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过年了!”楼下的熊孩子成群结队,手里拿着鞭炮,包里装着小烟花,让人不禁想到了小时候自己调皮的样子。
过年对一个孩子和一个家庭都意义重大,它代表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老去,它也诠释着孩子不想长大的纠结,以及父母盼着孩子快乐成长的愿望。
一早起来,新年气味熏着整个屋子。
中午过后,大街小巷的商户也关门熄火,带上山珍海味回家过年。
在过年前一个月、半个月左右的时候,沐子家乡的人们都会把自家养了一年的肥猪牵来宰杀,然后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吃一顿热闹的杀猪饭,一起分享丰盛猪肉大餐和即将过年的喜悦!
这不仅仅寓意着热火朝天过年的开始,也寓意着来年大丰收!
杀完年猪后便将鲜肉粘上盐放进腌缸,腌制几天后取出来,然后搭好架子,用柴火烟熏火燎。一段时间后,肉就会变得色泽油黄透亮、香味扑鼻。
沐子还记得小时候父母会在架子上割几块没熏好的腊肉,用铁签串来烤给她和弟弟吃,充满柴火味的腊肉味道真的好极了,“秋”好的腊肉还可以保存很久,不会变质!
扫扬尘就是年终大扫除,以前每年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而沐子却选择在除夕今天早上打扫。
按民间的说法是,除了扫除灰尘外,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也是沐子家乡人对辞旧迎新的表现。
很多地方都有“二十八,打糍粑”的说法,年近三十的时候,外面冰天雪地,屋里糍粑打得热火朝天!
虽然平时每隔几天都会赶场,但一年的最后“一场”,和往日的赶场意义完全不一样,场景也不一样。
年前的最后一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赶,购买各种年货,有吃的,有玩的,一样不落,尤其是鸡、鱼肉都要买上,鸡预示着吉利,鱼当然就是年年有余了!
沐子和妈妈在厨房忙着,沐白为家里的每一道门贴上了火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沐白看着“福”字,一开始不知道怎么贴,差点闹出笑话,经过沐子的讲解,他知道了原来民间有把福字倒贴的说法,“福倒”寓意着“福到”。
但如果你是贴在大门上的,一定要正贴,大门的“福”字的倒着贴话,可就把福气倒在门外了,不过里屋的“福”字适合倒着贴,寓意把“福”倒在自己家里!
年夜饭就是大家期待了一年的团圆饭,一年后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一家人一起张罗好年夜饭,之前准备的鸡鸭鱼肉统统都会在今天上桌,并且还要在餐桌上铺满松树叶,寓意着岁岁长青。
而且年夜饭动筷之前要先在每道菜之间夹出一筷子以备祭祀先人。年夜饭要慢慢吃,用大人们说的话就是:要吃出吃了一年的感觉。
作为小孩最爱过年的原因之一,就是年三十的时候,长辈们还会给晚辈发新年红包——压岁钱!沐子父母主动给孩子发了压岁钱,只见姐弟两人咧嘴一笑,不好意思的收下了压岁钱。
除夕之夜,吃完年夜饭之后,全家团聚在一起闲聊、看春晚,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不过现在沐子家守岁的方式,都变成了集体“打麻将”通宵!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凌晨00:00时刻,在家乡有“开门爆竹”一说,就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这应该大家小时候最爱的新年习俗之一!每年从大年初一开始,孩子都会去给长辈们拜年,拜年是一种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
晚辈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钱,俗称“送钱粮“!
每年的大年初一或者元宵节的早上,妈妈都会起床为家里准备又白又糯的汤圆作为早餐,这个时候用汤圆作为早餐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可是这一次的元宵只剩下爸爸和妈妈两人在家过了。
新年的第一天吃汤圆,从味道上取其甜甜美美之意,从字面上体现一种圆满之意!
除了这些必做“年事”之外,在家乡过年的时候还有一些“过年必须遵守的禁忌”,比如大年初一不准扫地,新年期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等等。
立口家乡黄土地的人们最注重的节日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
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
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
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
“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
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
“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
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
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
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
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
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
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
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
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
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
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
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
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
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
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而璃儿和云涛家乡的年味却是别具一格的,过小年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
祭灶的仪式是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
举行过灶祭后,就要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各地都会选择从小年开始进行掸尘,家里有铜器要擦的十分光亮,也就是年终大扫除,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三羊(阳)开泰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贴春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
他们互相发送着祝福短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朋友的珍惜以及对家人的爱戴。
整个新年,温暖着每个忙碌的人,它给大家带来的何止是团聚,还有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与期待,这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赞美。
过年,应该是地球人最好的相聚方式,年夜饭,应该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一餐。
过年对一个孩子和一个家庭都意义重大,它代表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老去,它也诠释着孩子不想长大的纠结,以及父母盼着孩子快乐成长的愿望。
一早起来,新年气味熏着整个屋子。
中午过后,大街小巷的商户也关门熄火,带上山珍海味回家过年。
在过年前一个月、半个月左右的时候,沐子家乡的人们都会把自家养了一年的肥猪牵来宰杀,然后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吃一顿热闹的杀猪饭,一起分享丰盛猪肉大餐和即将过年的喜悦!
