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没有理会曹昂的眼色,坦然受了司马朗一礼,心中同时暗道:“这是你代你二弟还给我曹家的一礼。”
不过曹昂却不知道曹植心中所想,见到曹植坦然受礼,连忙向司马朗赔礼道:“伯达,舍弟他实在无礼,昂这就代他向你赔个不是。”
只是未等曹昂这礼行下去,司马朗却是一把扶住他,呵呵笑道:“子修不必如此。四公子救徐州百姓于危难,其问又可难倒康成公,名动一方,堪称名士。朗向他行同辈之礼,亦无不妥。”
曹昂见到曹植此时还未回礼,心中暗骂曹植之余,脸上却是羞愧道:“舍弟只是一童子,实在当不起此礼啊。”
司马朗笑容不减,轻轻摆手道:“子修此言差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学问之高深不在年岁,昔日圣人也曾不耻下问。四公子虽年幼,然却有真本事,当得起名士之称。”曹昂听到,是连连代曹植谦逊,同时不住向曹植打眼色。
只不过这边曹植只当没有见到,继而不停地打量司马朗。而看了这么久,曹植却是发现,司马朗身材高大,仪容甚伟,不似是奸诈狡邪之徒。曹植也深知人不可以貌相,因此对于司马朗说话的时候极为留意,几次三番之下,却发现司马朗神情没有半点作伪,其人确实宽宏阔达,有一代名士的风度。
见识到司马朗的风采,曹植却是忍不住暗暗问道:“长兄如此,为何当弟弟的……”想到这里,曹植暗暗摇头。其实除了司马家之外,他曹家何尝不是如此,历史上得曹昂生性仁厚,而曹丕则刻薄寡恩,对此曹植也得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不过来到汉末几年,无论在府中还是这次跟曹操到徐州,曹植却是见识了当世不少名士,无论老一辈的还是小一辈的。他们都给了曹植相似的感觉,宽宏、阔达、仁厚、笃实,简而言之就是有君子之风。
虽然其中有个放荡不羁的浪子坏了些风气,但跟郭嘉接触了如此长时间,曹植却是知道这家伙除了行为上不拘礼法之外,本心却是善良的。
其实曹植所见到的这些,正正就是始自武皇帝独尊儒术之后,士大夫所形成的质朴而又谨厚的大**骨;那个千百年来被后人所敬仰且津津乐道的既进取,又质量;既张扬,又含蓄;既简单,又通俗的充满本真的汉文化正是大**骨的核心精神。如今大汉虽然已经是大厦将倾,然而大汉士大夫的风尚却未曾失去,以郑玄、卢植等已经是风烛残年的大儒,正站好最后一班岗,将大汉的风骨延续下去。对于这一批名士,曹植也不得不称一个“服”字。
而司马朗,骨子里便透着大汉的风仪,烙下了大汉的印记。想到这里,曹植心中却是摈弃了对司马家的偏见,恭敬地朝司马朗回了一礼道:“曹植见过兄长。”却是曹昂与司马朗平辈论交,曹植便以兄长事之。
司马朗微微一笑道:“客气了。”见礼之后,司马朗却是回身指着后面那些粮车,说道:“子修,这些粮草乃是荀大人命在下押运前来以解燃眉之急的。”说到这里,司马朗扫了一眼曹植等人后面的粮车,轻笑道:“看来却是朗多虑了。”
曹昂轻笑道:“一切皆是四弟之功,昂并无半点功劳。”
司马朗掩饰不住语气中的惊讶,问道:“四公子之功?”说完却是将目光投向曹植。
曹植现在还猜不透司马朗为何会在此,因此也没有对他透露自己的布置,只是随口说道:“只是杀退了一些山贼,夺来的粮草罢了。”
曹昂虽然不解,但却没有拆穿曹植的谎言,只是在一旁赔笑。而司马朗也非笨人,一听之下哪里不明白曹植语中带着隐瞒。要知道,大汉各地虽然遍布山贼,但这些山贼也是人,也需要吃饭。现在兖州大旱,曹操、吕布这些诸侯通过田税尚且收不来多少粮食,更遑论是山贼了,恐怕他们不比眼前的流民好过多少。
对于曹植的隐瞒,司马朗干笑两声便掩饰过去,没有再问。倒是曹植,在司马朗将荀彧的手令交给了曹昂之后,语带着不解地问司马朗道:“植早前听父亲提及,伯达兄长逃离董贼之手后避祸黎阳,为何此时会在兖州?”
