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习做父母
第五节 尊重
尊重是需求层次中第四层的需要,孩子在得到尊重的基础上发展自尊心、建立自信心。生活中受到尊重,孩子才会尊重自己,并学会尊重他人。我们处于信息时代,现在的孩子更加早慧,很早就表现出自己的思维方式、个性及自尊心,孩子会更早地感受是否被尊重,去判断这个成人是否值得被尊重。
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尊重孩子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情绪。
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就是说小到穿什么衣服,大到选什么兴趣课、选什么学校和专业,父母都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专制;因为孩子不够成熟,所以父母要做好引导工作,给孩子充分解释各个被选项,并和孩子充分讨论协商,而不是说一味顺从孩子,不溺爱。
尊重孩子的话语权,是指孩子说话时父母要注意倾听,给予回应;孩子也有权为自己辩解,父母要认真听取孩子的解释;无论孩子几岁,与他相关的决定都要让孩子参与决策。
尊重孩子,从婴儿期开始,按需喂养,尊重孩子的需求。
尊重孩子,从蹲下说话开始,居高临下地与孩子交流,会让孩子备受压抑,即使是关心,也让孩子不舒服,甚至逆反,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孩子。在孩子语言能力没发展好时,不能嘲笑孩子而学孩子说话。
人格平等
中国传统中,要孩子懂礼貌,主动向不认识的叔叔阿姨问好,临走时要再见,教育专家李跃儿做过调查,绝大多数孩子对这件事都痛苦万分。害怕陌生人是孩子自我保护的本能,父母却强迫孩子主动去跟对孩子来说的陌生人打招呼,而有些成人还表现得居高临下,嘻嘻哈哈,又是逗弄又是拧脸蛋。这对弱小的孩子来说是什么体验?晚上会不会做噩梦?动物尚且知道保护幼崽,做父母的一定不能为了面子而牺牲孩子。
正确的做法是,成人蹲下身来,跟孩子平等地打招呼,或者父母为双方平等地介绍。
还有一些无知的父母不选择教育孩子的时间和地点,当众说教甚至是责骂殴打孩子,不知是为了满足潜意识中令人臣服于自己的权威感,还是控制不住情绪当场发作。这种不占天时地利人和的行为,施予方是发泄爽了,而孩子的自尊心已经碎成了渣。
允许孩子说“不”
小巫在他的书中写道:明智的父母会理智冷静地接受孩子提出的不同意见,哪怕就是一个小小的“不”字。孩子将来怎样跟他人平等相处,怎样提出不同见解,怎样协商、谈判、讨价还价,怎样面质、辩解、坚持立场,怎样妥协、让步、两全其美,都首先在童年时期,在跟父母的相处当中得到培训和锻炼。
父母接纳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发表意见,耐心的跟孩子讲道理、平等的协商,就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未经允许不要随便触摸孩子
孩子与人交往时,不接受亲吻拥抱和肢体接触,并不代表不“礼貌”。
孩子的身体不属于别人,包括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和老师,他们的身体只属于自己,告诉孩子,永远不需要用身体去取悦他人。
强迫孩子接受亲昵的举动,给孩子的信息就是:
你的感受是不被尊重的,反对也没有人在乎,你只能忍受自己讨厌的身体接触。
更可怕的是,如果有一天,心怀不轨的人要伤害孩子的身体时,他们已经被“训练”得不会反抗和拒绝了。绝大部分儿童性侵案件都是熟人作案,亲戚、老师、邻居.......这些平时可以亲吻拥抱的人,也许瞬间就变成了恶魔,毁掉孩子的一生。
父母们一定在孩子年幼时就告诉他们:“你的身体只属于自己”。这已经超出尊重的范畴,上升到孩子自我保护的高度了。而从需求层次论来说,安全更是最基础的需要。
杜绝戏弄孩子
尹建莉老师对于“逗”和“捉弄”有明确的解释——
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经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让自己和孩子同一角度,一起躲猫猫、做鬼脸、玩游戏,让孩子开心,这些都是使孩子开心的“逗”。
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他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成人拿着准备给孩子的东西却不痛快给他,而是提条件要求孩子说句甜言蜜语,或者吓唬孩子取乐,这就是捉弄孩子。
一次在外面吃饭,邻桌有个两岁左右的男孩,家里人不停地逗弄他“你不饿吧?回家吧。”“今晚跟姑姑(客人)睡好不好?”逗来逗去把孩子惹急了动手打奶奶,他奶奶就打他的手来“教育”他。一顿饭吃下来,整个一部反面案例合集。
有些成人会恶趣味地要抢走孩子的心爱之物,孩子信以为真,急忙保护自己的财产,这时对方又会说孩子“小气”,父母碍于面子可能不置可否或一起奚落孩子,这种情况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坚定地说:请不要这样逗孩子。也不能随便跟幼儿开玩笑、说反话,比如说孩子“丑”、“傻”,他们还不明白玩笑的含义,经常会当真并受到伤害。如果孩子真的不漂亮不聪明,就更不能这样说。
我小的时候坚决不同意爸妈再要孩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周围成人灌输的观念,有了弟弟妹妹的话,爸爸妈妈就不爱我了。这种玩笑是最残忍最混账的。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不知道还要有多少孩子会遭受无知成人这样的“逗弄”!
