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纶知道秦妡怡之所以没有和他们一起出海就是等待大炮运到港口,相信过不了几天明军的火炮就会倍增。
他挥舞手臂大喝道:“打,给本官狠狠地打!宋将军,用不着节省火药,本官这一次其他东西没带,给你们带来了五万斤兵仗局生产的上等火药。”
火药这东西生产不容易,黄氏出品的火药产量不高,“红旗军”也只是堪堪能够应付,平时总要想着节省。
刘之纶知道黄汉打仗特别依赖火器,特意请旨从大明火药库调拨了五万斤亲自运来,两天后就能送达金州前线。
得知朝廷给了大量火药,炮兵们来了劲,开火的动作更加快了。
隆隆的炮声中大汉奸马光普面如死灰,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这一百来斤有可能要交代在金州城头。
他本来躲在红夷大炮后面,后来发现明军炮弹就是找金州城头的布防火炮,立刻远远的离开了炮台。
马光普的心腹亲兵携带着铁盾,只要明军打炮他和亲兵们就会卧倒尽可能用铁盾护住身体。
他们运气不错,也是因为刻意跟炮位保持距离,只有三个人被打伤了。
感觉到明军炮击停止,马光普立刻跑出来察看损失,发现十几门大小不同的火炮居然没有一门还能够使用,他顿时觉得疲惫不堪,一屁股坐在一门断为两截的红夷大炮上。
这个汉奸明白了,明军是准备轮番轰击金州布防的大炮是为接下来的攻坚扫清威胁。
想必明天明军还会故技重施,他们有可能换个方向继续轰击金州城头的炮位。
不能坐视明军把所有的大炮全部摧毁,得想办法。
马光普和十几个建奴将佐又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人人脸色不好看,今天的炮击意味着什么,建奴们都心里有数。
纳海开口了,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诸位大人,明军今天把我军布置在永安门城头的所有大炮全部打坏了。
想必他们明天还会接着这样干,至于是选择哪个方向,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我军明天如何应对请大家直抒己见。”
沉默,没有人接茬,会场死一样的寂静。
建奴们都不知道为何明军的炮会打得如此准,他们都瞪着马光普,认为应该是汉军炮手不尽力又或是贪生怕死不敢进行炮战导致出现如此大的实力悬殊。
马汉奸也不知道明军阵营会有性能远远好于红夷大炮的滑膛炮,射击精度和射程都得到了提升,今日炮战己方完全是被压着打是不争的事实,他面对其他将佐质疑的目光无言以对。
纳海见没有人能够出主意只能自己说说了,他道:“今天夜里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着把火炮盖起来,用草席、用布遮盖都可以,这样明军火炮就难以准确击中我们的火炮。”
马光普眼睛一亮,道:“大人,本官建议把容易搬动的弗朗机炮转移到城下,布防在直对着城门洞的位置,到了明军大举进攻之时,他们总要设防打开城门,届时汉军炮手可以平射杀死进入城门洞的明军。”
“这个办法不错,火炮留在城头也是等着明军炮火来袭,还不如隐藏在面对城门的大街上。”
“本官可以用木头遮盖起来伪装得跟红夷大炮别无二致,夜里多布置一些假炮在城头冒充炮位,明天明军炮击之时一时间找不准真炮的位置,说不定能够使得难以搬运的红夷大炮能够幸免。”
纳海道:“好主意,如此这般明军要击毁我军大炮就不太容易,他们不知要打出多少炮弹才能够奏效,马大人,本官听说连最好的红夷大炮都是有寿命的,打出一定数量炮弹后就会报废对不对?”
