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二年,一场淅沥沥的春雨肆意灌溉着农田。
    让人喜悦的春雨让人们忘却了大唐缔造者的离别。
    死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
    再者,百姓们哭过一次后,便也不觉得这事与自己的关系有多大。
    比起他们的肚子,好似天子的生死也成了微不足道的事。
    在广袤且荒芜的江南,一块块荒地被开垦了出来。
    在唐时,全国的经济政Z中心都在北方。这时候的江南只有少数地方还算得上繁华,大多的地方还是荒芜地。再顺着地图往下看,在后世广州一带,那里更是荒凉到鬼都没几个,岭南一带自古就是流放之地。
    被流放到此的崔家与郑家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好在家大业大,虽然家产被抄没,但总算还是夹带了一些细软,而李世民留着他们还有用,也没赶尽杀绝。甚至还送了一些农具,种子过来。
    显是想让这群养尊处优的世家子们也尝尝当农夫的滋味,谁让他们以前总是兼并农人土地?
    崔夫人把鱼苗放到稻田里,起身捶了捶自己的腰,擦了擦头上的汗,琼州(海南)这块鬼地方一年到头都是火.热热的天气,让人很不舒服。
    可人在生存跟前却又不得不低头,若是不辛勤劳作,他们就会被饿死。
    随着农具一起被赏赐下来得还有各种关于种田养殖的书籍以及一些米粮钱帛。可惜的是,这个地方能花钱的地方基本没有,所谓的县城的围墙看着还不如家里以前围墙,破烂地简直超出人的想象。
    不过……
    想到陛下赏赐的东西,崔郑两家的人心里又生出了希望。
    也许用心把这里经营好,将功补过,陛下还能让他们回去?
    带着这样的期望,他们用心地劳作了起来。
    虚心地向当地的老农请教,更是认真研究农学书上的各种知识。
    这本书好似是特意为他们写得,居然还提到了如何打海鱼以及如何在海里搞养殖。
    崔家人不明白天子的心意,但写这本册子的杨晓然却知道,在扫除了薛延陀后的李世民已把目光放到了澳洲。大船的制造已渐渐有了眉目,而想要拓展海外贸易,就必须把沿海的优良港口打造好,作为补充基地。
    所以在江南的明州(宁波),岭南的广州,海南岛上需要人来建设,以便唐军以后的出海。
    而江南与岭南的开发也是迫在眉睫之事。
    因着高产良种的逐渐普及,先进的种田技术与农具,生产力的提高,吃饱肚子的百姓们开始有闲心做其他事了,比如生孩子。
    因着政府这两年鼓励大家生孩子,出条了不少相关的优惠政策,几年的修生养息,使得人口开始出现井喷式的增长。
    从贞观二年全国一千多万人口,到了贞观十一年,已有了三千万人口,这还不算新占领的地盘上的人口以及俘虏和老外。
    当然,就这点人,在杨晓然看来简直少得可怜。
    没有先进的生产力,这大的地方算上所有的少数民族和来化务工经商的老外以及隐瞒人丁户口得,满打满算撑死了四千万人,这点人在农耕文明的时代简直少得可怜,和后面的大宋根本没法比。
    所以大家还是得用力生孩子才行!
    小青庄第一批学生中已有人能当助手了,现在他们奉天子的命令,帮着孙思邈一起编写各种医学常识,其中孕妇养生与生产成了重头。李世民需要人,所以这册子里的内容就得以此为重。
    贞观十二年清明后,京城官府挂出了牌子,牛痘接种已被孙思邈反复试验,终于证明这种法子的确可以抵御天花。这对古人来说简直像神话一般,但却又真真实实地发生了。
    天花,是摧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在古代。
    不过为了防止民众出现抵触情绪,所以这项措施在经过大臣们激烈的讨论后,最终还是以自愿形势进行。
    说是自愿,可他们却拉来一群俘虏,在俘虏们哭爹喊娘的叫骂声中,这些俘虏成了大唐低层第一批接种牛痘者。
    在躺了几天,爆了几个痘痘,发了几天低热后,这些人活蹦乱跳,高高兴兴地拿着朝廷给得****令成了第一批归化民。
    长安的围观群众惊愕地望着那群欢天喜地的俘虏,随后官方挂出的接牛痘赏钱的牌子立刻令他们疯狂了。
    孙思邈带着一群学徒助手,一群早就被选出得了牛痘的牛儿们可怜兮兮的被关在笼子里,忍受着一群人类在它们身上抚来弄去,差点没崩溃。
    这群人类到底想做什么?
