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的旨意被传达下去,大魏虽已不再,但元氏一族宗室仍然存在。
屠戮开始了,元氏一门七百二十一口,包括襁褓之中的婴孩无一幸免。
元氏宗亲之死震惊朝野,这对高家而言并无半点好处,反而使得朝中对大魏念旧之人更加愤恨。
甚至百姓也极惊恐,对皇帝所作所为感到厌恶,之所以如此无非是元氏一族尽被弃尸漳水,尸体又被大鱼分食,而更有传言说大鱼腹中有人的爪甲,让漳水沿岸渔民卖不出所捕之鱼,百姓也不敢买鱼煮食。
元仲华不停的哭泣,她无法想象高洋究竟疯魔到了什么程度,就连娄太后都没有一点办法,她一个女子又能如何?
高孝瓘很痛心,即便是元氏一族在,只要大齐富足且民心所向,元氏一族又能如何中兴?
他也想到了嫡母会悲痛,便写了一封家书,让郑子歆进宫小住,陪伴嫡母并安慰。
刺史府中的小院,高孝瓘与众人已经无话不谈,彼此之间建立的信任很牢固。
段德恒仗着消息灵通,也有些揣摩之意,率先将话题拉开。
“大都督还在为元氏一门忧心?听闻常山王妃为了保命,已经请旨求改高姓。”
“我明白表兄的意思,但嫡母绝对不会改变姓氏,皇上也不敢对嫡母如何。再说六叔的王妃改姓,恐怕是六叔的意思,皇上好几次为难于六叔,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还有一事,您的二哥广宁王教训了您的五弟,结果被皇上削了爵位。”
高孝瓘一愣,五弟他是知道,小胖子不学好,整天尽搞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比如在楼上拉屎让楼下的人接着,还有蒸肉里混上大粪,谁吃的多赏赐就多。
“二哥揍了他一顿?打的好。”
“没有,只是斥责了几句,参奏了安德王一本,谁料到皇上居然罚了广宁王。”
此事让大家都想不通,若是皇上维护安德王到这个地步也无可厚非,原本皇上就将这小子当亲儿子养,但这样做确实有些太过,为了一件小事而捋夺了郡王爵位,让广宁王的面子往哪里搁?
“还有谁被贬了?”高孝瓘继续问道。
“倒是有几个,都是凡了小错而被贬,但皆是贬三级留用。”
高孝瓘点点头了然道:“看来皇上在为太子做准备,十一叔如今也是尚书令,虽然职轻但权力甚大,想必陆陆续续很多人会被贬。”
众人不解道:“为何如此?”
李穆叔插言道:“当日皇上初登基之时,曾携李皇后登上泰山,与岱庙的天贶殿问卦,答曰‘三十’,解曰‘十年十月十日’。如今已然夏末,是与不是诸君看着便好,再说,是与不是都于我等无关。”
确实与大家无关,死了也就死了,不过是换个新天子罢了。
高孝瓘看着李穆叔问道:“蒸汽冲床新近完成,切记让工人们小心些。”
李穆叔闻言眼睛一亮,喜悦道:“那东西还真是快,铠甲片咔嚓一声就出来一片,一个个一般大小,再按公子殿下所言,将之铆接在皮甲之上,既牢固又美观。”
段德恒问道:“那被刺穿如何替换?”
李穆叔解释道:“普通箭矢根本无法射穿此钢板,当然,马槊不行,破甲矢虽不行,但是可以阻挡。”
“那有何用?”段德恒有些诧异。
“恐怕穆叔师傅的意思是,这只是普通士卒的铠甲,而且这种速度下来,重甲铁骑很容易便能实现。”
段德恒笑道:“士肃兄说的太过天真,以大齐之国力,如何不能配备如此多的铠甲?一名重甲骑兵便有二百斤,再加上人马具装铠甲百斤,关键是战马。”
高孝瓘淡淡的答道:“大家都知道这铠甲轻便,即便是再加上锁子甲内忖,也比现如今的铠甲轻三成,精骑可以全部换装重骑,唯独你没有往心里去。”
段德恒无奈的挠挠头,似乎在工坊确实说过,但他没往心里去。
大家在轻笑,李穆叔却注意到高孝瓘在考虑什么。
“公子殿下似乎有什么烦心事?”
