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曹昂的话,曹植却是摇头道:“大哥此言差矣,父亲手段虽然有些过,然而植却觉得是必须的!”曹植这话,当即得到曹丕的认同。
见到两个弟弟如此,曹昂忍不住盯着他们,最后自己叹了口气道:“或许,真是为兄太过迂腐了,但是那毕竟是人命……”说到这里,曹昂话锋一转道:“算了,且不谈这些,现今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帮助父亲打败袁本初,不然的话我们曹家亦不存矣!”
三人听到,同时点头,曹彰握着拳头,兴奋道:“这次俺就要袁本初看看我们曹家子弟的厉害!”
曹昂见着,微笑点头道:“三弟,为兄相信你能做到的!”
揭过此事,兄弟四人也恢复了一团和气。酒也越吃越多,笑声也越来越大,而曹植更有种感觉,他们仿佛回到了三年多前,在鄄城的日子。然而每当有寒风吹过,清醒过来的时候,曹植便知道,这都是表象。矛盾的种子已然种下,兄弟之间的和睦也不知道能持续多久,而最后的结果也不知道会如何。
曹植的心感到十分的压抑,只能不停地灌酒,他忽然有种感觉,希望时间能在这一刻静止。然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最后曹植也不知道吃了多少酒,只清楚最后他醉倒了。而次日一早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自己的床榻上。
揉了揉痛得就要裂开的额头,曹植忍不住发出一声低吟。摇了摇头,清醒了一下之后,曹植却是苦笑自语道:“想不到竟然喝醉了,好像我还是第一次喝醉呢。”提到喝醉,曹植便不自觉地想起昨晚兄弟们谈话的内容,最后忍不住叹了口气道:“唉,这其实不是我早就料想到的吗?”
在房中呆坐了好一会,曹植才换过衣裳,到后堂之中用朝食。今天曹植还是来得比较早的,未几曹昂、曹丕几人也先后来到,大家相互打个招呼,就跟平日一样,只是多了点亲密,昨晚的事却是只字不提。
很快,曹操也来到。看着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人齐的情况,好像已经几个月没有出现了。
曹操目光一转,落到曹植身上,说道:“子建,等会你入宫吧。身为天子侍读,不可经常缺课?”
曹植闻言,轻轻点了点头道:“是,父亲!”对于曹操的提醒,曹植并没有觉得太惊讶。昨日的会议已经说了,曹操就要拿董承开刀,这等关键时刻,他又岂会不用自己这只安插在刘协身边的棋子呢。
匆匆用过朝食,曹植便往皇宫的方向赶去。说起来,曹植这个天子侍读,并不称职。之前入宫最多的时候,便是曹操与张绣开战那段时间。随后只进宫寥寥数次,现在如若不是曹操撵他来,他也不会想着进宫。换作是以前,恐怕曹植早就被去掉这身份了。现在由于曹操的权势,没人敢动他而已。
顺利进了宫门,曹植直接来到后殿等候。今天刘协循例要举行一下早朝,不过曹操现在还呆在司空府里,显然这早朝是例行工作,很快就会结束。
果然,只等了不到半刻钟,就听见有太监在外面大叫道:“陛下驾到!”
曹植闻言,不敢怠慢,立即走出座位迎接。当见着刘协进来之时,曹植还是有礼貌地拱手行礼道:“臣曹植见过陛下!”
对于曹植忽然出现在此,刘协也错愕了一下,随后平静地点头道:“曹爱卿免礼。”说完也不管曹植,自己走到皇位上面看书去了,仿佛曹植就是空气一般。
刘协的冷淡并没有影响到曹植的心境,一直以来二人都是这样,因此曹植无所谓地耸了耸肩,便走回属于自己的位子上看书去了。皇宫的藏书不少,然而经过数次大乱,散失了许多,以前在其中曹植或许还能发掘一些可看的书。但是早前在颍川书院呆了三个多月,看过了郑玄、张俭两位大儒的藏书之后,对于皇宫这些藏书就有些兴致缺缺了。
然而若不看书,又无事可做。今日并不是孔融授课的日子,整天无所事事可是十分难熬的。瞥了一眼旁边的纸笔,曹植摸了摸鼻子,暗道:“也好,趁着有时间,将《权书》都写出来吧。”
想到就做,曹植取过纸笔,直接就写了起来。《权书》里面第一篇“心术”曹植在去河北之前就已经写了出来,然而这《心术篇》一出,就已经有些惊世骇俗了,以至于后面那几篇曹植一直都不敢写。
这数年,随着年龄的长大,这顾虑倒是没这么多了。毕竟,就算是历史上的曹植,在这般年纪,也已经是读书数十万言,可以做到出言为论,落笔成文。而这数年还是比较低调的,主要弄的都是钱粮的问题,这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至于诗文,《灵芝篇》之后,真正出名的也就是《白马篇》,故此现在将《权书》写出来,是最佳的时机。
后世文章无数,你道曹植缘何独独要将《权书》搬出来呢?