现在社会上还有一股很不好风气,把自家孩子被成人戏弄、屡次出错、伤心懊恼的视频传到网上大众消遣。因为孩子幼小就无视他们的肖像权和人格尊严,父母带头践踏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孩子心中,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残忍和冷酷。大多数孩子的心灵都是细腻敏感的,被父母为代表的成人世界多次伤害后,轻则没有了自尊自暴自弃,重则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孩子是从父母身上学习与人相处的方式,不尊重孩子的父母将来也很难得到孩子的尊重,由此也可以明白,网上那些层出不穷的虐待视频也不是无端出现的了,种恶因得恶果。
尊重孩子的意愿
小满两岁左右时,因为酸奶放久了,我不让小满再喝就倒掉了,她赌气一中午都不吃我的奶,只跟着姑奶奶。以后我都注意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别人给孩子的零食,是否收下要征询孩子的意见。
家宴时,父母长辈如果请孩子表演节目助兴,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强迫,孩子不愿意时也不可批评孩子。
不要以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说不冷,那就相信他自己的判断,让孩子自己选择要穿什么衣服,培养独立,避免形成依赖性。
尊重孩子的隐私
不把孩子的隐私当笑话讲给亲戚朋友。
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保守孩子的秘密,也不强迫孩子说出不想公开的秘密。
在孩子青春期时,会有自己的小世界,不再对父母无话不谈,这时有的父母会通过偷看孩子日记、邮件、通话记录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近况和思想。
这是极其危险的方式,因为这种行为是对孩子隐私的践踏,如果孩子恰恰处在叛逆期,会使亲子关系急剧恶化。
父母不可以对孩子监管和干涉过度,想要了解孩子就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学会如何倾听,给孩子以信任和理解,取得信任后,在孩子自愿情况下,自然会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同时要进行安全教育,教孩子保护自己,学会辨别危险,在孩子需要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尊重孩子朋友
欢迎孩子的朋友来做客,不要流露对孩子朋友的不满,维护孩子的面子,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尊重父母的朋友。
教孩子尊重别人
1.不伤害别人
2.尊重别人说“不”的权利
3.能够接受别人与他分开
值得注意的是,尊重孩子、平等对待,不代表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能做的事,孩子应得到的是同等的尊严和尊重。
第五节 尊重
尊重是需求层次中第四层的需要,孩子在得到尊重的基础上发展自尊心、建立自信心。生活中受到尊重,孩子才会尊重自己,并学会尊重他人。我们处于信息时代,现在的孩子更加早慧,很早就表现出自己的思维方式、个性及自尊心,孩子会更早地感受是否被尊重,去判断这个成人是否值得被尊重。
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尊重孩子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情绪。
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就是说小到穿什么衣服,大到选什么兴趣课、选什么学校和专业,父母都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专制;因为孩子不够成熟,所以父母要做好引导工作,给孩子充分解释各个被选项,并和孩子充分讨论协商,而不是说一味顺从孩子,不溺爱。
尊重孩子的话语权,是指孩子说话时父母要注意倾听,给予回应;孩子也有权为自己辩解,父母要认真听取孩子的解释;无论孩子几岁,与他相关的决定都要让孩子参与决策。
尊重孩子,从婴儿期开始,按需喂养,尊重孩子的需求。
尊重孩子,从蹲下说话开始,居高临下地与孩子交流,会让孩子备受压抑,即使是关心,也让孩子不舒服,甚至逆反,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孩子。在孩子语言能力没发展好时,不能嘲笑孩子而学孩子说话。
人格平等
中国传统中,要孩子懂礼貌,主动向不认识的叔叔阿姨问好,临走时要再见,教育专家李跃儿做过调查,绝大多数孩子对这件事都痛苦万分。害怕陌生人是孩子自我保护的本能,父母却强迫孩子主动去跟对孩子来说的陌生人打招呼,而有些成人还表现得居高临下,嘻嘻哈哈,又是逗弄又是拧脸蛋。这对弱小的孩子来说是什么体验?晚上会不会做噩梦?动物尚且知道保护幼崽,做父母的一定不能为了面子而牺牲孩子。
正确的做法是,成人蹲下身来,跟孩子平等地打招呼,或者父母为双方平等地介绍。
还有一些无知的父母不选择教育孩子的时间和地点,当众说教甚至是责骂殴打孩子,不知是为了满足潜意识中令人臣服于自己的权威感,还是控制不住情绪当场发作。这种不占天时地利人和的行为,施予方是发泄爽了,而孩子的自尊心已经碎成了渣。
允许孩子说“不”
小巫在他的书中写道:明智的父母会理智冷静地接受孩子提出的不同意见,哪怕就是一个小小的“不”字。孩子将来怎样跟他人平等相处,怎样提出不同见解,怎样协商、谈判、讨价还价,怎样面质、辩解、坚持立场,怎样妥协、让步、两全其美,都首先在童年时期,在跟父母的相处当中得到培训和锻炼。
父母接纳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发表意见,耐心的跟孩子讲道理、平等的协商,就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未经允许不要随便触摸孩子