曹植此问,其实颇不合礼。然而在司马朗听到之后,却是暗赞一声:“能够问倒康成公的神童,果然名不虚传,只不过孩子的确还是孩子。”
你道司马朗为何如此想,却是曹植能向他提出此问题,对司马朗忽然到此提出疑惑,足够显示他的聪慧。而如此直接的对人发问,而非从旁敲击,却也体现出孩童的率真,故此司马朗心中才会如此想。
因此司马朗不以为许,微笑道:“朗听闻兖州大旱,想到兖州百姓受苦,特来相助一二。”
司马朗刚说完,曹昂却是向着司马朗拱手一礼道:“伯达高义,昂佩服。”司马朗见得,连忙回礼。
司马朗谦逊如此,确实有名士之风,只不过他那番话曹植却是一万个不信。现在的司马朗,虽然是这一辈中司马家的长子,然而他手上可以说什么都没有。当初董卓进京的时候,他便在雒阳,当时聚集雒阳的名士和其子女被董卓软禁,离去不得。司马朗曾经偷偷想离开,不过却被董卓的人捉住,拿去见董卓。最后凭着机智,靠一大篇的鬼话瞒过了董卓,逃过一劫,最后又花钱买通了董卓身边的人,才逃出了雒阳。
而司马家族的老巢,便在河内郡的温县,与雒阳之间也就隔了条黄河,那地方可以说是诸侯讨董双方交战的前线了。司马朗正是看出这一点,才提议家族中的人离开河内去避祸,可惜司马家的老一辈眷恋故土,不肯离开。只有其好友赵咨肯带着家属跟着司马朗一同离开,随后便到了河北的黎阳避祸了。
这一住便是数年,而数月之前吕布大军入兖州,黎阳虽在河北,但与东郡只是一河之隔并不安全,司马朗离开亦在常理之中。但按道理计,司马朗应该回河内老家才对,毕竟战事已经结束,而且从黎阳到河内路程更近。现在的情况却是司马朗弃河内老家不回,反而隔着一个东郡跑来济阴郡这边,怎能让曹植不生疑。
不过曹昂却不知道曹植心中所想,见到曹植坦然受礼,连忙向司马朗赔礼道:“伯达,舍弟他实在无礼,昂这就代他向你赔个不是。”
只是未等曹昂这礼行下去,司马朗却是一把扶住他,呵呵笑道:“子修不必如此。四公子救徐州百姓于危难,其问又可难倒康成公,名动一方,堪称名士。朗向他行同辈之礼,亦无不妥。”
曹昂见到曹植此时还未回礼,心中暗骂曹植之余,脸上却是羞愧道:“舍弟只是一童子,实在当不起此礼啊。”
司马朗笑容不减,轻轻摆手道:“子修此言差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学问之高深不在年岁,昔日圣人也曾不耻下问。四公子虽年幼,然却有真本事,当得起名士之称。”曹昂听到,是连连代曹植谦逊,同时不住向曹植打眼色。
只不过这边曹植只当没有见到,继而不停地打量司马朗。而看了这么久,曹植却是发现,司马朗身材高大,仪容甚伟,不似是奸诈狡邪之徒。曹植也深知人不可以貌相,因此对于司马朗说话的时候极为留意,几次三番之下,却发现司马朗神情没有半点作伪,其人确实宽宏阔达,有一代名士的风度。
见识到司马朗的风采,曹植却是忍不住暗暗问道:“长兄如此,为何当弟弟的……”想到这里,曹植暗暗摇头。其实除了司马家之外,他曹家何尝不是如此,历史上得曹昂生性仁厚,而曹丕则刻薄寡恩,对此曹植也得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不过来到汉末几年,无论在府中还是这次跟曹操到徐州,曹植却是见识了当世不少名士,无论老一辈的还是小一辈的。他们都给了曹植相似的感觉,宽宏、阔达、仁厚、笃实,简而言之就是有君子之风。
虽然其中有个放荡不羁的浪子坏了些风气,但跟郭嘉接触了如此长时间,曹植却是知道这家伙除了行为上不拘礼法之外,本心却是善良的。
