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叶三看到杨福的供词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心下大惊。杨福不仅凭借自己的长相和大太监汪直相似,在南方招摇撞骗,在商场上呼风唤雨,在官场上也如鱼得水。而且通过各种渠道掌握朝廷的动向,还刺探到了唐甜从深宫中偷运出五百万两黄金,并且把这个绝密情报捅给了叛军杨德章。杨德章是杨福的本家,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起兵北上,动用了六万叛军,准备劫下这五百万两黄金。
可杨福的供词中供出的杨德章叛军动向,竟然在张掖凭空失去了踪迹,那可是六万多人的军队啊!怎么会毫无声息的消失在沙漠中呢?如果不是杨福的供词不实,就是杨德章出了变故,而且是很可怕的变故。杨福的供词只提到了大漠,没有更多的信息,但叶三却在其中嗅到了一股血腥味。因为叶三知道,杨德章的对手将是唐甜,是叶三非常了解而又有很多不解之谜的唐甜。
叶三初来大明就遇到不可思议的事,几十年过去了,那件事始终伴随着他,让他虽然身处高位却很纠结。叶三有一种预感,这件事该有个了结了,不然唐甜不会在这个时候,私运五百万两黄金出京,而且行踪诡秘。叶三千方百计以各种借口出关,然后突然西去,也可以说就是为了这件事。现在他手里有两万骠骑营精锐,遇到任何事也不必担心,可现在杨福的供词中说杨德章活腻歪了,要找唐甜的晦气。叶三不担心杨德章,而是担心杨德章手里的六万贼兵都成了唐甜的盘中餐,那时唐甜手里有了六万贼兵,那场面将会如何呢?
叶三不敢再想下去,他已经等了几十年,多少将士在他的率领下,跨上战马踏上征途就再也没有回来。在边塞,在大漠中,处处都有将士的尸骨。不能再等了,毕其功于一役吧。当叶三率领两万骠骑营精锐出了宣府,向张掖进发的时候,他感受到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自己几十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上天给他的比他要求的还要多。自己开创了不世伟业,那将是一个不朽的传说,名留青史,为亿万人敬仰。自己开创了一个多么神奇的时代,那么多有名的将领都是他的部下,那么多文人志士都是他的臣子,让他有能力纵横天下,建立不朽功勋。
叶三率领两万骠骑营精锐,当机立断向张掖挺进。这是一条艰苦的征途,不但路途遥远,而且还要经过荒芜的沙漠,后勤也很难得到保障,一旦迷路,更是难以想象,军心也会动摇。但叶三有信心,他相信他的军队是一支最强大的军队,将士们的优秀素质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到底具有什么样素质的军队才可以称得上的最强大的军队呢?战争的胜利是将领和士兵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叶三看来,一支军队强大与否可以从其外在表现体现出来。刚开始他率领的军队只能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没有军纪,没有纪律。这样的军队只要受到有组织的军队打击,就会一哄而散,他们绝对算不上强大,所以刚到辽东他就一败涂地。后来他完成了军队的组织结构,他们军容整齐,步伐一致,但斗志不高,士气不盛。他们虽然比乌合之众要强,但遇到更有战斗力的敌人,也必然会被打败,他们也算不是强大。等孤岛军团成立后,军队不但有统一的指挥系统,装备精良,而且士气高涨,在行军途中,士兵们急于表现自己的英勇。军队到了这个档次,他们有气势,有冲劲。他们不畏惧任何敌人。孤岛军团可以称得上是强大的军队,但遗憾的是,他们还不是最强大的。与最强大的军队相比,他们还缺少一种素质。
现在叶三率领的军队就有这种素质,这种素质就是沉默,最强大的军队是一支沉默的军队。这种沉默并不是指军队里的士兵都是哑巴,或者不说话,所谓沉默应该就是这样的一种情景:叶三站在高地上对他的两万将士训话,这两万军队漫山遍野,黑压压占满了山谷、平地。他们不同相貌,不同高矮,不同地方,不同习惯,却挤在同一片地方,听着同一个声音,看着同一个方向——鸦雀无声。这才是所谓沉默的真谛。这才是军队最重要的素质。
叶三率领着这样一支军队,攀越高山,渡过大河,进入沙漠,在这片不毛之地里,有的只是刺眼的阳光和漫天的风沙。他们后勤无法保障,将士们只能自己携带笨重的干粮辎重,不断有人倒下,但余下的人继续沉默着向前走。将士们开始饥饿、口渴、疲劳,但这些都挡不住这群沉默者的脚步,这是一支顽强的军队,支持他们的就是他们心中的信念和目标,他们所作的一切就是要彻底地消灭敌人。
叶三看着他的士兵们,他为自己有这样的部下而感到自豪。但是他明白,这次他率领他们征服沙漠,关键不是排兵布阵,而是要找到敌人。很明显,叛军已经得到了叶三此次的行动计划,他们早就躲藏了起来。茫茫大漠,只靠人力侦查,到哪里能找到人影呢?
