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镇恶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已经待了一年零三个月,如今看着熟悉又陌生的月亮,眼眶忽然红了起来。
他家里没什么兄弟姐妹,老父身体弱,加上家里只有几亩薄田,没有多生多养的条件。
至于宗族,他从小就受够了那些人的冷眼和恶语,他对巴不得他死的人没有什么好感。
因为他生在五月初五,宗族不仅对他父母施加重重压力,要把他丢在河里,还对长大成人的他恶语相向,甚至有几个半大小子跑到他家门前唱哀乐。
他的父亲本来身体就不好,母亲又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家妇女,难以承受这种压力,父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忧愤成疾,死在床上。
那是他第一次见识到死亡,从那时起,他就明白了许多事情,他跟着母亲和宗族操办亲事,打幡摔碗,那是他第一次明白了失去一个人是什么概念,也知道宗族里说的“死”是什么概念。
因为他的原因,宗族没给这次丧事出一分钱,几亩薄田、转化为了一口薄棺,抬杠和鼓吹的工钱,还有一桌极为丰盛的席面。
他母亲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人把家里的积蓄变成流水席,吃光之后拍拍屁股就走,后来他知道,那叫吃绝户,是把一户家庭最后的希望吃掉,孤儿寡母从此脱离宗族,自生自灭去吧。
好在王镇恶赶上了好时候,他家里住的偏南,正好是昭武马皇帝登陆的几个地区之一,他从了军,在一群海盗、帮会的包围下成长了三年,在马皇帝开办的学校里学习了八年。
他从那个带着他的老海盗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如何锻炼自己的身体,比如去哪里打探消息最为方便,比如怎么确认一件物品的价值。
他学会了劈砍,因此在流氓手里保住了母亲捡到的一卷铁皮;他学会了辨认旗帜,因此在鞑子水师偷袭的时候警告了番禺镇守。
他还学会了简单的四则运算,这让他在学校里的进度勉强能跟得上。
从学校出来那年他只有十六岁,就成了大楚六扇门的见习捕快,并在跟老师傅学习了几年后,成功转了正,还因为学习能力进入了猎魔部。
也是那一年,以缝穷、拾荒维持生计的母亲释然地撒手人寰,这是他不知道多少次见到了死亡。
他很悲伤,从此,每天的柴米油盐只有他自己去打算了,受的伤流的血只有他自己去舔舐了,大千世界的万般辛苦都只有他一个人抗了。
至于宗族,他从来没去打探过那些人的消息,只在报纸上看过一次——南越某村暴力抗法,火烧钦差,整个宗族被判刑,士民议论纷纷。
对于他来说,家乡的意义在于父亲瘦弱却坚定的身躯,“这是我的孩子,我不会把他溺死,岂不闻孟尝君、王镇恶之事?”
家乡的意义在于母亲每天在熙熙攘攘的港口附近摆摊,给人家缝补衣物,晚上去垃圾桶寻找有用的东西,偶尔发现一些能看的书,能穿的衣物便高兴的不得了。
马皇帝一直在倡导解放妇女的劳动力,铲除三从四德,但王镇恶一直觉得,他母亲如果没有打小培养的女红功底,母子二人说不定就饿死在繁华的番禺街头了。
对他来说,真正让他缅怀的那个故乡与其说是愚昧与恶意弥漫的宗族,不如说是马德音推动开办的学校。
哪里每日有一餐,食堂里的粥敞开了喝,咸菜敞开了吃,只有馒头和主菜是限量的。
王镇恶常常背着书包去食堂吃饭,把配给的三个馒头包起来带给母亲,自己连干几大碗粥。
这导致了他下午的课程总要跑去上厕所,因此还得了不雅的称号,不过他乐在其中,那些同学平等的看待是他没有感受过的。
学校里的商店人少的很,大多数是教员去买东西,很少有孩子能去那里奢侈地买一块糖,就连纸笔都要斤斤计较。
他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某次同班一个大商人的儿子过生日,那个父亲苦心求了教员好长时间,才把一篮子点心送到了学校,他有幸尝到了半块枣糕,那种滋味是他永远无法忘记的。
说来也怪,当他有了稳定的收入,成了六扇门“猎魔”部的王牌特工后,再吃枣糕,却吃不出那种味道了。
父母的坟茔不知道有没有人打扫,那个在乱世中保护他的老海盗不知道还活着没有,办公室对面的粤菜馆子还开不开,他常去的那家理发店,剃头的小哥到底找没找到女朋友。
说起来,也怪,只过了一年,他的感觉就像是过了很长时间,他很怕一回到家之后世界都变了样,老海盗和老捕头都死了,剃头小哥会老家结婚,粤菜馆子因为少了他这个主顾而倒闭。
和他一起的四个人同样也在望着天空中熟悉的月亮,不同语气的感慨从他们的口中冒出来,每一个人在中秋的时候,都会回忆起自己的最美好的家乡。
黑三十五想到了自己严厉的母亲和怂货父亲,想到了长白山里的野趣,想起了堂口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和三叔二舅母,那些人在这一天回来拜访他的奶奶,他会有很多很多的月饼要吃。
刘振汉想到了津门水陆码头的繁荣,管彭乾想到了神京的局气和灯火,孟广都想到了家里的高堂父母。
他们现在在一个港漫武侠世界,明明许多地方他们都来过,甚至熟悉的很,但总有一种陌生的感觉,总的来说,就是“没内味儿。”
只有自己家乡的,才是最好的,明明还是一样的方言,一样的社会生态,一样的老字号,甚至是一样的月亮和人种,但看起来总与自己家乡的美好少了那么点儿东西。
“警察,出来洗地拉!”