其实曹植所见到的这些,正正就是始自武皇帝独尊儒术之后,士大夫所形成的质朴而又谨厚的大**骨;那个千百年来被后人所敬仰且津津乐道的既进取,又质量;既张扬,又含蓄;既简单,又通俗的充满本真的汉文化正是大**骨的核心精神。如今大汉虽然已经是大厦将倾,然而大汉士大夫的风尚却未曾失去,以郑玄、卢植等已经是风烛残年的大儒,正站好最后一班岗,将大汉的风骨延续下去。对于这一批名士,曹植也不得不称一个“服”字。
而司马朗,骨子里便透着大汉的风仪,烙下了大汉的印记。想到这里,曹植心中却是摈弃了对司马家的偏见,恭敬地朝司马朗回了一礼道:“曹植见过兄长。”却是曹昂与司马朗平辈论交,曹植便以兄长事之。
司马朗微微一笑道:“客气了。”见礼之后,司马朗却是回身指着后面那些粮车,说道:“子修,这些粮草乃是荀大人命在下押运前来以解燃眉之急的。”说到这里,司马朗扫了一眼曹植等人后面的粮车,轻笑道:“看来却是朗多虑了。”
曹昂轻笑道:“一切皆是四弟之功,昂并无半点功劳。”
司马朗掩饰不住语气中的惊讶,问道:“四公子之功?”说完却是将目光投向曹植。
曹植现在还猜不透司马朗为何会在此,因此也没有对他透露自己的布置,只是随口说道:“只是杀退了一些山贼,夺来的粮草罢了。”
曹昂虽然不解,但却没有拆穿曹植的谎言,只是在一旁赔笑。而司马朗也非笨人,一听之下哪里不明白曹植语中带着隐瞒。要知道,大汉各地虽然遍布山贼,但这些山贼也是人,也需要吃饭。现在兖州大旱,曹操、吕布这些诸侯通过田税尚且收不来多少粮食,更遑论是山贼了,恐怕他们不比眼前的流民好过多少。
对于曹植的隐瞒,司马朗干笑两声便掩饰过去,没有再问。倒是曹植,在司马朗将荀彧的手令交给了曹昂之后,语带着不解地问司马朗道:“植早前听父亲提及,伯达兄长逃离董贼之手后避祸黎阳,为何此时会在兖州?”
曹植此问,其实颇不合礼。然而在司马朗听到之后,却是暗赞一声:“能够问倒康成公的神童,果然名不虚传,只不过孩子的确还是孩子。”
你道司马朗为何如此想,却是曹植能向他提出此问题,对司马朗忽然到此提出疑惑,足够显示他的聪慧。而如此直接的对人发问,而非从旁敲击,却也体现出孩童的率真,故此司马朗心中才会如此想。
因此司马朗不以为许,微笑道:“朗听闻兖州大旱,想到兖州百姓受苦,特来相助一二。”
司马朗刚说完,曹昂却是向着司马朗拱手一礼道:“伯达高义,昂佩服。”司马朗见得,连忙回礼。
司马朗谦逊如此,确实有名士之风,只不过他那番话曹植却是一万个不信。现在的司马朗,虽然是这一辈中司马家的长子,然而他手上可以说什么都没有。当初董卓进京的时候,他便在雒阳,当时聚集雒阳的名士和其子女被董卓软禁,离去不得。司马朗曾经偷偷想离开,不过却被董卓的人捉住,拿去见董卓。最后凭着机智,靠一大篇的鬼话瞒过了董卓,逃过一劫,最后又花钱买通了董卓身边的人,才逃出了雒阳。
而司马家族的老巢,便在河内郡的温县,与雒阳之间也就隔了条黄河,那地方可以说是诸侯讨董双方交战的前线了。司马朗正是看出这一点,才提议家族中的人离开河内去避祸,可惜司马家的老一辈眷恋故土,不肯离开。只有其好友赵咨肯带着家属跟着司马朗一同离开,随后便到了河北的黎阳避祸了。
这一住便是数年,而数月之前吕布大军入兖州,黎阳虽在河北,但与东郡只是一河之隔并不安全,司马朗离开亦在常理之中。但按道理计,司马朗应该回河内老家才对,毕竟战事已经结束,而且从黎阳到河内路程更近。现在的情况却是司马朗弃河内老家不回,反而隔着一个东郡跑来济阴郡这边,怎能让曹植不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