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大佬的指导,对不少大提琴学生还是相当有帮助的,他们在没有系统研究过的巴顿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做到大佬这样,第一次听就能做出正确的解读。
也如同弹幕大佬预料的那样,秦放歌的这套无伴奏组曲,确实是按照固定的格式来的。
比如,最后一个乐章,就是吉格舞曲。
但吉格舞曲也分很多种,最早是源自英伦,后面有法式,以及意大利式的吉格舞曲。
到了巴洛克晚期,通常都会将受意大利影响的,充满炫技色彩的吉格舞曲放在作品的最后,比如作为室内奏鸣曲中作为最后一个乐章。
而诸如小步舞曲、加沃特或布列舞曲等小舞曲则放在萨拉班德舞曲与吉格舞曲之间,以使音乐在吉格舞曲热闹、欢快的气氛下落幕。
秦放歌的这首无伴奏组曲,倒数第二乐章,也正是小步舞曲。
这些常识,弹幕大佬都有做出科普,最后也是讲让大家多注意秦放歌的教学演奏,并说了这只是他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见解,也讲,“舞曲中的一切,其实都可以用舞蹈的角度找到符合逻辑的答案。我相信见到秦老师的原谱后,我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秦放歌的教学示范演奏,全程下来,差不多花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准确的说是十八分钟。就算之前自觉可能听不懂的观众,这些大都是跟风而来的水友,想看看所谓“世界第一男高音”,“天才音乐家”的真实水平究竟如何。
还好,起码秦放歌的演奏是没有中断,他也没有当“表情帝”,演奏的台风相当端正,很多演奏家一旦演奏,脸上就出现便秘表情,这样的情况在他这里根本见不到。
秦放歌自己也没有把这样的演奏当成炫耀之类的,神情一直都是特别宁静和自然的,哪怕他演奏的音乐,或炫动,或忧伤,有低沉的浪漫,也有委婉的诗意。他真是用音乐说话,而不是表情,似乎他的胸有成竹,也能带给观众特别舒心的感觉,那种理性和感性的冲突,在他的音乐中,都显得格外的和谐自然。
对于那些已经入门古典音乐的观众来说,他们的感受更多,还有不少让人感觉特别夸张的说法,“我在哥哥的音乐中仿佛看到了天堂。”
“听哥哥的演奏,躁动不安的心顿时就觉得特别安定。”
“哥哥的音乐就是有这种神奇的力量。”
“优雅而深沉,这就是我喜欢的音乐,美得让人心醉。”
“超喜欢这样的意境,安静而美丽。”
粉丝们对此自是捧得格外的高,她们也根本不怕可能会摔得特别重,因为,秦放歌作品,基本就没翻过车。而且,她们也都是打心底觉得,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远远不够,他的作品中,往往都蕴涵着更多等着被发掘的宝藏,那是他呕心沥血的结晶,是他广博精神世界的反应。
这样的观点,也是得到古典音乐界的一致认可,就比如,秦放歌所创作的那首《有很多变奏的咏叹调》,最初被称为“催眠神曲”,据说是秦放歌为治疗他恩师周秀英的老伴方希平的失眠症而创作的,还神奇的治好了……
有了这样离奇的故事,这样的作品也迅速传播,效果还真别说,催眠效果真的一级棒,因为很多人都听不懂,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在专家们的研究和解读中,光是这首变奏曲,就足以让秦放歌“封神”,“成家”,也是因为,里面的内容实在太过丰富和精彩。有人从里面读到的人生,也有人从中参悟了生死……
秦放歌现在演奏的这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当然没那么夸张,但给观众们的感觉,依旧是相当好的。不同的观众,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
只是,秦放歌仍旧是那个不太喜欢掌声与喝彩的人,论起装x,他敢称第二,好像也没人敢称第一。
就像是这会儿,秦放歌就在争分夺秒,第一组曲演奏完毕之后,也根本不给观众们鼓掌喝彩的时间,就自顾自的布置下一道课外作业。
“调大提琴奏鸣曲,为钢琴和大提琴而作,时间有限,先演奏大提琴的第一乐章……”
