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之后就要上架了,希望大家到时候能够定阅支持,并把月票留给无语,拜谢!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ps:老婆住院了,这几天无语要全天在医院陪护,只能用存稿保持不断更,希望大家谅解,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又一次,李文秀来到了武昌,作为一个洋人,上一次来武昌是什么时候?是两年前,两年前城内的一位信徒请他进城主持弥撒,让轿夫悄悄的把他带到了城内,即便是他在汉口城外办起了小修院,可并不代表着他可以进城,甚至只要官府愿意,随时可以将他驱出汉口,赶出湖北。
而这一次,却与过去不同,他是应大都督的邀请进城,光明正大的进城。
“他为什么邀请自己?”
坐于中式马车上的李文秀这般想着,他从未曾与那位大都督接触过,但是却接触过他的士兵,他的士兵与其曾接触过的广东来的起义者不同,他们并不信奉上帝,但是相比那些起义者,这些士兵似乎接受着欧洲式的训练,甚至就连同他们的军装,也类似欧式军装。
这或许是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但是,是谁训练了他们?
众多的好奇中,李文秀乘坐的马车来到大都督府,实际上也就是旧时的湖广总督衙门,现在却变成了“大汉都督府”,而都督府的门外,站着一排卫兵,这些卫兵无一例外的持着洋枪,穿着新式军服。
“那位朱大都督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就在疑惑中,李文秀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李神父,我们好久不见了!”
身后的声音有些熟悉,他说的居然是英语。再一转过身,李文秀更是诧异的睁大眼睛,怎么会是他——当初送玉欣回来的那个走私商。
“你,你……”
“怎么,莫非李神父,把我这个老朋友给忘了!”
心情舒畅的朱宜锋难得的开起了玩笑来。
“怎么会,朱先生,难道,你就是大都督?”
“不过就是个名义罢了!”
仅只是一个名义!
对于这所谓的“大都督”,朱宜锋自然心知这只是一个自封的头衔,可也就是这个头衔,安稳了人心,夺占武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府设幕,而这都督府便是他开出的“府”,至于当初的黄州义军自然也就易名为“大汉义军”,然后论功行赏一番。
或许,这很无奈,但却非常现实。
革命也好,起义也罢,说白了,到最后不过只是利益的再分配,即便是充满理想的革命家身边也难免充斥着一群投机分子,更何况自己的身边本来就是一群投机之徒。
“李神父,你我是老朋友了,咱们不用那么客气!”
因为对李文秀有所图的关系,所以朱宜锋对其自然是“刻意结交”,在他的一番刻意下,两人间的关系,又拉近许多,而在李文秀得其其夫人居然是天主教徒时,更是变得越发激动起来。
作为一名传教士,他自然知道若是大都督夫人信奉天主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极有可能获得于湖北传教的许可,这正是困扰他多年的问题——作为外国人,他甚至需要化妆成中国人,才能传教。
“……所以,我只能通过收养向如玉欣一般的孤儿,向其传授主的福音。”
在李文秀提及玉欣时,朱宜锋没来由的又想到那双妩媚灵动的美眸,心底不由一热,但心有所思的他随即把那个念头甩来。
“不知玉欣他们在小修院里,除了学习上帝的福音之外,是否还学习其它的知识?”
看着李文秀,在一番刻意结交之后朱宜锋终于还是谈到了请其来的目的。这才是他最主要目的,他想知道在那所小修院里的学生都学着什么?
“他们还要学习中意文字,数学、地理以及音乐、美术……不过大都督,您是知道的,受限于清国官员的限制,整个小修院只有我一名神父,所以在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学习主的福音以及中意文字,至于其它课目,只是稍有涉猎……”
从来澳门算来,来中国已经二十年的李文秀深知中国人的习惯,他们问问题时,总喜欢绕着弯子,当他注意到对方的注意力更多的在小修院,准确的来说是在小修院孤儿院的时候,他便隐隐觉得的,也许,这才是对方的目的所在,
“李神父,你已经看到了,现在的武昌城内外,几乎完全为他人焚毁!”
就在李文秀不知其为何提及武昌城时,朱宜锋的话语却在他的耳边炸响了。
“如果,我同意你在武昌城内修建一所教堂,并且无偿赠予你们一块用于建教堂的土地,那么,你觉得可以吗?”
“当然!”
用力的点着头,李文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这是真的吗?难道这就是上帝对个坚持传播福音的回报吗?但是……转念一想,想到对方是投机商人出身,心知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他连抑下心底的激动。
“但是阁下,你又需要什么样的回报吗?”
