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商人的精明,他很快就计算出:
长平之役不过歼敌四十万,杀的也只不过是个赵括,就曾经震撼世界,使白起之名誉满天下;
而这一战,暂且称为“华荫之战”吧;
都可以剿灭名冠诸侯的信陵君,连郏州前后歼敌五十万,战绩远在长平之上;
而且,正如蔡泽所预计,然后即可乘势荡平六国,建立一统四海之大业!
秦国历代君主都没有实现的梦想,即将由此实现,这期间内蕴含着多么巨大的利润啊?
简直不能用数字来计算!
眼前仿佛突然兀立起一座高不见顶、闪闪放光的宝山,炫耀得他头昏眼花,难以自持……
不行!这样一个具有继往开来、重大历史意义的大战役,必须由自己来亲自指挥!
不能让蒙骜之辈居头功!
所以,他给蒙骜下了停止攻击的命令,自己则率大军浩浩荡荡赶奔华荫道。
这回他可没闲心一路游山逛景,沿途耀武扬威了,而是命令部队全速前进,还不断催促。
骑兵的马都是跑得直喷白沫,两条腿的步兵更是喘不上气儿来,年老力衰的竟倒毙路边。
速度快,步伐就会参差不齐、难以一致,队伍也就因而显得混乱。
坦率地说,如果不是军情十万火急,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将领不会如此急切行军,以免影响战斗力。
可惜吕不韦虽能主持编写《吕氏春秋》这样的巨著,对于行军作战其实还是外行。
他只凭情绪支配,惟恐误了行情,哪知军情!
如此一连跑了三天两夜方近华荫道,派人去与蒙骜沟通,答复是信陵君尚驻密林中;
王翦只是对其监控,并没实施包围。
这一点与以前接到的报告有出入,不过吕不韦倒挺高兴:
只要魏信陵还在,由自己的大军围歼获利更丰,所以不做考虑。
派人去与王翦联系,确定信陵君的具体位置,以拟定作战计划。
王翦也接到了对信陵君只能监控不许攻击的命令,不许打,怎能“控”?
这与原来交给自己的作战要求相差很远。
但蒙骜明确告诉他这是吕丞相的命令,当然得绝对服从,只是心里觉得很不舒服。
忽然监视哨兵来报告:
信陵君的队伍开拔了。
虽然不许动手,可还有监视的任务,王翦必须知道对方的动向,所以马上派人尾随。
不料信陵君部队越走越远。
为了及时掌握情况,王翦不得不多派人,最后自己也不得不跟着走。
天已拂晓,霞光中,王翦才发现这一夜几乎是在跟着信陵君绕圈子,离他原来驻地并不太远。
但是却已陷入人家的层层包围之中。
信陵君、辛环、将渠、公孙婴分站在自己前后左右四个方向。
哪一位出来单打独斗都不比自己弱。
而且对方的兵力是自己的四倍,就算自己能拼命突围,可三万部下呢?
这些人追随王氏将领南征北战已有多年,王氏将领与他们也有如父子兄弟般的感情;
王龁叔父把他们交给自己,自己能为逃命而抛弃他们吗?
公孙婴站在东方嘿嘿冷笑:
“王翦小儿,赶快投降吧!
我们可以给你讨个婆姨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以免你王家绝了后代香火。”
王翦并不感谢这个“好心”,拍马挺枪冲向公孙婴。
对于他来说别无选择,只有拼命,或者带着弟兄们突出重围;或者与大家同归于尽。
公孙婴与王翦交过手,知道不能轻敌,提起斧头做个守势;
王翦也知道这家伙臂力过人,跟他硬碰占不到便宜,得用巧招对付他!
就紧拧枪杆,抖出个斗大的枪花。
公孙婴但见无数枪尖朝自己全身刺来,当真是防不胜防。
只得抡起大斧上下左右盘旋护住身体马匹,已是处于被动。
他的斧重,这样舞动很费力气;
王翦的枪却又疾又快,专找他的空漏之处,时间一长,公孙婴的汗就下来了。
信陵君见公孙婴渐渐不支,便招呼辛环:
“换下公孙婴将军。”
辛环拍马上前,把戈当棍,双手握住中间,转得风车似的呼呼作响。
他的力气更非公孙婴可比,周围的树枝被打得纷纷飘落,王翦的枪若是碰上,不飞就折。
这时双方的官兵也都交上手。
说来也怪,燕、韩的将士在信陵君的率领下就勇气倍增,与秦军一对一都毫不示弱。
何况在数量上处绝对优势,更加有持无恐。
猛杀猛砍步步进逼,秦军死伤惨重,剩余的被挤进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狭窄洼地。
王翦见自己的部队已临近覆没的边缘,虽不怕死却难免心慌。
稍不留神,掌中枪叭地一声断成两截,连手中那一半也被震飞。
辛环的大戈随即搂头盖顶砸下来。
王翦大叫一声:
“我命休矣!”
拔剑出鞘,意欲抵挡。
可惜,轻轻一只佩剑,岂能抵住那沉重一击?
突然,信陵君大叫:
“兄弟住手!快过来!”
辛环硬生生的把戈停在半空,疑惑地回头望了信陵君一眼,却还是顺从地来到他的身边。
信陵君叹口气:
“我已杀其叔,实不忍再赶尽杀绝,放他去吧。”
在战场上施仁于敌人,从现代角度上看实不可取。
但我们无法苛责古人,尤其是信陵君这种人,有时,他们确是可爱得近乎愚蠢。
由于信陵君的网开一面,王翦领残兵败将才得以逃回大营。
长平之役不过歼敌四十万,杀的也只不过是个赵括,就曾经震撼世界,使白起之名誉满天下;
而这一战,暂且称为“华荫之战”吧;
都可以剿灭名冠诸侯的信陵君,连郏州前后歼敌五十万,战绩远在长平之上;
而且,正如蔡泽所预计,然后即可乘势荡平六国,建立一统四海之大业!