秦放歌并没有解释特别多,大家都懂的,他也懒得去废话,说完就开始在大提琴上演奏,也是完全不等钢琴伴奏。关键也在于,钢琴伴奏老师也不知道曲谱呀!但张小林还是坐钢琴前,他这位置无敌的棒,也是他辛苦当钢琴伴奏可以享受到的福利。
对他们这样的老师来说,近距离欣赏和观摩秦放歌的演奏,同样是特别幸福和美好的事情。
只是,秦放歌今天演奏的是大提琴,似乎总是跟悲伤阴郁脱不开干系。他这大提琴奏鸣曲也是如此,第一乐章就是不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没有搭配钢琴伴奏,他的大提琴略显孤单。首先演奏的就饱、满深沉、略带伤感的第一主题,由大提琴的低音区上陈述出来。他的演奏极富感染力,特别这样在较低的音区的表现,真真有那种,“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味。
音乐里,仿佛有着很多的沉郁凄苦之情,还有哀恸与忧郁以及难言的心思愁绪。
但紧接着的第二句,就从低音区转到明亮柔和的高音区,大提琴再奏出稍快的j-i'q-in四射的第二主题,接着一段轻柔且神秘的大调乐句结束了呈示部,乐曲经呈示部进入展开部。
展开部中,首先第一主题变换面貌在高音区展示,乐句力度逐步增强,旋律片段不断向上攀升,形成一次次的冲击。接着第二主题也热情重现,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随后音量减弱,钢琴优美的三连音与大提琴对话,在神秘乐句以小调重现后自然过渡到再现部。
再现部两个主题依次重现,乐曲呈现出宁静祥和的感觉。尾声极为出神入化,大提琴轻轻地陈述,令人回味无穷。
秦放歌这虽是一把大提琴在演奏,但给很多观众的感觉,仿佛他是在虚空和一台钢琴合奏。毕竟他也早说明过了嘛,这并不是一首大提琴独奏曲,而是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奏鸣曲。
这钢琴伴奏的部分,就要靠观众们自行去想象了!
“哥哥还真是会考验我们呢!”
“难得哥哥这么看得起我们的水平,不努力一把怎么行呢!”
“我真的不希望看到这样忧郁的哥哥啊!还是喜欢那个阳光灿烂的哥哥。”
“人生总是会有高朝和低谷的,情绪也是一样,不可能只有正面的而没有负面的情绪。哥哥最让我喜欢的就是,不管音乐如何黑暗悲伤,终究还是能看到些许光亮的。”
“我觉得这首奏鸣曲里仿佛寄托了哥哥的思念,有种内省的精神在抒情里时隐时现,仿佛是流动之水的跳跃,沉而不亮。”
“我感受到的是,在叙述的明暗之间,正如哥哥的思绪般细水长流,悠远和沉重。”
“不管有什么样的悲恸,哥哥作品的旋律,都是那么美不胜收,直入人心。”
“我最喜欢的就是哥哥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娓娓道来,沁人心脾,让我身同感受。”
“美好但略有遗憾的时光就这样结束了,真的很不舍呢!”
“希望等下的中提琴大师班,没有这么多的伤感和悲哀,我都快承受不起了,不知道哥哥是怎么受得住的。”
“艺术家本就是多愁善感的。”
秦放歌的这首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完毕之后,也就停了下来,也宣布这天的“秦放歌国际大提琴大师班”课程结束。时间都已经六点过了……等下七点还有中提琴大师班呢!
大提琴学生们也不好意思多做挽留,但秦放歌还是花了差不多十分钟的时间,才将这次的大提琴大师班妥善收尾,跟学生老师家长们都道再见,然后回到音乐厅后台。
把晚餐叫到后台来吃,也当真是明智之举。
粉丝们也都清楚得很,“哥哥怕是饿坏了吧!心疼……”
“希望哥哥的团队能给点力呀,千万别把哥哥给饿瘦了,这样的身材正好。”
“这样的魔鬼课程安排,对小哥的体力真是一种巨大的考验,还好他挺得住。”
“不知道是不是哥哥自己这样安排的。”
“肯定得到哥哥同意的啦,哥哥之前演出的时候还不是这样。”
“是的,接连一个星期,下午音乐会演出,晚上歌剧演出,哥哥都坚持了过来。”
“我越发相信哥哥根本不是人——而是神!”
“说哥哥是为艺术而生的我信了,决定就是你了!艺术之神阿波罗!”
“神仙也是要吃饭的对吧!”
“神的各种欲、望比常人会放大好多倍呢!”
“哥哥还真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呀!哥哥就是我心目中的超级英雄……”
“为什么不是能力越大,欲、望越大呢!看看那些西方神话就知道了。”
“喂,你们都不去吃饭的吗?”
