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提出这问题,其实并非没有根据,河北一行让曹植认识到,袁绍此人虽然有些好面子,然实际上他的才能并不逊色于曹操。好面子只是他其中几个小缺点罢了,正如曹操,也有暴虐和多疑的一面。不过所谓瑕不掩瑜,这些小缺点并不能影响到袁绍的才能。
以曹植所认识的袁绍,他绝不可能看不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而就此事曹植曾经问过曹操,当时曹操只是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继而就没有说话。显然,曹操是明白其中因由的,只不过他不说罢了。
曹操和曹营众谋士都不肯说,曹植自己也想不明白,最后也只能求助于司马孚,看看这位“司马八达”的老三能不能解决这问题。
只不过,曹植的不解在司马孚看来却是曹植的考校,毕竟二人只是在河北相处过几天,对于自己的才能曹植也未完全知晓,出言试探也在常理之中。对于这问题,司马孚心中早有答案,于是自信一笑,说道:“四公子可记得,天子年初避祸于河东?”见到那边曹植点头,司马孚接着说道:“年初的时候,袁本初可是刚大胜了公孙瓒,将其围堵在易京城内。若四公子是袁本初,面对这种情况会觉得公孙瓒能支持多久?”
曹植闻言,低头沉默了一下,暗想道:“若是我,自然知道公孙瓒可以支撑数年了。但我若是袁本初,刚大胜了公孙瓒,斩首两万多人,这么推算的话……”想到这里,曹植凝声答道:“半年,最多一年!”
司马孚听得,击掌赞道:“然也!四公子可以想象一下,若然灭了公孙瓒,袁本初在河北再无对手。此时,袁本初直接挥军南下,又有哪个诸侯能挡?正是如此,天子对于袁本初来说用处不大。相反,若然袁本初迎了天子,以其好面子的本性,必不会置天子于不顾而独揽大权。河北世家林立,现在是以袁本初为尊,但若然迎了天子到邺城,袁本初之上还有人,那么那些世家就会这么安分,不出来与袁本初争权吗?如此一来,恐怕公孙瓒未灭,袁本初内部就先乱起来了。因此,沮公与进言要袁本初迎天子之时,才刻意点到一定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中这个‘挟’字尤为重要,若袁本初做不到,迎天子回来只会徒增烦恼。”
曹植听完,总算了然,袁绍这个选择,也是迫不得已。得诸多世家大族的支持,有其好处,然而坏处也不少,最起码在迎天子此事上面,袁绍要考虑的要比曹操的多。曹操治下无甚世家,就算有,也是一些影响不了大局的中小世家,即便是大族,也是荀家那等完全投靠他的一般。
再然后就是性格问题,袁绍好面子,容不得人指摘他的不是。相反曹操为成大事,可以不拘小节,在处理天子问题上,袁绍的顾虑要比曹操多了许多。
如若说,这些都是小问题,那接下来的才是重点,这就是袁绍的战略选择。战略看似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实质上却重要无比,非绝顶智者不能看出来,而战略选择对于志在夺取天下的诸侯来说尤为重要。曹操正是一直都听从荀彧的战略指导,才有今日,而战略上只要正确,就算是一时在战术上有所差池,最终也有机会扳回大局,由此可见战略的重要性。
面对战略选择,袁绍最终否决掉“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招,而选择了速战速决。前文有言,袁绍若选择“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他肯定多了掣肘,战略上就只能进行缓攻了。袁绍也看出,天下诸侯皆在发展,特别是曹操,发展势头迅猛,若不尽早遏制,曹操的势力很有可能会超越他。而若是缓攻,显然留给曹操发展的时间。相反,若选择速攻,以极快的速度扫灭公孙,而后统领四州,最后在曹操还未发展起来的时候挥军南下,一举将曹操端掉。坐拥河北和中原大片地方,试问天下还有哪个诸侯能挡?
这就是袁绍所选择的速攻战略了!