孩子与人交往时,不接受亲吻拥抱和肢体接触,并不代表不“礼貌”。
孩子的身体不属于别人,包括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和老师,他们的身体只属于自己,告诉孩子,永远不需要用身体去取悦他人。
强迫孩子接受亲昵的举动,给孩子的信息就是:
你的感受是不被尊重的,反对也没有人在乎,你只能忍受自己讨厌的身体接触。
更可怕的是,如果有一天,心怀不轨的人要伤害孩子的身体时,他们已经被“训练”得不会反抗和拒绝了。绝大部分儿童性侵案件都是熟人作案,亲戚、老师、邻居.......这些平时可以亲吻拥抱的人,也许瞬间就变成了恶魔,毁掉孩子的一生。
父母们一定在孩子年幼时就告诉他们:“你的身体只属于自己”。这已经超出尊重的范畴,上升到孩子自我保护的高度了。而从需求层次论来说,安全更是最基础的需要。
杜绝戏弄孩子
尹建莉老师对于“逗”和“捉弄”有明确的解释——
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经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让自己和孩子同一角度,一起躲猫猫、做鬼脸、玩游戏,让孩子开心,这些都是使孩子开心的“逗”。
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他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成人拿着准备给孩子的东西却不痛快给他,而是提条件要求孩子说句甜言蜜语,或者吓唬孩子取乐,这就是捉弄孩子。
一次在外面吃饭,邻桌有个两岁左右的男孩,家里人不停地逗弄他“你不饿吧?回家吧。”“今晚跟姑姑(客人)睡好不好?”逗来逗去把孩子惹急了动手打奶奶,他奶奶就打他的手来“教育”他。一顿饭吃下来,整个一部反面案例合集。
有些成人会恶趣味地要抢走孩子的心爱之物,孩子信以为真,急忙保护自己的财产,这时对方又会说孩子“小气”,父母碍于面子可能不置可否或一起奚落孩子,这种情况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坚定地说:请不要这样逗孩子。也不能随便跟幼儿开玩笑、说反话,比如说孩子“丑”、“傻”,他们还不明白玩笑的含义,经常会当真并受到伤害。如果孩子真的不漂亮不聪明,就更不能这样说。
我小的时候坚决不同意爸妈再要孩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周围成人灌输的观念,有了弟弟妹妹的话,爸爸妈妈就不爱我了。这种玩笑是最残忍最混账的。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不知道还要有多少孩子会遭受无知成人这样的“逗弄”!
现在社会上还有一股很不好风气,把自家孩子被成人戏弄、屡次出错、伤心懊恼的视频传到网上大众消遣。因为孩子幼小就无视他们的肖像权和人格尊严,父母带头践踏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孩子心中,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残忍和冷酷。大多数孩子的心灵都是细腻敏感的,被父母为代表的成人世界多次伤害后,轻则没有了自尊自暴自弃,重则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孩子是从父母身上学习与人相处的方式,不尊重孩子的父母将来也很难得到孩子的尊重,由此也可以明白,网上那些层出不穷的虐待视频也不是无端出现的了,种恶因得恶果。
尊重孩子的意愿
小满两岁左右时,因为酸奶放久了,我不让小满再喝就倒掉了,她赌气一中午都不吃我的奶,只跟着姑奶奶。以后我都注意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别人给孩子的零食,是否收下要征询孩子的意见。
家宴时,父母长辈如果请孩子表演节目助兴,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强迫,孩子不愿意时也不可批评孩子。
不要以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说不冷,那就相信他自己的判断,让孩子自己选择要穿什么衣服,培养独立,避免形成依赖性。
尊重孩子的隐私
不把孩子的隐私当笑话讲给亲戚朋友。
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保守孩子的秘密,也不强迫孩子说出不想公开的秘密。
在孩子青春期时,会有自己的小世界,不再对父母无话不谈,这时有的父母会通过偷看孩子日记、邮件、通话记录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近况和思想。
这是极其危险的方式,因为这种行为是对孩子隐私的践踏,如果孩子恰恰处在叛逆期,会使亲子关系急剧恶化。
父母不可以对孩子监管和干涉过度,想要了解孩子就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学会如何倾听,给孩子以信任和理解,取得信任后,在孩子自愿情况下,自然会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同时要进行安全教育,教孩子保护自己,学会辨别危险,在孩子需要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尊重孩子朋友
欢迎孩子的朋友来做客,不要流露对孩子朋友的不满,维护孩子的面子,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尊重父母的朋友。
教孩子尊重别人
1.不伤害别人
2.尊重别人说“不”的权利
3.能够接受别人与他分开
值得注意的是,尊重孩子、平等对待,不代表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能做的事,孩子应得到的是同等的尊严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