民来说,这种廉价的活字印刷书本就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这样的平民家庭未必能培养出一个举人,但读书识字之后明白事理也是对一个国家的推动。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无论是教育还是医疗,甚至是军事和农业,都需要有知识的人作为后盾才能得到发展,书本的成本降下来可以使全国增添数以万计的脱产读书之人,而难以脱产的农民也有机会学习知识,这就是一种进步。
廉价书本只是摧毁世家垄断知识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能让人能够短时间内就认识文字可以自己读书并将文字加以利用的最强利器——汉语拼音!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没有之一,如何让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能够快速学会使用汉字呢?后世的中国依靠的就是两样利器:简体文字和汉语拼音。
有人说简体文字简直就是数典忘祖,我们应该恢复繁体字!那都是胡扯。全世界的文字从古到今都是走的从繁至简的道路,关键的点在于方不方便使用,能不能将意思表达清楚,能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较真。如果非要恢复繁体字,怎么不见他们喊着恢复小篆啊,那个比繁体字文化还深刻,去学吧,他倒要看有几个人脑抽到好好的简体字不用,平时写东西全用小篆的。文字的作用是应用,相对比难以学习而反复的小篆,当然是简体字更适合被大面积推广了。就像阿拉伯数字,当这种数字没有被普及的时候,无论哪里的人们都难以表达反复的数字,而有了阿拉伯数字整个世界的数学才被推动起来,有了飞跃式的进步的,归根究底就一句话,因为它简单好学且能表达清楚。
当然,在靖朝这个历史背景下简体文字要推行绝对是不可能,真要推行的话那些读书人非得造反不可,估计全天下的文人都得骂街。不过汉语拼音就没有问题了,当然,考虑到历史背景可能符号的选用不会再用拉丁字母,但是将它完美地复制到古代来应用却是没有问题的。
江源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弄出一个非拉丁字母版汉语拼音的大概方案来交给了睿王,司徒晟看了此法大感兴趣。其实此时已经有了汉字的注音方法,最流行的注音方法就是直音法和反切法,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太困难了。直音法就是找一个同样音的字来标注生字,比如说庵就可以用安来注音。而反切法就复杂了,比如说西,就注音为先稽切,意思就是用先和稽反切西的读音。先的声母与西相同,稽的韵母和音调与西相同,所以以先稽就可以反切西了。可若是不认识先和稽就怎么也读不出西这个字了,而且反切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当困难,很容易出错,而汉语拼音就没有这个弱点了。只要给出声母韵母和音调,教会使用方法,一般人都能在数月以内完全掌握,那么只用数月时间这个人就可以读出被汉语拼音标注过的书本了。
江源没敢把创造汉语拼音这么浩瀚工程量的功劳安在自己头上,就是安了怕是也没人相信,这么大的工程绝对不可能一人就能做到的,更别提他现在还没到二十岁,就算他刚一出生就研究,二十年也不足完成这样一个没有破绽的语言体系。江源只能说是一个叫做卢戆章的文人带着手下的学生皓首穷经一辈子才编出这么个法子,还没来得及将此法推行这位卢先生就去世了,而后就遇到燕朝末年的战乱,也就没机会推行这种方法了,拼音之法就被他的学生记录在一本书上加以流传,他也是从抢齐王的战利品中找到了记录此法的孤本,最近翻书的时候才发现的,经过他的进一步整理才交给了睿王。他这也没算骗人,那一位卢先生确实是中国文字改革的先驱,可以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了,他这么说也不算有错。
能让人在一年以内就可以自行读书认字,这简直就是旷古无人能完成之事,也是对垄断知识的世家最沉重的打击。司徒晟二话没说就带着这套汉语拼音方法入宫找皇上议事去了,紧接着在朝会之上,皇帝就命礼部研究推广拼音之事,拼音推行之势决不可挡!世家若是敢拦,就得被全天下的读书人的唾沫星子淹死,可他们若是不拦,那么除了家族书库之中藏着的各种孤本古书,其他的优势将会被其他的寒门读书人慢慢吞没。或许一时未必看得到,可是十年呢,二十年呢,总有一天世家会泯于众人矣。
此时的世家早就没有了兵权,在无数代的消耗之下,他们已经成了纯粹的文人家族,早没了先祖的武勋,就算想造反都造不成。就算能反又如何?民智一旦开启你还能给掐回去吗?拼音如此好用的方法难道他们有本事让天下读书人都弃之不用?有可能吗?
