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后第三天,紫禁城里仍旧保留了节日的气氛,京城里有名的诸如唱弋阳腔的李家班、唱昆曲的贺家班等,被轮流召进宫中演剧。两宫皇太后白天看孙子,晚上看戏,多少年来都没有这么开心过。自张居正死后正式开始亲政的朱翊钧,心情也从来没有现在这么开朗。他似乎找到了那么一点点君临天下的感觉,宸纲独断而不担心有人掣肘。这天上午,当他读到张四维呈上的阐述冯保为何不能封爵的条陈后,便命人将冯保召来,把这份条陈拿给他看。
冯保一心想借皇长子出生的吉庆晋封一个爵位,为此他找过李太后与皇上,都表示同意。他还以为这事儿铁板钉钉,却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张四维跳出来反对。冯保一字一句看过那份条陈,不禁联想到中秋节晚上妙尼所讲的话,越发相信昔日在他面前唯唯诺诺的张四维,如今已变成了他的克星。不怕对头事,就怕对头人。张四维搬出祖宗法典,说前朝十二个皇帝,除了武宗皇帝手下的巨奸刘瑾因为擅权自用封了伯爵外,断没有一个太监晋封爵号。他摆出这个道理,冯保纵有一肚子怒火也无从争辩,只得讷讷言道:
“启禀皇上,老奴能否封爵,全凭皇上恩典,他张阁老怎么能干涉?”
冯保哪里知道不肯给他封爵正是朱翊钧的意思。但朱翊钧此时却装出一副同情冯保的样子,在阁中一边踱着方步一边说道:
“大伴,您多年来竭心事朕,既有功劳,更有苦劳。这次皇长子降生,朕本有心封您一个爵号,只是张四维这份条陈奏上,给朕添了麻烦。”
冯保不知就里,犹自乞求道:“皇上,您九五至尊一言九鼎,赏老奴一个爵位,哪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朱翊钧摇摇头,指着条陈说:“大伴,您看看张阁老的本子,说得多难听。他说前朝太监只有一个刘瑾是封过伯爵的,这刘瑾后来被武宗皇帝爷凌迟处死,那爵位自然也就革掉了。国朝既无故事可循,朕若一意孤行给您封爵,外廷那帮官员恐怕又要大嚼舌头,不出十天,就会有一大把弹劾的奏本送到朕的案头。”
听到这里,冯保才隐隐约约感觉到皇上的态度原也暧昧,知道再说下去终不济事,只得改口道:
“既如此说,老奴岂敢令皇上为难,这事儿就算了吧。”
冯保黯然神伤,怏怏离开乾清宫,一连多日寝食不安。晋封颁告那天,也有人前来向他道喜,说是皇上旨意,要荫他一个弟侄做锦衣卫都督佥事。他听了哭笑不得,忖道:“这算哪回事儿呀,咱也不是孩子,跟大人闹别扭,赏一颗糖哄着。”内心中对朱翊钧已是生了腹诽,对张四维更是恨之入骨。琢磨再三,他觉得皇上之所以突然间变得倨傲起来,是因为内有张鲸、外有张四维两人的挑拨唆使,便暗地里找亲信商量,设计如何将这两个人除掉。就在他这里紧锣密鼓密谋铲除二张的时候,朝局又接连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八月底,兵科给事中顾允忽然给朱翊钧上了一道奏本,言各地总兵不宜久任,为了防止各边驻防军门拥兵自重,应经常给他们换防。其中特别提到蓟镇总兵戚继光,说他从浙江调来蓟镇,一晃已坐纛十四年,拱卫京师责权重大,尤其应该换任。皇上很快下旨同意此一建议。第一批换防的总兵官共有六名,赫然列于榜首的是戚继光。他卸下蓟镇总兵帅印,远调广东,虽然职务不变——都是二品总兵之衔,但实际上大相径庭。在蓟镇行辕,他麾下强兵劲旅共有二十万人之多,而广东总兵统领的兵士只有一万多人,对付的也仅只是海盗流贼。调动文书上还特别申明纪律,各总兵接旨之日即行解除本辕兵权,三日内启程赶赴新任。此道圣旨一经公布,立刻舆论大哗。谁都知道,戚继光是张居正生前的第一爱将,正是因为有他领兵固守长城,十四年来,鞑靼胡虏才一直不敢犯边,京城也因此固若金汤。如今突然将万历王朝的第一名将戚继光调出蓟镇,让一个碌碌无为的继任者面对塞外兵强马壮的虎狼之师,这一措置的确令人大惑不解。正在戚继光与麾下将士挥泪而别束装上任之时,又一个爆炸性新闻在京城传开:吏部尚书王国光被勒令致仕回籍闲住。其因也很简单,十三道监察御史杨寅秋于九月初写本呈至御前,弹劾王国光六条罪状。熟悉王国光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些所谓的罪状都似是而非,有的干脆就是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按常规,皇上接到此等奏本,应该责成都察院派员核查落实再作处理。但是,按乾清宫奉御太监传出的消息,朱翊钧读罢此本,立刻勃然大怒,当即授意内阁拟旨将王国光免职。如此草率惩处名列天下文官之首的吏部尚书,这在朱翊钧还是第一次。如果说将戚继光调离京师,官场中人一时还看不清皇上的真实目的,那么,在王国光突遭解职之后,所有人都强烈地意识到京城里风向已变。张居正柄政十年,几乎所有衙门中的重要职位都被他众多的同乡同年门生亲信们所占据。与他心心相印的政友甚多,但最得他青睐的却只有戚继光与王国光二人。可是在短短半个月内,这一文一武两个声名显赫的大臣,竟都相继被逐出京城。一时间,京城各大衙门人心惶惶,几乎所有官员都在密切注视着皇上的一举一动……
