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圈之外,又有百姓在匠人的带领下造牲口棚。地下挖十字形的炕道,上面盖上石板,最上面再用三合土铺整齐。牲口棚的墙壁也非常坚固。
“简直比人住得还好。”一个工匠感慨着,手上动作不慢,只在额头上的汗水快要流到眼睛里的时候,才抬手擦一下。
另一个工匠咧嘴笑着用下巴点了点另外一边的工棚:“那肯定没人住得好。”
那边是他们这些人暂住的地方,地基要比这边的牲口棚要高,底下自然也是有炕道的,墙壁坚固,地上除了三合土之外,墙壁内外都用石灰抹得雪白。
这白房子刚盖出来,就引来了安长人的围观,很多人直接把这地方叫做雪房子。
许明旭也是来了安长之后才知道,这地方原来还产石灰,质量算不得太好,可是用来粉刷墙壁也足够了。这个工棚不过是试验用的,现在看来效果不错,可以用来改善当地百姓的住房条件。
现在大部分的人家房舍都是用的土墙,不易打扫不是什么大问题,主要是土墙容易干裂,如果碰上下雨下雪,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屋里面寒气逼人,每年冬天都是一场生死较量。有条件的人家会每年进行修补,但是安长气候干燥,修补的地方和原来的墙面无法很好的结合起来,往往一两场霜冻就能让墙皮剥落。
条件稍稍好一些的人家,外墙会加入一些石块,这样墙壁当然会更牢固不错,但是中间用于填补空隙的泥土天长日久之后难免剥啄,最后成为一个个窟窿,成为一些野蜂的最爱。
至于住着砖瓦房的人家,在安长还真的是少数。
“想不到这石灰还能这么用。”夏天炎热,隔几天却也会下一场大雨。工棚是新盖的不错,可屋子里面竟然半点潮湿都感觉不到。有心思的工匠就暗暗盘算起来,“石灰又不是难得之物,不过是里面加一些草茎,回去之后我打算自己烧了,给自家的房子也抹一遍。”
这石灰现在看着倒是不错,但是真的是不是经久耐用,他心里还不确定。但是摆在眼前的,屋子抹了石灰之后,从原来的灰扑扑变得洁白,看着干净又亮堂,可比原来的房子好看多了。
石灰他们自己就会烧,新县令这里用的秸秆,他们没那么多秸秆,完全可以用草茎,处理略微费事一些,可是他们也不是天天都有活计做,空下来的时间慢慢来就是了,并不费什么。
其他工匠一听觉得有道理:“说的是,咱们回去后就先把屋子抹上一遍。”
“全都是白惨惨的一片会不会不太好看?”
“总比灰扑扑的好。”
“往里弄点颜色还不简单?”
“说得容易,你弄一个试试?”
“试就试!不过咱们得先问过许大人。”
一众工匠一想也是:“对,要问的。”
“这方子是许大人的,咱们可不能随便就乱用。”
“对,一定要问过许大人!”
“什么事情要问过我?”许明旭骑着一匹毛色有些暗沉的枣红马,慢悠悠地小跑过来,轻健地跳下马背,拍了拍让马自己去玩耍。
这是他从军营弄来的一匹战马,生了病刚治的差不多,今天可以出来跑跑,再过几天调养好了就要重新送去军营。
围起来的草场上,像这样的战马还有十多匹。
战马是相当珍贵的军事物资。他能够接触到这些战马,还是因为编纂的农经的时候认识的几个经验丰富的兽医,再加上姚管事的牵线搭桥。军营那边也就是最近才透口风,说是会送来几匹小马驹。
匠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刷石灰墙的事情,许明旭完全不以为意:“此法民间多有流传,你们拿去用就是了。”又对着不远处正在和小羊玩耍的书童叫了一声,“小钟,回了!”