    接牛痘的站点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后面的火爆,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为此,朝廷不得不派出太医署学过接痘的人也出来服务普通百姓,站点从一个开到了二十几个,结果还是来不及。每天开街钟声一响后,便有大批百姓赶过来,也就喝口茶的功夫,就排起了条条长龙。为此免不了又得加强治安管理,各个坊里的武侯都被调来维护秩序,免得这多人聚在一起,最后闹出什么事来。
    接过牛痘的老百姓高高兴兴地领上几百钱,还有朝廷发得营养补品:两个鸡子,一条猪肉,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在接过牛痘后仍安然无恙后,消息渐渐辐射到长安周边,于是朝廷又派人手,前去各地开设接牛痘的医疗站。不过后面的人可就没赏钱和补品了。
    而当地的大夫也被集中了起来先学习接种牛痘。不然朝廷可没这么多医生可用。
    而从这件事上,李二也看到了开设医学院的必要性。
    在杨晓然当年写得条陈上,就明确指出过民间大夫不够专业,导致人均寿命过短的问题。另外,应该广招女子为女医,女子看病难于男子,专门学习妇科医术,从女子不便明说的疾病到生产,从而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人口短缺像一把刀一样横在这个新生帝国的头上。随着家业越来越大,人口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到处都要人,人口短缺已很明显地在制约着大唐的发展,为此李二很愁。
    虽然已做了不少工作,可却是杯水车薪,这种事似乎也愁不来。而且孩子生下来容易,虽然政府有奖励,可把孩子抚养大却要不少的花费。百姓们要承担劳役与赋税,大唐虽然如今强盛地很,可还远没到免去农业税的地步。
    而对此,一群大臣也只能望洋兴叹,他们唯一能作得就是等待。
    李二对于免除农业税这事很心动,因为这可以证明他的伟大。开始也是反对得,可在看完杨晓然的条陈后,琢磨了好几年,觉得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如果一味重科学,提高生产力,解放人力,不以农为本,他又怕遭来儒家学派的反弹。
    一时间,在各地开设学馆的想法在他心里萌生了。
    没了世家,没了阻挠的人,抱团的群臣绝不是一个帝王想看到得。
    或许新立一个学派是不错的做法?
    杨晓然不知李二已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只是听李承乾说,朝廷准备开设一个医学院,不但招收男学生,还招收女学生,模仿小青庄的学制,把孙思邈请来当山长,分成女子医学院和男子医学院两个部分。另外奉御,太医署的医正也会去轮流上课。
    生源是不用担心得。这里的一切都是模仿的小青山得,虽然未必有小青山吃得好,但吃饱总没问题。而朝廷也觉得这医护兵也十分重要,不应该每次都从民间征大夫。一来水平各有不同,二来也容易引起百姓的怨言。
    大夫都弄走了,谁给百姓看病?
    所以这医护兵似乎也很重要。经过两年的摸索,孙思邈的外科手术的水平已不错了,这人真得不愧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美名的医生,医学天赋十分高超,教学水平也厉害,带出的徒弟现在也有模有样地了。
    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青霉素的制造依然没什么进展,还得继续寻找合适的菌种。
    而医护兵男女不限,只要家世清白就好,待遇之高,让人简直咂舌。享有跟军人一样的待遇。若是女子愿意报名参加,一样有荣誉头衔,这就等于是吃上皇粮了。
    听到李承乾说这群朝臣居然同意让女子入伍,虽然是后勤医护兵,可着实把杨晓然震撼的不轻。
    这群唐人未免也太开放了吧?
    不过等李承乾把话说清楚后,她又窘了。
    必须长得丑……
    这是什么鬼逻辑?!!
    还得长得壮!
    擦!
    这分明是要找母夜叉啊!
    李承乾见她吃惊,便笑着道:“每次随军的妇人也不少,都是做杂活的。所以朝臣反应也不大……”
    这话一出口,杨晓然也就明白了。
    感情这群人觉得女子为医护兵根本就是跟那些做杂役的妇人一样,顶多多发俩工钱,给个什么女医官的头衔,没有品级,所以也是无伤大雅的事。
    而且这些唐人到底不是明清的士大夫,心里也明白,有些事上女子是比较细心得。
    不过饶是如此,还是把杨晓然震撼的不轻,随即便与武元华二人偷偷激动了起来。
    不管是不是正式编制,起码女子能学医,能入军队做后勤已是很大的进步了啊!

章节目录

爆炒大唐:最强嫡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杨柳丝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杨柳丝丝并收藏爆炒大唐:最强嫡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