在这个非常时期,最能从种种细微末节处感受到祸机四伏的人,当还是冯保。戚继光与王国光的废黜,让他察觉到皇上与张四维似乎达到了某种默契——张四维组织他的门生对张居正的亲信一个一个进行弹劾,而朱翊钧对这类本子是来一道准一道,断没有驳回的时候。到这时候,冯保终于明白张四维的所谓“掏墙法”,就是将张居正生前倚重的干臣一个一个拔除。一俟这些“基石”被搬走,最后就轮到生吞活剥收拾他了。这位数十年来在大内争斗中一直游刃有余的老公公,这一下算是真切地感到了大限临头,但他不甘心任人摆布束手待毙。经过一番分析,冯保认为欲除张四维,先得把藏在司礼监里头的“奸细”张鲸除掉。正是这个一口一个“冯爷”,在他面前装龟孙子的家伙,早就背着他暗地里和张四维勾勾搭搭。近些时,更是每日里鬼鬼祟祟在乾清宫与内阁之间来往穿梭跑个不停。放在三个月前,冯保若想收拾张鲸,简单得如同捏死一只蚂蚱。但现在谈何容易,张鲸外结张四维,内有皇上袒护,中山狼已是成势。冯保思之再三,决心借助李太后的力量除掉这心头之患。
自张居正去世,朱翊钧亲政之后,李太后待在慈宁宫里已经很少过问国事了。朱翊钧批览奏疏,也不再向她请示。出现这种微妙的变化后,冯保想见李太后一面也不如先前容易。一来是李太后没有理由召见他,居常琐事,自有慈宁宫几十号大大小小的内侍长随照应,完全用不着他这位大内主管亲来照拂;二来是冯保怕引起皇上的猜疑,也尽量不去慈宁宫。但眼下到了火烧眉毛的关键时刻,他再也顾不得许多。
却说这天是九月九重阳节,刚过辰时,冯保在司礼监处理了几件手头要务,也不要乘舆,径自绕过乾清宫,望慈宁宫蹒跚而来。名义上,他是就今儿夜里在游艺斋演戏的事去向李太后禀报,看她有何指示。其实真正的目的便是在驱逐张鲸一事上寻求李太后的支持。
自从七月份大病一场后,冯保明显感到体力不支,这会儿走进慈宁宫的院子,跨过大门槛时,因为腿抬得不够高磕碰了一下,竟一个趔趄朝前蹿了几步,差点摔倒。碰巧李太后刚抄完《心经》,才说走出书房到院子里遛遛腿儿,一眼瞧见,就喊了起来:
“冯公公当心!”
冯保好不容易站稳身子,喘息方定,李太后已走到跟前来了。只见她穿着一件淡绿色的绣花长裙,脚上穿了一双青缎面子的苏样浅帮花鞋,完全是居常的住家打扮。由于不施脂粉,眼角上也爬上了几道细细的鱼尾纹。冯保看她一眼,忽然觉得她这几个月也憔悴了不少。正怔忡间,只听得李太后又问道:
“冯公公,今儿个怎么来了?”
冯保答:“为今儿晚上演戏的事,老奴特来请示太后。”
“又有什么好班子啊?”李太后笑着问。
冯保答:“大约一个月前,老奴预备庆祝太后的皇长孙出生,特地知会南京守备太监刘全,让他将留都最好的戏班子雇请几家到北京来演出。刘全接到老奴的手札后即刻办理,大约是前天,被雇请的三个戏班子乘船从运河抵达了通州,昨儿进了城,被安排在苏州会馆住下。念着他们旅途劳顿,本说让他们歇息几天再说,凑巧儿今天是重阳节,明天又是皇长孙满月的吉庆日子,老奴便想着让他们今儿夜里进宫演出,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好呀,”李太后是个戏迷,一听说有戏看便有精神,饶有兴趣地问,“来的这三个戏班子,是不是南京最好的?”
“肯定是最好的。刘全办这类事情,是一把好手。”
说话间,两人已走到一溜九楹的慈宁宫正房廊下。在长廊东头,摆着一张铺着团锦靠垫的藤椅,那是备着李太后闲暇时坐在这里欣赏院中花木的。她坐上去,并示意冯保坐在她旁边的一张小矮椅上。她正说问一问戏班子的事情,忽然瞥见冯保的脸色苍白如纸,一双眼泡儿亮晃晃的,似乎有些浮肿,便关切地问:“冯公公,你是不是病了?”
眼下,冯保最忌讳的就是这个“病”字儿,因为他知道皇上现在只要找到任何一个借口都会让他在家赋闲。因此,不管筋麻骨痛多么不舒服,每天他都准时赶到司礼监当值。李太后此时的问话,正好触动了他的心思,想起进院时差点摔了一跤,回道:
“启禀太后,老奴没有病,方才是被迎面的阳光炫迷了眼,才歪了一下。”
李太后听出冯保这是在要强,想起他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服侍皇上,不免深为感动,动情地说:
“冯公公,这三个多月来,朝廷接连发生大事,先是张先生去世,你忙得脚不沾地,终是病倒了。刚刚好一点,接着是皇长子——咱的孙儿出生,你又没日没夜地操持,这样连轴儿转,不要说你这大一把年纪,就是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身子骨儿也熬不住啊。”
“太后……”冯保眼角潮润了。
“冯公公,如果咱记得不差,你今年六十五岁了吧?岁数不饶人啊!咱看从今以后,你在司礼监坐个纛儿就行,杂七杂八的事,尽让手下人做去。”
李太后一番体恤话儿,让冯保悲喜交集,他确信李太后对他的信任一如既往,止不住的泪珠子便簌簌地直往下掉,他哽咽着说道:
“太后如此体贴,老奴感恩不尽。也不瞒太后说,这些时老奴常常犯迷糊,想着是不是自己真的就老了,成为皇上的累赘了。”
李太后双眸一闪,吃惊地问:“冯公公,你怎么能这样想?常言说得好,家有老,是个宝。如今张先生走了,皇上就得靠你。”
逮住这个话缝儿,冯保赶紧言道:“太后,老奴如今是有力使不上,真正能够替皇上把舵的,还是太后您呀!”
