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上午,御花园凉风亭,“宇文温故事会”在继续,昨夜没怎么睡的宇文温,还有同样没睡好的宇文乾铿,继续漫游在奇闻异事中。
宇文温此次来邺城,主要任务就是陪着天子聊天,只是他们之前基本没什么交集,叙旧是不可能了,宇文温又不能玩什么行为艺术,以免带坏小皇帝,所以讲故事成了最佳选择。
得益于后世的知识大爆炸,还有互联网这一利器,宇文温对于各类故事是烂熟于心,许多故事在那个时代看来已经过气,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就是百听不厌的奇闻异事。
正所谓厚积薄发,虽然他肚子里的故事多,但每日不节制的不停说,迟早坐吃山空,所以宇文温为了撑过三个月,也考虑到小朋友的承受能力,限定了每日故事的数量。
那日朝会上,小皇帝不知何故,挽留宇文温在邺城居住要等过完年才放人,此事经后来查证,丞相府否认有意为难宇文温,那么大约是小皇帝自作主张,丞相尉迟迥答应找个合适时机,‘劝导’小皇帝顾全大局。
有鉴于此,宇文温没有急匆匆的提出这一问题,他至少要在邺城待上数月,所以有的是时间和宇文乾铿耗,首先把小朋友哄高兴了,那么说起这话题来也顺畅些,免得让对方以为他和外人勾结欺负自己人。
宇文乾铿坐在榻上,面前案桌摆着时令瓜果和点心,宇文温坐在另一边,在对方以及一众侍立的内侍注视下,绘声绘色的讲着“亲身经历”。
“巴州司马杨济,为山东沂州人士,少时家中贫困,以替人佣书为生...”宇文温侃侃而谈,大言不惭的卖队友,然而宇文乾铿随即发问,问题直指要害:
“西阳公,山东沂州之称,为六年前大周灭齐后所置,元魏时此地为北徐州,高齐时亦是如此称呼,杨司马想来年纪不下十五,何故自称沂州人士?”
“微臣于大象二年夏,在长安遇见杨济并相识,当时齐国故地已为我大周国土,故其以此自称。”宇文温答道,对方这点质疑,还难不倒他。
细节决定成败,宇文温编故事的水平练出来了,自然会关注这种细节,加上平日里提防“有人要害他”,脑子每日转个不停。
只是这般疑神疑鬼下去,他也有些担心会用脑过度,先是掉头发变秃顶,然后提前患上老年痴呆。
“某日午后,杨济与友人在其院内凉亭饮酒大醉,恍惚间为一使者迎至大明国,大明国东面临海,南面和西南西面群山环绕,西面为大漠戈壁,北面为茫茫草原,与我中原有些类似...”
“大明国天子守国门,国门即为国境东北隅,门外寒冷之地亦称辽东,上有建州国为非作歹,不时寇边袭扰百姓掠夺牲口,建州国主黄台吉,世之枭雄,其弟多尔衮亦为一时人杰,此兄弟二人军略均世间罕见...”
“建州国乃大明国心腹大患,杨济为天子委以重任,任边城县令,率领边民抵抗建州入寇,数次以少胜多击退建州大军,屡立战功,腾达十余年,官至辽东经略,又招为驸马,进位国公...”
“时天下大旱旷日持久,大明国民怨沸腾,百姓揭竿而起,官军四处平叛焦头烂额,而建州国亦使出反间之计,勾连奸臣诬告杨济有不臣之心,天子误听谗言将其罢官,加之公主新亡,荣华散尽,被遣返回乡...”
“建州国卷土重来,而流民亦席卷国境,大明国内外交困之际,为建州军兵临都城,天子坐困围城诏令天下兵马勤王,杨济闻迅散尽家财,组织千余义军进京助战...”
