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汗牛充栋
原来当年宝树王因为其无上智慧几乎将易经完全解读破,后来又写下《宝树通玄经》阐明万物变化运转、格物致知之理,屡次泄露天机,甚至在冥冥之中得到天道警告后,依旧破戒帮助九曜道人建造了这个天机九曜石人阵,因此背负了无数天道降下的责罚和业力反噬。
他一直以来实力进展非常缓慢,除了自身本来天资就不佳外,也是多半因为此原因,否则一个人再蠢再笨,拥有绵延不绝的信仰之力加持,从飞天境修炼了千年才刚到丹霞境中层,也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了。而正是这些来自桃源图中人的连绵信仰,以及部分教化众生的功德,才使得他没有被那业力完全吞噬,导致身死道消,反而还能以蜗牛的速度般稍稍提升一些实力。
不过华青峰倒也并不怎么艳羡对方,他始终认为实力应该是握在自己手上的,只要自己能够完全掌控的力量才是可靠的力量,而这依靠信仰之力坐火箭上天,虽然既容易又搞笑,但是天下事情变化无常,每个人再怎么强大终归还是活在这天地间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谁知道到了明天那些人是否还会继续信仰你,谁又知道到了千年以后,是否还会有人记得你?
因此华青峰对这信仰修炼之术还是比较持有嗤之以鼻的态度,其实佛界本来倒也有不少类似的法门,诸如通过自称化身活佛、罗汉转世等方法来,收集民众对自己的无上信仰,并且借着佛门本来就鼎盛的信仰之力来更进一步提升实力。这种方法非但不少见,而且从数量上来说,几乎是佛门主流的。
因为佛门中人大多不事打斗,内功心法修炼时间也有限,平时还要参禅念佛,除了那些习武练功天赋比较出众的人员外,比如那青龙就是此例,其他多半都是通过这种收集信仰的方法来炼制出一些撑门面的法力。
因此佛界有名的高僧们,多半都拥有一定的法术神通,至少也能够释放一些简单的幻术,可以将什么都不懂的民众们哄得团团转,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其的信仰,使得最后获得的信仰力量又提升一层,可谓是一本万利的方法。
而那些被蒙在鼓里的人们,还真以为对方是什么菩萨转世,所以可以使出让普通人眼花缭乱的神通来,殊不知这力量正是来自于自己盲目的信仰本身。
华青峰来到佛界以后,也有想过修炼一些佛门功夫,但这信仰之力的法门却是最早被他摒弃的,所以现在见了那宝树王被桃源众人千年供养,也不觉羡慕眼热,只是想尽快去一睹那传说中的奇书《宝树通玄经》的身姿。
热心的村民听到他说想看这些书,他们长居于这世外桃源,物产丰富生活无忧,因此民风也十分淳朴,对待世外之人毫无心机,更是好客,华青峰也算是九曜之后,千年以来第一个进入画中的客人了,于是他们也不推脱,便殷勤的带他来到了供奉宝树王的祠堂前。
华青峰抬头一看,发现祠堂上的匾额写着“画中仙祠”,心中略一计较,便知道是当年那些建立祠堂的人并不知宝树王的真实身份,更别说姓名名号了,因为此画是宝树王之物,又救了他们一命,因此就将这宝树王称之为画中仙,倒也合情合理。
华青峰进了祠堂以后,四周扫视了一圈,发现此处建筑风格还是比较淳朴简单的,但是结构却十分坚固,想来是年代久远,当时那些人又是刚入画内,所以造的房屋比较注重实用,而不事华丽装潢了。
这屋内的中央是一座石像,尽管华青峰并不知道宝树王长什么样子,但是心知肚明这一定就是村民心中他的样子了,而另一边则有一尊女娲像,看来在桃源众人的眼中,这俩真的是同样重要的神明。
其他摆设就非常简洁了,无非是一些桌椅、香案、灯台和功德箱等等,全是庙宇中最常见的物件,华青峰也没有心思多加留意,便径直穿了出去,发现这祠堂前后都有大门,完全是一条道走到底的风格。
而出了门后,几十步处便是一间汉白玉岩雕铸的小屋,神奇的是这屋子似乎没有任何石料拼接的痕迹,华青峰用天官望星术一看细节,更是有些佩服,确定了这屋子完全来源于同一块巨大的汉白玉,制造之人应该是将其挖空雕刻,最后成为了眼前的这间屋子。
拥有此等手笔的人,就算是人间的名匠也很难做到,毕竟这么一大块完整而且成色不错的汉白玉,本来就极为难寻,多半只要罕无人迹的深山中才能寻到,将其完整搬运并从内部化去岩石的力量也绝非常人所为,华青峰认为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藏经阁了,对于当时的桃源来说,也只有此处唯一的真境修炼者宝树王才有这实力。
华青峰推开石屋的转轴门,发现并非后来安装,也是连着的汉白玉所雕,不禁又更佩服了些,这种直接从石头里面雕出一扇能够转动的门的机关术水平着实不低,那宝树王是一国之君,平时不太应该会接触太多匠人之事,看来那《宝树通玄经》着实神奇。
不过眼前的景象让他立马忘了之前对这石屋的感叹,因为展现在面前的是真正的“堆积如小山”般的文书,本来进来之前他还以为只是对方的夸张说辞,没想到进来后才发现这间不大的石屋几乎都被书本所塞满了,除了进门口有一处空白外,每一个角落都是那宝树通玄经的文稿,所谓的汗牛充栋也不过如此了。
“居然有这么多!这宝树王光是誊写一遍就要多少年了。”华青峰不禁感叹了一声,但随即想到此现象也是正常,毕竟那通玄经号称通尽天下所有事,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至少常见的方面也是面面俱到了,因此数量又怎么能不多呢。
原来当年宝树王因为其无上智慧几乎将易经完全解读破,后来又写下《宝树通玄经》阐明万物变化运转、格物致知之理,屡次泄露天机,甚至在冥冥之中得到天道警告后,依旧破戒帮助九曜道人建造了这个天机九曜石人阵,因此背负了无数天道降下的责罚和业力反噬。
他一直以来实力进展非常缓慢,除了自身本来天资就不佳外,也是多半因为此原因,否则一个人再蠢再笨,拥有绵延不绝的信仰之力加持,从飞天境修炼了千年才刚到丹霞境中层,也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了。而正是这些来自桃源图中人的连绵信仰,以及部分教化众生的功德,才使得他没有被那业力完全吞噬,导致身死道消,反而还能以蜗牛的速度般稍稍提升一些实力。
不过华青峰倒也并不怎么艳羡对方,他始终认为实力应该是握在自己手上的,只要自己能够完全掌控的力量才是可靠的力量,而这依靠信仰之力坐火箭上天,虽然既容易又搞笑,但是天下事情变化无常,每个人再怎么强大终归还是活在这天地间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谁知道到了明天那些人是否还会继续信仰你,谁又知道到了千年以后,是否还会有人记得你?