“波斯和突厥打起来了,也怪突厥人心太黑,和我大齐交易的货物,从中加了数倍的利润,另外还垄断了商道,波斯不止是看着眼红,更因为被卡了钱财来路,被杀了商人劫掠了货物,不顾盟约也要抢夺河东要道布哈拉。”
“那,公子有何忧心?”
众人哪里知道这个消息,再说此河东远在西方万里之外,别人打仗关大齐何事?
“我大齐如今很多赋税靠出口贸易,此一地不畅则南北东西商路皆不畅,大齐无非消化如此大的贸易量,有些西边的货物也无法得到,希望突厥和波斯的冲突不要旷日持久,这样对大家都不利。”
工坊的货物大多运往西方,据说便要经过这布哈拉,也使得这布哈拉的富庶非同一般。
对于经济,所有人无法理解,但若是工坊货物堆积,那便无法让工坊继续运转下去,一旦工匠们无所事事,一旦他们生计困难,那么流民便会重新出现,以前所做的一切都将白费,大齐会出现不安定。
高孝瓘在思考,似乎可以拉动内需。
“如今纺织工坊众多,与突厥贸易量极大,但如今突厥失了布哈拉,商队定然减少。为保持产量,那必定只能内销,而布匹一旦降价,那必然与民争利,缴纳赋税和当银钱都是布帛,在大齐的国民没有脱离自行织造布帛之前,还不能随意降价。”
“公子殿下倒是心系大齐子民。”
“以后与你们说说这贸易之事,别小看贸易,它甚至可以挑起大战,可左右一国兴衰。”
最终,高孝瓘决定降低产量,转而对皮革、橡胶、玻璃等新兴工坊增加投入,让这些工坊的产出来弥补纺织工坊的利润。
不得不说,这一决定让所有人无法理解,至少纺织工坊数量最多,即便是薄利多销也能让大齐全部消化,无端的削减产量,让工匠们少干活却一样拿钱,这等于变相的增加了薪酬。
无论是几大门阀,还是诸贵胄,都没有说什么,毕竟这是四公子的决定。
在段德恒几人的家书中,高孝瓘的想法很快便被门阀贵胄们知晓,这才让诸位家主明白公子此举用意,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睿智,更渴望知道,如何能让贸易左右一国兴衰。
屠戮开始了,元氏一门七百二十一口,包括襁褓之中的婴孩无一幸免。
元氏宗亲之死震惊朝野,这对高家而言并无半点好处,反而使得朝中对大魏念旧之人更加愤恨。
甚至百姓也极惊恐,对皇帝所作所为感到厌恶,之所以如此无非是元氏一族尽被弃尸漳水,尸体又被大鱼分食,而更有传言说大鱼腹中有人的爪甲,让漳水沿岸渔民卖不出所捕之鱼,百姓也不敢买鱼煮食。
元仲华不停的哭泣,她无法想象高洋究竟疯魔到了什么程度,就连娄太后都没有一点办法,她一个女子又能如何?
高孝瓘很痛心,即便是元氏一族在,只要大齐富足且民心所向,元氏一族又能如何中兴?
他也想到了嫡母会悲痛,便写了一封家书,让郑子歆进宫小住,陪伴嫡母并安慰。
刺史府中的小院,高孝瓘与众人已经无话不谈,彼此之间建立的信任很牢固。
段德恒仗着消息灵通,也有些揣摩之意,率先将话题拉开。
“大都督还在为元氏一门忧心?听闻常山王妃为了保命,已经请旨求改高姓。”
“我明白表兄的意思,但嫡母绝对不会改变姓氏,皇上也不敢对嫡母如何。再说六叔的王妃改姓,恐怕是六叔的意思,皇上好几次为难于六叔,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还有一事,您的二哥广宁王教训了您的五弟,结果被皇上削了爵位。”
高孝瓘一愣,五弟他是知道,小胖子不学好,整天尽搞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比如在楼上拉屎让楼下的人接着,还有蒸肉里混上大粪,谁吃的多赏赐就多。
“二哥揍了他一顿?打的好。”
“没有,只是斥责了几句,参奏了安德王一本,谁料到皇上居然罚了广宁王。”
此事让大家都想不通,若是皇上维护安德王到这个地步也无可厚非,原本皇上就将这小子当亲儿子养,但这样做确实有些太过,为了一件小事而捋夺了郡王爵位,让广宁王的面子往哪里搁?