一声大喊打断了几个人的乡情。
黑三十五摸出了极快月饼,“大过节的不吃月饼总差了点儿意思,吃完了,我们跟上去。”
他家里没什么兄弟姐妹,老父身体弱,加上家里只有几亩薄田,没有多生多养的条件。
至于宗族,他从小就受够了那些人的冷眼和恶语,他对巴不得他死的人没有什么好感。
因为他生在五月初五,宗族不仅对他父母施加重重压力,要把他丢在河里,还对长大成人的他恶语相向,甚至有几个半大小子跑到他家门前唱哀乐。
他的父亲本来身体就不好,母亲又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家妇女,难以承受这种压力,父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忧愤成疾,死在床上。
那是他第一次见识到死亡,从那时起,他就明白了许多事情,他跟着母亲和宗族操办亲事,打幡摔碗,那是他第一次明白了失去一个人是什么概念,也知道宗族里说的“死”是什么概念。
因为他的原因,宗族没给这次丧事出一分钱,几亩薄田、转化为了一口薄棺,抬杠和鼓吹的工钱,还有一桌极为丰盛的席面。
他母亲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人把家里的积蓄变成流水席,吃光之后拍拍屁股就走,后来他知道,那叫吃绝户,是把一户家庭最后的希望吃掉,孤儿寡母从此脱离宗族,自生自灭去吧。
好在王镇恶赶上了好时候,他家里住的偏南,正好是昭武马皇帝登陆的几个地区之一,他从了军,在一群海盗、帮会的包围下成长了三年,在马皇帝开办的学校里学习了八年。
他从那个带着他的老海盗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如何锻炼自己的身体,比如去哪里打探消息最为方便,比如怎么确认一件物品的价值。
他学会了劈砍,因此在流氓手里保住了母亲捡到的一卷铁皮;他学会了辨认旗帜,因此在鞑子水师偷袭的时候警告了番禺镇守。
他还学会了简单的四则运算,这让他在学校里的进度勉强能跟得上。
从学校出来那年他只有十六岁,就成了大楚六扇门的见习捕快,并在跟老师傅学习了几年后,成功转了正,还因为学习能力进入了猎魔部。
也是那一年,以缝穷、拾荒维持生计的母亲释然地撒手人寰,这是他不知道多少次见到了死亡。
他很悲伤,从此,每天的柴米油盐只有他自己去打算了,受的伤流的血只有他自己去舔舐了,大千世界的万般辛苦都只有他一个人抗了。
至于宗族,他从来没去打探过那些人的消息,只在报纸上看过一次——南越某村暴力抗法,火烧钦差,整个宗族被判刑,士民议论纷纷。
对于他来说,家乡的意义在于父亲瘦弱却坚定的身躯,“这是我的孩子,我不会把他溺死,岂不闻孟尝君、王镇恶之事?”
家乡的意义在于母亲每天在熙熙攘攘的港口附近摆摊,给人家缝补衣物,晚上去垃圾桶寻找有用的东西,偶尔发现一些能看的书,能穿的衣物便高兴的不得了。
马皇帝一直在倡导解放妇女的劳动力,铲除三从四德,但王镇恶一直觉得,他母亲如果没有打小培养的女红功底,母子二人说不定就饿死在繁华的番禺街头了。
对他来说,真正让他缅怀的那个故乡与其说是愚昧与恶意弥漫的宗族,不如说是马德音推动开办的学校。
哪里每日有一餐,食堂里的粥敞开了喝,咸菜敞开了吃,只有馒头和主菜是限量的。
王镇恶常常背着书包去食堂吃饭,把配给的三个馒头包起来带给母亲,自己连干几大碗粥。
这导致了他下午的课程总要跑去上厕所,因此还得了不雅的称号,不过他乐在其中,那些同学平等的看待是他没有感受过的。
学校里的商店人少的很,大多数是教员去买东西,很少有孩子能去那里奢侈地买一块糖,就连纸笔都要斤斤计较。
他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某次同班一个大商人的儿子过生日,那个父亲苦心求了教员好长时间,才把一篮子点心送到了学校,他有幸尝到了半块枣糕,那种滋味是他永远无法忘记的。
说来也怪,当他有了稳定的收入,成了六扇门“猎魔”部的王牌特工后,再吃枣糕,却吃不出那种味道了。
父母的坟茔不知道有没有人打扫,那个在乱世中保护他的老海盗不知道还活着没有,办公室对面的粤菜馆子还开不开,他常去的那家理发店,剃头的小哥到底找没找到女朋友。
说起来,也怪,只过了一年,他的感觉就像是过了很长时间,他很怕一回到家之后世界都变了样,老海盗和老捕头都死了,剃头小哥会老家结婚,粤菜馆子因为少了他这个主顾而倒闭。
和他一起的四个人同样也在望着天空中熟悉的月亮,不同语气的感慨从他们的口中冒出来,每一个人在中秋的时候,都会回忆起自己的最美好的家乡。
黑三十五想到了自己严厉的母亲和怂货父亲,想到了长白山里的野趣,想起了堂口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和三叔二舅母,那些人在这一天回来拜访他的奶奶,他会有很多很多的月饼要吃。
刘振汉想到了津门水陆码头的繁荣,管彭乾想到了神京的局气和灯火,孟广都想到了家里的高堂父母。
他们现在在一个港漫武侠世界,明明许多地方他们都来过,甚至熟悉的很,但总有一种陌生的感觉,总的来说,就是“没内味儿。”
只有自己家乡的,才是最好的,明明还是一样的方言,一样的社会生态,一样的老字号,甚至是一样的月亮和人种,但看起来总与自己家乡的美好少了那么点儿东西。
“警察,出来洗地拉!”
一声大喊打断了几个人的乡情。
黑三十五摸出了极快月饼,“大过节的不吃月饼总差了点儿意思,吃完了,我们跟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