事实上按照理性分析,袁绍这个战略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只不过正所谓世事难料,袁绍所选择这个速攻战略第一步刚迈出,便遇到了阻碍。在年头看来,那个随时会覆灭的公孙瓒,竟然凭借易京城抵挡了袁绍大军围攻大半年,而且还坚挺得让袁绍看不到覆灭他的时机。
袁绍战略最重要的第一环便是快速灭公孙,现在公孙瓒顽强地防御,让袁绍完全乱了阵脚。无奈之下,只能先围而不攻,派兵攻略其余州郡,先拿下这些地方再说。而事实上,袁绍未能在短时间之内速灭公孙,正是导致他战略失败的最重要因素。
袁绍不迎天子,那么这份大礼就便宜了曹操,现在一口吃下这大礼之后,曹操综合实力又暴涨了一大截呢。
对此,司马孚却是说道:“沮公与‘挟天子以诸侯’之策固然妙,然荀文若‘尊天子以令不臣’之策亦是为曹公量身打造。”
曹植闻言,重重地点头表示同意。这两句话在后人看来,内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模一样,因此基本上都是用沮授最先提出的第一句来表达。事实上这内里意思相同的话,做起来却是截然不同,而且也不能等同地使用。
沮授之所以提出要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因为袁绍的威望无人能及,而且袁绍性子较软,若坚持不了这个“挟”字,内部就会不稳,亦会有被夺权之危。反观曹操,现在威望由于曹植的原因,虽然上去了,但本身实力还是不足,最起码他的实力还没有厉害到打谁谁惧怕的程度。现在要曹操跟吕布、刘备、袁术随便一个诸侯开战,也不见有绝对的优势。这就是为何,曹操不能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原因了。
为此,荀彧为曹操量身打造了“尊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看起来区别不大,但实际上荀彧提出这战略,是效仿当年齐桓公“尊王攘夷”之举而施行的。现在曹操的名声和实力都不足,那就必须利用天子这块金漆招牌来行事,在此之前曹操不但不能胁迫天子,降低这块招牌的公信力,还要尽力维持和保护它。
这就是两人提出的战略所不同之处了,当年的董卓也是手握天子,为何诸侯联军会讨伐他,除了关东与关西对立的因素之外。董卓擅自废立天子,让大汉天子这块招牌完全丧失了公信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众诸侯看来,既然天子已经没有了公信力,那还尊敬他作甚?
董卓挟天子行不通,袁绍却不同,他本是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家,首先就得了一个“忠”字。那在外人看来,袁绍就算“挟天子”也是如霍光一般辅政,而整个天下,也唯独袁家、杨家等有限几个世家有威望能行“挟天子”之举。
这里面,并不包括曹操,虽然有曹植之故,让曹操名声大振,但那并不包含一个“忠”字,因而曹操最适合曹操的还是“尊天子”。
事实上,自从迎天子之后,曹操一直都做得很好,最起码没有落人口实,杨彪等一帮老臣也挑剔不出曹操的不是来。
一通分析下来,曹植总算完全了解为何以袁绍之能,会选择不迎天子了。说穿了便是战略选择问题,然而现在轮到曹操迎了天子,袁绍又开始后悔了。而他后悔的最重要因素,便是今年未能扫灭公孙,完成既定的战略,可以想象,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袁绍和曹操之间恐怕要开始一轮扯皮了。
不过这些都不是曹植需要关心的事情,司马孚见曹植已经考校完,正准备说其他问题,不想外面有家仆禀报道:“四公子,老爷刚上完朝,要诸位公子到前厅议事。”
曹植闻言,与司马孚对望了一眼,司马孚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道:“曹大人麾下诸多重臣,也就这前几天到。现在曹大人可算是曹大人迎天子之后第一次会议,应该十分重要,四公子不可怠慢。”
曹植听到,却是长身而起,对司马孚道:“叔达且在此稍待,本公子很快回来。”司马孚微笑着点了点头,目送曹植出外。
曹府的前面乃是征东将军府的大厅,曹植落座之后不久,曹昂等人以及二荀、郭嘉、曹仁、夏侯渊等文武重臣也陆续到来。
等了一会,但见曹操意气风发,龙行虎步般从外面走了进来。在主位之上落座之后,曹操大笑道:“文若,对亏你劝本将迎奉天子,现在天子已归许昌,实在是大善!哈哈哈!”