不得不说,江源掐人软肋找的相当是地方,光这一招不但让睿王得到圣上青眼,更是废了四皇子的半壁江山,四皇子实力大减,不足惧矣。
江源也没光忙着废了世家之事,有人喜欢说攘外必先安内,可若没有震慑外人的力量,只怕还没等安内就被外人一锅端了,曾国藩的北洋新军倒是把太平天国给掀翻了,可是面对列强的逼迫不还是不行吗,安内而不能攘外绝对要不得,所以军事上的改革绝不能停。文治而武功,文治告一段落,剩下的事情都是工匠和官员们的了,武功还需要他加一把力才行。
陌刀阵,重骑兵,轻骑兵,这样三个兵种的实验性部队已经被他打造完毕了,只等待实验之后看看具体效果了。
感谢三藩作乱让他收回了辽国,辽国北部的地理条件在没有大规模改建水利措施之前是不适合种植水稻的,最适合种植的作物却是黄豆,而那些优质的黄豆可以压制出最好的豆油。油脂的摄入可以保证士兵能够进行重体力的训练,也可以保证他们能够负担得了沉重的盔甲和武器。油脂的摄入可以加强战士的力量,大豆中的蛋白更能改善一个人的体质,现在这个时代每天给士兵足量供给肉类有些困难,一天一杯牛奶更是不可能的任务,他只能强迫麾下士兵每天一碗羊奶或是马奶,配以鸡蛋和豆腐这样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来改善士兵的体质了,当初他所在军队增强士兵体质的法宝就有鸡蛋和牛奶,现在这种替代食谱当然也是可以的。
陌刀兵说白了就是重步兵的一种,要求选入的士兵必须高大有力且耐力出众。陌刀兵身穿厚甲,手持两米有余的陌刀,备有弓一把,箭二十,配备马车。以马车来运送陌刀兵,增加其行进速度并且节省兵士体力,增加后勤供给能力,对方骑兵来犯,先以箭射击敌人,待到敌人近前,则以陌刀迎击敌人。陌刀锋利异常,兵刃沉重,骑兵的马匹人员根本就没办法抵挡,一刀劈下甚至能将人和马一同砍死,再加上厚重的铁甲让骑兵没办法冲开阵型,长刀挥舞之下,立刻就能做到如山而进,人马皆碎的效果。这样的士兵最是难选,即使有江源的营养支持,又借助兵部的力量也不过选出五千人而已,再多的话就算能找出合格的士兵也难以武装,但江源相信如果有了皇帝的支持,他就能让军队的数字扩充到令人满意的地步。这种士兵不用多,有个几万人就足够了,大规模配备根本没必要,而且过于耗费精铁,这个数字就足够推平整个西域了,没必要再加以扩充了。
而在重骑兵上,江源还是保持他先前的改动,减少马的负重,人的铠甲不变,配备弓一把,箭三十,矛一柄,盾一面,横刀一把。在敌我双方应战之时,陌刀兵绞杀敌人,而重骑兵绕到敌后冲阵,牵制敌人主力,达到两面夹击的效果。先以箭进行射击,临近冲阵时使用矛,进入敌阵之后使用更灵活的横刀斩杀敌人。最终联合步兵抗敌,达到侧翼迂回,前后夹击的效果。
轻骑兵虽然不能用来冲阵,可是却必不可少,不但可以扰敌,还可以完成一些战略层次的构想。对于轻骑兵的配置只需要皮甲,横刀一把,标枪一把,弓一把,箭要尽量多配备,丝质长袍一件,每人两马。其他的都好解释,轻骑兵一般不会接近敌人,所以拖累速度的铁甲根本不需要,他们只需要有远距离袭击敌人的标枪和弓箭就足够了,为了保持弓箭用没了之后的持续战斗力也只需要一把横刀就够用了,其他的配备最有用的就是箭!配备两匹马是为了保持长途奔袭的能力,两匹马轮换来骑可以保持足够的续航能力。这两匹马中最好有一匹是母马,这样士兵可以取马奶来代替干粮,可以把干粮占据的地方换成其他装备,也可以加快用餐的速度。至于丝质长袍,是用来急救的,箭头很难穿透丝衣,所以穿着丝质长袍,箭只会带着衣服一同插/进伤口,这样只要将丝衣拉出就可以将箭头顺势拔出,可以快速治疗伤病的速度,减少战斗减员。
