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清明
    钱云飞叹道:“这朱佑樘为什么突然来到南京城里呢?难道他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阴谋么?”鲁长老道:“这也未必,你忘记啦!现在正是清明后不久,我们先是在西湖于谦大人墓前碰见了朱骥夫妇,随后在南京城里碰见这朱佑樘,说不定这朱佑樘真的是来祭祀他的老祖宗呢!”众人听了均顿时醒悟过来,钱云飞道:“难怪前不久东郊紫金山上的孝陵园突然戒备森严,原来他是来祭祀朱元璋夫妇来的。”杨聪听了众人的话,顿时想了起来,这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均葬在紫金山的孝陵园,想来这朱佑樘真的是来祭祀祖宗来的,却无意中被众人撞上。
    杨聪叹道:“原来匆匆又过了一年,又到了清明时节啦!”他想起自己的父母葬在北京的郊外,自己还没有在清明节好好去祭祀过,而这朱骥夫妇特意从北京城赶到西湖来祭祀自己的父母,那朱佑樘也来祭祀自己的祖宗,便叹了一口气。众人也都叹道:“又到了清明时分啦!时间过得也真快!”众人在江湖中忙忙碌碌,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谁也没有注意到这清明节的来临。这清明节是中原汉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说来还有一段与朱元璋有关的故事。这清明节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郑国时期的上巳节,当时取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节。后汉书记载:“是月上巳,溱洧两水,执兰招魂续鬼,祓除不祥……,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郊外执兰招魂祭奠,并到朝东流的河流中洗浴,以除污邪。
    清明节的形成,与晋国的寒食节有最深的渊源。汉代的刘敬叔在异苑中记载: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内讧,公子重耳出逃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于是逃往齐国,途中无食物可食,只好拿野菜充饥。重耳自幼长在宫中,咽不下野菜。其中有一个叫介之推的侍从,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谎称是麻雀汤,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的时候,重耳才发现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的,经过追问明白了真相,重耳顿时大为感动,他发誓日后若能回国登上皇位,定会报答介之推“割肉裹腹”之恩。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晋国,并平定了叛乱当上了国君,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跟随他出逃的人都得到了封赏,介之推不愿为官,带着老母亲归隐山林,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也把他给忘了,后来经过左右提醒他才记起介之推来,他几次派人相请介之推出山为官,但介之推并不出山。为了逼介之推下山,晋文公就下令放火烧山。没想到的是,介之推宁死也不愿下山,与他的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柳树被烧死了。他临死前在一棵柳树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事后痛心不已,于是下令每年在介之推被烧死的这天禁烟火,只吃冷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唐代以后,人们逐渐把上巳节和寒食节合在一起过,改为清明节,把纪念介之推转为扫墓,也不再吃冷食,于是就形成了驱鬼除邪,祭奠亡灵的习俗。到了元朝时期,元朝的皇帝对死后埋葬和祭祀均看得很淡,这与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关系,蒙古人死后不修建陵墓,尸骨埋入草原,以便肥沃草原,他们认为这样回归大地是最好的葬礼,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是如此。据多桑蒙古史记载:“当时成吉思汗埋葬后,葬地便广种树木;以后树木丛生,成为密林,不复辨墓处何林木之下。”后来元朝历代十几个皇帝死后均是如此。据明清时期的叶子剞在草木子一书记载,元朝的皇帝死后,不用棺椁,也无殉葬器,一律葬于漠北的一个叫起辇台的地方,只用“枕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似人体形状大小合为棺,置体其中。”再加髹漆,以黄金为圈,三圈固定,内无金银器皿,深埋于草原之下,埋葬时派一支军队封锁该地区,等来年荒草遍野之时,才解除封锁,以后也从不来祭祀。蒙古人不重视清明节,他们入关后也不准汉人在清明节祭祀,以免汉人借清明节的祭祀活动从事反蒙古人的统治,因此到了元代,清明节人们便不敢再祭祀祖先了。

章节目录

无相神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阿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阿志并收藏无相神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