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我话中的意思他明白没有?我想了想,觉得自己的意思似乎并没有表达得完全清楚。要知道,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一种极大的压力啊。承认了肯定担心接下来被处理,不承认呢又害怕得不到领导的信任。
而且,我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大错误。
这样的错误是我不应该犯下的,这都是因为刚才我的心太乱了。
此刻,我心里真是很后悔:我怎么要去问他这样的一个问题呢?如果他真的有传言中那样的事情,而且假如他真的在我面前承认了的话,那我岂不是把自己也给装进去了?要知道,如果我明明知道他有问题但是却依然提拔于他的话,一旦今后他万一出事情了,那我也跑不掉!我这样做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现在,我眼前的他正万分不安地那里惶然无措,而且他的额头处正有汗水在沁出。
这样也好,到此为止的话或许也就达到我本来想要的目的和效果了。忽然,我想到了这一点。于是即刻地柔声地对他说道:“好了,梁处长,你不用回答我这个问题。其实吧,我也不想知道。不过我希望,从今往后你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一个人挣钱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最不应该采用的方式就是利用自己手上的权力去谋取私利,因为这样非常危险。梁主任,你应该相信我今天找你来谈话没有任何对你不利的意图,反而地,我这完全是为了你好。人这一辈子很短暂,个人的奋斗和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固然重要,但是我却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自己的自由更重要,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自己的父母、妻儿,这都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啊。梁处长,你的能力我毫不怀疑,而且我也相信你在今后会更加支持我的工作,与此同时,我也更愿意相信那些关于对你的传言都仅仅只是传言而已。梁处长,我不关心的过去,但是我却不得不思考你的未来,因为你这次提拔的事情我可是担当了责任的。希望你能够理解我的这一片苦心。”
他说:“冯主任,我......”
我即刻制止住了他,“好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我说了,对你以前的事情我什么都不想知道,而且我也相信你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呵呵!梁处长,在这里我就预祝你了。你回去好好准备一下,估计就在这两天的时间里面省教委组干处就会找你谈话了。就这样吧。”
他还是汗淋淋的了,“冯主任,谢谢。我什么也不说了。您对我的知遇之恩我将永远铭记在心。今天您给我讲过的这些话我也会牢牢记在心里的,您放心好了。”
我朝他微笑道:“你去准备吧。我还想早点喝到你的升职酒呢。”
他再次向我道谢后离开。
我随即把满江南叫到了我的办公室来。
现在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为领导找下属谈话的美妙感受了,特别是像这种关于自己下属升迁的谈话。
这样的谈话完全是一种施恩的心态,而且还给人以做好事后才有的那种特别愉快的心情。但是这样的谈话与单纯的做好事有很不一样,因为这是一种权力下的施恩。而这样的施恩是一种俯视的过程,还是一种驾驭下属的方式。
满江南来了。
对这个人来讲我觉得有些奇怪。因为自从我到了这里后他似乎从来没有对我提过任何的要求,他总是默默无闻地替我做好了每一件事情,这就让我不得不在这样的时候去想到他。当然,这其中还是有老主任的话在起作用。
所以,他给了我极好的印象。而且我认为他的能力也是无懈可击的,而老主任的那句话也深深地影响了我。老主任对我说:满江南最大的优点就是忠诚。
是的,对于一个当领导的人来讲,心里把自己下属的忠诚往往看得更重。
我记得有自己曾经看到过一个寓言:某家养了一只灰黑色鸡和一只芦花鸡。一天,主人决定杀掉一只给儿子过生日。他将鸡叫来问它们为什么要下蛋。
灰黑色鸡说:我吃了食,肚子里有了蛋,就要把它生下来;芦花鸡说:我的生命是主人给的,我就要知道报恩,给主人下蛋。
主人又问它们今年打算下多少蛋,灰黑色鸡说:我不知道,肚子里有了蛋我就会生出来;芦花鸡则信誓旦旦:我要多下蛋、下好蛋,为主人多作贡献。主人连夸芦花鸡,并把灰黑色鸡绑了杀掉。而事实上,芦花鸡从未下过一个蛋。
这个寓言给人勾勒出了几张面孔:有一类人憨厚、老实,干事扎实,不偷懒耍滑,不油嘴滑舌,他们不事张扬,不喜欢应酬,不善于与领导套近乎、拉关系,他们做事很多、实绩不少,有时却未必能广为人知;还有一类人是属于善于察言观色、投人所好,故而左右逢源,尽管实绩不多,却时而春风得意,占尽便宜,得到不明实情的领导青睐。
以前我也很困惑,总是经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对一个领导来说,他最看重的是下属的能力还是下属的忠诚?对一个下属来说,忠诚意味着对事负责还是对人负责?对一个单位来说,会干事的与会来事的,谁又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呢?