“我?”李太后一愣,咬着嘴唇沉吟着说道,“自张先生去世后,钧儿自己操持国事,几个月下来,倒也井井有条。过去,咱老是对他放心不下,现在看来,他被张先生调教出来了。”
冯保叹了一口气,苦着脸说:“依老奴看,朝中大事,还得您太后把把关。”
李太后听出话中有话,敏感地问:“怎么,冯公公你听到了什么吗?”
冯保瞧着东墙角处一株正在盛开的嫣红的月季,迟疑了一会儿,才鼓足勇气问道:“朝中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情,太后知道吗?”
“什么事?”
“戚继光被调离蓟镇……”
“他去了哪里?”不等冯保说完,李太后抢着问。
“广东,虽然都是总兵,但蓟镇担负着拱卫京师的重任,事权之重,为各路总兵之首。还有吏部尚书王国光,前几天也被免职了。”
“啊,这是为何?”
冯保便把这两件事发生的始末缘由详细禀报一番。李太后听罢,半晌没有作声。这时,一只槐叶般大小的花蝴蝶从院墙外头飞了进来,绕着月季花翩翩而舞,正在花树下浇水的宫女看见了,忙跳跃着想把它捉住,李太后对那名宫女嚷了起来:“芹儿,让它飞,不要打扰它。”看着宫女重又弯下腰来给花树浇水,李太后才扭过头来对冯保说道:“咱自添了孙儿以后,这一个多月来,只想着消受做奶奶的福气,没想着要过问朝廷的政事,钧儿与咱多次见面,也不言及政务。咱还以为他可以单独柄政了,没想到捅了这大的娄子。”
听到李太后的口气中明显露出不满,冯保说话的胆子就大了起来:“太后,戚继光与王国光落得如此下场,老奴听了也不免心惊胆战。”
“你担心什么?”李太后睁大了眼睛问。
冯保回答:“皇上登极十年,张居正忠心辅佐,终于开创出国富民安四海咸服的万历新政。戚继光与王国光,都是张居正生前最为倚重的干臣,如今张先生尸骨未寒,张四维就撺掇皇上把这两个人除掉。现在朝中所有大臣,无不人心惶惶。这情形,倒很像隆庆六年春天。”
“啊?”一提起那段难以忘怀的惨痛岁月,李太后心下猛地一紧,看着脸色就变了,她问道,“怎的像隆庆六年?”
“那时候,先帝爷重病缠身,已很难亲理国事,外头内阁一个高拱,内廷司礼监一个孟冲,两人心术不正,勾结起来架空皇上,把持朝局……”
“不用说了,”李太后已是脸色燥赤,提高声调问道,“如今内阁是张四维,内廷与他勾搭的是谁?”
冯保知道李太后问话的意思是这缅铃如何使用,遂答道:“老奴打听过,听说是将这缅铃塞进男人的那个里面,缅铃受热之后,便有一种气味散发出来,令女人大生快感。”
“张鲸。”冯保脱口而出。
“张鲸?”李太后一怔,“他不是你的手下吗?”
“是啊,”冯保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说道,“这人原在御马监值事,肚子里有些墨水儿,一眼看上去老实巴交,老奴就将他提拔进了司礼监。万历八年起,又让他专门上西暖阁给皇上读本。谁知道这家伙,竟是一头‘中山狼’。”
“你说他与张四维勾结,有何证据?”
“据东厂报告,这张鲸自张居正去世后,曾偷偷摸摸到张四维家中去过多次。近些时弹劾潘晟、王国光以及调离戚继光的折子,皆出自张四维门生之手。张鲸与张四维的这些个门生,私下里也打得火热。前天,张鲸还做了一件坏事,被老奴侦伺出来了。”
“什么事?”
“他花重金从云南给皇上买了些缅铃。”
冯保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锡纸包儿,小心翼翼打开给李太后看。只见里头有几颗绿豆般大小金灿灿的小球儿。李太后拿一颗在手上,见这小球儿外头用头发丝般的金线镶裹,轻轻一捏,只觉软软的手感很好,李太后从没见过这物件儿,不解地问:
“这小球儿制作如此精细,你说叫什么?”
“缅铃,产自缅甸国,从云南那边弄进来的。小小一颗,值一百两银子。”
“这么贵,它干啥用的?”
冯保扭捏了一阵子,才道:“当着太后的面,老奴实在说不出口。”
“有什么不好说的,说!”李太后弯眉一挑,眼角皱纹越发深了。
“启禀太后,这缅铃是淫器。”
“淫器?”李太后将放下的缅铃又重新鹐起来,揉捏着问,“这怎么是淫器?”
冯保知道李太后问话的意思是这缅铃如何使用,遂答道:“老奴打听过,听说是将这缅铃塞进男人的那个里面,缅铃受热之后,便有一种气味散发出来,令女人大生快感。”
李太后一听,顿时满脸羞赧,盛怒之下,一扬手将那颗缅铃掷了出去,骂道:
“张鲸这个狗奴才,竟敢引诱皇上。”
“是啊,当初孙海、客用两个,将皇上骗到曲流馆,做那见不得人的龌龊事。如今这张鲸,引诱皇上的花招更离谱,胆子越发大了。”
“唉,这宫里头的坏蛋怎么比虱子还多!”李太后说着,霍地一下站起身来,拧着眉对冯保说道,“走,冯公公,咱们现在就去乾清宫。”
巳时过半,在乾清宫西暖阁中听张鲸读了一个时辰奏本的朱翊钧感到有些乏了,便坐在几案后头伸了个懒腰,问口干舌燥的张鲸:
“后头还有什么本子没读?”
