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德皇后只字未提元小青的身份,似乎打算就这样瞒天过海,这种事如何能瞒得过娄太后?无非是先将生米做成熟饭,等娄太后发觉的时候木已成舟。
娄昭君知道元仲华在想什么,若是高家有元氏血脉倒也没什么,总之不是汉人就行,相反元氏出自拓跋氏,论血脉乃鲜卑之首。
与汉家血脉不同的是,鲜卑以母系为尊。
但元小青不同,她是大魏宗室之后,娄昭君不会让元小青的身份恢复,但也不会将她扶正,毕竟还有郑元礼的女儿,那才是高长恭真正的正室夫人。
相合倒是很巧合的与太史令一起到了宣训宫。
“老奴幸不辱命,将太后娘娘吩咐的事,已经办的妥妥帖帖。”
“下官太常寺太史令,叩见太后千岁千千岁!不知太后宣下官来,所为何事?”
娄太后笑眯眯的柔声说道:“哀家召太史令大人来呢,是为了我那四孙儿高长恭纳妾的喜事,你们太常寺给算算日子,一定要是个好日子,得旺我那孙儿,时间上不着急,你可明白哀家的意思!”
太史令哪里明白太后的意思,好日子推一推不就有了么,合适嫁娶的黄道吉日虽说不多,但一个月一两天还是有的,这暗示还不够多啊。
“臣下斗胆相问,四公子纳妾而非娶妻,不知是哪家的闺秀,劳烦太后给个八字。”
“静德皇后可有小青的生辰八字?给太史令大人推算。”娄太后和颜悦色的看向太史令说道:“太史令大人可得为哀家这孙儿推个好日子,一定要好,时间上可以斟酌。”
元小青感激的无以复加,太后为了四公子好,居然再三强调。
静德皇后元仲华心中咯噔一下,原以为太后什么都不知道,原来是什么都知道,但先前的话语也表明,太后同意了让元小青脱离奴籍并录入宗牒,但现在恐怕就是警告,凡事有一条底线,这条底线也是到此为止。
这些对静德皇后来说已经足够,只要自己的亲人不为奴就行,至于身份,会随着孝瓘这孩子的出息水涨船高。
接过皇后娘娘递来的八字,元小青的名字赫然在目,太史令明白了太后的意思,两次强调时间上不要着急,自己就算再愚笨也会听出些许弦外之音。
太史令毕恭毕敬拱手说道:“太后娘娘,静德皇后娘娘,臣下觉得,应该再加上郑氏的八字一起算才是最好,单独推算都会有些差强人意,还请太后娘娘,静德皇后娘娘示下。”
‘如此甚好,太后拿个主意便是,孩儿听太后的意思。’
‘既然如此,哀家就给长恭那孩子做主。’
太后娄昭君与静德皇后元仲华互相笑着对视一眼,互相看出对方眼里的意思。
“太史令大人就依着你的意思,哀家这个孙儿很是不易,不可薄待了他。”
太史令似乎早有准备,掐指一算道:“二人相合的日子不少,今年明年皆有,但合三人的黄道吉日,唯有后年开春以后。”
娄太后看着静德皇后低语道:“仲华,后年开春以后,你看……”
静德皇后心里非常清楚,娄太后似乎很满意这个时间,到时候郑子歆也是十三岁,这个时间正是以前早已定好的日子。太后此举就意味着,元小青的位置和身份不能凌驾于郑子歆之上,否则另外安排日子就行,太史令不会没有其他的备选方案。
静德皇后微笑道:“太后娘娘做主便是,相信太后也是为了孩子们好。”
娄太后很满意的看着太史令说道:“既然大人推算无误,那就按这个日子,给三个孩子一起办吧!”