这样一支轻骑兵可以很容易的插入敌后,长途奔袭,经过训练之后就可以完成江源的最终构想——蒙古骑兵大迂回战术,达到牵制敌人主力目的,为重骑兵和陌刀兵绞碎敌人部队赢得足够的时间。
骑射不是问题,内地虽然擅长骑射的兵士很少,那是因为缺乏训练,北疆这样的士兵一搓一簸箕,随便挑出来个就会骑射。马匹也不是问题,别说大靖已经在北疆蓄养了几十万军马,大靖还可以以战养战,通过对北蛮的袭击赢得更多的马匹配备轻重骑兵。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在这三种绞杀敌人的兵种彻底实验成功之后,将其扩张扩张再扩张。当这些部队及其辅助兵种的数量达到二十万的时候,就足以与北蛮一战甚至扫平整个西域了。
不客气的说,现在这个世界除了中东的阿拉伯这样的强国,其他的全都是些脆弱不堪的小国,根本就没有能阻挡大靖铁蹄的国家,当初北蛮就能把他们打得鸡飞狗跳,那大靖有什么不可以?只要占下来,派几个王爵把那里一分封,几十年后那里就会变成大靖朝的固有领土了,若子孙能够一直占据,那么光是那里的石油就够后世国人吃得满嘴流油了。这条通往欧洲,可以保证货物倾销的通道必须打通,只要此路一通,那些因为兼并土地而失去活路的农民就可以通过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存活下来,那么社会矛盾就不会大规模升级,只要欧洲这个倾销点还存在,而且对大靖军队没有反抗之力,那么靖朝就可以存活数百年,甚至一千年,直到生产力发生根本性巨变之前这种模式都是安全的。
至于大航海,火器研发,我们要一步一步来,在见到利益之后,就算他不说所有人也都会想方设法降低倾销的成本,增加倾销面积的,这是必然!要想完成一个大的战略目标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把全国所有人都绑上战车就可以了。
真到了那个时候,什么亲善睦邻,呸,谁敢拦着他们战争,那些现在最反战的老夫子都能用唾沫淹死他。
兵部尚书刘方老得就快致仕了,右侍郎姜堃已经被宰了,位置还空着,整个兵部事实上只有江源说了算,再加上睿王户部的支持,江源很容易就在自己掌控的京城大营里挑选了一万五千士兵实验这三大兵种。
对于练兵这种事江源有着充分的经验,一两年的时间足够让这些挑出来的士兵具备初步的战力。他需要加快实验的步伐,在实验全面成功之后准备一场展示,让皇帝和睿王认可他的成果,并且将这部队的数量进行扩张。在那之前他必须保证太子还占着那个位置,不至于让其他几个皇子占据了那个重要的位置,而当这支队伍成型之后,别说是那几位皇子,就连今上也别想阻挡睿王登位之势!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参考了唐、元两朝的军事体系,不过也有一些调整,以适应靖朝的环境。
当然如果在历史上真的这么发展军队一般是吃不消的。无论是重骑兵还是重步兵陌刀手都是吃铁大户,如果是在同等时间的唐代的话,依仗当时的冶铁技术很难装备出这样一支军队。哪怕到了元朝,成吉思汗的年代,重骑兵的数量也是要远远少于轻骑兵的,一是因为对马的力量的要求太高,二是铁资源供应不上,三是论起机动能力来说重骑兵实在没有优势。不过一支军队如果没有重步重骑就像抗战时期没有坦克一样,正面面对敌人的时候太容易被横推了。因此发展重武力是必然的,大家就当做靖朝的冶铁技术已经有明清的水平了吧,反正是架空历史可以随便作弊……(众人:打死你呦!)