这不仅仅寓意着热火朝天过年的开始,也寓意着来年大丰收!
杀完年猪后便将鲜肉粘上盐放进腌缸,腌制几天后取出来,然后搭好架子,用柴火烟熏火燎。一段时间后,肉就会变得色泽油黄透亮、香味扑鼻。
沐子还记得小时候父母会在架子上割几块没熏好的腊肉,用铁签串来烤给她和弟弟吃,充满柴火味的腊肉味道真的好极了,“秋”好的腊肉还可以保存很久,不会变质!
扫扬尘就是年终大扫除,以前每年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而沐子却选择在除夕今天早上打扫。
按民间的说法是,除了扫除灰尘外,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也是沐子家乡人对辞旧迎新的表现。
很多地方都有“二十八,打糍粑”的说法,年近三十的时候,外面冰天雪地,屋里糍粑打得热火朝天!
虽然平时每隔几天都会赶场,但一年的最后“一场”,和往日的赶场意义完全不一样,场景也不一样。
年前的最后一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赶,购买各种年货,有吃的,有玩的,一样不落,尤其是鸡、鱼肉都要买上,鸡预示着吉利,鱼当然就是年年有余了!
沐子和妈妈在厨房忙着,沐白为家里的每一道门贴上了火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沐白看着“福”字,一开始不知道怎么贴,差点闹出笑话,经过沐子的讲解,他知道了原来民间有把福字倒贴的说法,“福倒”寓意着“福到”。
但如果你是贴在大门上的,一定要正贴,大门的“福”字的倒着贴话,可就把福气倒在门外了,不过里屋的“福”字适合倒着贴,寓意把“福”倒在自己家里!
年夜饭就是大家期待了一年的团圆饭,一年后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一家人一起张罗好年夜饭,之前准备的鸡鸭鱼肉统统都会在今天上桌,并且还要在餐桌上铺满松树叶,寓意着岁岁长青。
而且年夜饭动筷之前要先在每道菜之间夹出一筷子以备祭祀先人。年夜饭要慢慢吃,用大人们说的话就是:要吃出吃了一年的感觉。
作为小孩最爱过年的原因之一,就是年三十的时候,长辈们还会给晚辈发新年红包——压岁钱!沐子父母主动给孩子发了压岁钱,只见姐弟两人咧嘴一笑,不好意思的收下了压岁钱。
除夕之夜,吃完年夜饭之后,全家团聚在一起闲聊、看春晚,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不过现在沐子家守岁的方式,都变成了集体“打麻将”通宵!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凌晨00:00时刻,在家乡有“开门爆竹”一说,就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这应该大家小时候最爱的新年习俗之一!每年从大年初一开始,孩子都会去给长辈们拜年,拜年是一种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
晚辈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钱,俗称“送钱粮“!
每年的大年初一或者元宵节的早上,妈妈都会起床为家里准备又白又糯的汤圆作为早餐,这个时候用汤圆作为早餐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可是这一次的元宵只剩下爸爸和妈妈两人在家过了。
新年的第一天吃汤圆,从味道上取其甜甜美美之意,从字面上体现一种圆满之意!
除了这些必做“年事”之外,在家乡过年的时候还有一些“过年必须遵守的禁忌”,比如大年初一不准扫地,新年期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等等。
立口家乡黄土地的人们最注重的节日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
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
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
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
“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
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
“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
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
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
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
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
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
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
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
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
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
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
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
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
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
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而璃儿和云涛家乡的年味却是别具一格的,过小年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
祭灶的仪式是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
举行过灶祭后,就要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各地都会选择从小年开始进行掸尘,家里有铜器要擦的十分光亮,也就是年终大扫除,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三羊(阳)开泰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贴春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
他们互相发送着祝福短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朋友的珍惜以及对家人的爱戴。
整个新年,温暖着每个忙碌的人,它给大家带来的何止是团聚,还有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与期待,这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赞美。
过年,应该是地球人最好的相聚方式,年夜饭,应该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