因此华青峰对这信仰修炼之术还是比较持有嗤之以鼻的态度,其实佛界本来倒也有不少类似的法门,诸如通过自称化身活佛、罗汉转世等方法来,收集民众对自己的无上信仰,并且借着佛门本来就鼎盛的信仰之力来更进一步提升实力。这种方法非但不少见,而且从数量上来说,几乎是佛门主流的。
因为佛门中人大多不事打斗,内功心法修炼时间也有限,平时还要参禅念佛,除了那些习武练功天赋比较出众的人员外,比如那青龙就是此例,其他多半都是通过这种收集信仰的方法来炼制出一些撑门面的法力。
因此佛界有名的高僧们,多半都拥有一定的法术神通,至少也能够释放一些简单的幻术,可以将什么都不懂的民众们哄得团团转,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其的信仰,使得最后获得的信仰力量又提升一层,可谓是一本万利的方法。
而那些被蒙在鼓里的人们,还真以为对方是什么菩萨转世,所以可以使出让普通人眼花缭乱的神通来,殊不知这力量正是来自于自己盲目的信仰本身。
华青峰来到佛界以后,也有想过修炼一些佛门功夫,但这信仰之力的法门却是最早被他摒弃的,所以现在见了那宝树王被桃源众人千年供养,也不觉羡慕眼热,只是想尽快去一睹那传说中的奇书《宝树通玄经》的身姿。
热心的村民听到他说想看这些书,他们长居于这世外桃源,物产丰富生活无忧,因此民风也十分淳朴,对待世外之人毫无心机,更是好客,华青峰也算是九曜之后,千年以来第一个进入画中的客人了,于是他们也不推脱,便殷勤的带他来到了供奉宝树王的祠堂前。
华青峰抬头一看,发现祠堂上的匾额写着“画中仙祠”,心中略一计较,便知道是当年那些建立祠堂的人并不知宝树王的真实身份,更别说姓名名号了,因为此画是宝树王之物,又救了他们一命,因此就将这宝树王称之为画中仙,倒也合情合理。
华青峰进了祠堂以后,四周扫视了一圈,发现此处建筑风格还是比较淳朴简单的,但是结构却十分坚固,想来是年代久远,当时那些人又是刚入画内,所以造的房屋比较注重实用,而不事华丽装潢了。
这屋内的中央是一座石像,尽管华青峰并不知道宝树王长什么样子,但是心知肚明这一定就是村民心中他的样子了,而另一边则有一尊女娲像,看来在桃源众人的眼中,这俩真的是同样重要的神明。
其他摆设就非常简洁了,无非是一些桌椅、香案、灯台和功德箱等等,全是庙宇中最常见的物件,华青峰也没有心思多加留意,便径直穿了出去,发现这祠堂前后都有大门,完全是一条道走到底的风格。
而出了门后,几十步处便是一间汉白玉岩雕铸的小屋,神奇的是这屋子似乎没有任何石料拼接的痕迹,华青峰用天官望星术一看细节,更是有些佩服,确定了这屋子完全来源于同一块巨大的汉白玉,制造之人应该是将其挖空雕刻,最后成为了眼前的这间屋子。
拥有此等手笔的人,就算是人间的名匠也很难做到,毕竟这么一大块完整而且成色不错的汉白玉,本来就极为难寻,多半只要罕无人迹的深山中才能寻到,将其完整搬运并从内部化去岩石的力量也绝非常人所为,华青峰认为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藏经阁了,对于当时的桃源来说,也只有此处唯一的真境修炼者宝树王才有这实力。
华青峰推开石屋的转轴门,发现并非后来安装,也是连着的汉白玉所雕,不禁又更佩服了些,这种直接从石头里面雕出一扇能够转动的门的机关术水平着实不低,那宝树王是一国之君,平时不太应该会接触太多匠人之事,看来那《宝树通玄经》着实神奇。
不过眼前的景象让他立马忘了之前对这石屋的感叹,因为展现在面前的是真正的“堆积如小山”般的文书,本来进来之前他还以为只是对方的夸张说辞,没想到进来后才发现这间不大的石屋几乎都被书本所塞满了,除了进门口有一处空白外,每一个角落都是那宝树通玄经的文稿,所谓的汗牛充栋也不过如此了。
“居然有这么多!这宝树王光是誊写一遍就要多少年了。”华青峰不禁感叹了一声,但随即想到此现象也是正常,毕竟那通玄经号称通尽天下所有事,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至少常见的方面也是面面俱到了,因此数量又怎么能不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