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咏听诸葛瑾说到这这里,马上反应过来,自己还真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老祖宗的圣言啊。
“那以子瑜认为,当如何做?”刘咏干脆不想了,诸葛瑾既然能说出弊端,应当依据相处了解决办法。
诸葛瑾道:“这车还是要发,但不是一开始就发。
主公可以先把人组织到一个地方,让他们纺纱,按照他们纺出的纱的质量,给出不同的价格,好的给高价,差的还要处以罚金。
等他们有了一些钱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买纺车,和棉花,带回去纺纱,直接把纱交回来换钱就可以了。如此一来,他们也会觉得这是他们用血汗挣来的,不但能让他们愿意劳作,而且还能让他们牢记这是主公您给他们的活路。”
“恩,不错,子瑜此法甚好,就如此办。”刘咏大手一挥,马上赞同。
送走了诸葛瑾三人,刘咏总算是安静下来。
至于步骘和严畯,就让诸葛瑾去安排吧,他也懒得费心,反正没人反的了天。
如今这些人,基本都是刘咏一个个从各处寻来的,而且这些人都不是三心二意之人,也不必太担心。
七月二十五,是个大日子,这是刘咏说的日子。
太守府门口聚集起密密麻麻的人群。
虽然有预料,但诸葛瑾还是被门口的人吓住了,这人也太多了,少说也有三千。
刘咏自然不需要出面,自有下面的人搞定一切。
不久,诸葛瑾就来禀报。
外面的人挑选了其中一部分,去纱厂干活,当然,上次跪拜的人全部选出来了。又选了数十名进了军中,其余人也只能遣散。
不过,自从江夏治安稳定下来,慢慢的繁华起来,这些人也不愁找不到活路。
刘咏之是倒纱厂去看了看,纺纱人人都会,对新纺车上手也很快,而且新纺车纺出的纱粗细匀称,不容易断,效率也高出许多,很多人一用就喜欢上了。
看着忙碌的百姓,刘咏放下心来。
七月就要过去了,这个月也出了一些大事。
首先就是张绣和贾诩背叛刘表投靠了曹操。当然,张绣是暗中派人跟刘咏打过招呼的,同时也在南阳留下了无数探子。
张绣的投靠,让曹操避免了两线作战,自然是什么分欢迎。给予二人很高的地位和官职。曹操为了拉拢张绣,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结为亲家,并封他为扬武将军。
贾诩也不错,曹操对他,比张绣还要上心,直接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随着两人进入曹操内部,刘咏的探子也进入曹操势力范围各地,不断的为他传来各种消息,这些人中,就有当初在宴会上的那些刀斧手在内。
也不怕他们不尽心,这些人的家属可都被安排前往了江夏,都由庞统一手控制。虽然刘咏不屑这么做,但在这个时代,一切不得不妨,最终他还是听从了庞统的建议。
还有件和刘咏有关的事就是庐江太守李术叛乱。
孙策刚死,孙权继位,江东大族多有不服,纷纷叛逃,李术是第一个直接反叛的人。这也是孙权派周瑜主动向刘咏示好的原因。
刘咏倒是不在意,只要你们慢慢打,自然就没时间关心他的动静了。李术叛乱,刘咏当然高兴的很。
转眼就到了月底,出征的日子即将来临。
粮草官从军司马,刘咏早就给了马良,马谡也跟着做了参军,娄圭为军师,先锋的争夺自然就成了最厉害的话题。
其中,又以甘宁、赵云、黄忠、廖化、关平五人为主要竞争者。
这几人都是刘咏手上的强将,也是相对较早跟着刘咏的人,自然都有这资格人人都憋着一口气,希望能立下大功。
诸葛瑾等人都不断劝刘咏制止,但刘咏只是跑出一句话就不再理会。
“争一下无妨,不争才是大问题。”
现在,眼看着几人明争暗斗越来越厉害,几乎都要动手时,刘咏才开口道:“出征人选某已定下,你们不必再争。
能争,说明你们都有建功之心,但争只为做事,不能有意气之争,不得有权力之争,不得借机生事,你们可明白?”