“还有谁被贬了?”高孝瓘继续问道。
“倒是有几个,都是凡了小错而被贬,但皆是贬三级留用。”
高孝瓘点点头了然道:“看来皇上在为太子做准备,十一叔如今也是尚书令,虽然职轻但权力甚大,想必陆陆续续很多人会被贬。”
众人不解道:“为何如此?”
李穆叔插言道:“当日皇上初登基之时,曾携李皇后登上泰山,与岱庙的天贶殿问卦,答曰‘三十’,解曰‘十年十月十日’。如今已然夏末,是与不是诸君看着便好,再说,是与不是都于我等无关。”
确实与大家无关,死了也就死了,不过是换个新天子罢了。
高孝瓘看着李穆叔问道:“蒸汽冲床新近完成,切记让工人们小心些。”
李穆叔闻言眼睛一亮,喜悦道:“那东西还真是快,铠甲片咔嚓一声就出来一片,一个个一般大小,再按公子殿下所言,将之铆接在皮甲之上,既牢固又美观。”
段德恒问道:“那被刺穿如何替换?”
李穆叔解释道:“普通箭矢根本无法射穿此钢板,当然,马槊不行,破甲矢虽不行,但是可以阻挡。”
“那有何用?”段德恒有些诧异。
“恐怕穆叔师傅的意思是,这只是普通士卒的铠甲,而且这种速度下来,重甲铁骑很容易便能实现。”
段德恒笑道:“士肃兄说的太过天真,以大齐之国力,如何不能配备如此多的铠甲?一名重甲骑兵便有二百斤,再加上人马具装铠甲百斤,关键是战马。”
高孝瓘淡淡的答道:“大家都知道这铠甲轻便,即便是再加上锁子甲内忖,也比现如今的铠甲轻三成,精骑可以全部换装重骑,唯独你没有往心里去。”
段德恒无奈的挠挠头,似乎在工坊确实说过,但他没往心里去。
大家在轻笑,李穆叔却注意到高孝瓘在考虑什么。
“公子殿下似乎有什么烦心事?”
“波斯和突厥打起来了,也怪突厥人心太黑,和我大齐交易的货物,从中加了数倍的利润,另外还垄断了商道,波斯不止是看着眼红,更因为被卡了钱财来路,被杀了商人劫掠了货物,不顾盟约也要抢夺河东要道布哈拉。”
“那,公子有何忧心?”
众人哪里知道这个消息,再说此河东远在西方万里之外,别人打仗关大齐何事?
“我大齐如今很多赋税靠出口贸易,此一地不畅则南北东西商路皆不畅,大齐无非消化如此大的贸易量,有些西边的货物也无法得到,希望突厥和波斯的冲突不要旷日持久,这样对大家都不利。”
工坊的货物大多运往西方,据说便要经过这布哈拉,也使得这布哈拉的富庶非同一般。
对于经济,所有人无法理解,但若是工坊货物堆积,那便无法让工坊继续运转下去,一旦工匠们无所事事,一旦他们生计困难,那么流民便会重新出现,以前所做的一切都将白费,大齐会出现不安定。
高孝瓘在思考,似乎可以拉动内需。
“如今纺织工坊众多,与突厥贸易量极大,但如今突厥失了布哈拉,商队定然减少。为保持产量,那必定只能内销,而布匹一旦降价,那必然与民争利,缴纳赋税和当银钱都是布帛,在大齐的国民没有脱离自行织造布帛之前,还不能随意降价。”
“公子殿下倒是心系大齐子民。”
“以后与你们说说这贸易之事,别小看贸易,它甚至可以挑起大战,可左右一国兴衰。”
最终,高孝瓘决定降低产量,转而对皮革、橡胶、玻璃等新兴工坊增加投入,让这些工坊的产出来弥补纺织工坊的利润。
不得不说,这一决定让所有人无法理解,至少纺织工坊数量最多,即便是薄利多销也能让大齐全部消化,无端的削减产量,让工匠们少干活却一样拿钱,这等于变相的增加了薪酬。
无论是几大门阀,还是诸贵胄,都没有说什么,毕竟这是四公子的决定。
在段德恒几人的家书中,高孝瓘的想法很快便被门阀贵胄们知晓,这才让诸位家主明白公子此举用意,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睿智,更渴望知道,如何能让贸易左右一国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