“勤王诏令已传至四方,可杨济入京途中,沿途州郡官员纷纷推诿自守按兵不动,眼见京城即将陷落,便以飞蛾扑火之决绝,率孤军进攻围城敌军,势单力孤折戟沉沙,正要殉国之际,杨济忽然醒来...”
“他惊觉自己仍在友人院内凉亭下,此时太阳尚未落山,正所谓人生如梦,一如辽东...”
“人生如梦...一如辽东...”宇文乾铿喃喃自语,宇文温说的这个故事,没有什么悬疑,没有什么鬼怪,是一个人做梦的故事。
一个蒙受冤屈的孤臣孽子,于王朝末日之际飞蛾扑火,一生富贵化作落花流水,当真是让人惆怅不已。
‘中唐时期才有的南柯一梦,如今化作大明版问世。’宇文温心中一叹,他为了推销小伙伴也是蛮拼的,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他要给自己的小伙伴们,在天子心中留下好印象。
依托做梦来说一个故事,即褒扬了杨济心向“大明”之心,塑造出一个孤臣孽子的形象,又能有效避免旁人质疑,说他为了捧人不择手段。
眼见着小皇帝有些惆怅,宇文温干咳一声,喝杯酪桨润了润喉咙,然后继续讲故事,他如今不是在‘撩妹’,把对方弄得魂不守舍有些不好,正所谓刚柔并济,接下来要加点猛料。
“巴州别驾许绍,自幼好读书,未入仕时,一日外出访友,归来之际半路受阻风雪,夜宿山边一座破旧寺庙,名为兰若寺...”
“深夜之时,忽有一貌美女子入庙,自云随家人外出,遇贼人截杀,惶惶然一人逃出...”
“许绍见其可怜,便让开位置邀其坐下烤火取暖,然则随从无意间发现,此女在篝火映照之下,竟无影子...”
宇文乾铿听到这里只觉得周身发凉,身边侍立的内侍俱是没由来一个哆嗦:一个没有影子的人,傻瓜都知道事情不妙啊!
和宇文乾铿一样,他们对这故事既害怕又想听,一个个不由自主向前挪了挪,就怕溜掉一句精彩之处,全场的目光,全部聚焦到西阳郡公身上。
。。。。。。
中场休息,口干舌燥的宇文温漫步在御花园里,一名内侍跟在身边,方才那倩女幽魂“大周版”上集,让宇文乾铿听得如痴如醉,差点连午膳都顾不上了,亏得内侍们好说歹说,劝得小皇帝暂且休息片刻。
一口吃掉小糕点,宇文温饶有趣味的观赏起奇花异草来,他平日里对这花花草草不是很感兴趣,也没那闲情雅致,在宇文温看来,刀枪如林铁骑如潮,那才是最美的风景。
当然女人也算另一种,他是个正常的男人,喜欢女人理所当然。
“这是?”宇文温忽然停下脚步,看着面前一片含苞待放的花草出神,这些花草看上去有些‘眼熟’,尤其花苞已经裂出点点白色。
“宇文使君,此为白叠,南朝又称吉贝,相传其絮可纺纱织布,不过多以观赏为主。”一名内侍讨好的介绍道。
‘果然是棉花啊!’宇文温心中一喜,盯着面前即将绽放的棉花花朵看个不停,内侍见状也是颇为起劲,不住吹嘘起这白色的西域奇花来,但宇文温可用不着他介绍。
棉花,“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非中原所产,由印度或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原,因着传播路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称呼,从海路传入的,首先在琼州(海南)和岭南地区种植,被称为“吉贝”。
从陆路传入的棉花,经西域进入关陕,循着西域各国的名号,称其为“白叠”。
棉花入中原时间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但是大量进入内地,大约是在宋末元初,宋朝以前,中原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