“正在边吃边聊。”
现场的观众们则是会苦逼点,经历下午四个多小时的大师班课程,特别是那些没有座位,一直站着听课的学生。这个时候,也是赶紧去吃点东西补充下能量。
对没有搞到晚上场的观众来说,倒是会轻松很多,接下来的时间他们可以自由安排。
这也是秦放歌团队为观众着想,比如晚上的中提琴大师班,发放免费门票的主要对象,自然就是学习中提琴的学生们了,也是有不少学习小提琴的学生们申请来听课的。中提琴小提琴,都是可以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
有幸能连赶两场大师班的学生,基本也都是选择在音乐学院的食堂解决晚餐,或者随便买点面包牛奶解决就好。这样的大师班,迟到是不被允许的,自己也不好意思迟到,那会面对“全世界”鄙视的目光。这也是最基本的礼仪,在这方面,他们学艺术的更是需要做出表率。他们自己演出的时候,也是希望观众都这样做的呀!
不少到现场的观众,得闲也是会拿出手机看看直播的,这会播放的上午中提琴彩排时候的精彩剪辑,六个学生都有上镜表现。倒也不用太过担心手机没电什么的,因为上大师班课程的时候,手机基本都是静音甚至是干脆关机的,也不能上课期间接打电话什么的。
直播间里,各种弹幕也是满天飞,不少粉丝也还是要求跟拍秦放歌在后台的情况,把直播间变成美食直播间都在所不惜。当然,这样的要求并没有能得到满足……
其实要是直播秦放歌吃东西的话,其实也是相当有爆点的。现在的网络直播,专门做美食的就很多啊,即便是普通的主播,观众们也是挺喜欢看主播吃饭,然后各种点评之类的。大家也都觉得,这是主播真实的一面,要吃饭还作假的话,就太虚伪了不是?
都知道秦放歌是吃货,还有粉丝担心自家爱豆会不会被“虐待”,他这每天消耗这么大,怎么着也该弄些营养美味的给他吃,要不然,身子可撑不住呀!还有,这家伙还被妹纸各种撩呢!
现在粉丝们也是越发相信,在男女关系上,秦放歌应该不是主动出击的那方……他这忙得跟狗一样,哪里还有时间去撩妹,被撩还差不多。
事实跟粉丝们猜测得也差不多了,秦放歌的确很忙,吃饭的功夫都没怎么闲着。也是早早的让助理把笔记本电脑给准备好,他这匆忙填饱肚子之后,就赶着把曲谱录入电脑中,也是争取当天的任务,当天全部完成。今天也是不能再等到晚上的大师班结束再做,以后也是如此。他能提前准备好是最好不过的,值得一提的是,他今天拿出来的课外作业,其实都不是他自己的原创作品。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巴赫的,而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则是勃拉姆斯的,他只是进行了适当的改编。
也如同弹幕大佬预料的那样,秦放歌的这套无伴奏组曲,确实是按照固定的格式来的。
比如,最后一个乐章,就是吉格舞曲。
但吉格舞曲也分很多种,最早是源自英伦,后面有法式,以及意大利式的吉格舞曲。
到了巴洛克晚期,通常都会将受意大利影响的,充满炫技色彩的吉格舞曲放在作品的最后,比如作为室内奏鸣曲中作为最后一个乐章。
而诸如小步舞曲、加沃特或布列舞曲等小舞曲则放在萨拉班德舞曲与吉格舞曲之间,以使音乐在吉格舞曲热闹、欢快的气氛下落幕。
秦放歌的这首无伴奏组曲,倒数第二乐章,也正是小步舞曲。
这些常识,弹幕大佬都有做出科普,最后也是讲让大家多注意秦放歌的教学演奏,并说了这只是他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见解,也讲,“舞曲中的一切,其实都可以用舞蹈的角度找到符合逻辑的答案。我相信见到秦老师的原谱后,我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秦放歌的教学示范演奏,全程下来,差不多花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准确的说是十八分钟。就算之前自觉可能听不懂的观众,这些大都是跟风而来的水友,想看看所谓“世界第一男高音”,“天才音乐家”的真实水平究竟如何。
还好,起码秦放歌的演奏是没有中断,他也没有当“表情帝”,演奏的台风相当端正,很多演奏家一旦演奏,脸上就出现便秘表情,这样的情况在他这里根本见不到。
秦放歌自己也没有把这样的演奏当成炫耀之类的,神情一直都是特别宁静和自然的,哪怕他演奏的音乐,或炫动,或忧伤,有低沉的浪漫,也有委婉的诗意。他真是用音乐说话,而不是表情,似乎他的胸有成竹,也能带给观众特别舒心的感觉,那种理性和感性的冲突,在他的音乐中,都显得格外的和谐自然。
对于那些已经入门古典音乐的观众来说,他们的感受更多,还有不少让人感觉特别夸张的说法,“我在哥哥的音乐中仿佛看到了天堂。”
“听哥哥的演奏,躁动不安的心顿时就觉得特别安定。”
“哥哥的音乐就是有这种神奇的力量。”
