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鼓第三通擂响之际,李严与徐庶至江都尹衙署。
此时,江都北城、南城城内的都亭亭长已开始动员亭卒,征发本都亭青壮逐步封锁各处街道。
许多街道口依旧被栅栏围着……城中有常备栅栏是正常的,夜禁时在暮鼓擂响时,栅栏就会封锁街道口,由本处都亭亭长负责巡夜安排。
也只有城镇才会施行夜禁,正常情况下只有夜里产妇临盆、家里殡丧之类涉及生死、人伦的大事,才能在夜禁时走动。
另有晨钟暮鼓的说法……其实清晨、入夜时,都是钟鼓交替擂响,区别是先后顺序不同。
江都尹衙署前,李严刚一下马,就嘱咐围上来的属吏:“布告北城、南城士民,紧闭门户,不得收藏、隐蔽案犯。若有包庇,以案犯等罪!”
随即迈步登石阶,在衙署台阁门槛前又扭腰转身,对徐庶说:“元直公,麦城、邓城是街坊制度,江都是都亭之制,两者类同,可有较大差异?”
街坊制度最初源自北府府兵军屯时的据点,小的有营坊,大的是部坊;麦城、邓城修筑、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引用了熟悉的街坊制度。
跟都亭制度一样,一个个都亭辖区、一个个街坊辖区都是一个独立的片区,本身就有一道土墙或木墙、栅栏围起来,留两到六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始终设立守门的人。
没有路引,没有担保人,外人就很难进去。
都亭制度汲取了街坊制度的严格一面,所以从治安、防盗方面来看,两者功能一致。
要说区别,那就是街坊的辖区面积更大一点,坊内宅院面积、规格固定,没有超规格的宅院;所以每一个街坊的常住人口数量是稳定的,而多出的面积则是规划的菜地。
每一个街坊的四周有一圈菜地,外围有围栏,菜地与街坊住宅区也有一道栅栏用来隔离小孩、鸡鸭鹅等禽类。
徐庶大概理解李严问这话的意思……因为街坊制度设立之初就留了日常所需的菜地,街坊里的百姓外出的需求较少,减少了许多无谓的流动,可以集中在街坊里从事手工业生产。
同时各个街坊之间,算前来有三四道围墙阻隔,还有两道菜地这么大的空阔区域做隔离带,因此任何企图非法跨越街坊的贼人,都要冒很大的风险。
又因为有菜地满足日常生活,街坊内常住人口固定,突然出现一个生面孔,是很刺眼的事情。
两相对比,江都的各都亭之间就一道墙壁做隔离,又人口流动频繁,看似已经网格化管理,可依旧有太多的破网之鱼。
徐庶不想讨论北府制度的优越性,李严擅长这个,真跟李严讨论,会被李严从各个方面折服。
于是,徐庶略作思索:“正方公言下之意是?”
“别无他意,只是各都亭之间易于贼人奔窜、潜匿。”
李严说着两手比划:“是故,应张大网,逐次搜捕。凡搜捕过的都亭,士民也当紧闭门户不得出入。街道有奔窜者,论罪!”
徐庶稍稍考虑也就轻轻点头,事情必须要快速、干净的完结,不然会牵连许多人。
涉案的人太多了,又是表面上‘前程似锦’的那么一批人,所以在江都城中有各种千奇百怪的人脉。
这些你平时巴结,拥有良好关系的人跑到你家里,你帮他还是揭发他?还是拒之门外?
