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东宫,昔日的太子居所,如今成了软禁之地,关着一些暂时不杀,但又能不能不防的人,周国襄州总管宇文明,此时正在东宫一隅和一名女子说话。
“你们不能杀他,他和杨坚不是一条心,一直心向宇文家。”
“此事只能由朝廷定夺。”
“定夺?蜀国公要是肯杀他的外孙,那要杀三郎我无话可说!”
“姑婆莫要担心,父亲自然是会说情的。”
“接下来怎么办?长安守得住么?”
宇文明当然是说莫要担心,父亲自有安排。
女子看上去年纪三十多岁,是隋国滕王杨瓒之妻宇文氏,为周武帝宇文邕妹妹,大周顺阳公主,即便是宇文亮在此,按辈分来说也低了一辈,算是顺阳公主的堂侄。
宇文明此来,是问候长辈,看看在东宫“暂居”时有何照顾不周之处,这事情也只能是他来做,毕竟其父宇文亮很忙,也不太合适亲自前来“问安”。
顺阳公主和宇文明说话时,一直挡在门口,就生怕宇文明趁其不备领着人冲进去,把杨瓒和几个儿子给砍了。
先前杨瓒为了保住她,和杨坚闹了很久的别扭,如今局势逆转,顺阳公主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夫君,当然她这么想完全是多余,宇文明此来本就没有这种想法。
此次周军入城,杨瓒并不是内应,可是这位杨三郎一直和杨坚对着干也算是众所周知,心向宇文家的心思大约是真的,所以处置起来有些棘手。
问安完毕,宇文明转到另一处院子,那里软禁的是杨坚二弟杨整的孤儿寡母,当年周国攻齐国,杨二郎杨整阵亡,留下儿子杨智积,以及遗孀尉迟氏。
尉迟氏,当然就是尉迟丞相那个尉迟氏,这位尉迟氏可是尉迟丞相亲女,当年尉迟家和杨家联姻,杨整娶了尉迟迥的女儿为妻。
杨坚看在战殁的二弟和侄子的面上没为难守寡的弟媳,而此时局势逆转,尉迟氏奋力要护住儿子杨智积不被清算,不然就要死在宇文亮面前。
这种事和杨瓒夫妻那一档子事差不多,所以宇文亮只能先将其软禁,等朝廷来定夺。
“接下来怎么办?长安守得住么?”
面对尉迟氏的发问,宇文明重复了一边刚才对顺阳公主的说法,不管对方信不信,反正他是信了。
嘘寒问暖一番,宇文明好歹完成了这有些尴尬的任务,走出东宫时,对面正好是皇宫东门。
皇宫外地面上、墙上的斑驳血迹依稀可见,那晚攻打皇宫时留下的印记留存至今,看着这些血迹,宇文明似乎看见当年被杀得人头滚滚的宗室们。
关系近的、远的,年长的、年幼的,已经有些模糊的面孔,纷纷在他脑海里浮现。
若不是那场剧变,也许大家还悠哉悠哉的过着日子吧...
不对,那个‘天’还在的话,至少他们父子三个是没几日好活了。
昏君!是你害了宇文家!
还有你们!
宇文明心中骂到,回想起方才的尉迟氏,他知道其实还有一家人的情况和杨智积差不多,那就是于家。
大周公主自然不止一个,太祖宇文泰的女婿自然也不止一个,而故幽州总管于翼便是其一,六年前,身为幽州总管的于翼拒绝相州总管尉迟迥的邀请,投向了杨坚这边。
于翼和李穆类似和尉迟迥有旧怨,是当年晋王党和帝党对抗造成的恶果,但关键问题是这位和李穆一样,上表劝进杨坚以隋代周。
于翼之父于谨是周国的柱石,宇文泰的左膀右臂,于谨的儿子们在周国都享受着荣华富贵,而于翼十二岁就做了宇文泰的女婿。
于家按说应该是宇文氏的最强力支持者,结果和李家一样,为了家族利益成了附逆大贼。
不站在尉迟迥这边起兵反杨,可以解释为个人恩怨,但上表劝进这种事情怎么样都说不过去了。
当年口口声声说尉迟迥、宇文亮、王谦是乱党,要协助辅政丞相杨坚,铲除叛逆扶助大周,结果杨坚要篡位,你们这些大周忠臣却来个上表劝进。
朝廷肱骨,成了最大反贼之一,说来说去就是为了家族利益。
为了家族,错了么?