太史令有些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静德皇后本为元氏族人,若是没有记错,这位元小青应该是晋王元瑾之后,西魏文昭帝元宝炬的亲孙女,西魏恭帝元廓的亲侄女,身为北魏旧臣自然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对此有些同情。
“太后娘娘,静德皇后娘娘,如今已经入冬,后年开春也仅仅十几个月时间,臣下还是觉得早做准备的好。若是没有吩咐,臣下就此告退。”
屏退了太史令,太后微微笑道:“元小青这孩子有些害羞呢,哀家如此安排也是为了我那孙儿,先就这么定下了,给小青这孩子入籍,再赏赐你银铤千两,布帛五百,宫中行走。若是长恭欺负你,你就来奶奶这儿来,奶奶给你做主。”
“奴婢元小青叩谢太后奶奶恩典,太后千岁千千岁。”
元小青乖巧的再次叩拜谢恩,这事态已经发展的超过了她的想象,以后就能名正言顺的跟着公子,至于其他那些,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静德皇后笑着,面露欣喜与满意。心底却在叹息,恐怕真要到了大喜的日子,孝瓘只能与郑氏在一起享受那洞房花烛,而自己的侄女小青却只能独自而眠,那份苦楚也只有她自个儿知道。好在太后刁难之后还有补偿,若非是孝瓘愿意,若非太后法外开恩,元小青这一辈子,就只能在这宫里为奴为婢哪里都去不了。
得了赏赐,静德皇后与元小青跪拜后离开宣训宫,身后的宫女太监们捧着赏赐之物,羡慕的跟在二人身后。
宣训宫内,娄太后在相合耳边吩咐道:“相信元家翻不起什么风浪,但是要提防那婢女与靖德宫走的太近,毕竟无论是我大齐还是西魏,都有很多念旧的老臣,他们对前朝元氏魏国还有些感情。”
相合安慰道:“太后过虑了,您是鲜卑大首领,大齐鲜卑贵族无不是以您为尊,再说皇后和那元小青也是高家的媳妇,您不是对身边的元氏(段韶妻子)从不怀疑吗!若是太后您担忧静德皇后与元氏一族暗中往来,老奴盯着便是。”
娄太后闭目不语,元氏一脉宗室一族,西魏已经被宇文家族控制住,而如今北齐却留下其宗室一脉六七百口,虽然影响力有所下降,但他们必定是前魏皇族,一不小心一呼百应也不是不可能。
‘皇儿,你会怎么做呢?’
娄昭君知道元仲华在想什么,若是高家有元氏血脉倒也没什么,总之不是汉人就行,相反元氏出自拓跋氏,论血脉乃鲜卑之首。
与汉家血脉不同的是,鲜卑以母系为尊。
但元小青不同,她是大魏宗室之后,娄昭君不会让元小青的身份恢复,但也不会将她扶正,毕竟还有郑元礼的女儿,那才是高长恭真正的正室夫人。
相合倒是很巧合的与太史令一起到了宣训宫。
“老奴幸不辱命,将太后娘娘吩咐的事,已经办的妥妥帖帖。”
“下官太常寺太史令,叩见太后千岁千千岁!不知太后宣下官来,所为何事?”
娄太后笑眯眯的柔声说道:“哀家召太史令大人来呢,是为了我那四孙儿高长恭纳妾的喜事,你们太常寺给算算日子,一定要是个好日子,得旺我那孙儿,时间上不着急,你可明白哀家的意思!”