曹植见到曹操这般样子,心中感慨万分。一年多之前,曹操还几乎尽失兖州之地,只屈居于鄄城那么一个小城,随时有覆灭之危。不想仅仅一年多,曹操不仅将失去的地方悉数夺了回来,还占了豫州的颍川郡。随后击败李傕、郭汜、杨奉等西凉残部和白波军,收编数千骑兵,又成功迎奉天子,名利双收。
一年多时间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曹操意气风发再正常不过了。
大笑过后,曹操终于平复了一下心情,当先向着众人拱手一礼,说道:“本将在此,要先感谢诸位一直以来对本将的支持!当年兖州危急,本将几乎无家可归,若非诸位在那等时刻亦对本将不离不弃,本将亦没有今天。此事本将永远记在心中,至于封赏,本将亦不会吝啬,诸位大可放心!”
如此贴心的话,让在座的众文武心中都暖哄哄的,特别是如二荀、郭嘉等外臣,虽然明知道曹操这话有些客套成分,但还是心中暗暗感动。
而曹植见到也暗暗感慨道:“在意气风发之时,还不忘那些曾经为他出过力的人,说出此等贴心的话,怪不得老爹手下能聚拢这么多能人异士为他死心塌地!这便是气度,这便是收拢人心的手段!这等气度与手段,试问当今天下谁人能比?”
曹植作为曹操的儿子,心中都如此感慨,更遑论一众文武了,齐齐激动地拱手道:“主公言重了!我等甘心为主公效力!”语气之中,更是带着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见到这一幕,曹植再次感慨地叹了口气,而曹昂、曹丕二人,脸上则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显然亲眼目睹曹操施展这一手,获益良多。
众文武如此,曹操只是淡淡一笑,摆了摆手。静默了一下,待得众人情绪都平复之后,曹操语气一转,凝声道:“如今我等虽已成功迎天子驾,代表着朝廷行事。只不过现在整个大汉诸侯林立,要代朝廷征讨不臣,任重而道远。本将希望诸位日后还能跟以前一般,尽力辅助本将!”
众人闻言,齐声应道:“愿为主公效死力!”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落到荀彧的身上,问道:“文若,如今本将已经成功迎天子,下一步当如何?”
听到曹操这一问,众人知道正式的会议开始了,全部都聚精会神起来。
只见荀彧清咳一声,淡笑着向曹操拱了拱手,而后说道:“现在主公已然代表着朝廷,自然要开始征讨不臣。天下诸侯近年来皆无纳税于朝廷,都是不臣。主公自可以朝廷名义,出兵征讨!”
曹操听完,神情严肃道:“那以文若之见,先征讨哪里为妙?”
荀彧轻笑道:“主公现在已代表朝廷,却是无需事事亲为。天下诸侯不臣之心者虽大有人在,然亦有忠于朝廷者。主公可以朝廷之命,联合忠于朝廷者征讨不臣……”
听到这里,下面众人哪里还不明白荀彧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看哪个不顺眼,就去打他,还不需要自己出手,用朝廷名义向附近的诸侯发诏书让他们去打。如果他们听诏,那就好办,如若不听,那就宣布他为叛逆,联合其他诸侯去打他。
以朝廷名义让其他诸侯互掐,坐山观虎斗。待得双方都打得差不多,就可以跳出来收拾残局,拓展势力。这便是荀彧建议曹操下一步的战略了,虽然有些卑鄙,但却是无比实用。
而曹植见到曹操和荀彧在那里一唱一和,将这么一个卑鄙的战略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心中不无邪恶地想道:“腹黑无下限,看来文若先生绝对是这时代首屈一指的腹黑大家,而且还是表面上十分君子的腹黑大家!”
当荀彧将战略都说完之后,下面那些武将,一个个都目露错愕之色地盯着荀彧。以他们的智慧,不难看出荀彧这战略的要旨,故此当他们听到如此“卑鄙”的战略是出自荀彧之口,还说得如此冠冕堂皇,都不由得打了个寒颤,略带畏惧地盯着荀彧。
倒是一众文臣,一个个兴奋地点着头,这一幕让那些武将心中都忍不住嘀咕道:“这帮家伙,当真不能得罪!”心中如此想,目光却是不住往荀彧、荀攸和郭嘉这几个曹营内智慧最高的家伙身上看。
而主位之上的曹操,本身就是一个极度腹黑之人,荀彧这战略完全对他胃口,因而大喜道:“文若之策大善!那文若以为,本将应该先以谁为目标?”