或许,这位大都督的妻子是教徒,但他原本却只是一个投机商,他又怎么可能会无偿的提供这一切呢?
“学校、教员!”
缓声吐出这四个字后,朱宜锋盯视着穿着神父袍的李文秀,现在,于自己的治下,他再也不用化妆成普通的百姓。
之所以朱宜锋会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他非常清楚,在鸦片战争之后的百年间,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一系列的教会学校,将西方的教育引进中国。教会学校虽然在主观上是这些神父为了传播宗教思想,发展教徒,但客观上宣传了西方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尤其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于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而这正是朱宜锋所需要的,毕竟此时的中国,经过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之后,早已同世界脱钩,对于西方科技文明更是知之甚少,而这正是他试图改变的,唯一能够向他提供帮助的,帮助他建立现代教育的,就只有这些目的不纯的传教室。
“什么?大都督,你是说在武昌办一所教会学校吗?”
这有什么问题吗?
“没错!”
点头之余,朱宜锋又摇头说道。
“我所指的教会学校,恐怕和你想象的不同,并非仅只是为了传播福音开辟门路,教学内容也不能主要限于宗教书籍,或许,你们创办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传教的助手,但是,我希望,这所学校能够成为传播西学的组织,他更多的是学习西洋世俗文明,而不仅仅只是传播福音!”
“这……”
惊讶的看着面前的这位大都督,李文秀并没有去反对对方的建议,实际上,作为传教士的他非常清楚,这是一个机会!一个从未曾有过的机会,可以在武昌的城市中心开办教堂,同样也可以在这里创办一所教会学校,在向他们传递西洋现代科技文明的同时,亦可以向他们传播福音。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都督,您的想法非常好,但是我来到中国已经二十年了,甚至在湖北传教也已经有十年之久,相信我,贵国的很多人对于主的福音是排斥的,在小修院的,也都是以孤儿为主,只有少数教徒的子女,在其它地区,为了吸引学生,教会学校一直都是通过免收学费和膳食费,甚至还提供衣服、路费等等手段以吸引学生,可是即便是如此,教会学校的招生依然十分困难,没有学生,您的想法,恐怕很难实现!”
“学生,你不用担心!”
面上展现出笑容的朱宜锋看着李文秀说道。
“至少一千名学生,可以吗?问题是,你能够给我带来足够的老师吗?”
“什么?”
就在李方秀激动之余,朱宜锋却笑说道。
“李神父,先不要那么激动,我想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
又一次,李文秀来到了武昌,作为一个洋人,上一次来武昌是什么时候?是两年前,两年前城内的一位信徒请他进城主持弥撒,让轿夫悄悄的把他带到了城内,即便是他在汉口城外办起了小修院,可并不代表着他可以进城,甚至只要官府愿意,随时可以将他驱出汉口,赶出湖北。
而这一次,却与过去不同,他是应大都督的邀请进城,光明正大的进城。
“他为什么邀请自己?”
坐于中式马车上的李文秀这般想着,他从未曾与那位大都督接触过,但是却接触过他的士兵,他的士兵与其曾接触过的广东来的起义者不同,他们并不信奉上帝,但是相比那些起义者,这些士兵似乎接受着欧洲式的训练,甚至就连同他们的军装,也类似欧式军装。
这或许是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但是,是谁训练了他们?
众多的好奇中,李文秀乘坐的马车来到大都督府,实际上也就是旧时的湖广总督衙门,现在却变成了“大汉都督府”,而都督府的门外,站着一排卫兵,这些卫兵无一例外的持着洋枪,穿着新式军服。
“那位朱大都督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就在疑惑中,李文秀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李神父,我们好久不见了!”
身后的声音有些熟悉,他说的居然是英语。再一转过身,李文秀更是诧异的睁大眼睛,怎么会是他——当初送玉欣回来的那个走私商。
“你,你……”
“怎么,莫非李神父,把我这个老朋友给忘了!”
心情舒畅的朱宜锋难得的开起了玩笑来。
“怎么会,朱先生,难道,你就是大都督?”
“不过就是个名义罢了!”
仅只是一个名义!
对于这所谓的“大都督”,朱宜锋自然心知这只是一个自封的头衔,可也就是这个头衔,安稳了人心,夺占武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府设幕,而这都督府便是他开出的“府”,至于当初的黄州义军自然也就易名为“大汉义军”,然后论功行赏一番。
或许,这很无奈,但却非常现实。
革命也好,起义也罢,说白了,到最后不过只是利益的再分配,即便是充满理想的革命家身边也难免充斥着一群投机分子,更何况自己的身边本来就是一群投机之徒。
“李神父,你我是老朋友了,咱们不用那么客气!”