张鲸翻开摊在面前的本子节略,禀道:“要紧的还有两道,一是河南道监察御史李仕尧上本请求皇上恢复隆庆初年南京大理寺少卿邱橓的官职。”
“邱橓是什么人?”朱翊钧问。
张鲸一边翻看李仕尧的本子,一边答道:“邱橓是山东诸城人,嘉靖二十九年的进士,先后担任过兵科、礼科给事中等职。在嘉靖一朝,是最有名的言官,与海瑞齐名,时人有北邱南海之称。这邱橓以弹劾不法权臣为己任,先后被他弹劾的权臣有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内阁首相严嵩,顺天府知府徐松等人。由于得罪权贵太多,屡遭贬斥。嘉靖末年,还遭到了嘉靖皇帝爷的廷杖,被黜逐为民。隆庆初,徐阶任内阁首辅时复召入朝,任南京大理寺少卿,不到两年,又因得罪高拱被免职。万历初年,万岁爷登极后,有人建议给邱橓再度复官,张居正觉得此人迂板,深为厌之,所以不予同意。”
朱翊钧听罢,问道:“你说这个邱橓与那个不贪钱的大清官海瑞齐名?”
“这是李仕尧本子上说的。”
“海瑞这个人是活着还是死了?”
“奴才不知。”
“你去内阁传朕的旨意,问海瑞是不是还活着,若是还在,就同这位邱橓一同复官,元辅嫌这两个人迂板,朕看这两个人可用。”
“奴才遵旨。”
张鲸说着又伸手从匣中拿本子,朱翊钧阻止他道:“算了,下面的本子就不看了。今儿个是重阳节,听说后花园中菊花开得正好,咱们先吃点茶,然后赏菊去。”
说话间,西暖阁管事牌子已抬了茶桌儿进来,沏了一壶上好的武夷铁观音,摆了三四样茶点。朱翊钧品了一小杯茶水,又拈了一小块麋霜糕放进口中,一边嚼着一边问张鲸:
“朕昨天让你问甜点房这麋霜糕是怎么制的,你问了吗?”
“奴才问了,”张鲸瞧着朱翊钧嚼得津津有味,不免吞了一口唾沫,禀道,“甜点房的管事牌子胡有儿告诉奴才,这麋霜糕的原料用的是新鲜的麋茸,调和阿胶熬炼制成。”
“麋茸?朕听说鹿茸大补,为何不用鹿茸?”
“鹿茸补阴,利于女子。这麋茸补阳,利于男子,故胡有儿给万岁爷制作麋茸糕。”
“难怪,朕昨儿个品尝几块,果然有效。”朱翊钧笑起来,孩子气地扮了个鬼脸,又道,“这胡有儿往常怎地不给朕制作这麋霜糕?”
“往常他还不会呢,”张鲸瞧瞧窗外,压低声音说,“这麋霜糕的制作方法是张阁老传授给他的。”
“啊,你是说张四维?”
“正是。张阁老家中是山西首富,从小就知道该如何保养身子。他告诉胡有儿,秋风进补,京城人时兴吃冬虫夏草,那只能补气,一般男子,既要补气,又要补精血,就得吃这个麋霜糕。”
朱翊钧又就着茶咽了一块糕,笑道:“这张阁老年轻时肯定是风流才子。”
张鲸咧嘴一笑,回道:“咱大明王朝,在万岁爷之前有十二个皇帝,若论慎独自律,却没有一个比得上万岁爷的。”
朱翊钧眼波一横,不满地说:“朕说风流,你却说什么慎独。在朕面前,你装哪门子圣人?”
张鲸见朱翊钧误解了他的意思,忙哈腰解释道:“万岁爷,奴才的意思是,比起前朝那些个万岁爷,你慎独太过,应该放开些个。”
“怎样放开些?”
张鲸神秘兮兮地从奏匣里头抠出一把折扇来,双手递给朱翊钧,言道:
“奴才前些日子逛古董铺,看到这一把大折扇上留有宣德皇帝爷的御笔,就将它买了下来,一直放在奏匣里,想将它呈给万岁爷欣赏,却一直没找到机会。”
朱翊钧“啊”了一声,接过折扇抖开一看,只见略微有些发黄的绢质扇面上有一首亦行亦草的六言诗:
湘浦烟霞交翠,
剡溪花雨生香。
扫却人间炎暑,
招回天上清凉。
朱翊钧吟诵一遍,又仔细欣赏书法,评道:“宣德皇帝的字,大有褚遂良笔意。张鲸,你买这把扇子花了多少钱?”
“一千两银子。”
“天哪,这么贵!”
“万岁爷,一千两银子得一幅先朝皇帝的墨宝,值呀!万岁爷知道这折扇上的字是用什么笔写的?”
朱翊钧答道:“朕已看过了,笔锋柔润,应是羊毫。”
张鲸摇摇头,说道:“古董店的老板说,宣德皇帝爷的这幅字是用胎毛笔写的。”
“胎毛笔?”朱翊钧又拿起折扇看了看,“唔,从濡墨的程度看,倒像是胎毛笔。”说着起身从案台的玳瑁笔架上取下一管用象牙做杆的长锋笔,递给张鲸说,“朕也有胎毛笔,你看看,这一支是大伴送给朕的。”
张鲸接过象牙胎毛笔,用手捻了捻笔锋,笑道:“冯公公送给万岁爷的这支胎毛笔是婴儿的胎毛制成的,宣德皇帝爷的胎毛笔不是这一种。”
“还有什么胎毛笔?”
“另一种更好的胎毛笔是用女孩儿初长的牝毛制成的。比起婴儿头上的胎毛来,这女孩儿阴部的牝毛不但柔润,而且还有韧性。”
“啊,还有这种笔,朕闻所未闻。”朱翊钧惊讶地说,“只是牝毛弯曲,怎样让它变直呢?”
“制笔人有特殊工艺。”
“唔,用这种笔写字,当别有情趣。”
“万岁爷想用这种笔吗?”
“哪儿有哇?”
“有,奴才给万岁爷备了一支。”
“啊,你从哪儿弄到的?”
“这年头,只要有钱,什么东西买不到?”
“笔呢?”
“在奴才的值房里。”张鲸谄笑着说道,“等奴才陪万岁爷到后花园赏了菊花之后,就去拿过来。”
“去,你现在就去拿来。”朱翊钧急不可待地说,“朕现在只想用这胎毛笔写字,哪还有心思赏菊花!”