却是后世众多文士之中,政论文章首推苏洵。欧阳修就曾评价过,苏洵的文章,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刘向是什么人,西汉时期的经学大师,地位绝不在现在的郑玄之下。最重要的是,刘向所学甚博,除了经学之外,还擅文章,其所著的《别录》就是经典之作。其子刘歆就根据《别录》写成《七略》了。
至于贾谊,后世人应该更加熟悉,一篇《过秦论》堪称政论的经典之作。其从各个方面剖析秦朝过失,总结秦朝速亡的原因,以作为西汉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文景之治的出现,或多或少都受到贾谊《过秦论》的影响,这便是政论的威力了!
文章之道,分很多种,所谓辞、赋乃至南北朝盛行的骈文以及明清的八股等,其实都只是形式。真正有用的,还是文章的内涵。写文章并非为写而写,而是要写出内中所包含的意义才是经典之作。
论及文章,历史上的曹植也堪称一代大师。然而曹植的文章,俱是属于抒情一类,这种文章辞藻华丽,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而这种文章,重的是个人,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属于文章的其中一个类别。
而除此之外,文章之中还有一类,便是政论了。而政论虽属于文章,但严格来说已经不属于文学的范畴了。但是由于写政论的这些人,功底非常好,故此写出来的政论,辞藻方面也不逊色写辞赋而闻名之人,故而后世也不时将一些精彩的政论归入文学范畴。
不过,自古写政论而闻名的人并不多,最起码写得出彩的没多少个。然而,基本上每一个写政论出彩的人,本身都堪称治国方面的大才,贾谊、刘向便是其中代表。毕竟要总结教训,写出具有深刻意义的政论,本身就要对一朝一国的各个方面都要有深刻的理解,而后再归纳总结。有如此能耐的人物,又岂会不是治国方面的大才。
而曹植之所以要将《权书》搬出来,就是为了彰显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却是他本身的诗赋,并不能彰显能耐。特别是,历史上曹操捣鼓出来的建安文学,就是为了对抗世家的经学。毫无疑问,建安文学影响力很大,但是它的影响力并不在治国方面,反倒是对两晋南北朝以及后世唐宋的文学,有极大的影响。
文学能不能治国?可以,但不能否定的是,文学治国的人才远逊色于经学治国的人才。文学治国,更多时候是停留于夸夸其谈的方面。文学家或许一方面写诗词文赋来抒发自己的报国愿望,然而真让他们治国,能力就未必够。反倒是经学,从一开始就以治国为目的,就是所谓的经世致用。故此,虽然经学没有文学出名,然而经学方面倒是更多得治国人才。
曹操想用文学对抗世家的经学,这方面此时已经有些苗头了。曹操与世家为敌,这已经是既定的事实,而世家得以垄断官场的根基,便是经学。故此,要对抗世家,就必须有一种可以与经学抗衡的知识方可,而曹操选的,就是文学。因而,这种对抗的出现,是必然的趋势。
但曹植深知,靠历史上的建安文学,难以形成对抗。毕竟文学在培养治国人才上远不如经学。故此,曹植就要另辟蹊径,找寻位于文学边缘,可纳入来的政论文章作为第一线的对抗武器。按照曹植所想,只要能将政论的威力发挥出来,未必就不能对抗经学。最起码,这方面贾谊的《过秦论》就是最好的代表。
而现在要曹植凭自己的本事写政论,不是不能做到,但曹植自问,自己在治国以及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现在仓促写出来,恐怕日后要修改,这就没有必要了。故此,先拿后人的政论出来,也就最好了。
这里面,也没什么好害羞的。苏洵的《权书》里面,有不少举例是用到汉末三国的人物,这里面曹植必须进行修改。加之曹植对于《权书》里面的内容,也有一些不认同需要修改。这样一来二去,改出来的《权书》也不是原本那样了,按照曹植预估,最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自己的。
想到就做,曹植提起毛笔,已经在白纸上“哗哗哗”地写了起来。《权书》第一篇点题之作“心术”已经盛行,接下来便是第二篇“法制”。第二篇并没有太多的举例,曹植直接默写完成,随后是第三篇“攻守”、第四篇“用间”。
到了下午时分,曹植已经将第四篇完成。这时,皇位之上刘协也察觉出一些不妥来了。从早上开始,他就发现曹植一直在写,对此刘协也没感到什么出奇,毕竟曹植是当世有名的才子,文章独步天下,无人能及。虽然刘协跟曹操不对付,但平心而论,对于曹植的才华,他还是十分佩服的,故此也常常偷偷地读曹植的文章。
眼见平日这个出言成论,落笔成文的大才,竟然耗了大半天的时间,毫不停歇地在写文,刘协又怎么会不惊讶。特别是看着,曹植已经第六次让太监添纸,刘协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曹植应该有大作准备问世了!