荀彧微笑道:“北方袁本初势大,且附近并无与其实力相约的对手,暂时可放一下。而东面则有三股势力,最强的当属淮南袁术,其次乃是徐州刘备,再次乃是屯兵小沛的吕布。这三股势力一旦联合,对主公有莫大威胁。故此彧以为,可施计挑起三方战事,而在三方大战之时,主公则可西征刚立足宛城,尚未稳固的张绣,如此可南扼荆州北进之咽喉,西窥关中此大汉龙兴之地。待得东面三大诸侯疲惫,主公便可出兵收拾残局,如此中原大定矣!中原大定之日,便是向北争雄之时,到时可一战定天下!”
曹操听完之后,沉思了一会,忍不住抚掌感叹道:“文若之谋,胜过郑庄多矣!”
下面曹植略一沉思,便明白曹操话里的意思了。郑庄指的乃是春秋小霸郑庄公,当年的郑国乃是位于现陈留郡和河南尹附近的小国,而四周却列国林立,而其优势则在于,最先扛起了尊天子的大旗。可以说,当年郑国的情况与现在的曹操有七、八分相似。而春秋小霸郑庄公,本身就是纵横捭阖的好手,依靠天子旗号,以及联合打压的手段,让郑国得到长足发展。只不过最终,郑国也只能停留在二流国家的程度,而不能跃升成可与齐、晋比肩的大国。
而从曹操的话中,却能听出,其以为郑国之所以不能成功,乃是因为郑庄公的战略规划不当。相反,荀彧在相似的情况下,为自己制定出的战略,却是可以定天下之策。故此曹操才说,荀彧胜过郑庄多矣。
当然了,这在曹植看来,昔日的郑国毕竟国力不如现在的曹操多矣,而且当时的情况也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不可完全类同比较。
但毫无疑问,荀彧这个挑动东方三诸侯混战,借此先定西面,再反攻东面收拾残局。此策的确不简单,而且定策的立足点乃是基于实际情况,毫无夸大程度。相反,历史上鲁肃为孙权所定策的榻上对,和诸葛亮为刘备所制定的隆中对,理想的情况远大于实际情况,可见在战略规划和实际经验的结合上,荀彧胜过后两者多矣!
这或许也是曹魏能胜过蜀吴的一个关键因素!(未完待续。如果您
以曹植所认识的袁绍,他绝不可能看不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而就此事曹植曾经问过曹操,当时曹操只是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继而就没有说话。显然,曹操是明白其中因由的,只不过他不说罢了。
曹操和曹营众谋士都不肯说,曹植自己也想不明白,最后也只能求助于司马孚,看看这位“司马八达”的老三能不能解决这问题。
只不过,曹植的不解在司马孚看来却是曹植的考校,毕竟二人只是在河北相处过几天,对于自己的才能曹植也未完全知晓,出言试探也在常理之中。对于这问题,司马孚心中早有答案,于是自信一笑,说道:“四公子可记得,天子年初避祸于河东?”见到那边曹植点头,司马孚接着说道:“年初的时候,袁本初可是刚大胜了公孙瓒,将其围堵在易京城内。若四公子是袁本初,面对这种情况会觉得公孙瓒能支持多久?”
曹植闻言,低头沉默了一下,暗想道:“若是我,自然知道公孙瓒可以支撑数年了。但我若是袁本初,刚大胜了公孙瓒,斩首两万多人,这么推算的话……”想到这里,曹植凝声答道:“半年,最多一年!”
