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大学堂
“詹天佑修筑大草原铁路已经将归化城至京城路段铺设完毕,正在筹划建设从归化城到兰州卫的铁路段建设,被铁路建造委员会定位大草原铁路第二期,第三期则从兰州卫到乌鲁木齐。 ”工部尚书说道。
虽然楚云因为要关注太多的事情导致他经常忘记一些事情的进展,但是工部可是时刻关注着铁路建设的情况,铁路建设的投入很大,无论人力还是物力都耗资甚多。
分为三期的大草原铁路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浩大的铁路工程了。这条看上去有些“奢侈”的铁路不能够立刻带来可以见到的益处,但如果以后有了这么一条铁路,蒙古草原、西域、中原、华北等地区就被牢牢地捆绑在一起。蒸汽机车的轰鸣将宣告着游牧的时代彻底结束,骑兵再也不能在大草原上来去如风,乘坐蒸汽机车、背着火枪的步兵将沿着铁路无往而不利。
对于詹天佑建造铁路的事情,楚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确认了进度以后点点头。支持他最好的方式就是保证大草原铁路有源源不断的财政投入。
“教育部负责的学校制改革进度如何?”楚云又问道。
“学校制改革正在进行,科学院已经完成了对师资、学员的划分。以后科学院将成为最高的科研机构,下面的院系拆分为一个综合大学堂和十几个功能大学堂,包括地质大学、农业大学、工业大学等大学堂。每个行省、府应当设立相应的中学学堂、小学私塾,按照人口数量和富庶程度规定中学学堂、小学私塾的最低数量,无法完成的地方父母官将会面临考核上的污点。除了科学院总部分立以外,辽东科学院正式改名为辽东大学堂,南京科学院改名为南京大学堂。”新上任的教育部长说道。
一瞬间有了三所综合大学堂和十几个功能大学堂,楚云自己都觉得恍然如梦。这些大学堂可不是专门研究四书五经的学堂,而是培养精通天文地理、冶金水利、高等数学、空气动力的人才,每一个大学堂的人数有数百人到上千人不等,他们之中每一个的才能都可能远超前人,毕竟他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向更高更远的层次仰望。
而且如此大规模地生产人才,在17世纪中期还没有形成近现代意义上大学的时代太过可怕了。
楚云想到在他的努力下,华夏本土年产上万近现代教育体制下培养的人才,经过几代的积累将会有多么恐怖……以后就不是他一个人在奋斗了,接受了新式教育出来的人也会极力维持他们所理解的世界观。
“辽东大学堂和南京大学堂都已经更名,不知道京城的大学堂应该起什么名字?”教育部长问道。
“直接叫做京师大学堂就好了。”楚云对于命名这件事一向并不怎么在意,有时候很简单粗暴。
“对于不同的大学堂,官府负责划地给它们,最好在京城的不同地段,以方便进行针对教学。每所大学堂根据生源数量和教学性质制定办学经费,费用由户部补足。如工业大学堂所需大量机器,经费自然是比师范大学堂要多的。”教育部长看向了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一阵苦笑。户部掌管着帝国的钱袋子,不论哪个部门都要找上他们,作为一个后勤性质的部门可不容易啊。
“以后教育部除了按照定额批准经费以外,还需要查看不同大学堂培养人才之指标酌情增减经费。还应给不同大学堂相当程度的自由进行自我管理、自由竞争。”楚云稍微提醒。
“是。还有一个问题,目前只有辽东、南京城、京城拥有大学堂,其他行省的学子可能会有些不满与埋怨。”教育部长说道。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很多事不能够做大十全十美。我们没有那么多科学家和教书先生分配到各个行省,也不能够做到每个地方招收的学子数量一模一样。有些行省人口数量较多,有些行省如江浙地方识字的士子数量多,还有些新纳入的行省如南洋行省连会说汉语的人都没有多少……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只能够委屈一批人了。”楚云说道。
不是他不想要每个行省一个大学堂,只是客观条件太过艰难,如果没有大批召唤过来的科学家的存在,以及在辽南的时候就有像是大玉儿、李、李依竹等一批学员经过几年的成长能够独当一面,连现在的十多所大学堂都无法组建。
“不过他们无须如此沮丧,该有的迟早都会有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楚云说道。
“刑部这边……对于苏州城火烧纺织厂的案件准备开始审理,主审机构是苏州法庭,由知府、总兵进行监督。”刑部侍郎谈及吵吵嚷嚷了几个月的案件。
劳动法和工会法出来以后,刑部看到苏州城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商人们没有剧烈的反弹,便准备彻底了解这一系列事情。
“法不可违,这是至高的原则。只是这件事情处罚太重恐怕会让不少纺织工人寒心,如何拿捏就要看苏州法庭的了。”楚云并不想怎么干预这件事情,反而想要看法庭制度会出来怎样的判决。
“苏州城手工者工会的选举也在进行……不过我们担心会有人恶意从中操纵,毕竟民众无知,很有可能被人利用……”工部的官员说道。
工会是由工部进行监督,工部最为担心的就是有人操纵选举。
“如果有人举报,我们就动用人力前去核查,暗箱操作者将处以重刑甚至死刑。”楚云说道。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楚云只能够走一步看一步了。
两地叛乱和苏州城的动荡拖延住了他进军东瀛的计划,他也想要尽快解决内部的事情,好抽出精力和财力发动对外战争。