张鲸正说退下,却见周佑一脚跨了进来,禀道:“万岁爷,冯公公领着太后,从慈宁宫朝这边来了。”
“啊,他们怎地来了?”已是兴奋得脸上放光的朱翊钧突然预感到有什么祸事发生,忙对张鲸说,“你先回司礼监,朕喊你来时你再来。”
张鲸躬身退下。
冯保一心想借皇长子出生的吉庆晋封一个爵位,为此他找过李太后与皇上,都表示同意。他还以为这事儿铁板钉钉,却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张四维跳出来反对。冯保一字一句看过那份条陈,不禁联想到中秋节晚上妙尼所讲的话,越发相信昔日在他面前唯唯诺诺的张四维,如今已变成了他的克星。不怕对头事,就怕对头人。张四维搬出祖宗法典,说前朝十二个皇帝,除了武宗皇帝手下的巨奸刘瑾因为擅权自用封了伯爵外,断没有一个太监晋封爵号。他摆出这个道理,冯保纵有一肚子怒火也无从争辩,只得讷讷言道:
“启禀皇上,老奴能否封爵,全凭皇上恩典,他张阁老怎么能干涉?”
冯保哪里知道不肯给他封爵正是朱翊钧的意思。但朱翊钧此时却装出一副同情冯保的样子,在阁中一边踱着方步一边说道:
“大伴,您多年来竭心事朕,既有功劳,更有苦劳。这次皇长子降生,朕本有心封您一个爵号,只是张四维这份条陈奏上,给朕添了麻烦。”
冯保不知就里,犹自乞求道:“皇上,您九五至尊一言九鼎,赏老奴一个爵位,哪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朱翊钧摇摇头,指着条陈说:“大伴,您看看张阁老的本子,说得多难听。他说前朝太监只有一个刘瑾是封过伯爵的,这刘瑾后来被武宗皇帝爷凌迟处死,那爵位自然也就革掉了。国朝既无故事可循,朕若一意孤行给您封爵,外廷那帮官员恐怕又要大嚼舌头,不出十天,就会有一大把弹劾的奏本送到朕的案头。”
听到这里,冯保才隐隐约约感觉到皇上的态度原也暧昧,知道再说下去终不济事,只得改口道:
“既如此说,老奴岂敢令皇上为难,这事儿就算了吧。”
冯保黯然神伤,怏怏离开乾清宫,一连多日寝食不安。晋封颁告那天,也有人前来向他道喜,说是皇上旨意,要荫他一个弟侄做锦衣卫都督佥事。他听了哭笑不得,忖道:“这算哪回事儿呀,咱也不是孩子,跟大人闹别扭,赏一颗糖哄着。”内心中对朱翊钧已是生了腹诽,对张四维更是恨之入骨。琢磨再三,他觉得皇上之所以突然间变得倨傲起来,是因为内有张鲸、外有张四维两人的挑拨唆使,便暗地里找亲信商量,设计如何将这两个人除掉。就在他这里紧锣密鼓密谋铲除二张的时候,朝局又接连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八月底,兵科给事中顾允忽然给朱翊钧上了一道奏本,言各地总兵不宜久任,为了防止各边驻防军门拥兵自重,应经常给他们换防。其中特别提到蓟镇总兵戚继光,说他从浙江调来蓟镇,一晃已坐纛十四年,拱卫京师责权重大,尤其应该换任。皇上很快下旨同意此一建议。第一批换防的总兵官共有六名,赫然列于榜首的是戚继光。他卸下蓟镇总兵帅印,远调广东,虽然职务不变——都是二品总兵之衔,但实际上大相径庭。在蓟镇行辕,他麾下强兵劲旅共有二十万人之多,而广东总兵统领的兵士只有一万多人,对付的也仅只是海盗流贼。调动文书上还特别申明纪律,各总兵接旨之日即行解除本辕兵权,三日内启程赶赴新任。此道圣旨一经公布,立刻舆论大哗。谁都知道,戚继光是张居正生前的第一爱将,正是因为有他领兵固守长城,十四年来,鞑靼胡虏才一直不敢犯边,京城也因此固若金汤。如今突然将万历王朝的第一名将戚继光调出蓟镇,让一个碌碌无为的继任者面对塞外兵强马壮的虎狼之师,这一措置的确令人大惑不解。正在戚继光与麾下将士挥泪而别束装上任之时,又一个爆炸性新闻在京城传开:吏部尚书王国光被勒令致仕回籍闲住。其因也很简单,十三道监察御史杨寅秋于九月初写本呈至御前,弹劾王国光六条罪状。熟悉王国光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些所谓的罪状都似是而非,有的干脆就是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按常规,皇上接到此等奏本,应该责成都察院派员核查落实再作处理。但是,按乾清宫奉御太监传出的消息,朱翊钧读罢此本,立刻勃然大怒,当即授意内阁拟旨将王国光免职。如此草率惩处名列天下文官之首的吏部尚书,这在朱翊钧还是第一次。如果说将戚继光调离京师,官场中人一时还看不清皇上的真实目的,那么,在王国光突遭解职之后,所有人都强烈地意识到京城里风向已变。张居正柄政十年,几乎所有衙门中的重要职位都被他众多的同乡同年门生亲信们所占据。与他心心相印的政友甚多,但最得他青睐的却只有戚继光与王国光二人。可是在短短半个月内,这一文一武两个声名显赫的大臣,竟都相继被逐出京城。一时间,京城各大衙门人心惶惶,几乎所有官员都在密切注视着皇上的一举一动……