汉语拼音和简体字确实是推动了整个新中国的语文建设,一个学生能在小学5~6年时间内可以掌握两千字左右,这个数字放到古代简直吓死人,借助一本字典就能读通一本书,这种事情古人完全不能想象。感谢汉语拼音的发明吧,否则你就知道没学过音标上来就要学英语专业八级课程是什么感觉了……
ps:
嘛,这一章对于后文是很有推动作用的,不过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没意思……没关系,今天放血大甩卖,晚上六点还有一章加更!觉主是不是很体贴?反正我自己觉得自己萌萌的哦~
感谢:
atomicxx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527 08:40:01
大丹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527 08:52:27
沫沫郗墨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527 13:31:45
你们的支持就是觉主更新的动力,谢谢你们支持觉主,觉主会继续努力的~
☆、第三十二章 终出孝荣国府混乱 收弟子司徒烨拜师
贾宝玉?!
看到这个名字,江源皱了皱眉,不会吧……
也不能怪江源不知道。这贾政二儿子的生日正好是贾代善的忌日,抓周自然也就办不了了,以后连个寿诞都过不成。这等日子出生,万万不能张扬了,所以无论是满月百天周岁还是起名字入族谱都只能一切从简,也就没了原著中满城尽知的事情。江源这几年太过忙碌,空闲的时间也都贡献给自己的老婆了,哪里注意得了一个小孩子叫什么名字啊。
当初听说生来含玉他还没当回事,却没想到那小孩真是千古奇文《红楼梦》的主角。这贾宝玉四岁了(古人出生就算一岁),荣国府也就出孝了,为了防止不着调的荣国府又出什么幺蛾子,江源就派李达打探了一下,结果就打探出这么个玩意来……
对于没看过原书,只不过听人偶尔提过几句的江源来说,他对贾宝玉的印象就是一身红,带块玉,在两个女人之间犹犹豫豫,最后考上举人就出家了。果真应了那句于国于家无望。
还没等她缓过劲儿来,王氏立刻把几个儿女给抢了回去,名头也正大光明,过去将儿女养在史氏这里是因为觉得国公夫人教养得好,现如今史氏名头可以臭大街了,顶风都能传出五里路来,被她教养长大岂不是要被外人嫌弃。贾母一句话也说不出,只能由着她带走了几个孩子。
史氏卖了田产,还嫁祸给儿媳妇王氏,可见是保龄侯家家教不好。最开始还在批王家的家教问题,还没过两天就转成史家女子不可娶了。史老侯爷倒是没亲自去贾府,可史鼐史鼎两个人却被他爹派了过来。史鼎还好,只说了史家女儿难出嫁的事,其他倒没说什么,那史鼐满嘴的阴酸刻薄,讽刺的人心脏跟被刀子捅了似的,直接就把贾母给气了个倒仰。可她也怕史家再不管她,若失了娘家这等外援,她如今这般如何能管得了下面的两个儿媳,只能听着侄子在那里明褒暗贬,指桑骂槐。
也不怪史鼐刻薄,这套词里不少都是王子腾的原话。前日,王子腾就去保龄侯府说了这么一套,差点没把史老侯爷给气死,这还不算完,史家还得给王家赔不是赔钱财,说尽了好话才算把事情压了下来。这股火都在史鼐心里存了两天了,可不是就到贾家发/泄来了。
私卖祭田,说白了不过是一族族内之事,律法上都没什么规定,可就这一件事就让荣国府婆媳反目,夫妻失和,母子离心。这还不算完,荣宁二府生了隔阂,贾、史、王三家反目成仇。
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那对祖孙,现在那对祖孙却换上了绫罗绸缎,坐上了富丽堂皇的马车,离开京城了,他们也没回金陵,贾母想找人都找不到。外人只说是被贾家灭了口了,把贾家说的难以做人……
深夜,李达回了冠英侯府,立刻就被江源找了过去。他一见江源不等问就立刻回禀,“侯爷,事情都办妥了,那对祖孙被送去了蜀中,等过上几年,谁还能认出这贾员外和贾少爷就是当年那对要饭花子呢,贾家这辈子都别想找到他们。”