这说到底就是我们常见的那个问题:在我们的职场中究竟是能力第一,还是忠诚第一呢?
说实话,多年前,当我听到“忠诚比能力更重要”这句话的时候是十分反感的,因为我认为这一愚昧的认识谋杀了众多英才;一年前我听到这话的时候也依然是不屑一顾,因为觉得只要有能力到哪里都发光;可是如今,我不得不承认,对于领导而言,这句话在相当大程度上是被认同的。
其实,忠诚和能力不是对立的,没有一定的能力就上不了那个台面,就进入不了领导视野,连忠诚的资格、忠诚的机会都没有。如果说能力是一把梯子,忠诚则是这把梯子倚靠的方向和位置。
我认为,所谓的忠诚并不仅仅是忠诚于领导私人,而是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只是这些都是抽象的,但是领导却是具象的。所以,下属的忠诚,常常表现为对领导的忠诚。
站在下属的角度,往往炫耀自己的能力;而站在领导的角度,常常在意下属的忠诚。在日常工作中,领导把下属的忠诚摆在第一位,但在危急关头,领导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启用能人。
在一个组织中,领导是决策者、指挥者,下属是执行者、服从者,他们的共同追求是——把事干成。但是,领导在干成事的过程中,展现的是自己的控制力;下属在干成事的过程中,凸显的是个人价值。领导常常不了解实际,不知道“是什么”;下属常常不明白决策的意图,不知道“为什么”。领导不明下情,可以调查;但是,下属不知内幕,却不可以窥探。这种情况下,领导需要的是忠诚,下属需要的是信任。
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就如同同心圆。在任何单位,都存在一个无形的同心圆,圆心是领导,圆心周围是忠诚于组织、忠诚于领导、忠诚于职业的人。离领导越近的,是忠诚度越高的人,而不一定是职位越高的人。很多高层管理者天天和一把手打交道,却未必得到一把手的信任。很显然,越靠近圆心的人,越可能获得稳定的职业回报。
还有一种说法似乎更准确:领导活动是一个“场”,这个场的磁力线方向是唯一的,都指向“北”,他决定了下属不能逆向而动;同时这个场还是运动的,下属与领导必须保持同步,慢一拍会出局,快一步也会出局。
有人还讲:“七分忠诚,三分能力”,“忠诚是第一竞争力”。《三国》里的赵云,他谦虚谨慎、处事低调、懂得感恩、忠诚度高且能力超强,他被现代人认为是职场的典范。
在现实职场中赵云是难得一遇的,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领导多半会选择去团结低能力、高忠诚度的下属。
能力欠缺,可以通过锻炼得到提升,但忠诚更多的是一种态度。
还有人讲,忠诚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想上与领导保持一致性,你可以没有思想,但是不能没有领导的思想;二是行动上保持一致性,能第一时间且毫不迟疑地执行领导意图,接受任务不问缘由,执行任务不讲价钱;三是具有排他性,对下属来说领导是唯一也是全部,不能左右摇摆、朝秦暮楚;四是要经得起考验,领导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试探下属的忠诚度。
因此,百炼才能成钢。所以对职场中的人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面临忠诚度的考验,而与此同时,困扰我们的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忠诚意味着对事负责,还是对人负责?