“哎!”小钟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从小羊嘴上把自己订的小册子给抢了回来,顶着一身的草屑跑去套车。
安长这边也有番商,只是和京城那边的有所不同,多是从西面过来的,言语不通之下,不仅交流困难,还会发生很多不必要的误解。他家少爷说了,得相互学习,促进国际交流,以便坑人……不对,是为了互利互惠。
主仆二人回到县衙之后,小钟继续勤勉地学习,许明旭提笔给屠浩写信。这是他每天的习惯。只是信每天都写,现在却不像以前住在万春庄时那样方便,得隔上一阵子才能寄出去。
屠浩每次收到的信都是厚厚一摞,内容不仅有文字,还有许明旭画的安长的各种风貌,最近一封上画了一匹匹精神奕奕的小马。
看着信上说的将来带他骑大马,他高兴之余又有些忧心:“我觉得到时候我会长得很壮实,这些小马长得没我快,会被我压伤的。”
戚七:“您别想太多。”
作者有话要说: 大太阳o(*////▽////*)q:不骑大马,可以骑哥哥。
小耗子 o(〃'▽'〃)o:这样多不好啊。
大太阳(*/w\*):不,这样很好,坐上来♂。
小耗子⊙▽⊙:噫!
大太阳 ?(? ? ??):很好,现在可以快马加鞭♂了。
关于墙上抹石灰的事情,其实是熟石膏,加入浆糊什么的←这些是根据久远而模糊的印象来的,貌似什么古建筑还是别的课上老师提了一嘴,别当真。古代浆糊基本都是用糯米烧的,挺费钱的,古代有钱人造陵墓啥的会用,一些城墙也会用到,一般苦哈哈的百姓家里面应该是不会这么干的。蠢作者文中作了略写,请不要追究细节。找了半天就找到一个日本刷墙用的熟石膏的做法,是用烧海藻布过滤得到粘稠的水,再加入蓬松过后的植物纤维,放入石灰进行充分搅拌。今天早上问了太后,太后说以前刷石灰墙就是里面拌秸秆,不然刷不上去,没其它东西。所以我纠结半天到底是为了啥_(:3∠)_
第96章 培训班
安长在大汉朝的西部地区算得上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县城, 每年往来商队不绝。只是安长的坊市没有京城那样规整, 别说是番商, 就是当地的那些摊贩都十分随性。
其实原先的京城也是大同小异,但是京城的街道大多铺了石板石砖,又有专人时时清扫, 看上去并不如何脏乱。同样的情况换做几乎只有土路的安长,下雨天泥泞不说,晴好的天气便是满城的沙尘, 弄得整个县城的人都跟蒙了一层灰一样。
修路放哪儿都是一件大事, 安长县的府库内的钱也就够日常开销的, 想要修路根本就不现实。至于在当地募集善款, 许明旭新官上任,根本就没有这个号召力。
他也没将目标定那么远,直接下令在东城门那里设立了一个集市。说是集市,其实也不过是一块圈起来的平整的空地, 用砖石砌了一排排大小相同的桌子,租金一文钱一天, 其它地方禁止乱设摊。
老百姓们完全没有反弹,因为以前得收城门税, 同样是一文钱,但是不管是不是做买卖,哪怕只是进城探亲,一样得收钱。
老百姓们得了实惠,而且眼见着城里确实干净了许多, 倒是完全不嫌出门几步路的麻烦。其实现在虽说没人担着东西在城里叫卖了,但是买什么东西,到这集市上来转一圈,基本都能买全乎。
至于满城的风沙,许明旭暂时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令人做了一些浇花的洒水桶,让城中一些孤儿隔一个时辰沿街洒扫一遍,另外安排了一些跑腿的杂事,以换取每日两餐和四季衣裳。
安长县比起周边来,算不得穷地方,但是以前城里的这些孤儿也没什么人管,造成一些孩童依靠小偷小摸为生,还有一些孩童被拐卖。每年都会有一些孩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夭折。人们并不是不想管,然而单纯靠着一家一户或者几家几户,实在是管不过来。
现在好了,这些孤儿有了约束,一些想行善举的人家只要直接把钱交到衙门,告诉负责的师爷这钱的用处就行了,也不用担心钱财被吞没。衙门前的告示栏上每个月都会贴一张收支清单,一笔笔十分清楚。也不用担心账目不实,只要捐钱捐物的,随时都能去查账,特别硬气。
县衙门其他的官员倒也不是不支持。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在街上帮着做事的一些孩童,多半已经有个十来岁,再过上三四年,他们就能到养猪场也好,或者是到正在兴建的那什么社区也好,去从事一些略微有些繁重的工作,哪怕是去给地主人家放羊,总也能赚一分足以糊口的钱。这样再过上个三四年,这群现在的孩童就能够长大成人,自己立户了。
这可都是实打实的功绩啊!