江源很满意,打发李达去账上领赏去了。月华这一招可谓明谋,总共不过花了点钱找来金陵一对活不下去的贾家祖孙就闹出这么大场风波来,偏她连推波助澜都没用,总共就用了“卖祭田的是周瑞”这一句瞎话就把三家勋贵闹了个底朝天,归根究底就是荣国府内、荣宁二府之间、贾史王三家之间早就有了龌龊,不过是借着这件事爆发出来罢了。他这位小妻子果然是个能人,大大的能人,必须好好犒劳,江源这就起身去厨上叫了碗汤圆亲自端着去给月华当夜宵。
至于林家,呵呵,就凭贾家现在的名声,贾敏早晚也得为人诟病,再加上她至今无子,林家内部也消停不了。别当他不知道,那林海名义上简在帝心是陛下孤臣,实际上早就搭上了甄家这条线成了大皇子的钱袋子,还脚踏两条船和五皇子一脉有所牵扯,哼,他倒要看看这位新封的巡盐御史能笑到几时……
作者有话要说: 决定把四大家族拉出来溜溜。仇是没办法一次性报完的,因为老皇帝还在那里戳着呢,想动勋贵也的看他同不同意,不过先来点利息总是好的。
月华公主威武!找来两个人几句话就逼得三家大乱,其实月华公主是很有才能的,不愧是觉主弄出来的女主……自吹自擂ing
看到大家的评论觉主真的很兴奋~
感谢:
柳斜斜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526 16:07:03
读者“许睿”,灌溉营养液20150526 19:26:06
读者“许睿”,灌溉营养液20150526 19:26:00
读者“大丹”,灌溉营养液20150526 09:24:59
读者“浮释”,灌溉营养液20150525 16:41:40
读者“浮释”,灌溉营养液20150525 16:41:21
万分感谢大家的支持,觉主会继续努力的~
☆、第三十一章 出妙招世家难招架 练新军心中有远图
见到贾家过得不好,江源也就放心了,他这一放心就开始给别人找不痛快了。
活字印刷技术在他的指点之下,依靠着工匠们的辛勤劳动最终还是被攻克,并且开始大规模使用。弄出活字印刷本来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打击世家的势力,所以睿王和江源根本就不怕商人们知道方法,而是将活字印刷的步骤直接公开,短短数月,这套方法就已经被全国的书商运用起来,让活字印刷的书籍占领了全国。偏偏因为睿王旗下的店铺卖书卖得便宜,这些书商怕别人嫌贵不肯买也不敢提价,只得跟着他贱卖,书本的价格一下子就降成了过去的一半。
这还只是刚开始,纸张、油墨和活字还在进一步改良之中,只要将成本降下来成品的书本价格还可以继续降下去,有钱人家当然还可以选用排版更好印制更精美的木板书,可对于家财不丰的平民来说,这种廉价的活字印刷书本就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这样的平民家庭未必能培养出一个举人,但读书识字之后明白事理也是对一个国家的推动。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无论是教育还是医疗,甚至是军事和农业,都需要有知识的人作为后盾才能得到发展,书本的成本降下来可以使全国增添数以万计的脱产读书之人,而难以脱产的农民也有机会学习知识,这就是一种进步。
廉价书本只是摧毁世家垄断知识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能让人能够短时间内就认识文字可以自己读书并将文字加以利用的最强利器——汉语拼音!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没有之一,如何让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能够快速学会使用汉字呢?后世的中国依靠的就是两样利器:简体文字和汉语拼音。
有人说简体文字简直就是数典忘祖,我们应该恢复繁体字!那都是胡扯。全世界的文字从古到今都是走的从繁至简的道路,关键的点在于方不方便使用,能不能将意思表达清楚,能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较真。如果非要恢复繁体字,怎么不见他们喊着恢复小篆啊,那个比繁体字文化还深刻,去学吧,他倒要看有几个人脑抽到好好的简体字不用,平时写东西全用小篆的。文字的作用是应用,相对比难以学习而反复的小篆,当然是简体字更适合被大面积推广了。就像阿拉伯数字,当这种数字没有被普及的时候,无论哪里的人们都难以表达反复的数字,而有了阿拉伯数字整个世界的数学才被推动起来,有了飞跃式的进步的,归根究底就一句话,因为它简单好学且能表达清楚。