想到此处,刘协再也忍不住,放轻脚步走下皇位,缓缓来到曹植身边。看着案桌旁边放着那厚厚的一叠纸,刘协使劲地用眼瞥去。但见最上面一页,标题上有力地写着“法制”两个大字,刘协的眼皮就忍不住跳了几下。随后目光就忍不住往纸上的内容看去……
“将战必审知其将之贤愚:与贤将战,则持之;与愚将战,则乘之。持之,则容有所伺而为之谋;乘之,则一举而夺其气……”
看着这么一段精彩的开头,刘协再也按捺不住,探手取过纸片,细细地默读了起来。而一边的曹植,还在那里奋笔疾书,丝毫不知道刘协已经在读着他的文章。而刘协看过《法制篇》的第一页之后,却是欲罢不能,信手取过后面的便继续读了起来。
整个殿中就出现了古怪的一幕,平日里不对付,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的二人,就这么一个在写,一个在看。这一幕,就连太监们都觉得惊讶不已,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陛下今天会这么反常。
《法制篇》的字数并不算多,也就八百字不到,如若换到后世,也就一篇高中生作文的字数那么多。但是,这可不是普通的文章,区区八百字,里面所蕴含的意思若是用解释出来,恐怕能变成数万言。故此,刘协看完一次之后,没有继续去取后面的《强弱篇》而是返回开头,一字一句地细细读了起来。而且没读一句,还停下来许久,以来慢慢消化理解。
而越看,刘协眼中惊骇之色更浓,看向曹植的目光之中,掩饰不住深深的佩服!(未完待续。如果您
见到两个弟弟如此,曹昂忍不住盯着他们,最后自己叹了口气道:“或许,真是为兄太过迂腐了,但是那毕竟是人命……”说到这里,曹昂话锋一转道:“算了,且不谈这些,现今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帮助父亲打败袁本初,不然的话我们曹家亦不存矣!”
三人听到,同时点头,曹彰握着拳头,兴奋道:“这次俺就要袁本初看看我们曹家子弟的厉害!”
曹昂见着,微笑点头道:“三弟,为兄相信你能做到的!”
揭过此事,兄弟四人也恢复了一团和气。酒也越吃越多,笑声也越来越大,而曹植更有种感觉,他们仿佛回到了三年多前,在鄄城的日子。然而每当有寒风吹过,清醒过来的时候,曹植便知道,这都是表象。矛盾的种子已然种下,兄弟之间的和睦也不知道能持续多久,而最后的结果也不知道会如何。
曹植的心感到十分的压抑,只能不停地灌酒,他忽然有种感觉,希望时间能在这一刻静止。然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最后曹植也不知道吃了多少酒,只清楚最后他醉倒了。而次日一早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自己的床榻上。
揉了揉痛得就要裂开的额头,曹植忍不住发出一声低吟。摇了摇头,清醒了一下之后,曹植却是苦笑自语道:“想不到竟然喝醉了,好像我还是第一次喝醉呢。”提到喝醉,曹植便不自觉地想起昨晚兄弟们谈话的内容,最后忍不住叹了口气道:“唉,这其实不是我早就料想到的吗?”
在房中呆坐了好一会,曹植才换过衣裳,到后堂之中用朝食。今天曹植还是来得比较早的,未几曹昂、曹丕几人也先后来到,大家相互打个招呼,就跟平日一样,只是多了点亲密,昨晚的事却是只字不提。
很快,曹操也来到。看着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人齐的情况,好像已经几个月没有出现了。
曹操目光一转,落到曹植身上,说道:“子建,等会你入宫吧。身为天子侍读,不可经常缺课?”
