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李大人一拳头砸在墙上。
朝廷设立西北大都督府,这第一任大都督,舍他其谁。
李大人人在书院,心系朝堂大事。
朝廷那边刚有动静,他这里就得了消息。
他激动不已,心脏都快从喉咙跳出来。
谁给中书令陆大人吹了风,竟然主动提出设立西北大都督府?
是大皇子刘诏?
还是诏夫人?
总不能是陆大人和他不谋而合吧。
真是的,吹风前,也不知道给他透个口信。
李大人想约刘诏见一面,探一探刘诏的想法。
结果消息送出去,石沉大海。
刘诏根本没有回应他。
李大人生气了。
也慌了!
刘诏不回应他,几个意思?
难不成刘诏还能找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吗?
李大人纵横官场几十年,没想到老了,反而患得患失。
可见自身修养不足,定力不足。
三元公杨元庆约李大人下棋。
他拒绝了,“杨兄叫孙兄陪你下棋,我没空。”
“你明明有空。”三元公杨元庆当场拆穿李大人。
李大人有点不好意思,改口说道:“今儿没心思下棋。”
三元公杨元庆不等招呼,主动走进李大人的屋舍。
“老夫在西北待了差不多三十年,那里的一草一木,老夫如数家珍。”
李大人心头一跳,狐疑的盯着三元公。
三元公老神在在,继续说道:“陛下突然决定设立西北大都督府,显然是打算动一动西北。如果只是军事上动一动,柱国公的资历足够了。不过显然,陛下不仅要动一动军事,还要动一动地方政务。如此一来,柱国公就有明显的不足。现在朝中为了西北大都督的人选都快吵疯了,李兄也很动心吧。”
李大人哈哈一笑,“杨兄真会说笑,我现在就是一个致仕养老的老头。朝中大事,与我何干。”
三元公似笑非笑地看着对方,没有拆穿对方的假话,好歹给对方留了点面子。
“李兄没动心就好。权利迷惑人心,西北那地可不懂温柔似水那一套。不管是谁出任西北大都督,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将性命丢在西北。”
李大人笑了笑,“杨兄不在官场,对官场的事情倒是挺了解。”
三元公杨先生自嘲一笑,“我人虽不在官场,却时常要和官场人打交道。谁让老夫当初是朝廷钦犯。”
李大人迟疑了一下,试探问道:“鲁侯此人,杨兄怎么看?”
三元公杨元庆挑眉一笑。
还说没动心,真是口是心非。
他轻咳一声,才说道:“鲁侯此人,世人皆知,不好打交道。要么臣服他,要么被他砍头,要么就是全方位压制他,让他知道厉害,心生忌惮。试图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和他掰腕子,当心半夜人头落地。”
李大人打了个寒颤,“他敢杀朝廷命官,这是造反。”
“谁告诉你他杀了朝廷命官。就不能水土不服,身体不适,一病不起,病重不治而亡吗?”
嘤嘤嘤……
吓唬谁啊!
李大人对鲁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就是个胆大包天的主。
难怪在西北当官的文官,都对鲁侯敬而远之。
除非必要,不会和鲁侯打交道。
李大人又问道:“还有吗?”
三元公轻描淡写地说道:“鲁侯练兵很有一套,他手下的兵最能打,也最敢打。当然,他的兵和他的人一样桀骜不训,不好相处。”
李大人暗暗点头,鲁侯是个有真本事的人。
鲁侯前往西北之前,西北军的战力只能算一般般。在边军里面,甚至排不上前三。
自从鲁侯去了西北,经过整顿,西北军大变样。一跃成为战斗力最凶悍的部队,其他边军都要忌惮三分。
鲁侯本人,也是水涨船高。
一直到今天,赫然成为朝廷和皇帝忌惮的存在。
想要掌控西北,首先得压服鲁侯。
李大人琢磨起来。
三元公杨元庆敲敲桌子,提醒对方醒一醒,“陛下不会派你去西北,李兄就别惦记了。”
李大人大怒,“杨兄下结论未免太早了一点。”
杨元庆呵呵冷笑,“你该知道,陛下不喜你,不信任你。你是先帝留下来的人,陛下容你在朝堂上蹦跶了好几年,都是看在先帝的份上。”
李大人冷哼一声,“那么我们就拭目以待。我会让杨兄看看,什么叫做化不可能为可能。”
“看来李兄对西北大都督一职势在必得。那我提前祝李兄心愿得偿。”
……
朝臣们对于西北大都督的人选,很重视,也很积极。
朝臣们积极推荐人选,文德帝的案头很快就摆满了一叠文书档案。
翻阅每个人的生平资料,文德帝脸色越来越阴沉。
砰!