“简直比人住得还好。”一个工匠感慨着,手上动作不慢,只在额头上的汗水快要流到眼睛里的时候,才抬手擦一下。
另一个工匠咧嘴笑着用下巴点了点另外一边的工棚:“那肯定没人住得好。”
那边是他们这些人暂住的地方,地基要比这边的牲口棚要高,底下自然也是有炕道的,墙壁坚固,地上除了三合土之外,墙壁内外都用石灰抹得雪白。
这白房子刚盖出来,就引来了安长人的围观,很多人直接把这地方叫做雪房子。
许明旭也是来了安长之后才知道,这地方原来还产石灰,质量算不得太好,可是用来粉刷墙壁也足够了。这个工棚不过是试验用的,现在看来效果不错,可以用来改善当地百姓的住房条件。
现在大部分的人家房舍都是用的土墙,不易打扫不是什么大问题,主要是土墙容易干裂,如果碰上下雨下雪,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屋里面寒气逼人,每年冬天都是一场生死较量。有条件的人家会每年进行修补,但是安长气候干燥,修补的地方和原来的墙面无法很好的结合起来,往往一两场霜冻就能让墙皮剥落。
条件稍稍好一些的人家,外墙会加入一些石块,这样墙壁当然会更牢固不错,但是中间用于填补空隙的泥土天长日久之后难免剥啄,最后成为一个个窟窿,成为一些野蜂的最爱。
至于住着砖瓦房的人家,在安长还真的是少数。
“想不到这石灰还能这么用。”夏天炎热,隔几天却也会下一场大雨。工棚是新盖的不错,可屋子里面竟然半点潮湿都感觉不到。有心思的工匠就暗暗盘算起来,“石灰又不是难得之物,不过是里面加一些草茎,回去之后我打算自己烧了,给自家的房子也抹一遍。”
这石灰现在看着倒是不错,但是真的是不是经久耐用,他心里还不确定。但是摆在眼前的,屋子抹了石灰之后,从原来的灰扑扑变得洁白,看着干净又亮堂,可比原来的房子好看多了。
石灰他们自己就会烧,新县令这里用的秸秆,他们没那么多秸秆,完全可以用草茎,处理略微费事一些,可是他们也不是天天都有活计做,空下来的时间慢慢来就是了,并不费什么。
其他工匠一听觉得有道理:“说的是,咱们回去后就先把屋子抹上一遍。”
“全都是白惨惨的一片会不会不太好看?”
“总比灰扑扑的好。”
“往里弄点颜色还不简单?”
“说得容易,你弄一个试试?”
“试就试!不过咱们得先问过许大人。”
一众工匠一想也是:“对,要问的。”
“这方子是许大人的,咱们可不能随便就乱用。”
“对,一定要问过许大人!”
“什么事情要问过我?”许明旭骑着一匹毛色有些暗沉的枣红马,慢悠悠地小跑过来,轻健地跳下马背,拍了拍让马自己去玩耍。
这是他从军营弄来的一匹战马,生了病刚治的差不多,今天可以出来跑跑,再过几天调养好了就要重新送去军营。
围起来的草场上,像这样的战马还有十多匹。
战马是相当珍贵的军事物资。他能够接触到这些战马,还是因为编纂的农经的时候认识的几个经验丰富的兽医,再加上姚管事的牵线搭桥。军营那边也就是最近才透口风,说是会送来几匹小马驹。
匠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刷石灰墙的事情,许明旭完全不以为意:“此法民间多有流传,你们拿去用就是了。”又对着不远处正在和小羊玩耍的书童叫了一声,“小钟,回了!”
