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吧,这方正化的心思崇祯皇帝也能明白。
毕竟原来这货也就是个司礼秉笔太监,虽然在宫内有些地位和资历,可一下子被崇祯皇帝提拔到御马监掌印兼内厂提督的高位上来了,时间一久,自然是有些飘飘然忘乎所以。
无论前世还是今生,崇祯皇帝都是头一次当皇帝,实际上自己个儿也有点飘,怨不得别人也飘。
这次主要还是崇祯熟知历史,知道这狗奴才对皇家忠心耿耿,能背锅也有能力,革职和杀头是不可能的,那样只能让东林党们欢呼。
崇祯稍微提点一下,打算让这厮收敛着点儿,现在看来效果还是极好的,也就不在这件事上头疼了。
方正化联想到皇帝此前对付东林党那个说杀就杀说诛族就诛族的劲,起先觉得自己多半也是要凉凉。
此时听到这个话,他自然是如蒙大赦,抱着崇祯皇帝哭的心都有了。
方正化忙不迭的点头,拍着胸脯打包票,看那意思好像是连年都不过了,就专门给你看着媳妇和儿子。
在这新春的佳节,崇祯皇帝神清气爽的站在皇极殿前面,老是觉得这么干呆着太没意思,忽然间突发奇想,要不搞个大阅兵试试?
想到哪做到哪,崇祯皇帝在一帮太监和宫女震惊的神情中,拍拍屁股就摆驾奔着英国公府去了。
张世泽本来在和全家人和乐融融的过年,忽然一个太监气喘吁吁的跑来,说皇上要到了,好像是有大事,当下一府的人都是面色大变。
英国公府的欢声笑语不见了,那可是当今的皇帝,听说昨天小年还把一个御史给砍了,谁敢怠慢?
府中上上下下的人都是紧张不已,一通忙活,总算是在崇祯皇帝还没到的时候安排好了一切事务。
等了大约半盏茶的功夫,崇祯皇帝总算是带着一大群厂卫番子和太监宫女浩浩荡荡的从街角转了出来。
这府里许多人还是第一次看见崇祯,可看来看去,这家伙根本不像皇帝,看那得意洋洋的小表情,倒像是某个作威作福的纨绔子弟。
无论心中如何去想,大伙在面上不敢露出任何不恭不敬,跟着张世泽赶紧把崇祯迎到府内,一顿寒暄过后,崇祯皇帝开门见山的把话说出来,所有人都懵了。
“阅兵,怎么想起搞这玩意儿了?”
“是啊,劳民伤财啊!”
其实这个词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既陌生又不陌生,怎么说,大明其实对阅兵这东西还真是挺重视的。
永乐年间就曾搞过一次规模浩大的大阅兵,每当想起这回事,崇祯皇帝就羡慕不已。
据说阅兵结束后,朱棣在土木堡的行营接见了各国使节,帖木儿国使臣带头下跪磕头,“叩首触地”,全然不顾“我国无此风俗”。
帖木儿使臣更奉承说,这次帖木儿进献的名马,正是当年帖木儿国王的父亲生前南征北战专用的“御用坐骑”,赠送给大明皇帝,也是为了表达“最崇高敬意”。
其实崇祯一直都怀疑这厮之前那副不怕死的模样是装出来的,就为了给之后的拍马屁增强效果,事后的结果很显然,这顿马屁很成功。
那次“观阅”的各国使节来自二十七个国家,大明军威之盛在各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单是帖木儿帝国,终明一世向中国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60多次。
除此之外,中亚、西亚国家与大明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现在,没错,就是现在。
朱棣这厮托老爹和朱允炆的福,装逼装到全世界去了,那可真是最高境界,羡慕不来。
朱重八也曾经规定,每年年终各地卫所军士都要考阅一次,每隔三年,又要大阅一次。
想法是美好的,但是执行起来就不一样了,洪武和永乐朝的时候,各地卫所军士尚且还能整个歪歪斜斜的“阅兵”应付应付。
到现在崇祯十八年,是压根连应付都懒得应付,京军这边儿不知道多久没阅过兵了也没人管,地方上谁还鸟这么个没事找抽的政策。
作为一名穿越者,崇祯皇帝在后世就知道那些键盘侠的厉害,现在这种时候,东林大佬们却又不知比前世那些高了多少个档次。
春节过去的很轻松,崇祯皇帝没想搞什么事儿,东林党们也乐得清净,算是双方休战了几天。
崇祯十八年三月一日的时候,传来那个消息可是让满朝文武议论纷纷,掀起了惊涛骇浪,崇祯要阅兵,而且是要大阅!
一时间,什么“与民争利”、“劳民伤财”这种屁话又是闹得满城风雨。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朝堂上的大佬们深谙进退之道,这种大事自己压根就不会出声,都是叫底下那些好忽悠的门生去喊。
京城这个地界早就叫厂卫控制住,抓进去几个就消停了,京畿一带也差不多,没什么大变化,可江南传来的消息却实实在在的让崇祯皇帝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当然,和朝廷不对付的还是那个复社。
前段时间,南京吏部尚书马士英新官上任三把火,上来就把复社重要成员,号称云间大才子的宋征舆给抓进去搞死了。
加之候方域这个怂蛋背叛复社,江南才子们憋着一口气处理好自家之事的时候,也是在等待着能说话的机会。
所幸,崇祯这个昏君把机会送上门来了,要搞阅兵?还得问问天下的士子们答不答应!