“优雅而深沉,这就是我喜欢的音乐,美得让人心醉。”
“超喜欢这样的意境,安静而美丽。”
粉丝们对此自是捧得格外的高,她们也根本不怕可能会摔得特别重,因为,秦放歌作品,基本就没翻过车。而且,她们也都是打心底觉得,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远远不够,他的作品中,往往都蕴涵着更多等着被发掘的宝藏,那是他呕心沥血的结晶,是他广博精神世界的反应。
这样的观点,也是得到古典音乐界的一致认可,就比如,秦放歌所创作的那首《有很多变奏的咏叹调》,最初被称为“催眠神曲”,据说是秦放歌为治疗他恩师周秀英的老伴方希平的失眠症而创作的,还神奇的治好了……
有了这样离奇的故事,这样的作品也迅速传播,效果还真别说,催眠效果真的一级棒,因为很多人都听不懂,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在专家们的研究和解读中,光是这首变奏曲,就足以让秦放歌“封神”,“成家”,也是因为,里面的内容实在太过丰富和精彩。有人从里面读到的人生,也有人从中参悟了生死……
秦放歌现在演奏的这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当然没那么夸张,但给观众们的感觉,依旧是相当好的。不同的观众,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
只是,秦放歌仍旧是那个不太喜欢掌声与喝彩的人,论起装x,他敢称第二,好像也没人敢称第一。
就像是这会儿,秦放歌就在争分夺秒,第一组曲演奏完毕之后,也根本不给观众们鼓掌喝彩的时间,就自顾自的布置下一道课外作业。
“调大提琴奏鸣曲,为钢琴和大提琴而作,时间有限,先演奏大提琴的第一乐章……”
秦放歌并没有解释特别多,大家都懂的,他也懒得去废话,说完就开始在大提琴上演奏,也是完全不等钢琴伴奏。关键也在于,钢琴伴奏老师也不知道曲谱呀!但张小林还是坐钢琴前,他这位置无敌的棒,也是他辛苦当钢琴伴奏可以享受到的福利。
对他们这样的老师来说,近距离欣赏和观摩秦放歌的演奏,同样是特别幸福和美好的事情。
只是,秦放歌今天演奏的是大提琴,似乎总是跟悲伤阴郁脱不开干系。他这大提琴奏鸣曲也是如此,第一乐章就是不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没有搭配钢琴伴奏,他的大提琴略显孤单。首先演奏的就饱、满深沉、略带伤感的第一主题,由大提琴的低音区上陈述出来。他的演奏极富感染力,特别这样在较低的音区的表现,真真有那种,“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味。
音乐里,仿佛有着很多的沉郁凄苦之情,还有哀恸与忧郁以及难言的心思愁绪。
但紧接着的第二句,就从低音区转到明亮柔和的高音区,大提琴再奏出稍快的j-i'q-in四射的第二主题,接着一段轻柔且神秘的大调乐句结束了呈示部,乐曲经呈示部进入展开部。
展开部中,首先第一主题变换面貌在高音区展示,乐句力度逐步增强,旋律片段不断向上攀升,形成一次次的冲击。接着第二主题也热情重现,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随后音量减弱,钢琴优美的三连音与大提琴对话,在神秘乐句以小调重现后自然过渡到再现部。
再现部两个主题依次重现,乐曲呈现出宁静祥和的感觉。尾声极为出神入化,大提琴轻轻地陈述,令人回味无穷。
秦放歌这虽是一把大提琴在演奏,但给很多观众的感觉,仿佛他是在虚空和一台钢琴合奏。毕竟他也早说明过了嘛,这并不是一首大提琴独奏曲,而是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奏鸣曲。
这钢琴伴奏的部分,就要靠观众们自行去想象了!
“哥哥还真是会考验我们呢!”
“难得哥哥这么看得起我们的水平,不努力一把怎么行呢!”
“我真的不希望看到这样忧郁的哥哥啊!还是喜欢那个阳光灿烂的哥哥。”
“人生总是会有高朝和低谷的,情绪也是一样,不可能只有正面的而没有负面的情绪。哥哥最让我喜欢的就是,不管音乐如何黑暗悲伤,终究还是能看到些许光亮的。”
“我觉得这首奏鸣曲里仿佛寄托了哥哥的思念,有种内省的精神在抒情里时隐时现,仿佛是流动之水的跳跃,沉而不亮。”
“我感受到的是,在叙述的明暗之间,正如哥哥的思绪般细水长流,悠远和沉重。”
“不管有什么样的悲恸,哥哥作品的旋律,都是那么美不胜收,直入人心。”
“我最喜欢的就是哥哥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娓娓道来,沁人心脾,让我身同感受。”
“美好但略有遗憾的时光就这样结束了,真的很不舍呢!”