其实大多数领导有时候是轻公德、重私德的,这是职场中的一种无奈,但也是一种客观现实。领导对下属处事风格的偏好,其实是建立在领导者无所不能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听我的没错”,经验型的领导必然喜欢下属勤于请示、事事汇报;善于授权的领导则更多注重下属的事功,而不会对过程强加干预。
于是领导的这种偏好就决定了下属的行为选择只能是:会来事,最好还得会干事。
康德茂是属于会干事那种类型的人,其实他也会来事。只不过他太会来事了,甚至到了不分对象地去来事。这说到底就是忠诚度不够的问题。所以他才有了如今这样的结局。
而且,我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大错误。
这样的错误是我不应该犯下的,这都是因为刚才我的心太乱了。
此刻,我心里真是很后悔:我怎么要去问他这样的一个问题呢?如果他真的有传言中那样的事情,而且假如他真的在我面前承认了的话,那我岂不是把自己也给装进去了?要知道,如果我明明知道他有问题但是却依然提拔于他的话,一旦今后他万一出事情了,那我也跑不掉!我这样做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现在,我眼前的他正万分不安地那里惶然无措,而且他的额头处正有汗水在沁出。
这样也好,到此为止的话或许也就达到我本来想要的目的和效果了。忽然,我想到了这一点。于是即刻地柔声地对他说道:“好了,梁处长,你不用回答我这个问题。其实吧,我也不想知道。不过我希望,从今往后你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一个人挣钱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最不应该采用的方式就是利用自己手上的权力去谋取私利,因为这样非常危险。梁主任,你应该相信我今天找你来谈话没有任何对你不利的意图,反而地,我这完全是为了你好。人这一辈子很短暂,个人的奋斗和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固然重要,但是我却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自己的自由更重要,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自己的父母、妻儿,这都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啊。梁处长,你的能力我毫不怀疑,而且我也相信你在今后会更加支持我的工作,与此同时,我也更愿意相信那些关于对你的传言都仅仅只是传言而已。梁处长,我不关心的过去,但是我却不得不思考你的未来,因为你这次提拔的事情我可是担当了责任的。希望你能够理解我的这一片苦心。”
他说:“冯主任,我......”
我即刻制止住了他,“好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我说了,对你以前的事情我什么都不想知道,而且我也相信你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呵呵!梁处长,在这里我就预祝你了。你回去好好准备一下,估计就在这两天的时间里面省教委组干处就会找你谈话了。就这样吧。”
他还是汗淋淋的了,“冯主任,谢谢。我什么也不说了。您对我的知遇之恩我将永远铭记在心。今天您给我讲过的这些话我也会牢牢记在心里的,您放心好了。”
我朝他微笑道:“你去准备吧。我还想早点喝到你的升职酒呢。”
他再次向我道谢后离开。
我随即把满江南叫到了我的办公室来。
现在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为领导找下属谈话的美妙感受了,特别是像这种关于自己下属升迁的谈话。
这样的谈话完全是一种施恩的心态,而且还给人以做好事后才有的那种特别愉快的心情。但是这样的谈话与单纯的做好事有很不一样,因为这是一种权力下的施恩。而这样的施恩是一种俯视的过程,还是一种驾驭下属的方式。
满江南来了。
对这个人来讲我觉得有些奇怪。因为自从我到了这里后他似乎从来没有对我提过任何的要求,他总是默默无闻地替我做好了每一件事情,这就让我不得不在这样的时候去想到他。当然,这其中还是有老主任的话在起作用。
所以,他给了我极好的印象。而且我认为他的能力也是无懈可击的,而老主任的那句话也深深地影响了我。老主任对我说:满江南最大的优点就是忠诚。
是的,对于一个当领导的人来讲,心里把自己下属的忠诚往往看得更重。
我记得有自己曾经看到过一个寓言:某家养了一只灰黑色鸡和一只芦花鸡。一天,主人决定杀掉一只给儿子过生日。他将鸡叫来问它们为什么要下蛋。
灰黑色鸡说:我吃了食,肚子里有了蛋,就要把它生下来;芦花鸡说:我的生命是主人给的,我就要知道报恩,给主人下蛋。
主人又问它们今年打算下多少蛋,灰黑色鸡说:我不知道,肚子里有了蛋我就会生出来;芦花鸡则信誓旦旦:我要多下蛋、下好蛋,为主人多作贡献。主人连夸芦花鸡,并把灰黑色鸡绑了杀掉。而事实上,芦花鸡从未下过一个蛋。
这个寓言给人勾勒出了几张面孔:有一类人憨厚、老实,干事扎实,不偷懒耍滑,不油嘴滑舌,他们不事张扬,不喜欢应酬,不善于与领导套近乎、拉关系,他们做事很多、实绩不少,有时却未必能广为人知;还有一类人是属于善于察言观色、投人所好,故而左右逢源,尽管实绩不多,却时而春风得意,占尽便宜,得到不明实情的领导青睐。
以前我也很困惑,总是经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对一个领导来说,他最看重的是下属的能力还是下属的忠诚?对一个下属来说,忠诚意味着对事负责还是对人负责?对一个单位来说,会干事的与会来事的,谁又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呢?