帮的话,忠义名声是有了,可你绝对会死;拒之门外、或揭发,那么你名声就完了,社会人格会就此死亡。
如果不想牵连更多的人,就按李严说的办,用最苛严的方式把江都城过筛一遍。
大致思路确定后,就等陈到的到来,真正抓人的主力只能是执金吾陈到麾下的缇骑,其他人只能干一点外围工作。
毕竟,抓的是犯案罪官,不是别的什么。
尚书台已成摆设,在李严、陈祗入城见关羽的第一时间,就被关羽派人保护起来。
此刻太阳刚刚升起,尚书仆射郭睦、兵部尚书邓芝联合签字后,关于‘除中护军陈到为假执金吾’的诏书就摆到了黄权面前。
官职升迁有许多说法,如果是陈到加官、兼任‘假执金吾’,那么关羽当时会用加拜、兼领这样的口语,而非‘除官’。除,就是免除现在的职务,去担任新的职务。
毕竟,执金吾、中护军这两个职务叠加在一起,太过于沉重。
黄权硬朗的身影此刻仿佛缩水了一些,他提笔一勾一画签字,脸上看不出喜怒,签字后扭头去看庭院内阳光下明艳绽放的秋日菊花。
郭睦确认无误后,拿了诏书就去找关羽用印,完成最后一道程序。
邓芝却没有走,取来热水和晒干的今年菊花,加入一颗桂圆,几个枸杞和两勺茶粉烹煮茶汤,端一杯给黄权,才说:“黄公,据职下所知,长公主走时,已毁弃橘林馆。若非正方公极力规劝,麦城士民必然奉命砍伐林木。”
“伯苗,这本是一桩好事。”
黄权搅动自己的茶汤,还加了半勺红糖调味,依旧坚持自己的固有看法:“如今纷纷扰扰,意欲为何?还有大将军,为何姑息纵容?”
说着长叹,如果关羽态度鲜明一点,也不会让事情失控发展到眼前这一步。
关羽帮女儿、女婿并表态,天子近臣哪里敢做这些事情?如果关羽明确帮天子近臣谋算此事,长公主又怎么敢这么激烈的抗争?
黄权去过几次橘林馆,也喝过几次田信调制的薄荷水……现在好了,关姬临走前破釜沉舟,让麦城士民捣毁橘林馆,还用两头大象踩踏田信的小花园……简直不敢想象田信回来后的暴怒。
田信对财物、奢侈品没什么概念,这不是钱多钱少能解决的事情。
那可是田信一点点看护、培养起来的小花园,是精神寄托,就这么没了。
以黄权对田信的了解,在天子近臣的性命、小花园之间做个选择,田信很大可能会选择自己的小花园。
说的难听一点,在一百个天子近臣和一百个流民之间,田信有较大可能会选流民。
现在不用选了,小花园没了,妻子、儿子、妹妹被逼着走临沮避难……朝廷必须有所回应。
天子近臣这拨人不可能跑到关中自杀谢罪,那只好由关羽动手。
“嘿……世道。”
黄权唏嘘不已,越发觉得董允这些人在赌博……可赌注的收益、筹码有些不对等,不知道这些人怎么就这么偏执、疯狂,非要这么做。
不过也对,不是人人都那么理智,也不是时时都能理智。
邓芝思索着,也是跟着黄权叹息一声。
他瞥一眼现在依旧沉稳的黄权,推断黄权并不知晓真正的内情,不清楚势态波及范围之大。
现在就是不知道吏部尚书蒋琬、工部尚书李朝是否知情,如果知情不报,被查出来,那尚书台就真的变了。
特别是蒋琬,尚书台改制前是选曹尚书,选曹尚书郎是陈祗,现在陈祗捅出这么大的事情,蒋琬究竟知情多少?
或许蒋琬知情,陈祗知道蒋琬知情……可陈祗敢不敢供述此事?
黄权也在打量沉思的邓芝,身处角度不一样,思考事情的侧重点就不同。
这一轮事变后,尚书台肯定会变……以大将军追求中立、均衡的一贯作风来看,极有可能把邓芝踢出尚书台,外放做个郡守。
以免李严乘胜追击时纠集乡党、亲旧,形成另一股力量。
不同于理想化的廖立,廖立一言不合就敢辞职下野,跑回老家遥控指挥湘州的政务、民生;而李严事业心强烈,能待在中枢,绝不会去地方。
黄权饮茶之际又是一声长叹,邓芝外放,谁能做好兵部尚书一职?