曹植闻言,轻轻点了点头道:“是,父亲!”对于曹操的提醒,曹植并没有觉得太惊讶。昨日的会议已经说了,曹操就要拿董承开刀,这等关键时刻,他又岂会不用自己这只安插在刘协身边的棋子呢。
匆匆用过朝食,曹植便往皇宫的方向赶去。说起来,曹植这个天子侍读,并不称职。之前入宫最多的时候,便是曹操与张绣开战那段时间。随后只进宫寥寥数次,现在如若不是曹操撵他来,他也不会想着进宫。换作是以前,恐怕曹植早就被去掉这身份了。现在由于曹操的权势,没人敢动他而已。
顺利进了宫门,曹植直接来到后殿等候。今天刘协循例要举行一下早朝,不过曹操现在还呆在司空府里,显然这早朝是例行工作,很快就会结束。
果然,只等了不到半刻钟,就听见有太监在外面大叫道:“陛下驾到!”
曹植闻言,不敢怠慢,立即走出座位迎接。当见着刘协进来之时,曹植还是有礼貌地拱手行礼道:“臣曹植见过陛下!”
对于曹植忽然出现在此,刘协也错愕了一下,随后平静地点头道:“曹爱卿免礼。”说完也不管曹植,自己走到皇位上面看书去了,仿佛曹植就是空气一般。
刘协的冷淡并没有影响到曹植的心境,一直以来二人都是这样,因此曹植无所谓地耸了耸肩,便走回属于自己的位子上看书去了。皇宫的藏书不少,然而经过数次大乱,散失了许多,以前在其中曹植或许还能发掘一些可看的书。但是早前在颍川书院呆了三个多月,看过了郑玄、张俭两位大儒的藏书之后,对于皇宫这些藏书就有些兴致缺缺了。
然而若不看书,又无事可做。今日并不是孔融授课的日子,整天无所事事可是十分难熬的。瞥了一眼旁边的纸笔,曹植摸了摸鼻子,暗道:“也好,趁着有时间,将《权书》都写出来吧。”
想到就做,曹植取过纸笔,直接就写了起来。《权书》里面第一篇“心术”曹植在去河北之前就已经写了出来,然而这《心术篇》一出,就已经有些惊世骇俗了,以至于后面那几篇曹植一直都不敢写。
这数年,随着年龄的长大,这顾虑倒是没这么多了。毕竟,就算是历史上的曹植,在这般年纪,也已经是读书数十万言,可以做到出言为论,落笔成文。而这数年还是比较低调的,主要弄的都是钱粮的问题,这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至于诗文,《灵芝篇》之后,真正出名的也就是《白马篇》,故此现在将《权书》写出来,是最佳的时机。
后世文章无数,你道曹植缘何独独要将《权书》搬出来呢?
却是后世众多文士之中,政论文章首推苏洵。欧阳修就曾评价过,苏洵的文章,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刘向是什么人,西汉时期的经学大师,地位绝不在现在的郑玄之下。最重要的是,刘向所学甚博,除了经学之外,还擅文章,其所著的《别录》就是经典之作。其子刘歆就根据《别录》写成《七略》了。
至于贾谊,后世人应该更加熟悉,一篇《过秦论》堪称政论的经典之作。其从各个方面剖析秦朝过失,总结秦朝速亡的原因,以作为西汉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文景之治的出现,或多或少都受到贾谊《过秦论》的影响,这便是政论的威力了!