在这个非常时期,最能从种种细微末节处感受到祸机四伏的人,当还是冯保。戚继光与王国光的废黜,让他察觉到皇上与张四维似乎达到了某种默契——张四维组织他的门生对张居正的亲信一个一个进行弹劾,而朱翊钧对这类本子是来一道准一道,断没有驳回的时候。到这时候,冯保终于明白张四维的所谓“掏墙法”,就是将张居正生前倚重的干臣一个一个拔除。一俟这些“基石”被搬走,最后就轮到生吞活剥收拾他了。这位数十年来在大内争斗中一直游刃有余的老公公,这一下算是真切地感到了大限临头,但他不甘心任人摆布束手待毙。经过一番分析,冯保认为欲除张四维,先得把藏在司礼监里头的“奸细”张鲸除掉。正是这个一口一个“冯爷”,在他面前装龟孙子的家伙,早就背着他暗地里和张四维勾勾搭搭。近些时,更是每日里鬼鬼祟祟在乾清宫与内阁之间来往穿梭跑个不停。放在三个月前,冯保若想收拾张鲸,简单得如同捏死一只蚂蚱。但现在谈何容易,张鲸外结张四维,内有皇上袒护,中山狼已是成势。冯保思之再三,决心借助李太后的力量除掉这心头之患。
自张居正去世,朱翊钧亲政之后,李太后待在慈宁宫里已经很少过问国事了。朱翊钧批览奏疏,也不再向她请示。出现这种微妙的变化后,冯保想见李太后一面也不如先前容易。一来是李太后没有理由召见他,居常琐事,自有慈宁宫几十号大大小小的内侍长随照应,完全用不着他这位大内主管亲来照拂;二来是冯保怕引起皇上的猜疑,也尽量不去慈宁宫。但眼下到了火烧眉毛的关键时刻,他再也顾不得许多。
却说这天是九月九重阳节,刚过辰时,冯保在司礼监处理了几件手头要务,也不要乘舆,径自绕过乾清宫,望慈宁宫蹒跚而来。名义上,他是就今儿夜里在游艺斋演戏的事去向李太后禀报,看她有何指示。其实真正的目的便是在驱逐张鲸一事上寻求李太后的支持。
自从七月份大病一场后,冯保明显感到体力不支,这会儿走进慈宁宫的院子,跨过大门槛时,因为腿抬得不够高磕碰了一下,竟一个趔趄朝前蹿了几步,差点摔倒。碰巧李太后刚抄完《心经》,才说走出书房到院子里遛遛腿儿,一眼瞧见,就喊了起来:
“冯公公当心!”
冯保好不容易站稳身子,喘息方定,李太后已走到跟前来了。只见她穿着一件淡绿色的绣花长裙,脚上穿了一双青缎面子的苏样浅帮花鞋,完全是居常的住家打扮。由于不施脂粉,眼角上也爬上了几道细细的鱼尾纹。冯保看她一眼,忽然觉得她这几个月也憔悴了不少。正怔忡间,只听得李太后又问道:
“冯公公,今儿个怎么来了?”
冯保答:“为今儿晚上演戏的事,老奴特来请示太后。”
“又有什么好班子啊?”李太后笑着问。
冯保答:“大约一个月前,老奴预备庆祝太后的皇长孙出生,特地知会南京守备太监刘全,让他将留都最好的戏班子雇请几家到北京来演出。刘全接到老奴的手札后即刻办理,大约是前天,被雇请的三个戏班子乘船从运河抵达了通州,昨儿进了城,被安排在苏州会馆住下。念着他们旅途劳顿,本说让他们歇息几天再说,凑巧儿今天是重阳节,明天又是皇长孙满月的吉庆日子,老奴便想着让他们今儿夜里进宫演出,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好呀,”李太后是个戏迷,一听说有戏看便有精神,饶有兴趣地问,“来的这三个戏班子,是不是南京最好的?”
“肯定是最好的。刘全办这类事情,是一把好手。”
说话间,两人已走到一溜九楹的慈宁宫正房廊下。在长廊东头,摆着一张铺着团锦靠垫的藤椅,那是备着李太后闲暇时坐在这里欣赏院中花木的。她坐上去,并示意冯保坐在她旁边的一张小矮椅上。她正说问一问戏班子的事情,忽然瞥见冯保的脸色苍白如纸,一双眼泡儿亮晃晃的,似乎有些浮肿,便关切地问:“冯公公,你是不是病了?”
眼下,冯保最忌讳的就是这个“病”字儿,因为他知道皇上现在只要找到任何一个借口都会让他在家赋闲。因此,不管筋麻骨痛多么不舒服,每天他都准时赶到司礼监当值。李太后此时的问话,正好触动了他的心思,想起进院时差点摔了一跤,回道:
“启禀太后,老奴没有病,方才是被迎面的阳光炫迷了眼,才歪了一下。”
李太后听出冯保这是在要强,想起他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服侍皇上,不免深为感动,动情地说:
“冯公公,这三个多月来,朝廷接连发生大事,先是张先生去世,你忙得脚不沾地,终是病倒了。刚刚好一点,接着是皇长子——咱的孙儿出生,你又没日没夜地操持,这样连轴儿转,不要说你这大一把年纪,就是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身子骨儿也熬不住啊。”
“太后……”冯保眼角潮润了。
“冯公公,如果咱记得不差,你今年六十五岁了吧?岁数不饶人啊!咱看从今以后,你在司礼监坐个纛儿就行,杂七杂八的事,尽让手下人做去。”
李太后一番体恤话儿,让冯保悲喜交集,他确信李太后对他的信任一如既往,止不住的泪珠子便簌簌地直往下掉,他哽咽着说道:
“太后如此体贴,老奴感恩不尽。也不瞒太后说,这些时老奴常常犯迷糊,想着是不是自己真的就老了,成为皇上的累赘了。”
李太后双眸一闪,吃惊地问:“冯公公,你怎么能这样想?常言说得好,家有老,是个宝。如今张先生走了,皇上就得靠你。”
逮住这个话缝儿,冯保赶紧言道:“太后,老奴如今是有力使不上,真正能够替皇上把舵的,还是太后您呀!”
“我?”李太后一愣,咬着嘴唇沉吟着说道,“自张先生去世后,钧儿自己操持国事,几个月下来,倒也井井有条。过去,咱老是对他放心不下,现在看来,他被张先生调教出来了。”
冯保叹了一口气,苦着脸说:“依老奴看,朝中大事,还得您太后把把关。”
李太后听出话中有话,敏感地问:“怎么,冯公公你听到了什么吗?”