马光普肯定道:“确实如此,明军为了击毁我军炮位,发炮过于频繁保不齐会报废几门火炮也未可知。”
“今夜无月,咱们的人只要离垛口远点就不容易被明军自生铳打到,马大人,你们一定要在天明之前撤走能够搬运的火炮,布置好假炮。那时候我们到要瞧瞧明军火炮打得热闹能够有多大效果。”
马光普建议道:“本官认为我军实在没有必要逼着所有的汉军都在城头挨炮弹造成伤亡,我们完全可以留几个人观察城外动静。
其余人集结在城墙下的藏兵洞里,明军发动攻击时再冲上城头布防。
这样做了,明天明军的炮击给我军带来的损失才会最小化。”
今天城头守军被炮弹袭击后的惨状纳海当然瞧见了,他认为调整部署确实有必要,犯不着留太多人在城头傻兮兮挨炸。
他点头道:“本官同意马大人的意见,但是本官要更正一下,留在城头的不仅仅是汉军,我八旗子弟同样在城头坚守,白天的伤亡也不小。”
马光普道:“汉军的职责就是发炮、打抬枪、放铳远程攻击明军,理应在城头坚守,本官的意思是在发现明军炮火猛烈的情况下做些变通尽可能减少伤亡。”
“本官理解,明天就会命令所有的守城官佐注意躲避炮火,不再强调所有人都不可以离开城头,建议留几个可靠之人监视明军动静,发现明军有异动之时能够快速通知主官即可。”
建奴说干就干,三四千人立刻在马光普带领下来到城头拆解、搬运火炮,他们忙碌了整整一夜。
由于心里有被明军打黑枪的预期,他们做了力所能及的准备,铁盾配合刻意暴露的假人吸引了不少米尼弹。
后金军大多数人知道明军铳声刚刚饷过一回之时有个换枪或者再次装填的间隙,此时快速跑动会安全许多。
因此夜里被打死的建奴实在有限,忙碌到了东方出现鱼肚白之时,他们果然运走了低于两千斤的佛郎机跑,成功布置了许多假炮位。
三面城墙上只留下了超过三千斤的红夷大炮七门,其余的三十几门大小不等的弗朗机炮都被抬下城头部署到了正对四个城门的大街上,明军突入之时被这些火炮迎面打来造成伤亡惨重在所难免。
他挥舞手臂大喝道:“打,给本官狠狠地打!宋将军,用不着节省火药,本官这一次其他东西没带,给你们带来了五万斤兵仗局生产的上等火药。”
火药这东西生产不容易,黄氏出品的火药产量不高,“红旗军”也只是堪堪能够应付,平时总要想着节省。
刘之纶知道黄汉打仗特别依赖火器,特意请旨从大明火药库调拨了五万斤亲自运来,两天后就能送达金州前线。
得知朝廷给了大量火药,炮兵们来了劲,开火的动作更加快了。
隆隆的炮声中大汉奸马光普面如死灰,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这一百来斤有可能要交代在金州城头。
他本来躲在红夷大炮后面,后来发现明军炮弹就是找金州城头的布防火炮,立刻远远的离开了炮台。
马光普的心腹亲兵携带着铁盾,只要明军打炮他和亲兵们就会卧倒尽可能用铁盾护住身体。
他们运气不错,也是因为刻意跟炮位保持距离,只有三个人被打伤了。
感觉到明军炮击停止,马光普立刻跑出来察看损失,发现十几门大小不同的火炮居然没有一门还能够使用,他顿时觉得疲惫不堪,一屁股坐在一门断为两截的红夷大炮上。
这个汉奸明白了,明军是准备轮番轰击金州布防的大炮是为接下来的攻坚扫清威胁。
想必明天明军还会故技重施,他们有可能换个方向继续轰击金州城头的炮位。
不能坐视明军把所有的大炮全部摧毁,得想办法。
马光普和十几个建奴将佐又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人人脸色不好看,今天的炮击意味着什么,建奴们都心里有数。
纳海开口了,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诸位大人,明军今天把我军布置在永安门城头的所有大炮全部打坏了。
