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说的很生硬,虽然他们六人看起来不好惹,但这四名王家护卫在王家当差多年,什么样的贵人没有见过,即使当年汉王杨谅来拜访王氏宗主都要先递上拜帖,更何况堂堂王氏宗主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拜见的。
山东士族最为重视名声,太原王氏和河东的裴氏更是如此,所以看门护卫绝不是那种狗仗人势之辈,最起码表面上的礼仪和气度还是有的,一名护卫接过单雄信递来的拜帖,看了十多步外的马车一眼,说道:“请问你家公子是何人?我好向院内禀报。”
单雄信显然早就得到过王君临的嘱咐,立刻说道:“你就说是京都来的贵客,然后将拜帖呈上,你家主人看过拜帖之后自然会请我家公子入府。”
这名护卫犹豫了一下,想必是也知道一些眼下并州的形势,最终还是说道:“你们在这里等着,能不能拜见我家主人还要看内院的决定。”
说完,这名护卫便拿着王君临亲自写的拜帖匆匆进府。
……
没过多久,只听院内一阵杂乱的跑动声,紧接着正门被仆人打开,八名衣着整洁的男性家丁手持长长的扫帚,象征性地在门前“扫”出一条道路来,脸色略有些苍白和疲惫的王氏嫡长子王质迎了出来,走到已经下了马车的王君临和聂小雨面前站定,一脸好奇的对他们二人打量个不停。
依然易容打扮的王君临和聂小雨神色平静,王质最终双手附心,胸前环抱,躬身行礼,神色复杂的低声问道:“阁下可是朝廷的钦差大人秦安公?”
王君临欠身笑道:“正是小弟,王兄不请小弟进门。”
王质心中有些不安,左右看了几眼,发现街上有人看着这边,低声说道:“家父在内院等着钦差大人,请。”
王君临让王质安排六名剑侍在外院客厅休息,自己则带着聂小雨去王家内院拜访王隆,仿佛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安危。
刚进门,王君临就隐隐听到朗朗读书声,说道:“听说王氏学风很盛,就算是仆从护卫都要读几年书,能够识字。”
昨晚上七夫人消失,王质心中担忧,有些心不在焉,但知道眼前之人身份非同小可,不敢怠慢,强颜欢笑,指着王家祖宅东侧靠最外面一座高塔笑道:“钦差大人看见那座塔阁了吗?那是王氏书阁,也是我们王氏宗学所在,最盛时有三千学子,眼下也有数百人在读书,钦差大人听到的读书声便是从那里传来的。”
王君临凝视着王氏书阁,他知道王、裴、崔、李这些名望大族之所以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不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非常重视教育,他们不仅仅培养本族子弟,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官居高位,或者是当地大族子弟,他们也就成为名望大族的一种势力。
比如并州各郡县官员,至少有两成和太原王氏有关,这也是山东各大士族势力能够和关陇贵族,以及大隋朝廷新兴贵族抗衡的最重要砝码,不仅仅是他们本族子弟,还包括他们大量的优秀门生,所以太原的王学,河东闻喜的裴学,清河及博陵的崔学,范阳的卢学,这些都是隋朝著名的学府,能进去读书的学子几乎都是各郡县的名望子弟。
这里已经离内院不远,王质想起父亲的交待,见左右无人,便低声对王君临道:“不知钦差大人来我王家有何要事?”
王君临好似早就知道他有此一问,微微一笑,说道:“在下来王家做什么,难道王兄和王氏宗主不知道?”
王质脸色微变,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王氏祖宅是太原城仅次于汉王府的一座府邸,占地百亩,这还不包括旁边紧挨着的三十亩王学书阁,以前由一代大儒王通主持,拥有上千生徒,后来王通去朝廷当官之后,便由王通之弟王仲主持,声势比不上王通,但学子从未少于五百。
在王质尴尬和忐忑的神情中,王君临终于来到王家祖宅的内院,他也看见了王隆,后者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哀乐,就这份城府来说,不愧是王氏宗主。
王君临与王隆目光于半空中相遇,前者深邃,后者深沉,都想将对方一下子看透,最起码看出一些信息,但都未看出什么,不过因为王君临本身是来者不善,所以他知道不管王隆表面有多么沉稳,都会因为七夫人的失踪而心情变得异常沉重。
王君临若不是杨广委派的钦差,不论是身份,还是爵位或者辈份,都是他先向王隆行礼,但如今他既然是钦差身份,又摆明是来要挟对方的,自然不会示弱。
最终王隆深沉的目光变得有些阴沉的时候,王隆突然长笑一声,说道:“钦差大人大驾光临,王氏未能远迎,还请钦差大人恕罪。”
说着话,王隆向王君临行了躬身礼,却没有行面对钦差时的跪拜大礼。
王君临要的只是从气势上压对方一头,不会在乎更多的虚礼,自然是见好就收,同样一脸笑意的回礼,并且说道:“老国公客气了,本钦差只是奉了陛下密旨来见老国公,事先未能告知,自不会怪罪王氏未能远迎。”
王隆闻言,目光一闪,说道:“秦安公请!”他有意避开王君临钦差大人的身份,以爵位相称王君临。
“老国公请。”王君临客气道。
王隆带着王君临进了内院,用来招待最重要客人的内堂中,王君临和王隆分主宾对座。
王君临待王家上茶水和水果的侍女下去之后,不等王隆主动发问,便说道:“反贼高颍覆亡在即,不知老国公有何打算?”