“倒幕联军还能够撑得住吧?”楚云想到了东瀛内战的事情,向参谋部的人问道。
倒幕联军千万不要在他还没有出手前就被击溃了。
虽然楚云因为要关注太多的事情导致他经常忘记一些事情的进展,但是工部可是时刻关注着铁路建设的情况,铁路建设的投入很大,无论人力还是物力都耗资甚多。
分为三期的大草原铁路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浩大的铁路工程了。这条看上去有些“奢侈”的铁路不能够立刻带来可以见到的益处,但如果以后有了这么一条铁路,蒙古草原、西域、中原、华北等地区就被牢牢地捆绑在一起。蒸汽机车的轰鸣将宣告着游牧的时代彻底结束,骑兵再也不能在大草原上来去如风,乘坐蒸汽机车、背着火枪的步兵将沿着铁路无往而不利。
对于詹天佑建造铁路的事情,楚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确认了进度以后点点头。支持他最好的方式就是保证大草原铁路有源源不断的财政投入。
“教育部负责的学校制改革进度如何?”楚云又问道。
“学校制改革正在进行,科学院已经完成了对师资、学员的划分。以后科学院将成为最高的科研机构,下面的院系拆分为一个综合大学堂和十几个功能大学堂,包括地质大学、农业大学、工业大学等大学堂。每个行省、府应当设立相应的中学学堂、小学私塾,按照人口数量和富庶程度规定中学学堂、小学私塾的最低数量,无法完成的地方父母官将会面临考核上的污点。除了科学院总部分立以外,辽东科学院正式改名为辽东大学堂,南京科学院改名为南京大学堂。”新上任的教育部长说道。
一瞬间有了三所综合大学堂和十几个功能大学堂,楚云自己都觉得恍然如梦。这些大学堂可不是专门研究四书五经的学堂,而是培养精通天文地理、冶金水利、高等数学、空气动力的人才,每一个大学堂的人数有数百人到上千人不等,他们之中每一个的才能都可能远超前人,毕竟他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向更高更远的层次仰望。
而且如此大规模地生产人才,在17世纪中期还没有形成近现代意义上大学的时代太过可怕了。
楚云想到在他的努力下,华夏本土年产上万近现代教育体制下培养的人才,经过几代的积累将会有多么恐怖……以后就不是他一个人在奋斗了,接受了新式教育出来的人也会极力维持他们所理解的世界观。
“辽东大学堂和南京大学堂都已经更名,不知道京城的大学堂应该起什么名字?”教育部长问道。
“直接叫做京师大学堂就好了。”楚云对于命名这件事一向并不怎么在意,有时候很简单粗暴。
“对于不同的大学堂,官府负责划地给它们,最好在京城的不同地段,以方便进行针对教学。每所大学堂根据生源数量和教学性质制定办学经费,费用由户部补足。如工业大学堂所需大量机器,经费自然是比师范大学堂要多的。”教育部长看向了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一阵苦笑。户部掌管着帝国的钱袋子,不论哪个部门都要找上他们,作为一个后勤性质的部门可不容易啊。
“以后教育部除了按照定额批准经费以外,还需要查看不同大学堂培养人才之指标酌情增减经费。还应给不同大学堂相当程度的自由进行自我管理、自由竞争。”楚云稍微提醒。
“是。还有一个问题,目前只有辽东、南京城、京城拥有大学堂,其他行省的学子可能会有些不满与埋怨。”教育部长说道。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很多事不能够做大十全十美。我们没有那么多科学家和教书先生分配到各个行省,也不能够做到每个地方招收的学子数量一模一样。有些行省人口数量较多,有些行省如江浙地方识字的士子数量多,还有些新纳入的行省如南洋行省连会说汉语的人都没有多少……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只能够委屈一批人了。”楚云说道。
不是他不想要每个行省一个大学堂,只是客观条件太过艰难,如果没有大批召唤过来的科学家的存在,以及在辽南的时候就有像是大玉儿、李、李依竹等一批学员经过几年的成长能够独当一面,连现在的十多所大学堂都无法组建。
“不过他们无须如此沮丧,该有的迟早都会有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楚云说道。
“刑部这边……对于苏州城火烧纺织厂的案件准备开始审理,主审机构是苏州法庭,由知府、总兵进行监督。”刑部侍郎谈及吵吵嚷嚷了几个月的案件。
劳动法和工会法出来以后,刑部看到苏州城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商人们没有剧烈的反弹,便准备彻底了解这一系列事情。
“法不可违,这是至高的原则。只是这件事情处罚太重恐怕会让不少纺织工人寒心,如何拿捏就要看苏州法庭的了。”楚云并不想怎么干预这件事情,反而想要看法庭制度会出来怎样的判决。
“苏州城手工者工会的选举也在进行……不过我们担心会有人恶意从中操纵,毕竟民众无知,很有可能被人利用……”工部的官员说道。
工会是由工部进行监督,工部最为担心的就是有人操纵选举。
“如果有人举报,我们就动用人力前去核查,暗箱操作者将处以重刑甚至死刑。”楚云说道。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楚云只能够走一步看一步了。
两地叛乱和苏州城的动荡拖延住了他进军东瀛的计划,他也想要尽快解决内部的事情,好抽出精力和财力发动对外战争。
“倒幕联军还能够撑得住吧?”楚云想到了东瀛内战的事情,向参谋部的人问道。
倒幕联军千万不要在他还没有出手前就被击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