“哎!”小钟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从小羊嘴上把自己订的小册子给抢了回来,顶着一身的草屑跑去套车。
安长这边也有番商,只是和京城那边的有所不同,多是从西面过来的,言语不通之下,不仅交流困难,还会发生很多不必要的误解。他家少爷说了,得相互学习,促进国际交流,以便坑人……不对,是为了互利互惠。
主仆二人回到县衙之后,小钟继续勤勉地学习,许明旭提笔给屠浩写信。这是他每天的习惯。只是信每天都写,现在却不像以前住在万春庄时那样方便,得隔上一阵子才能寄出去。
屠浩每次收到的信都是厚厚一摞,内容不仅有文字,还有许明旭画的安长的各种风貌,最近一封上画了一匹匹精神奕奕的小马。
看着信上说的将来带他骑大马,他高兴之余又有些忧心:“我觉得到时候我会长得很壮实,这些小马长得没我快,会被我压伤的。”
戚七:“您别想太多。”
作者有话要说: 大太阳o(*////▽////*)q:不骑大马,可以骑哥哥。
小耗子 o(〃'▽'〃)o:这样多不好啊。
大太阳(*/w\*):不,这样很好,坐上来♂。
小耗子⊙▽⊙:噫!
大太阳 ?(? ? ??):很好,现在可以快马加鞭♂了。
关于墙上抹石灰的事情,其实是熟石膏,加入浆糊什么的←这些是根据久远而模糊的印象来的,貌似什么古建筑还是别的课上老师提了一嘴,别当真。古代浆糊基本都是用糯米烧的,挺费钱的,古代有钱人造陵墓啥的会用,一些城墙也会用到,一般苦哈哈的百姓家里面应该是不会这么干的。蠢作者文中作了略写,请不要追究细节。找了半天就找到一个日本刷墙用的熟石膏的做法,是用烧海藻布过滤得到粘稠的水,再加入蓬松过后的植物纤维,放入石灰进行充分搅拌。今天早上问了太后,太后说以前刷石灰墙就是里面拌秸秆,不然刷不上去,没其它东西。所以我纠结半天到底是为了啥_(:3∠)_
第96章 培训班
安长在大汉朝的西部地区算得上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县城, 每年往来商队不绝。只是安长的坊市没有京城那样规整, 别说是番商, 就是当地的那些摊贩都十分随性。
其实原先的京城也是大同小异,但是京城的街道大多铺了石板石砖,又有专人时时清扫, 看上去并不如何脏乱。同样的情况换做几乎只有土路的安长,下雨天泥泞不说,晴好的天气便是满城的沙尘, 弄得整个县城的人都跟蒙了一层灰一样。
修路放哪儿都是一件大事, 安长县的府库内的钱也就够日常开销的, 想要修路根本就不现实。至于在当地募集善款, 许明旭新官上任,根本就没有这个号召力。
他也没将目标定那么远,直接下令在东城门那里设立了一个集市。说是集市,其实也不过是一块圈起来的平整的空地, 用砖石砌了一排排大小相同的桌子,租金一文钱一天, 其它地方禁止乱设摊。
老百姓们完全没有反弹,因为以前得收城门税, 同样是一文钱,但是不管是不是做买卖,哪怕只是进城探亲,一样得收钱。
老百姓们得了实惠,而且眼见着城里确实干净了许多, 倒是完全不嫌出门几步路的麻烦。其实现在虽说没人担着东西在城里叫卖了,但是买什么东西,到这集市上来转一圈,基本都能买全乎。
至于满城的风沙,许明旭暂时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令人做了一些浇花的洒水桶,让城中一些孤儿隔一个时辰沿街洒扫一遍,另外安排了一些跑腿的杂事,以换取每日两餐和四季衣裳。
安长县比起周边来,算不得穷地方,但是以前城里的这些孤儿也没什么人管,造成一些孩童依靠小偷小摸为生,还有一些孩童被拐卖。每年都会有一些孩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夭折。人们并不是不想管,然而单纯靠着一家一户或者几家几户,实在是管不过来。
现在好了,这些孤儿有了约束,一些想行善举的人家只要直接把钱交到衙门,告诉负责的师爷这钱的用处就行了,也不用担心钱财被吞没。衙门前的告示栏上每个月都会贴一张收支清单,一笔笔十分清楚。也不用担心账目不实,只要捐钱捐物的,随时都能去查账,特别硬气。
县衙门其他的官员倒也不是不支持。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在街上帮着做事的一些孩童,多半已经有个十来岁,再过上三四年,他们就能到养猪场也好,或者是到正在兴建的那什么社区也好,去从事一些略微有些繁重的工作,哪怕是去给地主人家放羊,总也能赚一分足以糊口的钱。这样再过上个三四年,这群现在的孩童就能够长大成人,自己立户了。
这可都是实打实的功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