文德帝将文书重重扔在桌上,很生气。
“推的都是什么人,就没有一个人能让朕满意。”
“陛下息怒!这里还有一页名单。”常恩小心翼翼地说道。
文德帝挥挥手,十分嫌弃,“不看了。越看越火大。”
说完,从众多文书档案中翻出一份,“目前为止,也就柱国公还算合适。”
哎!
要选一个能压制鲁侯的人,不容易啊。
选人不当,很可能是在给鲁侯送人头,或是送个糊墙匠,亦或是直接被鲁侯收买。
文德帝思虑再三,“宣柱国公进宫。”
柱国公望望天,看着天降馅饼,有些欲哭无泪。
人人趋之若鹜的西北大都督,他却避之唯恐不及。
别人没和鲁侯打过交代,不了解鲁侯的为人。
他和鲁侯打了几个来回,对鲁侯的秉性可是一清二楚。
心里话,柱国公真不乐意去西北,同鲁侯打交道。
特么的,根本就是折寿。
做好是应该的。
做不好,就是千夫所指。还要面对陛下失望的怒火。
柱国公夫人问他:“公爷在担心?”
“老夫不得不担心。鲁侯向来视西北为他的地盘,任何胆敢进入他地盘的人,无一例外,他全都当做敌人对待。”
柱国公夫人蹙眉,“鲁侯此举,和造反有何区别?”
“区别在于,他还是大周的侯爷武将,表面上听从朝廷派遣。而没有真的举旗造反。”
柱国公夫人斟酌了一下,“妾身斗胆一问,公爷对上鲁侯,可有胜算?”
柱国公叹了一声,“老夫手中无兵,哪有什么胜算。就算整顿了西北军武,两三年内,休想和鲁侯决一高下。”
柱国公夫人蹙眉,“公爷如此担忧,此行恐怕不利公爷前程。公爷这几天腿疾犯了吧。”
柱国公愣了下,紧接着反应过来,抚掌大笑,“夫人说的对。老夫腿疾犯了,根本无法前往西北公干。”
有了决断,柱国公不再拖延,趁着时辰还早,进宫面圣。
文德帝的意思他一清二楚。
所以不等文德帝直接任命他,他先提起自己的腿疾。
文德帝不放心,也是心存疑虑,特意命太医给柱国公检查。
柱国公的腿疾属于成年老疾,的确不宜长途跋涉,也不宜骑马奔驰。
文德帝大失所望。
好不容易,从一推人选中,挑出一个合适的,结果有腿疾,无法胜任西北大都督的重担。
文德帝勉励了柱国公几句,叫他回去好好养病。
柱国公如释重负。
“将陆爱卿请来。”
文德帝皱着眉头,心中的天平再一次偏向陆大人。
陆大人来到兴庆宫面圣。
“李秉明在做什么?”文德帝开门见山,直接问道。
陆大人回过神来,“启禀陛下,李秉明目前身在山河书院,出任教习一职。听说带了几个举人学子。”
文德帝闻言,笑了起来,“他竟然当起了教书先生。”
陆大人附和道:“李秉明向来好为人师。”
这话倒是说的不错。
李秉明过去在府邸,经常召开诗会,文会,指点读书人。一来邀名,筛选人才,培养后备力量。二来,也和他好为人师有关系。
文德帝也不遮瞒,“柱国公拒绝了大都督一职。”
这倒是让陆大人有些意外。
文德帝直接解释道:“他有成年腿疾,太医说不宜奔波劳累,也不宜骑马奔驰。”
顿了顿,文德帝又说道:“朕观柱国公老了不少。一身暮气,斗志缺乏。”
陆大人躬身说道:“柱国公可是怯战,畏惧鲁侯?”
“有这方面的意思。朕没想到,柱国公竟然会畏惧鲁侯。”
陆大人想了想,说道:“微臣记得,柱国公早年同鲁侯打过几回交道,都没占到便宜。”
文德帝满心失望,“身为国公,竟会怯战,真令朕失望。”
陆大人沉默不语,他不是落井下石的人。
文德帝想了想,也很干脆,“叫李秉明进宫见朕。朕要先掂一掂他的分量。”
内侍带着文德帝的口谕来到山河书院,宣李秉明尽快进宫觐见。
李秉明难掩兴奋之色,西北大都督一职一定是他的,任何人都休想从他手中抢走。
李大人同柱国公相比,明显充满了斗志。像一个战士,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前往战场,杀敌立功。
单论斗志,李大人明显赢了。
更何况他纵横官场几十年,曾位极人臣,经验老道。身份地位影响力摆在哪里,无人敢轻视他,这可是一只老狐狸。
李大人准备妥当,乘坐马车前往皇宫。
李大人一拳头砸在墙上。
朝廷设立西北大都督府,这第一任大都督,舍他其谁。
李大人人在书院,心系朝堂大事。
朝廷那边刚有动静,他这里就得了消息。
他激动不已,心脏都快从喉咙跳出来。
谁给中书令陆大人吹了风,竟然主动提出设立西北大都督府?