“希望等下的中提琴大师班,没有这么多的伤感和悲哀,我都快承受不起了,不知道哥哥是怎么受得住的。”
“艺术家本就是多愁善感的。”
秦放歌的这首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完毕之后,也就停了下来,也宣布这天的“秦放歌国际大提琴大师班”课程结束。时间都已经六点过了……等下七点还有中提琴大师班呢!
大提琴学生们也不好意思多做挽留,但秦放歌还是花了差不多十分钟的时间,才将这次的大提琴大师班妥善收尾,跟学生老师家长们都道再见,然后回到音乐厅后台。
把晚餐叫到后台来吃,也当真是明智之举。
粉丝们也都清楚得很,“哥哥怕是饿坏了吧!心疼……”
“希望哥哥的团队能给点力呀,千万别把哥哥给饿瘦了,这样的身材正好。”
“这样的魔鬼课程安排,对小哥的体力真是一种巨大的考验,还好他挺得住。”
“不知道是不是哥哥自己这样安排的。”
“肯定得到哥哥同意的啦,哥哥之前演出的时候还不是这样。”
“是的,接连一个星期,下午音乐会演出,晚上歌剧演出,哥哥都坚持了过来。”
“我越发相信哥哥根本不是人——而是神!”
“说哥哥是为艺术而生的我信了,决定就是你了!艺术之神阿波罗!”
“神仙也是要吃饭的对吧!”
“神的各种欲、望比常人会放大好多倍呢!”
“哥哥还真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呀!哥哥就是我心目中的超级英雄……”
“为什么不是能力越大,欲、望越大呢!看看那些西方神话就知道了。”
“喂,你们都不去吃饭的吗?”
“正在边吃边聊。”
现场的观众们则是会苦逼点,经历下午四个多小时的大师班课程,特别是那些没有座位,一直站着听课的学生。这个时候,也是赶紧去吃点东西补充下能量。
对没有搞到晚上场的观众来说,倒是会轻松很多,接下来的时间他们可以自由安排。
这也是秦放歌团队为观众着想,比如晚上的中提琴大师班,发放免费门票的主要对象,自然就是学习中提琴的学生们了,也是有不少学习小提琴的学生们申请来听课的。中提琴小提琴,都是可以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
有幸能连赶两场大师班的学生,基本也都是选择在音乐学院的食堂解决晚餐,或者随便买点面包牛奶解决就好。这样的大师班,迟到是不被允许的,自己也不好意思迟到,那会面对“全世界”鄙视的目光。这也是最基本的礼仪,在这方面,他们学艺术的更是需要做出表率。他们自己演出的时候,也是希望观众都这样做的呀!
不少到现场的观众,得闲也是会拿出手机看看直播的,这会播放的上午中提琴彩排时候的精彩剪辑,六个学生都有上镜表现。倒也不用太过担心手机没电什么的,因为上大师班课程的时候,手机基本都是静音甚至是干脆关机的,也不能上课期间接打电话什么的。
直播间里,各种弹幕也是满天飞,不少粉丝也还是要求跟拍秦放歌在后台的情况,把直播间变成美食直播间都在所不惜。当然,这样的要求并没有能得到满足……
其实要是直播秦放歌吃东西的话,其实也是相当有爆点的。现在的网络直播,专门做美食的就很多啊,即便是普通的主播,观众们也是挺喜欢看主播吃饭,然后各种点评之类的。大家也都觉得,这是主播真实的一面,要吃饭还作假的话,就太虚伪了不是?
都知道秦放歌是吃货,还有粉丝担心自家爱豆会不会被“虐待”,他这每天消耗这么大,怎么着也该弄些营养美味的给他吃,要不然,身子可撑不住呀!还有,这家伙还被妹纸各种撩呢!
现在粉丝们也是越发相信,在男女关系上,秦放歌应该不是主动出击的那方……他这忙得跟狗一样,哪里还有时间去撩妹,被撩还差不多。
事实跟粉丝们猜测得也差不多了,秦放歌的确很忙,吃饭的功夫都没怎么闲着。也是早早的让助理把笔记本电脑给准备好,他这匆忙填饱肚子之后,就赶着把曲谱录入电脑中,也是争取当天的任务,当天全部完成。今天也是不能再等到晚上的大师班结束再做,以后也是如此。他能提前准备好是最好不过的,值得一提的是,他今天拿出来的课外作业,其实都不是他自己的原创作品。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巴赫的,而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则是勃拉姆斯的,他只是进行了适当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