司马孚听得,击掌赞道:“然也!四公子可以想象一下,若然灭了公孙瓒,袁本初在河北再无对手。此时,袁本初直接挥军南下,又有哪个诸侯能挡?正是如此,天子对于袁本初来说用处不大。相反,若然袁本初迎了天子,以其好面子的本性,必不会置天子于不顾而独揽大权。河北世家林立,现在是以袁本初为尊,但若然迎了天子到邺城,袁本初之上还有人,那么那些世家就会这么安分,不出来与袁本初争权吗?如此一来,恐怕公孙瓒未灭,袁本初内部就先乱起来了。因此,沮公与进言要袁本初迎天子之时,才刻意点到一定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中这个‘挟’字尤为重要,若袁本初做不到,迎天子回来只会徒增烦恼。”
曹植听完,总算了然,袁绍这个选择,也是迫不得已。得诸多世家大族的支持,有其好处,然而坏处也不少,最起码在迎天子此事上面,袁绍要考虑的要比曹操的多。曹操治下无甚世家,就算有,也是一些影响不了大局的中小世家,即便是大族,也是荀家那等完全投靠他的一般。
再然后就是性格问题,袁绍好面子,容不得人指摘他的不是。相反曹操为成大事,可以不拘小节,在处理天子问题上,袁绍的顾虑要比曹操多了许多。
如若说,这些都是小问题,那接下来的才是重点,这就是袁绍的战略选择。战略看似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实质上却重要无比,非绝顶智者不能看出来,而战略选择对于志在夺取天下的诸侯来说尤为重要。曹操正是一直都听从荀彧的战略指导,才有今日,而战略上只要正确,就算是一时在战术上有所差池,最终也有机会扳回大局,由此可见战略的重要性。
面对战略选择,袁绍最终否决掉“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招,而选择了速战速决。前文有言,袁绍若选择“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他肯定多了掣肘,战略上就只能进行缓攻了。袁绍也看出,天下诸侯皆在发展,特别是曹操,发展势头迅猛,若不尽早遏制,曹操的势力很有可能会超越他。而若是缓攻,显然留给曹操发展的时间。相反,若选择速攻,以极快的速度扫灭公孙,而后统领四州,最后在曹操还未发展起来的时候挥军南下,一举将曹操端掉。坐拥河北和中原大片地方,试问天下还有哪个诸侯能挡?
这就是袁绍所选择的速攻战略了!
事实上按照理性分析,袁绍这个战略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只不过正所谓世事难料,袁绍所选择这个速攻战略第一步刚迈出,便遇到了阻碍。在年头看来,那个随时会覆灭的公孙瓒,竟然凭借易京城抵挡了袁绍大军围攻大半年,而且还坚挺得让袁绍看不到覆灭他的时机。
袁绍战略最重要的第一环便是快速灭公孙,现在公孙瓒顽强地防御,让袁绍完全乱了阵脚。无奈之下,只能先围而不攻,派兵攻略其余州郡,先拿下这些地方再说。而事实上,袁绍未能在短时间之内速灭公孙,正是导致他战略失败的最重要因素。
袁绍不迎天子,那么这份大礼就便宜了曹操,现在一口吃下这大礼之后,曹操综合实力又暴涨了一大截呢。
对此,司马孚却是说道:“沮公与‘挟天子以诸侯’之策固然妙,然荀文若‘尊天子以令不臣’之策亦是为曹公量身打造。”
曹植闻言,重重地点头表示同意。这两句话在后人看来,内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模一样,因此基本上都是用沮授最先提出的第一句来表达。事实上这内里意思相同的话,做起来却是截然不同,而且也不能等同地使用。
沮授之所以提出要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因为袁绍的威望无人能及,而且袁绍性子较软,若坚持不了这个“挟”字,内部就会不稳,亦会有被夺权之危。反观曹操,现在威望由于曹植的原因,虽然上去了,但本身实力还是不足,最起码他的实力还没有厉害到打谁谁惧怕的程度。现在要曹操跟吕布、刘备、袁术随便一个诸侯开战,也不见有绝对的优势。这就是为何,曹操不能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原因了。
为此,荀彧为曹操量身打造了“尊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看起来区别不大,但实际上荀彧提出这战略,是效仿当年齐桓公“尊王攘夷”之举而施行的。现在曹操的名声和实力都不足,那就必须利用天子这块金漆招牌来行事,在此之前曹操不但不能胁迫天子,降低这块招牌的公信力,还要尽力维持和保护它。
这就是两人提出的战略所不同之处了,当年的董卓也是手握天子,为何诸侯联军会讨伐他,除了关东与关西对立的因素之外。董卓擅自废立天子,让大汉天子这块招牌完全丧失了公信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众诸侯看来,既然天子已经没有了公信力,那还尊敬他作甚?