是大皇子刘诏?
还是诏夫人?
总不能是陆大人和他不谋而合吧。
真是的,吹风前,也不知道给他透个口信。
李大人想约刘诏见一面,探一探刘诏的想法。
结果消息送出去,石沉大海。
刘诏根本没有回应他。
李大人生气了。
也慌了!
刘诏不回应他,几个意思?
难不成刘诏还能找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吗?
李大人纵横官场几十年,没想到老了,反而患得患失。
可见自身修养不足,定力不足。
三元公杨元庆约李大人下棋。
他拒绝了,“杨兄叫孙兄陪你下棋,我没空。”
“你明明有空。”三元公杨元庆当场拆穿李大人。
李大人有点不好意思,改口说道:“今儿没心思下棋。”
三元公杨元庆不等招呼,主动走进李大人的屋舍。
“老夫在西北待了差不多三十年,那里的一草一木,老夫如数家珍。”
李大人心头一跳,狐疑的盯着三元公。
三元公老神在在,继续说道:“陛下突然决定设立西北大都督府,显然是打算动一动西北。如果只是军事上动一动,柱国公的资历足够了。不过显然,陛下不仅要动一动军事,还要动一动地方政务。如此一来,柱国公就有明显的不足。现在朝中为了西北大都督的人选都快吵疯了,李兄也很动心吧。”
李大人哈哈一笑,“杨兄真会说笑,我现在就是一个致仕养老的老头。朝中大事,与我何干。”
三元公似笑非笑地看着对方,没有拆穿对方的假话,好歹给对方留了点面子。
“李兄没动心就好。权利迷惑人心,西北那地可不懂温柔似水那一套。不管是谁出任西北大都督,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将性命丢在西北。”
李大人笑了笑,“杨兄不在官场,对官场的事情倒是挺了解。”
三元公杨先生自嘲一笑,“我人虽不在官场,却时常要和官场人打交道。谁让老夫当初是朝廷钦犯。”
李大人迟疑了一下,试探问道:“鲁侯此人,杨兄怎么看?”
三元公杨元庆挑眉一笑。
还说没动心,真是口是心非。
他轻咳一声,才说道:“鲁侯此人,世人皆知,不好打交道。要么臣服他,要么被他砍头,要么就是全方位压制他,让他知道厉害,心生忌惮。试图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和他掰腕子,当心半夜人头落地。”
李大人打了个寒颤,“他敢杀朝廷命官,这是造反。”
“谁告诉你他杀了朝廷命官。就不能水土不服,身体不适,一病不起,病重不治而亡吗?”
嘤嘤嘤……
吓唬谁啊!
李大人对鲁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就是个胆大包天的主。
难怪在西北当官的文官,都对鲁侯敬而远之。
除非必要,不会和鲁侯打交道。
李大人又问道:“还有吗?”
三元公轻描淡写地说道:“鲁侯练兵很有一套,他手下的兵最能打,也最敢打。当然,他的兵和他的人一样桀骜不训,不好相处。”
李大人暗暗点头,鲁侯是个有真本事的人。
鲁侯前往西北之前,西北军的战力只能算一般般。在边军里面,甚至排不上前三。
自从鲁侯去了西北,经过整顿,西北军大变样。一跃成为战斗力最凶悍的部队,其他边军都要忌惮三分。
鲁侯本人,也是水涨船高。
一直到今天,赫然成为朝廷和皇帝忌惮的存在。
想要掌控西北,首先得压服鲁侯。
李大人琢磨起来。
三元公杨元庆敲敲桌子,提醒对方醒一醒,“陛下不会派你去西北,李兄就别惦记了。”
李大人大怒,“杨兄下结论未免太早了一点。”
杨元庆呵呵冷笑,“你该知道,陛下不喜你,不信任你。你是先帝留下来的人,陛下容你在朝堂上蹦跶了好几年,都是看在先帝的份上。”
李大人冷哼一声,“那么我们就拭目以待。我会让杨兄看看,什么叫做化不可能为可能。”
“看来李兄对西北大都督一职势在必得。那我提前祝李兄心愿得偿。”
……
朝臣们对于西北大都督的人选,很重视,也很积极。
朝臣们积极推荐人选,文德帝的案头很快就摆满了一叠文书档案。
翻阅每个人的生平资料,文德帝脸色越来越阴沉。
砰!