(未完待续)
此时,江都北城、南城城内的都亭亭长已开始动员亭卒,征发本都亭青壮逐步封锁各处街道。
许多街道口依旧被栅栏围着……城中有常备栅栏是正常的,夜禁时在暮鼓擂响时,栅栏就会封锁街道口,由本处都亭亭长负责巡夜安排。
也只有城镇才会施行夜禁,正常情况下只有夜里产妇临盆、家里殡丧之类涉及生死、人伦的大事,才能在夜禁时走动。
另有晨钟暮鼓的说法……其实清晨、入夜时,都是钟鼓交替擂响,区别是先后顺序不同。
江都尹衙署前,李严刚一下马,就嘱咐围上来的属吏:“布告北城、南城士民,紧闭门户,不得收藏、隐蔽案犯。若有包庇,以案犯等罪!”
随即迈步登石阶,在衙署台阁门槛前又扭腰转身,对徐庶说:“元直公,麦城、邓城是街坊制度,江都是都亭之制,两者类同,可有较大差异?”
街坊制度最初源自北府府兵军屯时的据点,小的有营坊,大的是部坊;麦城、邓城修筑、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引用了熟悉的街坊制度。
跟都亭制度一样,一个个都亭辖区、一个个街坊辖区都是一个独立的片区,本身就有一道土墙或木墙、栅栏围起来,留两到六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始终设立守门的人。
没有路引,没有担保人,外人就很难进去。
都亭制度汲取了街坊制度的严格一面,所以从治安、防盗方面来看,两者功能一致。
要说区别,那就是街坊的辖区面积更大一点,坊内宅院面积、规格固定,没有超规格的宅院;所以每一个街坊的常住人口数量是稳定的,而多出的面积则是规划的菜地。
每一个街坊的四周有一圈菜地,外围有围栏,菜地与街坊住宅区也有一道栅栏用来隔离小孩、鸡鸭鹅等禽类。
徐庶大概理解李严问这话的意思……因为街坊制度设立之初就留了日常所需的菜地,街坊里的百姓外出的需求较少,减少了许多无谓的流动,可以集中在街坊里从事手工业生产。
同时各个街坊之间,算前来有三四道围墙阻隔,还有两道菜地这么大的空阔区域做隔离带,因此任何企图非法跨越街坊的贼人,都要冒很大的风险。
又因为有菜地满足日常生活,街坊内常住人口固定,突然出现一个生面孔,是很刺眼的事情。
两相对比,江都的各都亭之间就一道墙壁做隔离,又人口流动频繁,看似已经网格化管理,可依旧有太多的破网之鱼。
徐庶不想讨论北府制度的优越性,李严擅长这个,真跟李严讨论,会被李严从各个方面折服。
于是,徐庶略作思索:“正方公言下之意是?”
“别无他意,只是各都亭之间易于贼人奔窜、潜匿。”
李严说着两手比划:“是故,应张大网,逐次搜捕。凡搜捕过的都亭,士民也当紧闭门户不得出入。街道有奔窜者,论罪!”
徐庶稍稍考虑也就轻轻点头,事情必须要快速、干净的完结,不然会牵连许多人。
涉案的人太多了,又是表面上‘前程似锦’的那么一批人,所以在江都城中有各种千奇百怪的人脉。
这些你平时巴结,拥有良好关系的人跑到你家里,你帮他还是揭发他?还是拒之门外?