当然,在靖朝这个历史背景下简体文字要推行绝对是不可能,真要推行的话那些读书人非得造反不可,估计全天下的文人都得骂街。不过汉语拼音就没有问题了,当然,考虑到历史背景可能符号的选用不会再用拉丁字母,但是将它完美地复制到古代来应用却是没有问题的。
江源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弄出一个非拉丁字母版汉语拼音的大概方案来交给了睿王,司徒晟看了此法大感兴趣。其实此时已经有了汉字的注音方法,最流行的注音方法就是直音法和反切法,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太困难了。直音法就是找一个同样音的字来标注生字,比如说庵就可以用安来注音。而反切法就复杂了,比如说西,就注音为先稽切,意思就是用先和稽反切西的读音。先的声母与西相同,稽的韵母和音调与西相同,所以以先稽就可以反切西了。可若是不认识先和稽就怎么也读不出西这个字了,而且反切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当困难,很容易出错,而汉语拼音就没有这个弱点了。只要给出声母韵母和音调,教会使用方法,一般人都能在数月以内完全掌握,那么只用数月时间这个人就可以读出被汉语拼音标注过的书本了。
江源没敢把创造汉语拼音这么浩瀚工程量的功劳安在自己头上,就是安了怕是也没人相信,这么大的工程绝对不可能一人就能做到的,更别提他现在还没到二十岁,就算他刚一出生就研究,二十年也不足完成这样一个没有破绽的语言体系。江源只能说是一个叫做卢戆章的文人带着手下的学生皓首穷经一辈子才编出这么个法子,还没来得及将此法推行这位卢先生就去世了,而后就遇到燕朝末年的战乱,也就没机会推行这种方法了,拼音之法就被他的学生记录在一本书上加以流传,他也是从抢齐王的战利品中找到了记录此法的孤本,最近翻书的时候才发现的,经过他的进一步整理才交给了睿王。他这也没算骗人,那一位卢先生确实是中国文字改革的先驱,可以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了,他这么说也不算有错。
能让人在一年以内就可以自行读书认字,这简直就是旷古无人能完成之事,也是对垄断知识的世家最沉重的打击。司徒晟二话没说就带着这套汉语拼音方法入宫找皇上议事去了,紧接着在朝会之上,皇帝就命礼部研究推广拼音之事,拼音推行之势决不可挡!世家若是敢拦,就得被全天下的读书人的唾沫星子淹死,可他们若是不拦,那么除了家族书库之中藏着的各种孤本古书,其他的优势将会被其他的寒门读书人慢慢吞没。或许一时未必看得到,可是十年呢,二十年呢,总有一天世家会泯于众人矣。
此时的世家早就没有了兵权,在无数代的消耗之下,他们已经成了纯粹的文人家族,早没了先祖的武勋,就算想造反都造不成。就算能反又如何?民智一旦开启你还能给掐回去吗?拼音如此好用的方法难道他们有本事让天下读书人都弃之不用?有可能吗?
不得不说,江源掐人软肋找的相当是地方,光这一招不但让睿王得到圣上青眼,更是废了四皇子的半壁江山,四皇子实力大减,不足惧矣。
江源也没光忙着废了世家之事,有人喜欢说攘外必先安内,可若没有震慑外人的力量,只怕还没等安内就被外人一锅端了,曾国藩的北洋新军倒是把太平天国给掀翻了,可是面对列强的逼迫不还是不行吗,安内而不能攘外绝对要不得,所以军事上的改革绝不能停。文治而武功,文治告一段落,剩下的事情都是工匠和官员们的了,武功还需要他加一把力才行。
陌刀阵,重骑兵,轻骑兵,这样三个兵种的实验性部队已经被他打造完毕了,只等待实验之后看看具体效果了。
