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朝臣们长达三天的激烈争论,对于李景裕的赏罚安排也终于出炉了。
先说罚的,裕王李景裕降封为彭城王,除淮南东路军节度使之位,剥夺所有的封地。
由一字王变成二字王,这惩罚不可谓不重,这是从亲王降爵成了郡王,彻底断绝了李景裕的争位之路。
按唐制,只有亲王才能继承皇位,嗣王和郡王都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而剥夺所有的封地就是要斩断李景裕的主要经济来源。
与之相比,除淮南东路军节度使位只是小儿科,完全就在李景裕的意料之中,他早就将淮南东路军的六千多人并入了定北军中,淮南东路军中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
说完了罚,那就来说赏的。
授彭城王李景裕定北军节度使之位,节度徐楚两州。赐良田五十顷,赏钱万贯。
这算是间接承认了定北军为朝廷的正规军。
除此之外,皇帝陛下还答应了李景裕的请求,亲自为他和符昭德赐婚。
至于接下来由谁来接任淮南东路军节度使之位,朝臣们并没有提及,大家都心知肚明,现在的淮南东路军早已名不符实了,索性就让它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除了李景裕和符彦卿外,定北军的其他将领都得到了朝廷的赏赐,就连安坐在家的楚州司马杨志杰、楚州长史郑玉安都升了官。
楚州司马杨志杰擢升为翰林院侍读,升了小半级。
楚州长史郑玉安擢升为礼部员外郎,也是升了小半级。
这两人其实是明升暗降,皇帝陛下对这两人在刘延庆一事的处理上十分不满,所以就借机将他们抽调回京,另行委任韩熙载为楚州司马,张世训为楚州长史。
诏书传至徐州,李景裕闻讯大喜,这一切当然都没有出乎他的意料,甚至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他有意为之。
当初他要求郑玉安在奏疏中署名,为的就是这一天。
刘延庆、杨志杰、郑玉安三人在楚州经营多年,他们各自的势力早已根深蒂固,如今刘延庆虽然被铲除了,但是其他二人在楚州的势力依旧不容小觑,就连李景裕都是要依靠杨志杰和萧平才能接管楚州。而且他们还趁刘延庆刚死、李景裕立足未稳之机,瓜分了刘延庆的势力,实力更胜一筹。
一州的司马和长史,节度使是无权任命的,除非是节度使决定跟朝廷彻底撕破脸,否则节度使就只有提名权,没有任命权。当然,节度使提名的人选,朝廷一般都是不会否决的。
所以李景裕不敢也不能在明面上对杨志杰和郑玉安动手。
既然李景裕不能亲自动手,那就让朝廷动手好了。
李景裕让杨志杰和郑玉安在奏疏上署名就是为了让皇帝陛下误以为这两人已经和他结为一党了,为了剪除李景裕的羽翼,皇帝陛下必定会将两人抽掉回京,然后再派两名心腹大臣来楚州牵制李景裕,这就是传说中的帝王之术。
当然,杨志杰终究是为自己立过功的,李景裕也不能将事情做得太绝,所以李景裕在请功的奏疏中盛赞郑玉安之功,对杨志杰之功却只有寥寥几笔带过。
看起来对杨志杰很不公平,但这却已经是李景裕最大的仁慈了!