棉絮可以纺纱织布,中原早已知之,只是相关纺织技术还未掌握,织出来的布成本比麻布高很多,所以棉花的种植一直没有推广开来,反倒是被当做观赏植物栽培。
边疆的番国却多有棉布出产,南方番国进贡的棉布称为“吉贝布”,西域诸国进贡的棉布称为“白叠布”,其实都是一类东西,无非是棉种有区别罢了。
这个时代的人,只知道棉花关于‘布’的用途,但是对于棉衣的概念完全没有,这可是极为有效的御寒衣物,也是在东北种田的重要帮手,所以宇文温也不是没打过主意。
棉花已在巴州他的府邸当做观赏植物小范围种植,种子自然是从陈国商人那里弄来,也就是岭南、交趾一带的吉贝,从长安番商那里弄来的白叠种子刚开始种植,也不知道种出来的会是什么玩意。
巴州位于长江北岸,降雨量丰富,他不知道棉花能否种好,如今正是摸索阶段,所以宇文温对于棉花的利用是远景规划,毕竟地都不够种粮食,哪里来空闲之地种棉花。
“不知这白叠是从何处引种而来?”宇文温问道,他起了心思,要将此处的棉花带些种子回去试种。
内侍说此为故齐皇宫御花园遗留,他们这些内侍在齐宫被毁之后便流落四方,因着身体残缺无法成家,后得朝廷营造宫殿再度将他们召回,只是宫中许多老人早已没了踪迹,所以不知这白叠为何处引种。
“使君莫非有意引种这白叠?”内侍问道,宇文温说此物在山南从未见过,若是方便就拿些种子回去栽培,也让大家开开眼界。
“使君若是喜欢,待得禀明陛下,自然就能如愿,宫中库房有许多白叠种子,使君要多少都行的。”
宇文温闻言点点头,逛御花园都有福利,让他小小的惊喜了一下,正因为如此逛花园的兴头也起来了,他寻思着又能发现什么好东西。
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许多中原没有的东西,随着丝绸之路的成型,西域番商们亦将各种奇花异草带入中原,有的东西因为用途不明,潜在用途没有被发现,要是机缘巧合之下,找到这些东西并加以利用,那也是不小的收获。
“虽然不可能,但若是老天开恩,万一辣椒出现在这里就发达了!!”
宇文温此次来邺城,主要任务就是陪着天子聊天,只是他们之前基本没什么交集,叙旧是不可能了,宇文温又不能玩什么行为艺术,以免带坏小皇帝,所以讲故事成了最佳选择。
得益于后世的知识大爆炸,还有互联网这一利器,宇文温对于各类故事是烂熟于心,许多故事在那个时代看来已经过气,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就是百听不厌的奇闻异事。
正所谓厚积薄发,虽然他肚子里的故事多,但每日不节制的不停说,迟早坐吃山空,所以宇文温为了撑过三个月,也考虑到小朋友的承受能力,限定了每日故事的数量。
那日朝会上,小皇帝不知何故,挽留宇文温在邺城居住要等过完年才放人,此事经后来查证,丞相府否认有意为难宇文温,那么大约是小皇帝自作主张,丞相尉迟迥答应找个合适时机,‘劝导’小皇帝顾全大局。
有鉴于此,宇文温没有急匆匆的提出这一问题,他至少要在邺城待上数月,所以有的是时间和宇文乾铿耗,首先把小朋友哄高兴了,那么说起这话题来也顺畅些,免得让对方以为他和外人勾结欺负自己人。
宇文乾铿坐在榻上,面前案桌摆着时令瓜果和点心,宇文温坐在另一边,在对方以及一众侍立的内侍注视下,绘声绘色的讲着“亲身经历”。
“巴州司马杨济,为山东沂州人士,少时家中贫困,以替人佣书为生...”宇文温侃侃而谈,大言不惭的卖队友,然而宇文乾铿随即发问,问题直指要害:
“西阳公,山东沂州之称,为六年前大周灭齐后所置,元魏时此地为北徐州,高齐时亦是如此称呼,杨司马想来年纪不下十五,何故自称沂州人士?”