众人一听,马上心下骇然,后背冷汗淋漓。还好没有过头,若是真出点事,相信就算刘咏看重他们,该杀还是要杀,这是大势,是军规。
刘咏知道自己这些军队还没有真正打过仗,这个过程必须经历一次,不然必然会出乱子,不如借机一次立下规矩,英雌他一直只是关注着事态发展,但没有说话,就是等着这一刻。
诸葛瑾和娄圭等人这才放下心来,一直还以为这个主公是个对军事完全不懂得庸才,没想到有这一出,但这样一来,他们才觉得刘咏更加可怕。
不是不懂,而是深谙其道。
他们总是拿刘咏的年龄来衡量,显然,他们现在明白了,他们都错了。
总能自最关键的时刻平息事端的,一次可能是偶然,但次数多了可就不是偶然了。
这次事件更让所有人对刘咏更加敬畏,真正明白他们的主公不是不懂军,而是一直关注着,等着收拾他们呢。
“黄忠、赵云、廖化、关平,率军出发,甘宁守城!”
命令公布出来,又是让其他人掉了眼珠,甘宁竟然被留下。
对此,刘咏又是淡淡一句:“甘宁破江夏已有大功,此次出征,就不去了。”
这句话大家都明白了,很多人忘了一句忌讳,但当权人没忘,这就是:功高盖主!
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必然不会将功劳全部放在一个人头上,那样对谁都不好,最安全的办法和最和谐的办法就是平衡。
刘咏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了,这也是刘咏想要的结果。
自己这些手下还需要好好打磨,不管他们历史上如何厉害,但现在他们都只是刚刚开始。
“玉不琢不成器,这些人尚需打磨,你等也是,若不能放下个人私怨、尽释前嫌,以后这必然是我等覆灭之祸。袁绍必然毁于此!”
这是刘咏对庞统、娄圭、诸葛瑾等谋士文臣的告诫。
这些他们自然懂,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他们中有些是刘咏亲自招来的,有些是相互举荐的,自然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刘咏很早就看到了,一直在等一个机会,如今,这机会正是时候。
这次事件,敲打了全军,没有处罚,但比处罚更重。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老祖宗的圣言啊。
“那以子瑜认为,当如何做?”刘咏干脆不想了,诸葛瑾既然能说出弊端,应当依据相处了解决办法。
诸葛瑾道:“这车还是要发,但不是一开始就发。
主公可以先把人组织到一个地方,让他们纺纱,按照他们纺出的纱的质量,给出不同的价格,好的给高价,差的还要处以罚金。
等他们有了一些钱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买纺车,和棉花,带回去纺纱,直接把纱交回来换钱就可以了。如此一来,他们也会觉得这是他们用血汗挣来的,不但能让他们愿意劳作,而且还能让他们牢记这是主公您给他们的活路。”
“恩,不错,子瑜此法甚好,就如此办。”刘咏大手一挥,马上赞同。
送走了诸葛瑾三人,刘咏总算是安静下来。
至于步骘和严畯,就让诸葛瑾去安排吧,他也懒得费心,反正没人反的了天。
如今这些人,基本都是刘咏一个个从各处寻来的,而且这些人都不是三心二意之人,也不必太担心。
七月二十五,是个大日子,这是刘咏说的日子。
太守府门口聚集起密密麻麻的人群。
虽然有预料,但诸葛瑾还是被门口的人吓住了,这人也太多了,少说也有三千。
刘咏自然不需要出面,自有下面的人搞定一切。
不久,诸葛瑾就来禀报。
外面的人挑选了其中一部分,去纱厂干活,当然,上次跪拜的人全部选出来了。又选了数十名进了军中,其余人也只能遣散。
不过,自从江夏治安稳定下来,慢慢的繁华起来,这些人也不愁找不到活路。
刘咏之是倒纱厂去看了看,纺纱人人都会,对新纺车上手也很快,而且新纺车纺出的纱粗细匀称,不容易断,效率也高出许多,很多人一用就喜欢上了。
看着忙碌的百姓,刘咏放下心来。
七月就要过去了,这个月也出了一些大事。
首先就是张绣和贾诩背叛刘表投靠了曹操。当然,张绣是暗中派人跟刘咏打过招呼的,同时也在南阳留下了无数探子。