董卓挟天子行不通,袁绍却不同,他本是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家,首先就得了一个“忠”字。那在外人看来,袁绍就算“挟天子”也是如霍光一般辅政,而整个天下,也唯独袁家、杨家等有限几个世家有威望能行“挟天子”之举。
这里面,并不包括曹操,虽然有曹植之故,让曹操名声大振,但那并不包含一个“忠”字,因而曹操最适合曹操的还是“尊天子”。
事实上,自从迎天子之后,曹操一直都做得很好,最起码没有落人口实,杨彪等一帮老臣也挑剔不出曹操的不是来。
一通分析下来,曹植总算完全了解为何以袁绍之能,会选择不迎天子了。说穿了便是战略选择问题,然而现在轮到曹操迎了天子,袁绍又开始后悔了。而他后悔的最重要因素,便是今年未能扫灭公孙,完成既定的战略,可以想象,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袁绍和曹操之间恐怕要开始一轮扯皮了。
不过这些都不是曹植需要关心的事情,司马孚见曹植已经考校完,正准备说其他问题,不想外面有家仆禀报道:“四公子,老爷刚上完朝,要诸位公子到前厅议事。”
曹植闻言,与司马孚对望了一眼,司马孚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道:“曹大人麾下诸多重臣,也就这前几天到。现在曹大人可算是曹大人迎天子之后第一次会议,应该十分重要,四公子不可怠慢。”
曹植听到,却是长身而起,对司马孚道:“叔达且在此稍待,本公子很快回来。”司马孚微笑着点了点头,目送曹植出外。
曹府的前面乃是征东将军府的大厅,曹植落座之后不久,曹昂等人以及二荀、郭嘉、曹仁、夏侯渊等文武重臣也陆续到来。
等了一会,但见曹操意气风发,龙行虎步般从外面走了进来。在主位之上落座之后,曹操大笑道:“文若,对亏你劝本将迎奉天子,现在天子已归许昌,实在是大善!哈哈哈!”
曹植见到曹操这般样子,心中感慨万分。一年多之前,曹操还几乎尽失兖州之地,只屈居于鄄城那么一个小城,随时有覆灭之危。不想仅仅一年多,曹操不仅将失去的地方悉数夺了回来,还占了豫州的颍川郡。随后击败李傕、郭汜、杨奉等西凉残部和白波军,收编数千骑兵,又成功迎奉天子,名利双收。
一年多时间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曹操意气风发再正常不过了。
大笑过后,曹操终于平复了一下心情,当先向着众人拱手一礼,说道:“本将在此,要先感谢诸位一直以来对本将的支持!当年兖州危急,本将几乎无家可归,若非诸位在那等时刻亦对本将不离不弃,本将亦没有今天。此事本将永远记在心中,至于封赏,本将亦不会吝啬,诸位大可放心!”
如此贴心的话,让在座的众文武心中都暖哄哄的,特别是如二荀、郭嘉等外臣,虽然明知道曹操这话有些客套成分,但还是心中暗暗感动。
而曹植见到也暗暗感慨道:“在意气风发之时,还不忘那些曾经为他出过力的人,说出此等贴心的话,怪不得老爹手下能聚拢这么多能人异士为他死心塌地!这便是气度,这便是收拢人心的手段!这等气度与手段,试问当今天下谁人能比?”
曹植作为曹操的儿子,心中都如此感慨,更遑论一众文武了,齐齐激动地拱手道:“主公言重了!我等甘心为主公效力!”语气之中,更是带着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见到这一幕,曹植再次感慨地叹了口气,而曹昂、曹丕二人,脸上则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显然亲眼目睹曹操施展这一手,获益良多。
众文武如此,曹操只是淡淡一笑,摆了摆手。静默了一下,待得众人情绪都平复之后,曹操语气一转,凝声道:“如今我等虽已成功迎天子驾,代表着朝廷行事。只不过现在整个大汉诸侯林立,要代朝廷征讨不臣,任重而道远。本将希望诸位日后还能跟以前一般,尽力辅助本将!”
众人闻言,齐声应道:“愿为主公效死力!”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落到荀彧的身上,问道:“文若,如今本将已经成功迎天子,下一步当如何?”
听到曹操这一问,众人知道正式的会议开始了,全部都聚精会神起来。
只见荀彧清咳一声,淡笑着向曹操拱了拱手,而后说道:“现在主公已然代表着朝廷,自然要开始征讨不臣。天下诸侯近年来皆无纳税于朝廷,都是不臣。主公自可以朝廷名义,出兵征讨!”
