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悲剧
    秦放歌在拿出这首《梁祝》来的时候,就是直奔民乐交响曲而去的。 要不然,他完全可以弄出小提琴协奏曲,或者是二胡协奏曲这样的形式。原来的时空,类似的改编可是不少,还有古筝版,扬琴版,琵琶版等等,并不是所有改编都很成功。
    在整首乐曲的主旋律上,他并没有做什么改动,也不需要。这些旋律,是经过时间和观众检验的经典,他还不至于蠢到取其糟粕,抛弃精华的地步。而那些改编版本,基本也就是用其他乐器来代替小提琴而已,对整体的和声和结构,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改编,这难度并不亚于重新创作一首类似的音乐作品。
    在普通观众听来,可能并没什么变化,反正只听个旋律就行。
    但在行家耳中,就不仅仅这样简单,和声走向,节奏变化,以及曲式结构的构成,都是特别值得探讨的。
    而这一刻,滕舒婷领衔锦瑟华年乐团的演出,非常出色的完成了秦放歌的想法。不光奏出的旋律优美动人,直击心扉,在其他音乐性上,也都相当出彩。尤其她们这乐团,中西结合,除了各种民乐器外,还有电子键盘、吉他、架子鼓。如何将这些个性强烈的乐器,完美的组合在一起,就让无数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们伤透脑筋。
    先前秦放歌拿出来,给她们演奏的那些作品,说是小打小闹,实验性的也一点都不为过。
    但这首《梁祝》,给业内人士的感觉,完全是成熟的音乐作品,在民族音乐和声上,更是走出了一条创造性的道路。
    坐在音乐厅前排,全国音乐协会的副会长甄向明在仔细聆听的时候,就不由自主的思量起这事来。越听到后面,他越是觉得,秦放歌这天才之名当真是名副其实,而舞台上这些演奏的女生,虽然在演奏技巧经验等各方面还比不上那些成名已久的民乐大家,但在这首曲子的造诣上,却是非常高的。不用想也知道,其中秦放歌这个作者,肯定给了特别多的指导。
    和普通观众注意力集中在浪漫迷人的旋律下不同,甄向明更在意的是,这首音乐作品,对民族音乐未来出路的导向作用。除了作曲上的独树一帜外,在演奏技法上,这些年轻的女大学生们,也做出了相当的示范作用。
    从事古筝演奏三十多年的尹梦雪,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她们的演奏上。她也特别佩服这群女生,在音准上,基本做到了无可挑剔。演奏出来的音色,也特别有中国风味,在不同的乐章,也都有不同的变化。
    比如呈示部的爱情主题时,不管是琵琶还是古筝,二胡亦或是扬琴,都非常好的把装饰音、抹音和滑音处理得特别完美。转变后的乐风活泼轻快,时而热情奔放,时而温柔幸福,让人眼前仿佛看到了梁祝两人在学院里同窗的生活场景。两人共寝共眠,朝夕相处,欢歌笑语、彻夜长谈。只是此时的梁山伯,完全不知道英台已经对他暗生情愫,更不知道英台是女儿身。因此,也有人据此推断说梁山伯其实是gay,也是挺扯的。
    而到后面,欢悦之后,乐风又有了改变,变得低沉阴郁起来。
    按照梁祝的剧情,观众都猜想差不多到了两人分开的时候。
    尤其二胡和低音提琴所演奏出来的音乐,忧伤而孤独,也预示着悲剧的到来。
    祝英台接到家父来信要她返乡愁眉不展,辗转反侧,不知如何是好,告诉梁山伯自己对他的感情?他会怎样的反应?这些,都通过忧伤悱恻的音乐,给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
    随后一段简短的gc旋律,似乎在描述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十八里长亭分别。尽管祝英台一再暗示,可木讷的山伯始终猜不透她的心思。两人之间复杂交错的情感,在这一段也得到集中的体现。英台无奈只好告诉山伯,家中有一个妹妹和自己长相一致,让他来提亲。
    有心的观众,在听音乐会之前,都会提前做好功课。尤其是关注秦放歌新作《梁祝》的,最起码,会把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传说故事,熟悉一遍。相关的文学影视以及戏曲作品可不少,但不管是那种形式,归纳起来,也就是相识,结拜,同窗,相送,惜别,抗婚,投坟,最后双双化蝶。
    像是甄向明以及尹梦雪这样有着相当高民族音乐水准,以及传统文化造诣的观众,更是最演出之前,就对秦放歌的这首作品,有了初步的猜想,他或许会怎样作曲,用怎样的技法和形式等等。
    到舞台上的音乐表现特别激烈的时候,个子虽小但吹出来的唢呐声却不小,让人惊艳叫绝的是,她的唢呐在表现这样忧伤悲情的情绪时,同样相当出彩。唢呐如此,更别提那些中低音部的乐器了,四把二胡,低音提琴还有滕舒婷的键盘,左书琴的古典吉他,潘琳娜的架子鼓声,更是声声敲进了观众的心中。把那种压迫到近乎阴森恐怖的气氛,成功的营造了出来。
    肖静茹的笛声,李若离的笙声都也没先前那样悠扬婉转,都处在紧张痛苦,惶恐不安之中。但在这一片压抑中,也是有力量和信念的存在,古琴,扬琴,琵琶,中阮就是不屈不挠的象征。
    而后的gc乐章,也正是这段抗婚的顶点,就像是祝英台对梁山伯那压抑不住的思念。
    有张有弛,随后音乐的节奏就慢了下来,但也越发加深了悲剧的意味。两人虽然对得以在楼台相会,思念交织,互诉衷肠,千言万语,但悲剧的命运已经注定,对家族的决定,不管是梁山伯还是祝英台的反抗,都显得特别无力。低声交织,缠绵悱恻的音乐,也都暗示着这点。
    正如梁山伯写,“万丈情思寸寸碎,尚以何言对故人。”祝英台回以:“一场好梦匆匆醒,心已碎,意难伸,从此不到钱塘路,怕见鸳鸯作对飞。”
    楼台会,终以伤心分手而告一段落,一如这里的音乐。

章节目录

重生明星音乐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锦瑟华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锦瑟华年并收藏重生明星音乐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