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联为什么一般都贴在门框上?
    在周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在大门两侧悬挂两块长方形的桃符,用来避邪驱魔。据记载,这种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写着传说中古代两位降鬼大神的名字——“神荼(tu)”和“郁垒”。此外,人们也会用桃木刻制或者绘画二人神像,悬挂或张贴于大门两旁。桃木颜色红润,人们认为红色可以避邪。古人又称桃木是五木之精,百鬼十分畏惧,所以将桃木挂在门上以保护家宅不被邪魔所侵。
    到了五代,有个喜欢别出心裁的后蜀国国君叫孟昶(chǎng)。有一年除夕,他心血来潮,让学士辛寅逊在桃符上作两句诗,诗成后,孟昶认为辛寅逊诗作得不好,于是亲自作了两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意思是新的一年享受着先祖的恩泽,新春佳节预示着春天常在。这便是迄今所见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此事传出后,许多文人雅士纷纷效仿,将在桃符上题写对联视为雅事。从此之后,桃符的内容和性质逐渐发生了变化,由刻绘的降鬼驱魔的神灵变成了吉庆的文字,并一代代流传下来。
    直到宋代,人们仍将这种桃木称为“桃符”,北宋诗人王安石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写的就是春节时家家户户更换门口桃符的景象。
    那么,“春联”的名称又是怎么出现的呢?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后,

章节目录

传统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全三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并收藏传统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全三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