冯保瞧着东墙角处一株正在盛开的嫣红的月季,迟疑了一会儿,才鼓足勇气问道:“朝中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情,太后知道吗?”
“什么事?”
“戚继光被调离蓟镇……”
“他去了哪里?”不等冯保说完,李太后抢着问。
“广东,虽然都是总兵,但蓟镇担负着拱卫京师的重任,事权之重,为各路总兵之首。还有吏部尚书王国光,前几天也被免职了。”
“啊,这是为何?”
冯保便把这两件事发生的始末缘由详细禀报一番。李太后听罢,半晌没有作声。这时,一只槐叶般大小的花蝴蝶从院墙外头飞了进来,绕着月季花翩翩而舞,正在花树下浇水的宫女看见了,忙跳跃着想把它捉住,李太后对那名宫女嚷了起来:“芹儿,让它飞,不要打扰它。”看着宫女重又弯下腰来给花树浇水,李太后才扭过头来对冯保说道:“咱自添了孙儿以后,这一个多月来,只想着消受做奶奶的福气,没想着要过问朝廷的政事,钧儿与咱多次见面,也不言及政务。咱还以为他可以单独柄政了,没想到捅了这大的娄子。”
听到李太后的口气中明显露出不满,冯保说话的胆子就大了起来:“太后,戚继光与王国光落得如此下场,老奴听了也不免心惊胆战。”
“你担心什么?”李太后睁大了眼睛问。
冯保回答:“皇上登极十年,张居正忠心辅佐,终于开创出国富民安四海咸服的万历新政。戚继光与王国光,都是张居正生前最为倚重的干臣,如今张先生尸骨未寒,张四维就撺掇皇上把这两个人除掉。现在朝中所有大臣,无不人心惶惶。这情形,倒很像隆庆六年春天。”
“啊?”一提起那段难以忘怀的惨痛岁月,李太后心下猛地一紧,看着脸色就变了,她问道,“怎的像隆庆六年?”
“那时候,先帝爷重病缠身,已很难亲理国事,外头内阁一个高拱,内廷司礼监一个孟冲,两人心术不正,勾结起来架空皇上,把持朝局……”
“不用说了,”李太后已是脸色燥赤,提高声调问道,“如今内阁是张四维,内廷与他勾搭的是谁?”
冯保知道李太后问话的意思是这缅铃如何使用,遂答道:“老奴打听过,听说是将这缅铃塞进男人的那个里面,缅铃受热之后,便有一种气味散发出来,令女人大生快感。”
“张鲸。”冯保脱口而出。
“张鲸?”李太后一怔,“他不是你的手下吗?”
“是啊,”冯保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说道,“这人原在御马监值事,肚子里有些墨水儿,一眼看上去老实巴交,老奴就将他提拔进了司礼监。万历八年起,又让他专门上西暖阁给皇上读本。谁知道这家伙,竟是一头‘中山狼’。”
“你说他与张四维勾结,有何证据?”
“据东厂报告,这张鲸自张居正去世后,曾偷偷摸摸到张四维家中去过多次。近些时弹劾潘晟、王国光以及调离戚继光的折子,皆出自张四维门生之手。张鲸与张四维的这些个门生,私下里也打得火热。前天,张鲸还做了一件坏事,被老奴侦伺出来了。”
“什么事?”
“他花重金从云南给皇上买了些缅铃。”
冯保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锡纸包儿,小心翼翼打开给李太后看。只见里头有几颗绿豆般大小金灿灿的小球儿。李太后拿一颗在手上,见这小球儿外头用头发丝般的金线镶裹,轻轻一捏,只觉软软的手感很好,李太后从没见过这物件儿,不解地问:
“这小球儿制作如此精细,你说叫什么?”
“缅铃,产自缅甸国,从云南那边弄进来的。小小一颗,值一百两银子。”
“这么贵,它干啥用的?”
冯保扭捏了一阵子,才道:“当着太后的面,老奴实在说不出口。”
“有什么不好说的,说!”李太后弯眉一挑,眼角皱纹越发深了。
“启禀太后,这缅铃是淫器。”
“淫器?”李太后将放下的缅铃又重新鹐起来,揉捏着问,“这怎么是淫器?”
冯保知道李太后问话的意思是这缅铃如何使用,遂答道:“老奴打听过,听说是将这缅铃塞进男人的那个里面,缅铃受热之后,便有一种气味散发出来,令女人大生快感。”
李太后一听,顿时满脸羞赧,盛怒之下,一扬手将那颗缅铃掷了出去,骂道:
“张鲸这个狗奴才,竟敢引诱皇上。”
“是啊,当初孙海、客用两个,将皇上骗到曲流馆,做那见不得人的龌龊事。如今这张鲸,引诱皇上的花招更离谱,胆子越发大了。”
“唉,这宫里头的坏蛋怎么比虱子还多!”李太后说着,霍地一下站起身来,拧着眉对冯保说道,“走,冯公公,咱们现在就去乾清宫。”
巳时过半,在乾清宫西暖阁中听张鲸读了一个时辰奏本的朱翊钧感到有些乏了,便坐在几案后头伸了个懒腰,问口干舌燥的张鲸:
“后头还有什么本子没读?”
张鲸翻开摊在面前的本子节略,禀道:“要紧的还有两道,一是河南道监察御史李仕尧上本请求皇上恢复隆庆初年南京大理寺少卿邱橓的官职。”
“邱橓是什么人?”朱翊钧问。
张鲸一边翻看李仕尧的本子,一边答道:“邱橓是山东诸城人,嘉靖二十九年的进士,先后担任过兵科、礼科给事中等职。在嘉靖一朝,是最有名的言官,与海瑞齐名,时人有北邱南海之称。这邱橓以弹劾不法权臣为己任,先后被他弹劾的权臣有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内阁首相严嵩,顺天府知府徐松等人。由于得罪权贵太多,屡遭贬斥。嘉靖末年,还遭到了嘉靖皇帝爷的廷杖,被黜逐为民。隆庆初,徐阶任内阁首辅时复召入朝,任南京大理寺少卿,不到两年,又因得罪高拱被免职。万历初年,万岁爷登极后,有人建议给邱橓再度复官,张居正觉得此人迂板,深为厌之,所以不予同意。”
朱翊钧听罢,问道:“你说这个邱橓与那个不贪钱的大清官海瑞齐名?”