因为对李文秀有所图的关系,所以朱宜锋对其自然是“刻意结交”,在他的一番刻意下,两人间的关系,又拉近许多,而在李文秀得其其夫人居然是天主教徒时,更是变得越发激动起来。
作为一名传教士,他自然知道若是大都督夫人信奉天主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极有可能获得于湖北传教的许可,这正是困扰他多年的问题——作为外国人,他甚至需要化妆成中国人,才能传教。
“……所以,我只能通过收养向如玉欣一般的孤儿,向其传授主的福音。”
在李文秀提及玉欣时,朱宜锋没来由的又想到那双妩媚灵动的美眸,心底不由一热,但心有所思的他随即把那个念头甩来。
“不知玉欣他们在小修院里,除了学习上帝的福音之外,是否还学习其它的知识?”
看着李文秀,在一番刻意结交之后朱宜锋终于还是谈到了请其来的目的。这才是他最主要目的,他想知道在那所小修院里的学生都学着什么?
“他们还要学习中意文字,数学、地理以及音乐、美术……不过大都督,您是知道的,受限于清国官员的限制,整个小修院只有我一名神父,所以在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学习主的福音以及中意文字,至于其它课目,只是稍有涉猎……”
从来澳门算来,来中国已经二十年的李文秀深知中国人的习惯,他们问问题时,总喜欢绕着弯子,当他注意到对方的注意力更多的在小修院,准确的来说是在小修院孤儿院的时候,他便隐隐觉得的,也许,这才是对方的目的所在,
“李神父,你已经看到了,现在的武昌城内外,几乎完全为他人焚毁!”
就在李文秀不知其为何提及武昌城时,朱宜锋的话语却在他的耳边炸响了。
“如果,我同意你在武昌城内修建一所教堂,并且无偿赠予你们一块用于建教堂的土地,那么,你觉得可以吗?”
“当然!”
用力的点着头,李文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这是真的吗?难道这就是上帝对个坚持传播福音的回报吗?但是……转念一想,想到对方是投机商人出身,心知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他连抑下心底的激动。
“但是阁下,你又需要什么样的回报吗?”
或许,这位大都督的妻子是教徒,但他原本却只是一个投机商,他又怎么可能会无偿的提供这一切呢?
“学校、教员!”
缓声吐出这四个字后,朱宜锋盯视着穿着神父袍的李文秀,现在,于自己的治下,他再也不用化妆成普通的百姓。
之所以朱宜锋会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他非常清楚,在鸦片战争之后的百年间,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一系列的教会学校,将西方的教育引进中国。教会学校虽然在主观上是这些神父为了传播宗教思想,发展教徒,但客观上宣传了西方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尤其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于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而这正是朱宜锋所需要的,毕竟此时的中国,经过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之后,早已同世界脱钩,对于西方科技文明更是知之甚少,而这正是他试图改变的,唯一能够向他提供帮助的,帮助他建立现代教育的,就只有这些目的不纯的传教室。
“什么?大都督,你是说在武昌办一所教会学校吗?”
这有什么问题吗?
“没错!”
点头之余,朱宜锋又摇头说道。
“我所指的教会学校,恐怕和你想象的不同,并非仅只是为了传播福音开辟门路,教学内容也不能主要限于宗教书籍,或许,你们创办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传教的助手,但是,我希望,这所学校能够成为传播西学的组织,他更多的是学习西洋世俗文明,而不仅仅只是传播福音!”
“这……”
惊讶的看着面前的这位大都督,李文秀并没有去反对对方的建议,实际上,作为传教士的他非常清楚,这是一个机会!一个从未曾有过的机会,可以在武昌的城市中心开办教堂,同样也可以在这里创办一所教会学校,在向他们传递西洋现代科技文明的同时,亦可以向他们传播福音。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都督,您的想法非常好,但是我来到中国已经二十年了,甚至在湖北传教也已经有十年之久,相信我,贵国的很多人对于主的福音是排斥的,在小修院的,也都是以孤儿为主,只有少数教徒的子女,在其它地区,为了吸引学生,教会学校一直都是通过免收学费和膳食费,甚至还提供衣服、路费等等手段以吸引学生,可是即便是如此,教会学校的招生依然十分困难,没有学生,您的想法,恐怕很难实现!”
“学生,你不用担心!”
面上展现出笑容的朱宜锋看着李文秀说道。
“至少一千名学生,可以吗?问题是,你能够给我带来足够的老师吗?”
“什么?”
就在李方秀激动之余,朱宜锋却笑说道。
“李神父,先不要那么激动,我想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