文章之道,分很多种,所谓辞、赋乃至南北朝盛行的骈文以及明清的八股等,其实都只是形式。真正有用的,还是文章的内涵。写文章并非为写而写,而是要写出内中所包含的意义才是经典之作。
论及文章,历史上的曹植也堪称一代大师。然而曹植的文章,俱是属于抒情一类,这种文章辞藻华丽,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而这种文章,重的是个人,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属于文章的其中一个类别。
而除此之外,文章之中还有一类,便是政论了。而政论虽属于文章,但严格来说已经不属于文学的范畴了。但是由于写政论的这些人,功底非常好,故此写出来的政论,辞藻方面也不逊色写辞赋而闻名之人,故而后世也不时将一些精彩的政论归入文学范畴。
不过,自古写政论而闻名的人并不多,最起码写得出彩的没多少个。然而,基本上每一个写政论出彩的人,本身都堪称治国方面的大才,贾谊、刘向便是其中代表。毕竟要总结教训,写出具有深刻意义的政论,本身就要对一朝一国的各个方面都要有深刻的理解,而后再归纳总结。有如此能耐的人物,又岂会不是治国方面的大才。
而曹植之所以要将《权书》搬出来,就是为了彰显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却是他本身的诗赋,并不能彰显能耐。特别是,历史上曹操捣鼓出来的建安文学,就是为了对抗世家的经学。毫无疑问,建安文学影响力很大,但是它的影响力并不在治国方面,反倒是对两晋南北朝以及后世唐宋的文学,有极大的影响。
文学能不能治国?可以,但不能否定的是,文学治国的人才远逊色于经学治国的人才。文学治国,更多时候是停留于夸夸其谈的方面。文学家或许一方面写诗词文赋来抒发自己的报国愿望,然而真让他们治国,能力就未必够。反倒是经学,从一开始就以治国为目的,就是所谓的经世致用。故此,虽然经学没有文学出名,然而经学方面倒是更多得治国人才。
曹操想用文学对抗世家的经学,这方面此时已经有些苗头了。曹操与世家为敌,这已经是既定的事实,而世家得以垄断官场的根基,便是经学。故此,要对抗世家,就必须有一种可以与经学抗衡的知识方可,而曹操选的,就是文学。因而,这种对抗的出现,是必然的趋势。
但曹植深知,靠历史上的建安文学,难以形成对抗。毕竟文学在培养治国人才上远不如经学。故此,曹植就要另辟蹊径,找寻位于文学边缘,可纳入来的政论文章作为第一线的对抗武器。按照曹植所想,只要能将政论的威力发挥出来,未必就不能对抗经学。最起码,这方面贾谊的《过秦论》就是最好的代表。
而现在要曹植凭自己的本事写政论,不是不能做到,但曹植自问,自己在治国以及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现在仓促写出来,恐怕日后要修改,这就没有必要了。故此,先拿后人的政论出来,也就最好了。
这里面,也没什么好害羞的。苏洵的《权书》里面,有不少举例是用到汉末三国的人物,这里面曹植必须进行修改。加之曹植对于《权书》里面的内容,也有一些不认同需要修改。这样一来二去,改出来的《权书》也不是原本那样了,按照曹植预估,最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自己的。
想到就做,曹植提起毛笔,已经在白纸上“哗哗哗”地写了起来。《权书》第一篇点题之作“心术”已经盛行,接下来便是第二篇“法制”。第二篇并没有太多的举例,曹植直接默写完成,随后是第三篇“攻守”、第四篇“用间”。
到了下午时分,曹植已经将第四篇完成。这时,皇位之上刘协也察觉出一些不妥来了。从早上开始,他就发现曹植一直在写,对此刘协也没感到什么出奇,毕竟曹植是当世有名的才子,文章独步天下,无人能及。虽然刘协跟曹操不对付,但平心而论,对于曹植的才华,他还是十分佩服的,故此也常常偷偷地读曹植的文章。
眼见平日这个出言成论,落笔成文的大才,竟然耗了大半天的时间,毫不停歇地在写文,刘协又怎么会不惊讶。特别是看着,曹植已经第六次让太监添纸,刘协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曹植应该有大作准备问世了!
想到此处,刘协再也忍不住,放轻脚步走下皇位,缓缓来到曹植身边。看着案桌旁边放着那厚厚的一叠纸,刘协使劲地用眼瞥去。但见最上面一页,标题上有力地写着“法制”两个大字,刘协的眼皮就忍不住跳了几下。随后目光就忍不住往纸上的内容看去……
“将战必审知其将之贤愚:与贤将战,则持之;与愚将战,则乘之。持之,则容有所伺而为之谋;乘之,则一举而夺其气……”
看着这么一段精彩的开头,刘协再也按捺不住,探手取过纸片,细细地默读了起来。而一边的曹植,还在那里奋笔疾书,丝毫不知道刘协已经在读着他的文章。而刘协看过《法制篇》的第一页之后,却是欲罢不能,信手取过后面的便继续读了起来。
整个殿中就出现了古怪的一幕,平日里不对付,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的二人,就这么一个在写,一个在看。这一幕,就连太监们都觉得惊讶不已,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陛下今天会这么反常。
《法制篇》的字数并不算多,也就八百字不到,如若换到后世,也就一篇高中生作文的字数那么多。但是,这可不是普通的文章,区区八百字,里面所蕴含的意思若是用解释出来,恐怕能变成数万言。故此,刘协看完一次之后,没有继续去取后面的《强弱篇》而是返回开头,一字一句地细细读了起来。而且没读一句,还停下来许久,以来慢慢消化理解。
而越看,刘协眼中惊骇之色更浓,看向曹植的目光之中,掩饰不住深深的佩服!(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