感谢三藩作乱让他收回了辽国,辽国北部的地理条件在没有大规模改建水利措施之前是不适合种植水稻的,最适合种植的作物却是黄豆,而那些优质的黄豆可以压制出最好的豆油。油脂的摄入可以保证士兵能够进行重体力的训练,也可以保证他们能够负担得了沉重的盔甲和武器。油脂的摄入可以加强战士的力量,大豆中的蛋白更能改善一个人的体质,现在这个时代每天给士兵足量供给肉类有些困难,一天一杯牛奶更是不可能的任务,他只能强迫麾下士兵每天一碗羊奶或是马奶,配以鸡蛋和豆腐这样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来改善士兵的体质了,当初他所在军队增强士兵体质的法宝就有鸡蛋和牛奶,现在这种替代食谱当然也是可以的。
陌刀兵说白了就是重步兵的一种,要求选入的士兵必须高大有力且耐力出众。陌刀兵身穿厚甲,手持两米有余的陌刀,备有弓一把,箭二十,配备马车。以马车来运送陌刀兵,增加其行进速度并且节省兵士体力,增加后勤供给能力,对方骑兵来犯,先以箭射击敌人,待到敌人近前,则以陌刀迎击敌人。陌刀锋利异常,兵刃沉重,骑兵的马匹人员根本就没办法抵挡,一刀劈下甚至能将人和马一同砍死,再加上厚重的铁甲让骑兵没办法冲开阵型,长刀挥舞之下,立刻就能做到如山而进,人马皆碎的效果。这样的士兵最是难选,即使有江源的营养支持,又借助兵部的力量也不过选出五千人而已,再多的话就算能找出合格的士兵也难以武装,但江源相信如果有了皇帝的支持,他就能让军队的数字扩充到令人满意的地步。这种士兵不用多,有个几万人就足够了,大规模配备根本没必要,而且过于耗费精铁,这个数字就足够推平整个西域了,没必要再加以扩充了。
而在重骑兵上,江源还是保持他先前的改动,减少马的负重,人的铠甲不变,配备弓一把,箭三十,矛一柄,盾一面,横刀一把。在敌我双方应战之时,陌刀兵绞杀敌人,而重骑兵绕到敌后冲阵,牵制敌人主力,达到两面夹击的效果。先以箭进行射击,临近冲阵时使用矛,进入敌阵之后使用更灵活的横刀斩杀敌人。最终联合步兵抗敌,达到侧翼迂回,前后夹击的效果。
轻骑兵虽然不能用来冲阵,可是却必不可少,不但可以扰敌,还可以完成一些战略层次的构想。对于轻骑兵的配置只需要皮甲,横刀一把,标枪一把,弓一把,箭要尽量多配备,丝质长袍一件,每人两马。其他的都好解释,轻骑兵一般不会接近敌人,所以拖累速度的铁甲根本不需要,他们只需要有远距离袭击敌人的标枪和弓箭就足够了,为了保持弓箭用没了之后的持续战斗力也只需要一把横刀就够用了,其他的配备最有用的就是箭!配备两匹马是为了保持长途奔袭的能力,两匹马轮换来骑可以保持足够的续航能力。这两匹马中最好有一匹是母马,这样士兵可以取马奶来代替干粮,可以把干粮占据的地方换成其他装备,也可以加快用餐的速度。至于丝质长袍,是用来急救的,箭头很难穿透丝衣,所以穿着丝质长袍,箭只会带着衣服一同插/进伤口,这样只要将丝衣拉出就可以将箭头顺势拔出,可以快速治疗伤病的速度,减少战斗减员。
这样一支轻骑兵可以很容易的插入敌后,长途奔袭,经过训练之后就可以完成江源的最终构想——蒙古骑兵大迂回战术,达到牵制敌人主力目的,为重骑兵和陌刀兵绞碎敌人部队赢得足够的时间。
骑射不是问题,内地虽然擅长骑射的兵士很少,那是因为缺乏训练,北疆这样的士兵一搓一簸箕,随便挑出来个就会骑射。马匹也不是问题,别说大靖已经在北疆蓄养了几十万军马,大靖还可以以战养战,通过对北蛮的袭击赢得更多的马匹配备轻重骑兵。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在这三种绞杀敌人的兵种彻底实验成功之后,将其扩张扩张再扩张。当这些部队及其辅助兵种的数量达到二十万的时候,就足以与北蛮一战甚至扫平整个西域了。
不客气的说,现在这个世界除了中东的阿拉伯这样的强国,其他的全都是些脆弱不堪的小国,根本就没有能阻挡大靖铁蹄的国家,当初北蛮就能把他们打得鸡飞狗跳,那大靖有什么不可以?只要占下来,派几个王爵把那里一分封,几十年后那里就会变成大靖朝的固有领土了,若子孙能够一直占据,那么光是那里的石油就够后世国人吃得满嘴流油了。这条通往欧洲,可以保证货物倾销的通道必须打通,只要此路一通,那些因为兼并土地而失去活路的农民就可以通过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存活下来,那么社会矛盾就不会大规模升级,只要欧洲这个倾销点还存在,而且对大靖军队没有反抗之力,那么靖朝就可以存活数百年,甚至一千年,直到生产力发生根本性巨变之前这种模式都是安全的。