军队已经连续行军两个多月,现在粮食和水都不够了,虽然将士们的士气还算高涨,但是他们能坚持多久呢?叶三召来了早就最信任的部将章程询问道:“我们现在在什么位置?”章程回答道:“这个地方叫井台眼,离张掖大约还有四十里。”
井台眼?此地的地名居然还有个井字?这里已经很靠近张掖了,可是据回来的斥候报告,张掖不但没有叛军,连水都没有。难道情报有误,叛军没有到张掖来或是又转移了?
“当地的居民见过有军队路过,可有人说在一个月圆之夜,这些人就突然消失了,不知去向。”章程又汇报道。
“月圆之夜?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叶三也不免紧张起来,他对月圆之夜很敏感。
“也就是半年前的事,当时据可靠线报,唐皇后已经出现在张掖,难道他们是被唐皇后给灭了?”章程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因为他知道,唐甜没有多少人,而对手却是六万人,这是没有可能的,但他们又去了哪里呢?
正当叶三思考的时候,部将叶孤城向他报告了粮食缺乏和饮水殆尽的情况。叶三明白,下决断的时候到了,他看着眼前的两员大将,他们的脸上都显露出沉稳的表情,而叶三却面临着抉择。有很多时候叶三都面临着抉择,而且但凡在重大军事决策上拿主意的时候,就会有一群人在他身边叽叽喳喳,这个说前进,那个说后退,这个说东,那个说西。反正说对了就有功劳,说错了也是叶三做决策,责任推不到别人身上。这样的便宜大家都会去捡,最可怜的就是统帅,因为他是最终的决策者,也是责任的承担者。这个责任并不是赔点钱,道个歉,再内疚内疚就完事的,因为如果判断失误,付出的代价将是两万活生生人的性命。
叶三终于明白历史上许多决策者被击败后的沮丧和失落,现在他也陷入了这种痛苦之中,好好的皇帝不做,抛弃锦衣玉食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受罪,弄不好还有性命之忧,现在到底何去何从呢?叶三考虑再三,决定将更多的将领召集起来,听听他们的意见。果然不出叶三所料,将领们有的说撤退,有的说前进,其中建议撤退的竟然占多数。可大将章程则坚决主张继续前进,但他的意见也很快就淹没在一片反对声中。
叶三终于明白了,召集来这些将领的没有用的,最后主意还是要自己拿。
可杨福的供词中供出的杨德章叛军动向,竟然在张掖凭空失去了踪迹,那可是六万多人的军队啊!怎么会毫无声息的消失在沙漠中呢?如果不是杨福的供词不实,就是杨德章出了变故,而且是很可怕的变故。杨福的供词只提到了大漠,没有更多的信息,但叶三却在其中嗅到了一股血腥味。因为叶三知道,杨德章的对手将是唐甜,是叶三非常了解而又有很多不解之谜的唐甜。
叶三初来大明就遇到不可思议的事,几十年过去了,那件事始终伴随着他,让他虽然身处高位却很纠结。叶三有一种预感,这件事该有个了结了,不然唐甜不会在这个时候,私运五百万两黄金出京,而且行踪诡秘。叶三千方百计以各种借口出关,然后突然西去,也可以说就是为了这件事。现在他手里有两万骠骑营精锐,遇到任何事也不必担心,可现在杨福的供词中说杨德章活腻歪了,要找唐甜的晦气。叶三不担心杨德章,而是担心杨德章手里的六万贼兵都成了唐甜的盘中餐,那时唐甜手里有了六万贼兵,那场面将会如何呢?
