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和瓷是一种东西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陶器在我国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人们在用火时,发现黏土被烧后变得非常坚硬,于是就用黏土做成器物,搁在火里用高温烧制,这样烧制出来的器物就是陶器。后来,陶器烧制越来越讲究,就地取材变成了选材,就地烧制变成了进窑集中烧制。这时候的陶器不再龟裂和变形,有了相当的硬度,还降低了吸水性。随着制陶工艺逐渐成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出现了使用各种不同工艺制造出的异彩纷呈的作品。商代白陶、西周硬陶、汉代釉陶、唐朝的唐三彩、宋辽时期的三彩器,以及明清紫砂壶等,都是陶器的杰出代表。
    由于烧制材料的限制,陶器有三个缺点,一是易吸水,二是表面光滑性差,三是若烧制温度过高就容易被烧化。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就必须在材料上进行改良。于是,瓷器就“粉墨登场”了。早在商代,人们就发现有一种高岭土可以经受高温烧制,烧制出来的器物吸水性弱,表面还有一层细腻的石灰釉。这种器物就是原始的瓷器。除材料不同外,烧制陶器的温度在1100c左右,烧制瓷器却必须有1200c至1300c的高温。因为烧制材料、方法特殊,瓷器在色泽、色彩、密度等方面都要好于陶器。原始瓷器经过1000多年的漫长发展,到了东汉时人们终于烧制出了完善的瓷器,它们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有一层青色的玻璃釉,既有艺术美感又有实用价值。唐代彩绘瓷、元代青花、明代斗彩等,都是瓷器的典型代表。

章节目录

传统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全三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并收藏传统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全三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