文德帝将文书重重扔在桌上,很生气。
“推的都是什么人,就没有一个人能让朕满意。”
“陛下息怒!这里还有一页名单。”常恩小心翼翼地说道。
文德帝挥挥手,十分嫌弃,“不看了。越看越火大。”
说完,从众多文书档案中翻出一份,“目前为止,也就柱国公还算合适。”
哎!
要选一个能压制鲁侯的人,不容易啊。
选人不当,很可能是在给鲁侯送人头,或是送个糊墙匠,亦或是直接被鲁侯收买。
文德帝思虑再三,“宣柱国公进宫。”
柱国公望望天,看着天降馅饼,有些欲哭无泪。
人人趋之若鹜的西北大都督,他却避之唯恐不及。
别人没和鲁侯打过交代,不了解鲁侯的为人。
他和鲁侯打了几个来回,对鲁侯的秉性可是一清二楚。
心里话,柱国公真不乐意去西北,同鲁侯打交道。
特么的,根本就是折寿。
做好是应该的。
做不好,就是千夫所指。还要面对陛下失望的怒火。
柱国公夫人问他:“公爷在担心?”
“老夫不得不担心。鲁侯向来视西北为他的地盘,任何胆敢进入他地盘的人,无一例外,他全都当做敌人对待。”
柱国公夫人蹙眉,“鲁侯此举,和造反有何区别?”
“区别在于,他还是大周的侯爷武将,表面上听从朝廷派遣。而没有真的举旗造反。”
柱国公夫人斟酌了一下,“妾身斗胆一问,公爷对上鲁侯,可有胜算?”
柱国公叹了一声,“老夫手中无兵,哪有什么胜算。就算整顿了西北军武,两三年内,休想和鲁侯决一高下。”
柱国公夫人蹙眉,“公爷如此担忧,此行恐怕不利公爷前程。公爷这几天腿疾犯了吧。”
柱国公愣了下,紧接着反应过来,抚掌大笑,“夫人说的对。老夫腿疾犯了,根本无法前往西北公干。”
有了决断,柱国公不再拖延,趁着时辰还早,进宫面圣。
文德帝的意思他一清二楚。
所以不等文德帝直接任命他,他先提起自己的腿疾。
文德帝不放心,也是心存疑虑,特意命太医给柱国公检查。
柱国公的腿疾属于成年老疾,的确不宜长途跋涉,也不宜骑马奔驰。
文德帝大失所望。
好不容易,从一推人选中,挑出一个合适的,结果有腿疾,无法胜任西北大都督的重担。
文德帝勉励了柱国公几句,叫他回去好好养病。
柱国公如释重负。
“将陆爱卿请来。”
文德帝皱着眉头,心中的天平再一次偏向陆大人。
陆大人来到兴庆宫面圣。
“李秉明在做什么?”文德帝开门见山,直接问道。
陆大人回过神来,“启禀陛下,李秉明目前身在山河书院,出任教习一职。听说带了几个举人学子。”
文德帝闻言,笑了起来,“他竟然当起了教书先生。”
陆大人附和道:“李秉明向来好为人师。”
这话倒是说的不错。
李秉明过去在府邸,经常召开诗会,文会,指点读书人。一来邀名,筛选人才,培养后备力量。二来,也和他好为人师有关系。
文德帝也不遮瞒,“柱国公拒绝了大都督一职。”
这倒是让陆大人有些意外。
文德帝直接解释道:“他有成年腿疾,太医说不宜奔波劳累,也不宜骑马奔驰。”
顿了顿,文德帝又说道:“朕观柱国公老了不少。一身暮气,斗志缺乏。”
陆大人躬身说道:“柱国公可是怯战,畏惧鲁侯?”
“有这方面的意思。朕没想到,柱国公竟然会畏惧鲁侯。”
陆大人想了想,说道:“微臣记得,柱国公早年同鲁侯打过几回交道,都没占到便宜。”
文德帝满心失望,“身为国公,竟会怯战,真令朕失望。”
陆大人沉默不语,他不是落井下石的人。
文德帝想了想,也很干脆,“叫李秉明进宫见朕。朕要先掂一掂他的分量。”
内侍带着文德帝的口谕来到山河书院,宣李秉明尽快进宫觐见。
李秉明难掩兴奋之色,西北大都督一职一定是他的,任何人都休想从他手中抢走。
李大人同柱国公相比,明显充满了斗志。像一个战士,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前往战场,杀敌立功。
单论斗志,李大人明显赢了。
更何况他纵横官场几十年,曾位极人臣,经验老道。身份地位影响力摆在哪里,无人敢轻视他,这可是一只老狐狸。
李大人准备妥当,乘坐马车前往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