这就是斗争,敌人坚持的,我就反对;敌人反对的,我就坚持。
知其白而守其黑,知其雄而守其雌。
这就是斗争的艺术。
同理,李景裕说有大功的,那就小赏;李景裕说有小功的,那就大赏。这就是李璟的奖赏准则。
这不同于军功,军功那是实打实的功劳,你敢克扣,那些大兵们就敢对你拔刀子。
而文功不同,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皇帝说你政绩好,那就是好;说你政绩差,那就是差。
一州那么大,若有心在鸡蛋里面挑骨头,怎么可能找不出一两个小问题。
而且皇帝这一次又没说有功不赏,都把他们抽掉回京,还提升了小半级。
只不过这任职的部门就大有讲究了。
杨志杰已年近花甲,干不了几年就要乞骸骨了,先把他抽掉回京担任翰林院侍读,两年之后提升为国子监祭酒,最后以翰林院侍读学士衔光荣致仕。这也算是官宦生涯的一种圆满。
而郑玉安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礼部是六部中油水最少的部门,也没什么政绩可言,一般都是给人养老或者是给权贵子弟镀金的。
所以郑玉安以后的官运那是可想而知了。
先说罚的,裕王李景裕降封为彭城王,除淮南东路军节度使之位,剥夺所有的封地。
由一字王变成二字王,这惩罚不可谓不重,这是从亲王降爵成了郡王,彻底断绝了李景裕的争位之路。
按唐制,只有亲王才能继承皇位,嗣王和郡王都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而剥夺所有的封地就是要斩断李景裕的主要经济来源。
与之相比,除淮南东路军节度使位只是小儿科,完全就在李景裕的意料之中,他早就将淮南东路军的六千多人并入了定北军中,淮南东路军中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
说完了罚,那就来说赏的。
授彭城王李景裕定北军节度使之位,节度徐楚两州。赐良田五十顷,赏钱万贯。
这算是间接承认了定北军为朝廷的正规军。
除此之外,皇帝陛下还答应了李景裕的请求,亲自为他和符昭德赐婚。
至于接下来由谁来接任淮南东路军节度使之位,朝臣们并没有提及,大家都心知肚明,现在的淮南东路军早已名不符实了,索性就让它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除了李景裕和符彦卿外,定北军的其他将领都得到了朝廷的赏赐,就连安坐在家的楚州司马杨志杰、楚州长史郑玉安都升了官。
楚州司马杨志杰擢升为翰林院侍读,升了小半级。
楚州长史郑玉安擢升为礼部员外郎,也是升了小半级。
这两人其实是明升暗降,皇帝陛下对这两人在刘延庆一事的处理上十分不满,所以就借机将他们抽调回京,另行委任韩熙载为楚州司马,张世训为楚州长史。
诏书传至徐州,李景裕闻讯大喜,这一切当然都没有出乎他的意料,甚至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他有意为之。
当初他要求郑玉安在奏疏中署名,为的就是这一天。
刘延庆、杨志杰、郑玉安三人在楚州经营多年,他们各自的势力早已根深蒂固,如今刘延庆虽然被铲除了,但是其他二人在楚州的势力依旧不容小觑,就连李景裕都是要依靠杨志杰和萧平才能接管楚州。而且他们还趁刘延庆刚死、李景裕立足未稳之机,瓜分了刘延庆的势力,实力更胜一筹。
一州的司马和长史,节度使是无权任命的,除非是节度使决定跟朝廷彻底撕破脸,否则节度使就只有提名权,没有任命权。当然,节度使提名的人选,朝廷一般都是不会否决的。
所以李景裕不敢也不能在明面上对杨志杰和郑玉安动手。
既然李景裕不能亲自动手,那就让朝廷动手好了。
李景裕让杨志杰和郑玉安在奏疏上署名就是为了让皇帝陛下误以为这两人已经和他结为一党了,为了剪除李景裕的羽翼,皇帝陛下必定会将两人抽掉回京,然后再派两名心腹大臣来楚州牵制李景裕,这就是传说中的帝王之术。
当然,杨志杰终究是为自己立过功的,李景裕也不能将事情做得太绝,所以李景裕在请功的奏疏中盛赞郑玉安之功,对杨志杰之功却只有寥寥几笔带过。
看起来对杨志杰很不公平,但这却已经是李景裕最大的仁慈了!
这就是斗争,敌人坚持的,我就反对;敌人反对的,我就坚持。
知其白而守其黑,知其雄而守其雌。
这就是斗争的艺术。
同理,李景裕说有大功的,那就小赏;李景裕说有小功的,那就大赏。这就是李璟的奖赏准则。
这不同于军功,军功那是实打实的功劳,你敢克扣,那些大兵们就敢对你拔刀子。
而文功不同,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皇帝说你政绩好,那就是好;说你政绩差,那就是差。
一州那么大,若有心在鸡蛋里面挑骨头,怎么可能找不出一两个小问题。
而且皇帝这一次又没说有功不赏,都把他们抽掉回京,还提升了小半级。
只不过这任职的部门就大有讲究了。
杨志杰已年近花甲,干不了几年就要乞骸骨了,先把他抽掉回京担任翰林院侍读,两年之后提升为国子监祭酒,最后以翰林院侍读学士衔光荣致仕。这也算是官宦生涯的一种圆满。
而郑玉安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礼部是六部中油水最少的部门,也没什么政绩可言,一般都是给人养老或者是给权贵子弟镀金的。
所以郑玉安以后的官运那是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