秦国历代君主都没有实现的梦想,即将由此实现,这期间内蕴含着多么巨大的利润啊?
简直不能用数字来计算!
眼前仿佛突然兀立起一座高不见顶、闪闪放光的宝山,炫耀得他头昏眼花,难以自持……
不行!这样一个具有继往开来、重大历史意义的大战役,必须由自己来亲自指挥!
不能让蒙骜之辈居头功!
所以,他给蒙骜下了停止攻击的命令,自己则率大军浩浩荡荡赶奔华荫道。
这回他可没闲心一路游山逛景,沿途耀武扬威了,而是命令部队全速前进,还不断催促。
骑兵的马都是跑得直喷白沫,两条腿的步兵更是喘不上气儿来,年老力衰的竟倒毙路边。
速度快,步伐就会参差不齐、难以一致,队伍也就因而显得混乱。
坦率地说,如果不是军情十万火急,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将领不会如此急切行军,以免影响战斗力。
可惜吕不韦虽能主持编写《吕氏春秋》这样的巨著,对于行军作战其实还是外行。
他只凭情绪支配,惟恐误了行情,哪知军情!
如此一连跑了三天两夜方近华荫道,派人去与蒙骜沟通,答复是信陵君尚驻密林中;
王翦只是对其监控,并没实施包围。
这一点与以前接到的报告有出入,不过吕不韦倒挺高兴:
只要魏信陵还在,由自己的大军围歼获利更丰,所以不做考虑。
派人去与王翦联系,确定信陵君的具体位置,以拟定作战计划。
王翦也接到了对信陵君只能监控不许攻击的命令,不许打,怎能“控”?
这与原来交给自己的作战要求相差很远。
但蒙骜明确告诉他这是吕丞相的命令,当然得绝对服从,只是心里觉得很不舒服。
忽然监视哨兵来报告:
信陵君的队伍开拔了。
虽然不许动手,可还有监视的任务,王翦必须知道对方的动向,所以马上派人尾随。
不料信陵君部队越走越远。
为了及时掌握情况,王翦不得不多派人,最后自己也不得不跟着走。
天已拂晓,霞光中,王翦才发现这一夜几乎是在跟着信陵君绕圈子,离他原来驻地并不太远。
但是却已陷入人家的层层包围之中。
信陵君、辛环、将渠、公孙婴分站在自己前后左右四个方向。
哪一位出来单打独斗都不比自己弱。
而且对方的兵力是自己的四倍,就算自己能拼命突围,可三万部下呢?
这些人追随王氏将领南征北战已有多年,王氏将领与他们也有如父子兄弟般的感情;
王龁叔父把他们交给自己,自己能为逃命而抛弃他们吗?
公孙婴站在东方嘿嘿冷笑:
“王翦小儿,赶快投降吧!
我们可以给你讨个婆姨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以免你王家绝了后代香火。”
王翦并不感谢这个“好心”,拍马挺枪冲向公孙婴。
对于他来说别无选择,只有拼命,或者带着弟兄们突出重围;或者与大家同归于尽。
公孙婴与王翦交过手,知道不能轻敌,提起斧头做个守势;
王翦也知道这家伙臂力过人,跟他硬碰占不到便宜,得用巧招对付他!
就紧拧枪杆,抖出个斗大的枪花。
公孙婴但见无数枪尖朝自己全身刺来,当真是防不胜防。
只得抡起大斧上下左右盘旋护住身体马匹,已是处于被动。
他的斧重,这样舞动很费力气;
王翦的枪却又疾又快,专找他的空漏之处,时间一长,公孙婴的汗就下来了。
信陵君见公孙婴渐渐不支,便招呼辛环:
“换下公孙婴将军。”
辛环拍马上前,把戈当棍,双手握住中间,转得风车似的呼呼作响。
他的力气更非公孙婴可比,周围的树枝被打得纷纷飘落,王翦的枪若是碰上,不飞就折。
这时双方的官兵也都交上手。
说来也怪,燕、韩的将士在信陵君的率领下就勇气倍增,与秦军一对一都毫不示弱。
何况在数量上处绝对优势,更加有持无恐。
猛杀猛砍步步进逼,秦军死伤惨重,剩余的被挤进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狭窄洼地。
王翦见自己的部队已临近覆没的边缘,虽不怕死却难免心慌。
稍不留神,掌中枪叭地一声断成两截,连手中那一半也被震飞。
辛环的大戈随即搂头盖顶砸下来。
王翦大叫一声:
“我命休矣!”
拔剑出鞘,意欲抵挡。
可惜,轻轻一只佩剑,岂能抵住那沉重一击?
突然,信陵君大叫:
“兄弟住手!快过来!”
辛环硬生生的把戈停在半空,疑惑地回头望了信陵君一眼,却还是顺从地来到他的身边。
信陵君叹口气:
“我已杀其叔,实不忍再赶尽杀绝,放他去吧。”
在战场上施仁于敌人,从现代角度上看实不可取。
但我们无法苛责古人,尤其是信陵君这种人,有时,他们确是可爱得近乎愚蠢。
由于信陵君的网开一面,王翦领残兵败将才得以逃回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