这说到底就是我们常见的那个问题:在我们的职场中究竟是能力第一,还是忠诚第一呢?
说实话,多年前,当我听到“忠诚比能力更重要”这句话的时候是十分反感的,因为我认为这一愚昧的认识谋杀了众多英才;一年前我听到这话的时候也依然是不屑一顾,因为觉得只要有能力到哪里都发光;可是如今,我不得不承认,对于领导而言,这句话在相当大程度上是被认同的。
其实,忠诚和能力不是对立的,没有一定的能力就上不了那个台面,就进入不了领导视野,连忠诚的资格、忠诚的机会都没有。如果说能力是一把梯子,忠诚则是这把梯子倚靠的方向和位置。
我认为,所谓的忠诚并不仅仅是忠诚于领导私人,而是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只是这些都是抽象的,但是领导却是具象的。所以,下属的忠诚,常常表现为对领导的忠诚。
站在下属的角度,往往炫耀自己的能力;而站在领导的角度,常常在意下属的忠诚。在日常工作中,领导把下属的忠诚摆在第一位,但在危急关头,领导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启用能人。
在一个组织中,领导是决策者、指挥者,下属是执行者、服从者,他们的共同追求是——把事干成。但是,领导在干成事的过程中,展现的是自己的控制力;下属在干成事的过程中,凸显的是个人价值。领导常常不了解实际,不知道“是什么”;下属常常不明白决策的意图,不知道“为什么”。领导不明下情,可以调查;但是,下属不知内幕,却不可以窥探。这种情况下,领导需要的是忠诚,下属需要的是信任。
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就如同同心圆。在任何单位,都存在一个无形的同心圆,圆心是领导,圆心周围是忠诚于组织、忠诚于领导、忠诚于职业的人。离领导越近的,是忠诚度越高的人,而不一定是职位越高的人。很多高层管理者天天和一把手打交道,却未必得到一把手的信任。很显然,越靠近圆心的人,越可能获得稳定的职业回报。
还有一种说法似乎更准确:领导活动是一个“场”,这个场的磁力线方向是唯一的,都指向“北”,他决定了下属不能逆向而动;同时这个场还是运动的,下属与领导必须保持同步,慢一拍会出局,快一步也会出局。
有人还讲:“七分忠诚,三分能力”,“忠诚是第一竞争力”。《三国》里的赵云,他谦虚谨慎、处事低调、懂得感恩、忠诚度高且能力超强,他被现代人认为是职场的典范。
在现实职场中赵云是难得一遇的,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领导多半会选择去团结低能力、高忠诚度的下属。
能力欠缺,可以通过锻炼得到提升,但忠诚更多的是一种态度。
还有人讲,忠诚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想上与领导保持一致性,你可以没有思想,但是不能没有领导的思想;二是行动上保持一致性,能第一时间且毫不迟疑地执行领导意图,接受任务不问缘由,执行任务不讲价钱;三是具有排他性,对下属来说领导是唯一也是全部,不能左右摇摆、朝秦暮楚;四是要经得起考验,领导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试探下属的忠诚度。
因此,百炼才能成钢。所以对职场中的人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面临忠诚度的考验,而与此同时,困扰我们的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忠诚意味着对事负责,还是对人负责?
其实大多数领导有时候是轻公德、重私德的,这是职场中的一种无奈,但也是一种客观现实。领导对下属处事风格的偏好,其实是建立在领导者无所不能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听我的没错”,经验型的领导必然喜欢下属勤于请示、事事汇报;善于授权的领导则更多注重下属的事功,而不会对过程强加干预。
于是领导的这种偏好就决定了下属的行为选择只能是:会来事,最好还得会干事。
康德茂是属于会干事那种类型的人,其实他也会来事。只不过他太会来事了,甚至到了不分对象地去来事。这说到底就是忠诚度不够的问题。所以他才有了如今这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