曹操听完,神情严肃道:“那以文若之见,先征讨哪里为妙?”
荀彧轻笑道:“主公现在已代表朝廷,却是无需事事亲为。天下诸侯不臣之心者虽大有人在,然亦有忠于朝廷者。主公可以朝廷之命,联合忠于朝廷者征讨不臣……”
听到这里,下面众人哪里还不明白荀彧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看哪个不顺眼,就去打他,还不需要自己出手,用朝廷名义向附近的诸侯发诏书让他们去打。如果他们听诏,那就好办,如若不听,那就宣布他为叛逆,联合其他诸侯去打他。
以朝廷名义让其他诸侯互掐,坐山观虎斗。待得双方都打得差不多,就可以跳出来收拾残局,拓展势力。这便是荀彧建议曹操下一步的战略了,虽然有些卑鄙,但却是无比实用。
而曹植见到曹操和荀彧在那里一唱一和,将这么一个卑鄙的战略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心中不无邪恶地想道:“腹黑无下限,看来文若先生绝对是这时代首屈一指的腹黑大家,而且还是表面上十分君子的腹黑大家!”
当荀彧将战略都说完之后,下面那些武将,一个个都目露错愕之色地盯着荀彧。以他们的智慧,不难看出荀彧这战略的要旨,故此当他们听到如此“卑鄙”的战略是出自荀彧之口,还说得如此冠冕堂皇,都不由得打了个寒颤,略带畏惧地盯着荀彧。
倒是一众文臣,一个个兴奋地点着头,这一幕让那些武将心中都忍不住嘀咕道:“这帮家伙,当真不能得罪!”心中如此想,目光却是不住往荀彧、荀攸和郭嘉这几个曹营内智慧最高的家伙身上看。
而主位之上的曹操,本身就是一个极度腹黑之人,荀彧这战略完全对他胃口,因而大喜道:“文若之策大善!那文若以为,本将应该先以谁为目标?”
荀彧微笑道:“北方袁本初势大,且附近并无与其实力相约的对手,暂时可放一下。而东面则有三股势力,最强的当属淮南袁术,其次乃是徐州刘备,再次乃是屯兵小沛的吕布。这三股势力一旦联合,对主公有莫大威胁。故此彧以为,可施计挑起三方战事,而在三方大战之时,主公则可西征刚立足宛城,尚未稳固的张绣,如此可南扼荆州北进之咽喉,西窥关中此大汉龙兴之地。待得东面三大诸侯疲惫,主公便可出兵收拾残局,如此中原大定矣!中原大定之日,便是向北争雄之时,到时可一战定天下!”
曹操听完之后,沉思了一会,忍不住抚掌感叹道:“文若之谋,胜过郑庄多矣!”
下面曹植略一沉思,便明白曹操话里的意思了。郑庄指的乃是春秋小霸郑庄公,当年的郑国乃是位于现陈留郡和河南尹附近的小国,而四周却列国林立,而其优势则在于,最先扛起了尊天子的大旗。可以说,当年郑国的情况与现在的曹操有七、八分相似。而春秋小霸郑庄公,本身就是纵横捭阖的好手,依靠天子旗号,以及联合打压的手段,让郑国得到长足发展。只不过最终,郑国也只能停留在二流国家的程度,而不能跃升成可与齐、晋比肩的大国。
而从曹操的话中,却能听出,其以为郑国之所以不能成功,乃是因为郑庄公的战略规划不当。相反,荀彧在相似的情况下,为自己制定出的战略,却是可以定天下之策。故此曹操才说,荀彧胜过郑庄多矣。
当然了,这在曹植看来,昔日的郑国毕竟国力不如现在的曹操多矣,而且当时的情况也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不可完全类同比较。
但毫无疑问,荀彧这个挑动东方三诸侯混战,借此先定西面,再反攻东面收拾残局。此策的确不简单,而且定策的立足点乃是基于实际情况,毫无夸大程度。相反,历史上鲁肃为孙权所定策的榻上对,和诸葛亮为刘备所制定的隆中对,理想的情况远大于实际情况,可见在战略规划和实际经验的结合上,荀彧胜过后两者多矣!
这或许也是曹魏能胜过蜀吴的一个关键因素!(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