不算错,但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愿赌服输。
于翼及其几个兄弟已经病故,而李穆也已经病故,但不代表着两家此时可以避免清算,杨坚以隋代周,宇文家被杀得血流成河,所以作为最大帮凶的于家和李家必须付出代价。
血债血偿!
杞国公宇文亮、世子宇文明,作为仅存不多的周国宗室,血亲复仇不需要请示朝廷,此时长安城内李家和于家的男丁,无论老幼均已弃市。
唯独李穆那个已经被逐出家门的儿子,沦为平民艰苦度日的李荣,没有被株连,当然最后是否需要惩处,得看朝廷的决定。
而长安城里的杨氏一族,自然在劫难逃,杨坚夫妇身亡,太子杨勇战殁,其幼子杨俨“受惊吓”而死,杨坚幼子汉王杨谅被俘,自然躲不过那一刀。
杨隋宗室死的可不光这些人,周军攻打长安当晚,宗室率领禁军在城中弹压起事的内应,后来又和周军激战,带兵的宗室最后俱已战死。
其中包括杨坚族父右领军将军杨处纲,堂弟河间王杨弘,族子广平王杨雄。
周军入城后攻打皇宫,又有统领禁军的宗室战死:杨坚族弟车骑将军杨子崇,河间王杨弘之子杨庆。
长安城里如今还活着的杨氏,就是杨瓒父子,及其侄子杨智积,他们勉强有活着的理由,但最后的命运要等朝廷来决定。
这已不是宇文明考虑的问题,杀了如此多的人,胸中憋了六年的愤懑之气已经出了大半,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如何守住长安的问题。
长安人口众多,每日耗粮不知凡几,虽然有粮仓,但这般耗下去不是办法。
而众多的官员及家眷又住在城里,加上起府邸仆人甚至部曲,这些人目前看起来很老实,但心里怎么想还说不一定,是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但总不能杀光,而控制长安的周军算是孤军生入,只是靠着蓝田和武关道保持联系,一旦城外隋军行动坚决起来,长安化作孤城,再想退可就退不了了。
事情很微妙,算算日子,隋国的宗室藩王也差不多有人该赶到长安,城外的隋军再怎么观望,此时也得行动起来,双方交战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之后局势的走向。
周军胜,隋军军心大约就散了,墙头草们也该拿定主意“反正”;隋军败,那长安是守不住的,城内周军能不能退入武关道还是个问题,周隋两国的大战还得持续下去。
长安,能守得住吗?
“你们不能杀他,他和杨坚不是一条心,一直心向宇文家。”
“此事只能由朝廷定夺。”
“定夺?蜀国公要是肯杀他的外孙,那要杀三郎我无话可说!”
“姑婆莫要担心,父亲自然是会说情的。”
“接下来怎么办?长安守得住么?”
宇文明当然是说莫要担心,父亲自有安排。
女子看上去年纪三十多岁,是隋国滕王杨瓒之妻宇文氏,为周武帝宇文邕妹妹,大周顺阳公主,即便是宇文亮在此,按辈分来说也低了一辈,算是顺阳公主的堂侄。
宇文明此来,是问候长辈,看看在东宫“暂居”时有何照顾不周之处,这事情也只能是他来做,毕竟其父宇文亮很忙,也不太合适亲自前来“问安”。
顺阳公主和宇文明说话时,一直挡在门口,就生怕宇文明趁其不备领着人冲进去,把杨瓒和几个儿子给砍了。
先前杨瓒为了保住她,和杨坚闹了很久的别扭,如今局势逆转,顺阳公主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夫君,当然她这么想完全是多余,宇文明此来本就没有这种想法。
此次周军入城,杨瓒并不是内应,可是这位杨三郎一直和杨坚对着干也算是众所周知,心向宇文家的心思大约是真的,所以处置起来有些棘手。
问安完毕,宇文明转到另一处院子,那里软禁的是杨坚二弟杨整的孤儿寡母,当年周国攻齐国,杨二郎杨整阵亡,留下儿子杨智积,以及遗孀尉迟氏。
尉迟氏,当然就是尉迟丞相那个尉迟氏,这位尉迟氏可是尉迟丞相亲女,当年尉迟家和杨家联姻,杨整娶了尉迟迥的女儿为妻。
杨坚看在战殁的二弟和侄子的面上没为难守寡的弟媳,而此时局势逆转,尉迟氏奋力要护住儿子杨智积不被清算,不然就要死在宇文亮面前。
这种事和杨瓒夫妻那一档子事差不多,所以宇文亮只能先将其软禁,等朝廷来定夺。
“接下来怎么办?长安守得住么?”