“微臣于大象二年夏,在长安遇见杨济并相识,当时齐国故地已为我大周国土,故其以此自称。”宇文温答道,对方这点质疑,还难不倒他。
细节决定成败,宇文温编故事的水平练出来了,自然会关注这种细节,加上平日里提防“有人要害他”,脑子每日转个不停。
只是这般疑神疑鬼下去,他也有些担心会用脑过度,先是掉头发变秃顶,然后提前患上老年痴呆。
“某日午后,杨济与友人在其院内凉亭饮酒大醉,恍惚间为一使者迎至大明国,大明国东面临海,南面和西南西面群山环绕,西面为大漠戈壁,北面为茫茫草原,与我中原有些类似...”
“大明国天子守国门,国门即为国境东北隅,门外寒冷之地亦称辽东,上有建州国为非作歹,不时寇边袭扰百姓掠夺牲口,建州国主黄台吉,世之枭雄,其弟多尔衮亦为一时人杰,此兄弟二人军略均世间罕见...”
“建州国乃大明国心腹大患,杨济为天子委以重任,任边城县令,率领边民抵抗建州入寇,数次以少胜多击退建州大军,屡立战功,腾达十余年,官至辽东经略,又招为驸马,进位国公...”
“时天下大旱旷日持久,大明国民怨沸腾,百姓揭竿而起,官军四处平叛焦头烂额,而建州国亦使出反间之计,勾连奸臣诬告杨济有不臣之心,天子误听谗言将其罢官,加之公主新亡,荣华散尽,被遣返回乡...”
“建州国卷土重来,而流民亦席卷国境,大明国内外交困之际,为建州军兵临都城,天子坐困围城诏令天下兵马勤王,杨济闻迅散尽家财,组织千余义军进京助战...”
“勤王诏令已传至四方,可杨济入京途中,沿途州郡官员纷纷推诿自守按兵不动,眼见京城即将陷落,便以飞蛾扑火之决绝,率孤军进攻围城敌军,势单力孤折戟沉沙,正要殉国之际,杨济忽然醒来...”
“他惊觉自己仍在友人院内凉亭下,此时太阳尚未落山,正所谓人生如梦,一如辽东...”
“人生如梦...一如辽东...”宇文乾铿喃喃自语,宇文温说的这个故事,没有什么悬疑,没有什么鬼怪,是一个人做梦的故事。
一个蒙受冤屈的孤臣孽子,于王朝末日之际飞蛾扑火,一生富贵化作落花流水,当真是让人惆怅不已。
‘中唐时期才有的南柯一梦,如今化作大明版问世。’宇文温心中一叹,他为了推销小伙伴也是蛮拼的,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他要给自己的小伙伴们,在天子心中留下好印象。
依托做梦来说一个故事,即褒扬了杨济心向“大明”之心,塑造出一个孤臣孽子的形象,又能有效避免旁人质疑,说他为了捧人不择手段。
眼见着小皇帝有些惆怅,宇文温干咳一声,喝杯酪桨润了润喉咙,然后继续讲故事,他如今不是在‘撩妹’,把对方弄得魂不守舍有些不好,正所谓刚柔并济,接下来要加点猛料。
“巴州别驾许绍,自幼好读书,未入仕时,一日外出访友,归来之际半路受阻风雪,夜宿山边一座破旧寺庙,名为兰若寺...”
“深夜之时,忽有一貌美女子入庙,自云随家人外出,遇贼人截杀,惶惶然一人逃出...”
“许绍见其可怜,便让开位置邀其坐下烤火取暖,然则随从无意间发现,此女在篝火映照之下,竟无影子...”
宇文乾铿听到这里只觉得周身发凉,身边侍立的内侍俱是没由来一个哆嗦:一个没有影子的人,傻瓜都知道事情不妙啊!