“这是李仕尧本子上说的。”
“海瑞这个人是活着还是死了?”
“奴才不知。”
“你去内阁传朕的旨意,问海瑞是不是还活着,若是还在,就同这位邱橓一同复官,元辅嫌这两个人迂板,朕看这两个人可用。”
“奴才遵旨。”
张鲸说着又伸手从匣中拿本子,朱翊钧阻止他道:“算了,下面的本子就不看了。今儿个是重阳节,听说后花园中菊花开得正好,咱们先吃点茶,然后赏菊去。”
说话间,西暖阁管事牌子已抬了茶桌儿进来,沏了一壶上好的武夷铁观音,摆了三四样茶点。朱翊钧品了一小杯茶水,又拈了一小块麋霜糕放进口中,一边嚼着一边问张鲸:
“朕昨天让你问甜点房这麋霜糕是怎么制的,你问了吗?”
“奴才问了,”张鲸瞧着朱翊钧嚼得津津有味,不免吞了一口唾沫,禀道,“甜点房的管事牌子胡有儿告诉奴才,这麋霜糕的原料用的是新鲜的麋茸,调和阿胶熬炼制成。”
“麋茸?朕听说鹿茸大补,为何不用鹿茸?”
“鹿茸补阴,利于女子。这麋茸补阳,利于男子,故胡有儿给万岁爷制作麋茸糕。”
“难怪,朕昨儿个品尝几块,果然有效。”朱翊钧笑起来,孩子气地扮了个鬼脸,又道,“这胡有儿往常怎地不给朕制作这麋霜糕?”
“往常他还不会呢,”张鲸瞧瞧窗外,压低声音说,“这麋霜糕的制作方法是张阁老传授给他的。”
“啊,你是说张四维?”
“正是。张阁老家中是山西首富,从小就知道该如何保养身子。他告诉胡有儿,秋风进补,京城人时兴吃冬虫夏草,那只能补气,一般男子,既要补气,又要补精血,就得吃这个麋霜糕。”
朱翊钧又就着茶咽了一块糕,笑道:“这张阁老年轻时肯定是风流才子。”
张鲸咧嘴一笑,回道:“咱大明王朝,在万岁爷之前有十二个皇帝,若论慎独自律,却没有一个比得上万岁爷的。”
朱翊钧眼波一横,不满地说:“朕说风流,你却说什么慎独。在朕面前,你装哪门子圣人?”
张鲸见朱翊钧误解了他的意思,忙哈腰解释道:“万岁爷,奴才的意思是,比起前朝那些个万岁爷,你慎独太过,应该放开些个。”
“怎样放开些?”
张鲸神秘兮兮地从奏匣里头抠出一把折扇来,双手递给朱翊钧,言道:
“奴才前些日子逛古董铺,看到这一把大折扇上留有宣德皇帝爷的御笔,就将它买了下来,一直放在奏匣里,想将它呈给万岁爷欣赏,却一直没找到机会。”
朱翊钧“啊”了一声,接过折扇抖开一看,只见略微有些发黄的绢质扇面上有一首亦行亦草的六言诗:
湘浦烟霞交翠,
剡溪花雨生香。
扫却人间炎暑,
招回天上清凉。
朱翊钧吟诵一遍,又仔细欣赏书法,评道:“宣德皇帝的字,大有褚遂良笔意。张鲸,你买这把扇子花了多少钱?”
“一千两银子。”
“天哪,这么贵!”
“万岁爷,一千两银子得一幅先朝皇帝的墨宝,值呀!万岁爷知道这折扇上的字是用什么笔写的?”
朱翊钧答道:“朕已看过了,笔锋柔润,应是羊毫。”
张鲸摇摇头,说道:“古董店的老板说,宣德皇帝爷的这幅字是用胎毛笔写的。”
“胎毛笔?”朱翊钧又拿起折扇看了看,“唔,从濡墨的程度看,倒像是胎毛笔。”说着起身从案台的玳瑁笔架上取下一管用象牙做杆的长锋笔,递给张鲸说,“朕也有胎毛笔,你看看,这一支是大伴送给朕的。”
张鲸接过象牙胎毛笔,用手捻了捻笔锋,笑道:“冯公公送给万岁爷的这支胎毛笔是婴儿的胎毛制成的,宣德皇帝爷的胎毛笔不是这一种。”
“还有什么胎毛笔?”
“另一种更好的胎毛笔是用女孩儿初长的牝毛制成的。比起婴儿头上的胎毛来,这女孩儿阴部的牝毛不但柔润,而且还有韧性。”
“啊,还有这种笔,朕闻所未闻。”朱翊钧惊讶地说,“只是牝毛弯曲,怎样让它变直呢?”
“制笔人有特殊工艺。”
“唔,用这种笔写字,当别有情趣。”
“万岁爷想用这种笔吗?”
“哪儿有哇?”
“有,奴才给万岁爷备了一支。”
“啊,你从哪儿弄到的?”
“这年头,只要有钱,什么东西买不到?”
“笔呢?”
“在奴才的值房里。”张鲸谄笑着说道,“等奴才陪万岁爷到后花园赏了菊花之后,就去拿过来。”
“去,你现在就去拿来。”朱翊钧急不可待地说,“朕现在只想用这胎毛笔写字,哪还有心思赏菊花!”
张鲸正说退下,却见周佑一脚跨了进来,禀道:“万岁爷,冯公公领着太后,从慈宁宫朝这边来了。”
“啊,他们怎地来了?”已是兴奋得脸上放光的朱翊钧突然预感到有什么祸事发生,忙对张鲸说,“你先回司礼监,朕喊你来时你再来。”
张鲸躬身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