叶三不敢再想下去,他已经等了几十年,多少将士在他的率领下,跨上战马踏上征途就再也没有回来。在边塞,在大漠中,处处都有将士的尸骨。不能再等了,毕其功于一役吧。当叶三率领两万骠骑营精锐出了宣府,向张掖进发的时候,他感受到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自己几十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上天给他的比他要求的还要多。自己开创了不世伟业,那将是一个不朽的传说,名留青史,为亿万人敬仰。自己开创了一个多么神奇的时代,那么多有名的将领都是他的部下,那么多文人志士都是他的臣子,让他有能力纵横天下,建立不朽功勋。
叶三率领两万骠骑营精锐,当机立断向张掖挺进。这是一条艰苦的征途,不但路途遥远,而且还要经过荒芜的沙漠,后勤也很难得到保障,一旦迷路,更是难以想象,军心也会动摇。但叶三有信心,他相信他的军队是一支最强大的军队,将士们的优秀素质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到底具有什么样素质的军队才可以称得上的最强大的军队呢?战争的胜利是将领和士兵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叶三看来,一支军队强大与否可以从其外在表现体现出来。刚开始他率领的军队只能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没有军纪,没有纪律。这样的军队只要受到有组织的军队打击,就会一哄而散,他们绝对算不上强大,所以刚到辽东他就一败涂地。后来他完成了军队的组织结构,他们军容整齐,步伐一致,但斗志不高,士气不盛。他们虽然比乌合之众要强,但遇到更有战斗力的敌人,也必然会被打败,他们也算不是强大。等孤岛军团成立后,军队不但有统一的指挥系统,装备精良,而且士气高涨,在行军途中,士兵们急于表现自己的英勇。军队到了这个档次,他们有气势,有冲劲。他们不畏惧任何敌人。孤岛军团可以称得上是强大的军队,但遗憾的是,他们还不是最强大的。与最强大的军队相比,他们还缺少一种素质。
现在叶三率领的军队就有这种素质,这种素质就是沉默,最强大的军队是一支沉默的军队。这种沉默并不是指军队里的士兵都是哑巴,或者不说话,所谓沉默应该就是这样的一种情景:叶三站在高地上对他的两万将士训话,这两万军队漫山遍野,黑压压占满了山谷、平地。他们不同相貌,不同高矮,不同地方,不同习惯,却挤在同一片地方,听着同一个声音,看着同一个方向——鸦雀无声。这才是所谓沉默的真谛。这才是军队最重要的素质。
叶三率领着这样一支军队,攀越高山,渡过大河,进入沙漠,在这片不毛之地里,有的只是刺眼的阳光和漫天的风沙。他们后勤无法保障,将士们只能自己携带笨重的干粮辎重,不断有人倒下,但余下的人继续沉默着向前走。将士们开始饥饿、口渴、疲劳,但这些都挡不住这群沉默者的脚步,这是一支顽强的军队,支持他们的就是他们心中的信念和目标,他们所作的一切就是要彻底地消灭敌人。
叶三看着他的士兵们,他为自己有这样的部下而感到自豪。但是他明白,这次他率领他们征服沙漠,关键不是排兵布阵,而是要找到敌人。很明显,叛军已经得到了叶三此次的行动计划,他们早就躲藏了起来。茫茫大漠,只靠人力侦查,到哪里能找到人影呢?
军队已经连续行军两个多月,现在粮食和水都不够了,虽然将士们的士气还算高涨,但是他们能坚持多久呢?叶三召来了早就最信任的部将章程询问道:“我们现在在什么位置?”章程回答道:“这个地方叫井台眼,离张掖大约还有四十里。”
井台眼?此地的地名居然还有个井字?这里已经很靠近张掖了,可是据回来的斥候报告,张掖不但没有叛军,连水都没有。难道情报有误,叛军没有到张掖来或是又转移了?
“当地的居民见过有军队路过,可有人说在一个月圆之夜,这些人就突然消失了,不知去向。”章程又汇报道。
“月圆之夜?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叶三也不免紧张起来,他对月圆之夜很敏感。
“也就是半年前的事,当时据可靠线报,唐皇后已经出现在张掖,难道他们是被唐皇后给灭了?”章程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因为他知道,唐甜没有多少人,而对手却是六万人,这是没有可能的,但他们又去了哪里呢?
正当叶三思考的时候,部将叶孤城向他报告了粮食缺乏和饮水殆尽的情况。叶三明白,下决断的时候到了,他看着眼前的两员大将,他们的脸上都显露出沉稳的表情,而叶三却面临着抉择。有很多时候叶三都面临着抉择,而且但凡在重大军事决策上拿主意的时候,就会有一群人在他身边叽叽喳喳,这个说前进,那个说后退,这个说东,那个说西。反正说对了就有功劳,说错了也是叶三做决策,责任推不到别人身上。这样的便宜大家都会去捡,最可怜的就是统帅,因为他是最终的决策者,也是责任的承担者。这个责任并不是赔点钱,道个歉,再内疚内疚就完事的,因为如果判断失误,付出的代价将是两万活生生人的性命。
叶三终于明白历史上许多决策者被击败后的沮丧和失落,现在他也陷入了这种痛苦之中,好好的皇帝不做,抛弃锦衣玉食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受罪,弄不好还有性命之忧,现在到底何去何从呢?叶三考虑再三,决定将更多的将领召集起来,听听他们的意见。果然不出叶三所料,将领们有的说撤退,有的说前进,其中建议撤退的竟然占多数。可大将章程则坚决主张继续前进,但他的意见也很快就淹没在一片反对声中。
叶三终于明白了,召集来这些将领的没有用的,最后主意还是要自己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