王隆目光一闪,微微有些不悦的说道:“不管反贼是否覆亡,我王氏自然永远忠于朝廷,忠于陛下。”
王隆是王氏宗主,也是朝中重臣,一度为朝廷礼部尚书,因为王家声名最盛的王通入朝为官,当时在隋文帝杨坚暗示之下,他才隐退,以宗主身份主持家族事务。
ps:抱歉,今晚上只有两更————
山东士族最为重视名声,太原王氏和河东的裴氏更是如此,所以看门护卫绝不是那种狗仗人势之辈,最起码表面上的礼仪和气度还是有的,一名护卫接过单雄信递来的拜帖,看了十多步外的马车一眼,说道:“请问你家公子是何人?我好向院内禀报。”
单雄信显然早就得到过王君临的嘱咐,立刻说道:“你就说是京都来的贵客,然后将拜帖呈上,你家主人看过拜帖之后自然会请我家公子入府。”
这名护卫犹豫了一下,想必是也知道一些眼下并州的形势,最终还是说道:“你们在这里等着,能不能拜见我家主人还要看内院的决定。”
说完,这名护卫便拿着王君临亲自写的拜帖匆匆进府。
……
没过多久,只听院内一阵杂乱的跑动声,紧接着正门被仆人打开,八名衣着整洁的男性家丁手持长长的扫帚,象征性地在门前“扫”出一条道路来,脸色略有些苍白和疲惫的王氏嫡长子王质迎了出来,走到已经下了马车的王君临和聂小雨面前站定,一脸好奇的对他们二人打量个不停。
依然易容打扮的王君临和聂小雨神色平静,王质最终双手附心,胸前环抱,躬身行礼,神色复杂的低声问道:“阁下可是朝廷的钦差大人秦安公?”
王君临欠身笑道:“正是小弟,王兄不请小弟进门。”
王质心中有些不安,左右看了几眼,发现街上有人看着这边,低声说道:“家父在内院等着钦差大人,请。”
王君临让王质安排六名剑侍在外院客厅休息,自己则带着聂小雨去王家内院拜访王隆,仿佛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安危。
刚进门,王君临就隐隐听到朗朗读书声,说道:“听说王氏学风很盛,就算是仆从护卫都要读几年书,能够识字。”
昨晚上七夫人消失,王质心中担忧,有些心不在焉,但知道眼前之人身份非同小可,不敢怠慢,强颜欢笑,指着王家祖宅东侧靠最外面一座高塔笑道:“钦差大人看见那座塔阁了吗?那是王氏书阁,也是我们王氏宗学所在,最盛时有三千学子,眼下也有数百人在读书,钦差大人听到的读书声便是从那里传来的。”
王君临凝视着王氏书阁,他知道王、裴、崔、李这些名望大族之所以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不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非常重视教育,他们不仅仅培养本族子弟,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官居高位,或者是当地大族子弟,他们也就成为名望大族的一种势力。
比如并州各郡县官员,至少有两成和太原王氏有关,这也是山东各大士族势力能够和关陇贵族,以及大隋朝廷新兴贵族抗衡的最重要砝码,不仅仅是他们本族子弟,还包括他们大量的优秀门生,所以太原的王学,河东闻喜的裴学,清河及博陵的崔学,范阳的卢学,这些都是隋朝著名的学府,能进去读书的学子几乎都是各郡县的名望子弟。
这里已经离内院不远,王质想起父亲的交待,见左右无人,便低声对王君临道:“不知钦差大人来我王家有何要事?”
王君临好似早就知道他有此一问,微微一笑,说道:“在下来王家做什么,难道王兄和王氏宗主不知道?”
王质脸色微变,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王氏祖宅是太原城仅次于汉王府的一座府邸,占地百亩,这还不包括旁边紧挨着的三十亩王学书阁,以前由一代大儒王通主持,拥有上千生徒,后来王通去朝廷当官之后,便由王通之弟王仲主持,声势比不上王通,但学子从未少于五百。
在王质尴尬和忐忑的神情中,王君临终于来到王家祖宅的内院,他也看见了王隆,后者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哀乐,就这份城府来说,不愧是王氏宗主。
王君临与王隆目光于半空中相遇,前者深邃,后者深沉,都想将对方一下子看透,最起码看出一些信息,但都未看出什么,不过因为王君临本身是来者不善,所以他知道不管王隆表面有多么沉稳,都会因为七夫人的失踪而心情变得异常沉重。
王君临若不是杨广委派的钦差,不论是身份,还是爵位或者辈份,都是他先向王隆行礼,但如今他既然是钦差身份,又摆明是来要挟对方的,自然不会示弱。
最终王隆深沉的目光变得有些阴沉的时候,王隆突然长笑一声,说道:“钦差大人大驾光临,王氏未能远迎,还请钦差大人恕罪。”
说着话,王隆向王君临行了躬身礼,却没有行面对钦差时的跪拜大礼。
王君临要的只是从气势上压对方一头,不会在乎更多的虚礼,自然是见好就收,同样一脸笑意的回礼,并且说道:“老国公客气了,本钦差只是奉了陛下密旨来见老国公,事先未能告知,自不会怪罪王氏未能远迎。”
王隆闻言,目光一闪,说道:“秦安公请!”他有意避开王君临钦差大人的身份,以爵位相称王君临。
“老国公请。”王君临客气道。
王隆带着王君临进了内院,用来招待最重要客人的内堂中,王君临和王隆分主宾对座。
王君临待王家上茶水和水果的侍女下去之后,不等王隆主动发问,便说道:“反贼高颍覆亡在即,不知老国公有何打算?”
王隆目光一闪,微微有些不悦的说道:“不管反贼是否覆亡,我王氏自然永远忠于朝廷,忠于陛下。”
王隆是王氏宗主,也是朝中重臣,一度为朝廷礼部尚书,因为王家声名最盛的王通入朝为官,当时在隋文帝杨坚暗示之下,他才隐退,以宗主身份主持家族事务。
ps:抱歉,今晚上只有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