太史令哪里明白太后的意思,好日子推一推不就有了么,合适嫁娶的黄道吉日虽说不多,但一个月一两天还是有的,这暗示还不够多啊。
“臣下斗胆相问,四公子纳妾而非娶妻,不知是哪家的闺秀,劳烦太后给个八字。”
“静德皇后可有小青的生辰八字?给太史令大人推算。”娄太后和颜悦色的看向太史令说道:“太史令大人可得为哀家这孙儿推个好日子,一定要好,时间上可以斟酌。”
元小青感激的无以复加,太后为了四公子好,居然再三强调。
静德皇后元仲华心中咯噔一下,原以为太后什么都不知道,原来是什么都知道,但先前的话语也表明,太后同意了让元小青脱离奴籍并录入宗牒,但现在恐怕就是警告,凡事有一条底线,这条底线也是到此为止。
这些对静德皇后来说已经足够,只要自己的亲人不为奴就行,至于身份,会随着孝瓘这孩子的出息水涨船高。
接过皇后娘娘递来的八字,元小青的名字赫然在目,太史令明白了太后的意思,两次强调时间上不要着急,自己就算再愚笨也会听出些许弦外之音。
太史令毕恭毕敬拱手说道:“太后娘娘,静德皇后娘娘,臣下觉得,应该再加上郑氏的八字一起算才是最好,单独推算都会有些差强人意,还请太后娘娘,静德皇后娘娘示下。”
‘如此甚好,太后拿个主意便是,孩儿听太后的意思。’
‘既然如此,哀家就给长恭那孩子做主。’
太后娄昭君与静德皇后元仲华互相笑着对视一眼,互相看出对方眼里的意思。
“太史令大人就依着你的意思,哀家这个孙儿很是不易,不可薄待了他。”
太史令似乎早有准备,掐指一算道:“二人相合的日子不少,今年明年皆有,但合三人的黄道吉日,唯有后年开春以后。”
娄太后看着静德皇后低语道:“仲华,后年开春以后,你看……”
静德皇后心里非常清楚,娄太后似乎很满意这个时间,到时候郑子歆也是十三岁,这个时间正是以前早已定好的日子。太后此举就意味着,元小青的位置和身份不能凌驾于郑子歆之上,否则另外安排日子就行,太史令不会没有其他的备选方案。
静德皇后微笑道:“太后娘娘做主便是,相信太后也是为了孩子们好。”
娄太后很满意的看着太史令说道:“既然大人推算无误,那就按这个日子,给三个孩子一起办吧!”
太史令有些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静德皇后本为元氏族人,若是没有记错,这位元小青应该是晋王元瑾之后,西魏文昭帝元宝炬的亲孙女,西魏恭帝元廓的亲侄女,身为北魏旧臣自然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对此有些同情。
“太后娘娘,静德皇后娘娘,如今已经入冬,后年开春也仅仅十几个月时间,臣下还是觉得早做准备的好。若是没有吩咐,臣下就此告退。”
屏退了太史令,太后微微笑道:“元小青这孩子有些害羞呢,哀家如此安排也是为了我那孙儿,先就这么定下了,给小青这孩子入籍,再赏赐你银铤千两,布帛五百,宫中行走。若是长恭欺负你,你就来奶奶这儿来,奶奶给你做主。”
“奴婢元小青叩谢太后奶奶恩典,太后千岁千千岁。”
元小青乖巧的再次叩拜谢恩,这事态已经发展的超过了她的想象,以后就能名正言顺的跟着公子,至于其他那些,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静德皇后笑着,面露欣喜与满意。心底却在叹息,恐怕真要到了大喜的日子,孝瓘只能与郑氏在一起享受那洞房花烛,而自己的侄女小青却只能独自而眠,那份苦楚也只有她自个儿知道。好在太后刁难之后还有补偿,若非是孝瓘愿意,若非太后法外开恩,元小青这一辈子,就只能在这宫里为奴为婢哪里都去不了。
得了赏赐,静德皇后与元小青跪拜后离开宣训宫,身后的宫女太监们捧着赏赐之物,羡慕的跟在二人身后。
宣训宫内,娄太后在相合耳边吩咐道:“相信元家翻不起什么风浪,但是要提防那婢女与靖德宫走的太近,毕竟无论是我大齐还是西魏,都有很多念旧的老臣,他们对前朝元氏魏国还有些感情。”
相合安慰道:“太后过虑了,您是鲜卑大首领,大齐鲜卑贵族无不是以您为尊,再说皇后和那元小青也是高家的媳妇,您不是对身边的元氏(段韶妻子)从不怀疑吗!若是太后您担忧静德皇后与元氏一族暗中往来,老奴盯着便是。”
娄太后闭目不语,元氏一脉宗室一族,西魏已经被宇文家族控制住,而如今北齐却留下其宗室一脉六七百口,虽然影响力有所下降,但他们必定是前魏皇族,一不小心一呼百应也不是不可能。
‘皇儿,你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