和宇文乾铿一样,他们对这故事既害怕又想听,一个个不由自主向前挪了挪,就怕溜掉一句精彩之处,全场的目光,全部聚焦到西阳郡公身上。
。。。。。。
中场休息,口干舌燥的宇文温漫步在御花园里,一名内侍跟在身边,方才那倩女幽魂“大周版”上集,让宇文乾铿听得如痴如醉,差点连午膳都顾不上了,亏得内侍们好说歹说,劝得小皇帝暂且休息片刻。
一口吃掉小糕点,宇文温饶有趣味的观赏起奇花异草来,他平日里对这花花草草不是很感兴趣,也没那闲情雅致,在宇文温看来,刀枪如林铁骑如潮,那才是最美的风景。
当然女人也算另一种,他是个正常的男人,喜欢女人理所当然。
“这是?”宇文温忽然停下脚步,看着面前一片含苞待放的花草出神,这些花草看上去有些‘眼熟’,尤其花苞已经裂出点点白色。
“宇文使君,此为白叠,南朝又称吉贝,相传其絮可纺纱织布,不过多以观赏为主。”一名内侍讨好的介绍道。
‘果然是棉花啊!’宇文温心中一喜,盯着面前即将绽放的棉花花朵看个不停,内侍见状也是颇为起劲,不住吹嘘起这白色的西域奇花来,但宇文温可用不着他介绍。
棉花,“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非中原所产,由印度或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原,因着传播路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称呼,从海路传入的,首先在琼州(海南)和岭南地区种植,被称为“吉贝”。
从陆路传入的棉花,经西域进入关陕,循着西域各国的名号,称其为“白叠”。
棉花入中原时间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但是大量进入内地,大约是在宋末元初,宋朝以前,中原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
棉絮可以纺纱织布,中原早已知之,只是相关纺织技术还未掌握,织出来的布成本比麻布高很多,所以棉花的种植一直没有推广开来,反倒是被当做观赏植物栽培。
边疆的番国却多有棉布出产,南方番国进贡的棉布称为“吉贝布”,西域诸国进贡的棉布称为“白叠布”,其实都是一类东西,无非是棉种有区别罢了。
这个时代的人,只知道棉花关于‘布’的用途,但是对于棉衣的概念完全没有,这可是极为有效的御寒衣物,也是在东北种田的重要帮手,所以宇文温也不是没打过主意。
棉花已在巴州他的府邸当做观赏植物小范围种植,种子自然是从陈国商人那里弄来,也就是岭南、交趾一带的吉贝,从长安番商那里弄来的白叠种子刚开始种植,也不知道种出来的会是什么玩意。
巴州位于长江北岸,降雨量丰富,他不知道棉花能否种好,如今正是摸索阶段,所以宇文温对于棉花的利用是远景规划,毕竟地都不够种粮食,哪里来空闲之地种棉花。
“不知这白叠是从何处引种而来?”宇文温问道,他起了心思,要将此处的棉花带些种子回去试种。
内侍说此为故齐皇宫御花园遗留,他们这些内侍在齐宫被毁之后便流落四方,因着身体残缺无法成家,后得朝廷营造宫殿再度将他们召回,只是宫中许多老人早已没了踪迹,所以不知这白叠为何处引种。
“使君莫非有意引种这白叠?”内侍问道,宇文温说此物在山南从未见过,若是方便就拿些种子回去栽培,也让大家开开眼界。
“使君若是喜欢,待得禀明陛下,自然就能如愿,宫中库房有许多白叠种子,使君要多少都行的。”
宇文温闻言点点头,逛御花园都有福利,让他小小的惊喜了一下,正因为如此逛花园的兴头也起来了,他寻思着又能发现什么好东西。
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许多中原没有的东西,随着丝绸之路的成型,西域番商们亦将各种奇花异草带入中原,有的东西因为用途不明,潜在用途没有被发现,要是机缘巧合之下,找到这些东西并加以利用,那也是不小的收获。
“虽然不可能,但若是老天开恩,万一辣椒出现在这里就发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