至于大航海,火器研发,我们要一步一步来,在见到利益之后,就算他不说所有人也都会想方设法降低倾销的成本,增加倾销面积的,这是必然!要想完成一个大的战略目标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把全国所有人都绑上战车就可以了。
真到了那个时候,什么亲善睦邻,呸,谁敢拦着他们战争,那些现在最反战的老夫子都能用唾沫淹死他。
兵部尚书刘方老得就快致仕了,右侍郎姜堃已经被宰了,位置还空着,整个兵部事实上只有江源说了算,再加上睿王户部的支持,江源很容易就在自己掌控的京城大营里挑选了一万五千士兵实验这三大兵种。
对于练兵这种事江源有着充分的经验,一两年的时间足够让这些挑出来的士兵具备初步的战力。他需要加快实验的步伐,在实验全面成功之后准备一场展示,让皇帝和睿王认可他的成果,并且将这部队的数量进行扩张。在那之前他必须保证太子还占着那个位置,不至于让其他几个皇子占据了那个重要的位置,而当这支队伍成型之后,别说是那几位皇子,就连今上也别想阻挡睿王登位之势!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参考了唐、元两朝的军事体系,不过也有一些调整,以适应靖朝的环境。
当然如果在历史上真的这么发展军队一般是吃不消的。无论是重骑兵还是重步兵陌刀手都是吃铁大户,如果是在同等时间的唐代的话,依仗当时的冶铁技术很难装备出这样一支军队。哪怕到了元朝,成吉思汗的年代,重骑兵的数量也是要远远少于轻骑兵的,一是因为对马的力量的要求太高,二是铁资源供应不上,三是论起机动能力来说重骑兵实在没有优势。不过一支军队如果没有重步重骑就像抗战时期没有坦克一样,正面面对敌人的时候太容易被横推了。因此发展重武力是必然的,大家就当做靖朝的冶铁技术已经有明清的水平了吧,反正是架空历史可以随便作弊……(众人:打死你呦!)
汉语拼音和简体字确实是推动了整个新中国的语文建设,一个学生能在小学5~6年时间内可以掌握两千字左右,这个数字放到古代简直吓死人,借助一本字典就能读通一本书,这种事情古人完全不能想象。感谢汉语拼音的发明吧,否则你就知道没学过音标上来就要学英语专业八级课程是什么感觉了……
ps:
嘛,这一章对于后文是很有推动作用的,不过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没意思……没关系,今天放血大甩卖,晚上六点还有一章加更!觉主是不是很体贴?反正我自己觉得自己萌萌的哦~
感谢:
atomicxx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527 08:40:01
大丹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527 08:52:27
沫沫郗墨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527 13:31:45
你们的支持就是觉主更新的动力,谢谢你们支持觉主,觉主会继续努力的~
☆、第三十二章 终出孝荣国府混乱 收弟子司徒烨拜师
贾宝玉?!
看到这个名字,江源皱了皱眉,不会吧……
也不能怪江源不知道。这贾政二儿子的生日正好是贾代善的忌日,抓周自然也就办不了了,以后连个寿诞都过不成。这等日子出生,万万不能张扬了,所以无论是满月百天周岁还是起名字入族谱都只能一切从简,也就没了原著中满城尽知的事情。江源这几年太过忙碌,空闲的时间也都贡献给自己的老婆了,哪里注意得了一个小孩子叫什么名字啊。
当初听说生来含玉他还没当回事,却没想到那小孩真是千古奇文《红楼梦》的主角。这贾宝玉四岁了(古人出生就算一岁),荣国府也就出孝了,为了防止不着调的荣国府又出什么幺蛾子,江源就派李达打探了一下,结果就打探出这么个玩意来……
对于没看过原书,只不过听人偶尔提过几句的江源来说,他对贾宝玉的印象就是一身红,带块玉,在两个女人之间犹犹豫豫,最后考上举人就出家了。果真应了那句于国于家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