面对尉迟氏的发问,宇文明重复了一边刚才对顺阳公主的说法,不管对方信不信,反正他是信了。
嘘寒问暖一番,宇文明好歹完成了这有些尴尬的任务,走出东宫时,对面正好是皇宫东门。
皇宫外地面上、墙上的斑驳血迹依稀可见,那晚攻打皇宫时留下的印记留存至今,看着这些血迹,宇文明似乎看见当年被杀得人头滚滚的宗室们。
关系近的、远的,年长的、年幼的,已经有些模糊的面孔,纷纷在他脑海里浮现。
若不是那场剧变,也许大家还悠哉悠哉的过着日子吧...
不对,那个‘天’还在的话,至少他们父子三个是没几日好活了。
昏君!是你害了宇文家!
还有你们!
宇文明心中骂到,回想起方才的尉迟氏,他知道其实还有一家人的情况和杨智积差不多,那就是于家。
大周公主自然不止一个,太祖宇文泰的女婿自然也不止一个,而故幽州总管于翼便是其一,六年前,身为幽州总管的于翼拒绝相州总管尉迟迥的邀请,投向了杨坚这边。
于翼和李穆类似和尉迟迥有旧怨,是当年晋王党和帝党对抗造成的恶果,但关键问题是这位和李穆一样,上表劝进杨坚以隋代周。
于翼之父于谨是周国的柱石,宇文泰的左膀右臂,于谨的儿子们在周国都享受着荣华富贵,而于翼十二岁就做了宇文泰的女婿。
于家按说应该是宇文氏的最强力支持者,结果和李家一样,为了家族利益成了附逆大贼。
不站在尉迟迥这边起兵反杨,可以解释为个人恩怨,但上表劝进这种事情怎么样都说不过去了。
当年口口声声说尉迟迥、宇文亮、王谦是乱党,要协助辅政丞相杨坚,铲除叛逆扶助大周,结果杨坚要篡位,你们这些大周忠臣却来个上表劝进。
朝廷肱骨,成了最大反贼之一,说来说去就是为了家族利益。
为了家族,错了么?
不算错,但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愿赌服输。
于翼及其几个兄弟已经病故,而李穆也已经病故,但不代表着两家此时可以避免清算,杨坚以隋代周,宇文家被杀得血流成河,所以作为最大帮凶的于家和李家必须付出代价。
血债血偿!
杞国公宇文亮、世子宇文明,作为仅存不多的周国宗室,血亲复仇不需要请示朝廷,此时长安城内李家和于家的男丁,无论老幼均已弃市。
唯独李穆那个已经被逐出家门的儿子,沦为平民艰苦度日的李荣,没有被株连,当然最后是否需要惩处,得看朝廷的决定。
而长安城里的杨氏一族,自然在劫难逃,杨坚夫妇身亡,太子杨勇战殁,其幼子杨俨“受惊吓”而死,杨坚幼子汉王杨谅被俘,自然躲不过那一刀。
杨隋宗室死的可不光这些人,周军攻打长安当晚,宗室率领禁军在城中弹压起事的内应,后来又和周军激战,带兵的宗室最后俱已战死。
其中包括杨坚族父右领军将军杨处纲,堂弟河间王杨弘,族子广平王杨雄。
周军入城后攻打皇宫,又有统领禁军的宗室战死:杨坚族弟车骑将军杨子崇,河间王杨弘之子杨庆。
长安城里如今还活着的杨氏,就是杨瓒父子,及其侄子杨智积,他们勉强有活着的理由,但最后的命运要等朝廷来决定。
这已不是宇文明考虑的问题,杀了如此多的人,胸中憋了六年的愤懑之气已经出了大半,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如何守住长安的问题。
长安人口众多,每日耗粮不知凡几,虽然有粮仓,但这般耗下去不是办法。
而众多的官员及家眷又住在城里,加上起府邸仆人甚至部曲,这些人目前看起来很老实,但心里怎么想还说不一定,是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但总不能杀光,而控制长安的周军算是孤军生入,只是靠着蓝田和武关道保持联系,一旦城外隋军行动坚决起来,长安化作孤城,再想退可就退不了了。
事情很微妙,算算日子,隋国的宗室藩王也差不多有人该赶到长安,城外的隋军再怎么观望,此时也得行动起来,双方交战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之后局势的走向。
周军胜,隋军军心大约就散了,墙头草们也该拿定主意“反正”;隋军败,那长安是守不住的,城内周军能不能退入武关道还是个问题,周隋两国的大战还得持续下去。
长安,能守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