想必他们明天还会接着这样干,至于是选择哪个方向,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我军明天如何应对请大家直抒己见。”
沉默,没有人接茬,会场死一样的寂静。
建奴们都不知道为何明军的炮会打得如此准,他们都瞪着马光普,认为应该是汉军炮手不尽力又或是贪生怕死不敢进行炮战导致出现如此大的实力悬殊。
马汉奸也不知道明军阵营会有性能远远好于红夷大炮的滑膛炮,射击精度和射程都得到了提升,今日炮战己方完全是被压着打是不争的事实,他面对其他将佐质疑的目光无言以对。
纳海见没有人能够出主意只能自己说说了,他道:“今天夜里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着把火炮盖起来,用草席、用布遮盖都可以,这样明军火炮就难以准确击中我们的火炮。”
马光普眼睛一亮,道:“大人,本官建议把容易搬动的弗朗机炮转移到城下,布防在直对着城门洞的位置,到了明军大举进攻之时,他们总要设防打开城门,届时汉军炮手可以平射杀死进入城门洞的明军。”
“这个办法不错,火炮留在城头也是等着明军炮火来袭,还不如隐藏在面对城门的大街上。”
“本官可以用木头遮盖起来伪装得跟红夷大炮别无二致,夜里多布置一些假炮在城头冒充炮位,明天明军炮击之时一时间找不准真炮的位置,说不定能够使得难以搬运的红夷大炮能够幸免。”
纳海道:“好主意,如此这般明军要击毁我军大炮就不太容易,他们不知要打出多少炮弹才能够奏效,马大人,本官听说连最好的红夷大炮都是有寿命的,打出一定数量炮弹后就会报废对不对?”
马光普肯定道:“确实如此,明军为了击毁我军炮位,发炮过于频繁保不齐会报废几门火炮也未可知。”
“今夜无月,咱们的人只要离垛口远点就不容易被明军自生铳打到,马大人,你们一定要在天明之前撤走能够搬运的火炮,布置好假炮。那时候我们到要瞧瞧明军火炮打得热闹能够有多大效果。”
马光普建议道:“本官认为我军实在没有必要逼着所有的汉军都在城头挨炮弹造成伤亡,我们完全可以留几个人观察城外动静。
其余人集结在城墙下的藏兵洞里,明军发动攻击时再冲上城头布防。
这样做了,明天明军的炮击给我军带来的损失才会最小化。”
今天城头守军被炮弹袭击后的惨状纳海当然瞧见了,他认为调整部署确实有必要,犯不着留太多人在城头傻兮兮挨炸。
他点头道:“本官同意马大人的意见,但是本官要更正一下,留在城头的不仅仅是汉军,我八旗子弟同样在城头坚守,白天的伤亡也不小。”
马光普道:“汉军的职责就是发炮、打抬枪、放铳远程攻击明军,理应在城头坚守,本官的意思是在发现明军炮火猛烈的情况下做些变通尽可能减少伤亡。”
“本官理解,明天就会命令所有的守城官佐注意躲避炮火,不再强调所有人都不可以离开城头,建议留几个可靠之人监视明军动静,发现明军有异动之时能够快速通知主官即可。”
建奴说干就干,三四千人立刻在马光普带领下来到城头拆解、搬运火炮,他们忙碌了整整一夜。
由于心里有被明军打黑枪的预期,他们做了力所能及的准备,铁盾配合刻意暴露的假人吸引了不少米尼弹。
后金军大多数人知道明军铳声刚刚饷过一回之时有个换枪或者再次装填的间隙,此时快速跑动会安全许多。
因此夜里被打死的建奴实在有限,忙碌到了东方出现鱼肚白之时,他们果然运走了低于两千斤的佛郎机跑,成功布置了许多假炮位。
三面城墙上只留下了超过三千斤的红夷大炮七门,其余的三十几门大小不等的弗朗机炮都被抬下城头部署到了正对四个城门的大街上,明军突入之时被这些火炮迎面打来造成伤亡惨重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