张绣的投靠,让曹操避免了两线作战,自然是什么分欢迎。给予二人很高的地位和官职。曹操为了拉拢张绣,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结为亲家,并封他为扬武将军。
贾诩也不错,曹操对他,比张绣还要上心,直接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随着两人进入曹操内部,刘咏的探子也进入曹操势力范围各地,不断的为他传来各种消息,这些人中,就有当初在宴会上的那些刀斧手在内。
也不怕他们不尽心,这些人的家属可都被安排前往了江夏,都由庞统一手控制。虽然刘咏不屑这么做,但在这个时代,一切不得不妨,最终他还是听从了庞统的建议。
还有件和刘咏有关的事就是庐江太守李术叛乱。
孙策刚死,孙权继位,江东大族多有不服,纷纷叛逃,李术是第一个直接反叛的人。这也是孙权派周瑜主动向刘咏示好的原因。
刘咏倒是不在意,只要你们慢慢打,自然就没时间关心他的动静了。李术叛乱,刘咏当然高兴的很。
转眼就到了月底,出征的日子即将来临。
粮草官从军司马,刘咏早就给了马良,马谡也跟着做了参军,娄圭为军师,先锋的争夺自然就成了最厉害的话题。
其中,又以甘宁、赵云、黄忠、廖化、关平五人为主要竞争者。
这几人都是刘咏手上的强将,也是相对较早跟着刘咏的人,自然都有这资格人人都憋着一口气,希望能立下大功。
诸葛瑾等人都不断劝刘咏制止,但刘咏只是跑出一句话就不再理会。
“争一下无妨,不争才是大问题。”
现在,眼看着几人明争暗斗越来越厉害,几乎都要动手时,刘咏才开口道:“出征人选某已定下,你们不必再争。
能争,说明你们都有建功之心,但争只为做事,不能有意气之争,不得有权力之争,不得借机生事,你们可明白?”
众人一听,马上心下骇然,后背冷汗淋漓。还好没有过头,若是真出点事,相信就算刘咏看重他们,该杀还是要杀,这是大势,是军规。
刘咏知道自己这些军队还没有真正打过仗,这个过程必须经历一次,不然必然会出乱子,不如借机一次立下规矩,英雌他一直只是关注着事态发展,但没有说话,就是等着这一刻。
诸葛瑾和娄圭等人这才放下心来,一直还以为这个主公是个对军事完全不懂得庸才,没想到有这一出,但这样一来,他们才觉得刘咏更加可怕。
不是不懂,而是深谙其道。
他们总是拿刘咏的年龄来衡量,显然,他们现在明白了,他们都错了。
总能自最关键的时刻平息事端的,一次可能是偶然,但次数多了可就不是偶然了。
这次事件更让所有人对刘咏更加敬畏,真正明白他们的主公不是不懂军,而是一直关注着,等着收拾他们呢。
“黄忠、赵云、廖化、关平,率军出发,甘宁守城!”
命令公布出来,又是让其他人掉了眼珠,甘宁竟然被留下。
对此,刘咏又是淡淡一句:“甘宁破江夏已有大功,此次出征,就不去了。”
这句话大家都明白了,很多人忘了一句忌讳,但当权人没忘,这就是:功高盖主!
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必然不会将功劳全部放在一个人头上,那样对谁都不好,最安全的办法和最和谐的办法就是平衡。
刘咏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了,这也是刘咏想要的结果。
自己这些手下还需要好好打磨,不管他们历史上如何厉害,但现在他们都只是刚刚开始。
“玉不琢不成器,这些人尚需打磨,你等也是,若不能放下个人私怨、尽释前嫌,以后这必然是我等覆灭之祸。袁绍必然毁于此!”
这是刘咏对庞统、娄圭、诸葛瑾等谋士文臣的告诫。
这些他们自然懂,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他们中有些是刘咏亲自招来的,有些是相互举荐的,自然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刘咏很早就看到了,一直在等一个机会,如今,这机会正是时候。
这次事件,敲打了全军,没有处罚,但比处罚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