帮的话,忠义名声是有了,可你绝对会死;拒之门外、或揭发,那么你名声就完了,社会人格会就此死亡。
如果不想牵连更多的人,就按李严说的办,用最苛严的方式把江都城过筛一遍。
大致思路确定后,就等陈到的到来,真正抓人的主力只能是执金吾陈到麾下的缇骑,其他人只能干一点外围工作。
毕竟,抓的是犯案罪官,不是别的什么。
尚书台已成摆设,在李严、陈祗入城见关羽的第一时间,就被关羽派人保护起来。
此刻太阳刚刚升起,尚书仆射郭睦、兵部尚书邓芝联合签字后,关于‘除中护军陈到为假执金吾’的诏书就摆到了黄权面前。
官职升迁有许多说法,如果是陈到加官、兼任‘假执金吾’,那么关羽当时会用加拜、兼领这样的口语,而非‘除官’。除,就是免除现在的职务,去担任新的职务。
毕竟,执金吾、中护军这两个职务叠加在一起,太过于沉重。
黄权硬朗的身影此刻仿佛缩水了一些,他提笔一勾一画签字,脸上看不出喜怒,签字后扭头去看庭院内阳光下明艳绽放的秋日菊花。
郭睦确认无误后,拿了诏书就去找关羽用印,完成最后一道程序。
邓芝却没有走,取来热水和晒干的今年菊花,加入一颗桂圆,几个枸杞和两勺茶粉烹煮茶汤,端一杯给黄权,才说:“黄公,据职下所知,长公主走时,已毁弃橘林馆。若非正方公极力规劝,麦城士民必然奉命砍伐林木。”
“伯苗,这本是一桩好事。”
黄权搅动自己的茶汤,还加了半勺红糖调味,依旧坚持自己的固有看法:“如今纷纷扰扰,意欲为何?还有大将军,为何姑息纵容?”
说着长叹,如果关羽态度鲜明一点,也不会让事情失控发展到眼前这一步。
关羽帮女儿、女婿并表态,天子近臣哪里敢做这些事情?如果关羽明确帮天子近臣谋算此事,长公主又怎么敢这么激烈的抗争?
黄权去过几次橘林馆,也喝过几次田信调制的薄荷水……现在好了,关姬临走前破釜沉舟,让麦城士民捣毁橘林馆,还用两头大象踩踏田信的小花园……简直不敢想象田信回来后的暴怒。
田信对财物、奢侈品没什么概念,这不是钱多钱少能解决的事情。
那可是田信一点点看护、培养起来的小花园,是精神寄托,就这么没了。
以黄权对田信的了解,在天子近臣的性命、小花园之间做个选择,田信很大可能会选择自己的小花园。
说的难听一点,在一百个天子近臣和一百个流民之间,田信有较大可能会选流民。
现在不用选了,小花园没了,妻子、儿子、妹妹被逼着走临沮避难……朝廷必须有所回应。
天子近臣这拨人不可能跑到关中自杀谢罪,那只好由关羽动手。
“嘿……世道。”
黄权唏嘘不已,越发觉得董允这些人在赌博……可赌注的收益、筹码有些不对等,不知道这些人怎么就这么偏执、疯狂,非要这么做。
不过也对,不是人人都那么理智,也不是时时都能理智。
邓芝思索着,也是跟着黄权叹息一声。
他瞥一眼现在依旧沉稳的黄权,推断黄权并不知晓真正的内情,不清楚势态波及范围之大。
现在就是不知道吏部尚书蒋琬、工部尚书李朝是否知情,如果知情不报,被查出来,那尚书台就真的变了。
特别是蒋琬,尚书台改制前是选曹尚书,选曹尚书郎是陈祗,现在陈祗捅出这么大的事情,蒋琬究竟知情多少?
或许蒋琬知情,陈祗知道蒋琬知情……可陈祗敢不敢供述此事?
黄权也在打量沉思的邓芝,身处角度不一样,思考事情的侧重点就不同。
这一轮事变后,尚书台肯定会变……以大将军追求中立、均衡的一贯作风来看,极有可能把邓芝踢出尚书台,外放做个郡守。
以免李严乘胜追击时纠集乡党、亲旧,形成另一股力量。
不同于理想化的廖立,廖立一言不合就敢辞职下野,跑回老家遥控指挥湘州的政务、民生;而李严事业心强烈,能待在中枢,绝不会去地方。
黄权饮茶之际又是一声长叹,邓芝外放,谁能做好兵部尚书一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