朝廷一直都在走抑武重文的路线,崇祯十七年那一整年却彻底翻了过来。
崇祯皇帝对士子和朝廷重臣的态度与之前截然相反,就好像杀猪一般,听说厂卫在京师甚至又毁了几个东林书院,那可是天下文人士子的摇篮,委实让复社才子们气的不轻。
这还不止,那昏君又搞了什么忠烈祠把武夫地位抬高,开始将那些崇祯初年革职的阉党召回重新任用。
士子们养尊处优惯了,狗眼看人低的伎俩也用熟悉了,看着那些粗鄙武夫在战场上随便杀几个人就能轻而易举的爬到自己头上,又哪里受得了这个哑巴亏。
这一次阅兵的消息传出来,复社里面就坐不住了。
根据崇祯皇帝得到的消息来看,这次复社也学聪明了,轻易不再搞什么死谏游行的把戏,一个叫张采的人在钱谦益的授意下,写了一本所谓的《昏君本纪》。
在《昏君本纪》一书的扉页,张采也别指明,崇祯皇帝在前十六年其实是在佯装圣明,不过那个时候,崇祯心中尚有一丝光明。
但是从崇祯十七年开始,眼见大明将亡,崇祯皇帝便是精神失常,彻底暴露了自己昏君本性。
接下来的内容更是字字诛心,张采在《昏君本纪》一书中详细列述了崇祯十七年以来,崇祯皇帝的种种昏聩之举,还有上天与之对应的亡国之兆。
毕竟原来这货也就是个司礼秉笔太监,虽然在宫内有些地位和资历,可一下子被崇祯皇帝提拔到御马监掌印兼内厂提督的高位上来了,时间一久,自然是有些飘飘然忘乎所以。
无论前世还是今生,崇祯皇帝都是头一次当皇帝,实际上自己个儿也有点飘,怨不得别人也飘。
这次主要还是崇祯熟知历史,知道这狗奴才对皇家忠心耿耿,能背锅也有能力,革职和杀头是不可能的,那样只能让东林党们欢呼。
崇祯稍微提点一下,打算让这厮收敛着点儿,现在看来效果还是极好的,也就不在这件事上头疼了。
方正化联想到皇帝此前对付东林党那个说杀就杀说诛族就诛族的劲,起先觉得自己多半也是要凉凉。
此时听到这个话,他自然是如蒙大赦,抱着崇祯皇帝哭的心都有了。
方正化忙不迭的点头,拍着胸脯打包票,看那意思好像是连年都不过了,就专门给你看着媳妇和儿子。
在这新春的佳节,崇祯皇帝神清气爽的站在皇极殿前面,老是觉得这么干呆着太没意思,忽然间突发奇想,要不搞个大阅兵试试?
想到哪做到哪,崇祯皇帝在一帮太监和宫女震惊的神情中,拍拍屁股就摆驾奔着英国公府去了。
张世泽本来在和全家人和乐融融的过年,忽然一个太监气喘吁吁的跑来,说皇上要到了,好像是有大事,当下一府的人都是面色大变。
英国公府的欢声笑语不见了,那可是当今的皇帝,听说昨天小年还把一个御史给砍了,谁敢怠慢?
府中上上下下的人都是紧张不已,一通忙活,总算是在崇祯皇帝还没到的时候安排好了一切事务。
等了大约半盏茶的功夫,崇祯皇帝总算是带着一大群厂卫番子和太监宫女浩浩荡荡的从街角转了出来。
这府里许多人还是第一次看见崇祯,可看来看去,这家伙根本不像皇帝,看那得意洋洋的小表情,倒像是某个作威作福的纨绔子弟。
无论心中如何去想,大伙在面上不敢露出任何不恭不敬,跟着张世泽赶紧把崇祯迎到府内,一顿寒暄过后,崇祯皇帝开门见山的把话说出来,所有人都懵了。
“阅兵,怎么想起搞这玩意儿了?”
“是啊,劳民伤财啊!”
其实这个词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既陌生又不陌生,怎么说,大明其实对阅兵这东西还真是挺重视的。
永乐年间就曾搞过一次规模浩大的大阅兵,每当想起这回事,崇祯皇帝就羡慕不已。
据说阅兵结束后,朱棣在土木堡的行营接见了各国使节,帖木儿国使臣带头下跪磕头,“叩首触地”,全然不顾“我国无此风俗”。
帖木儿使臣更奉承说,这次帖木儿进献的名马,正是当年帖木儿国王的父亲生前南征北战专用的“御用坐骑”,赠送给大明皇帝,也是为了表达“最崇高敬意”。
其实崇祯一直都怀疑这厮之前那副不怕死的模样是装出来的,就为了给之后的拍马屁增强效果,事后的结果很显然,这顿马屁很成功。
那次“观阅”的各国使节来自二十七个国家,大明军威之盛在各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单是帖木儿帝国,终明一世向中国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60多次。
除此之外,中亚、西亚国家与大明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现在,没错,就是现在。
朱棣这厮托老爹和朱允炆的福,装逼装到全世界去了,那可真是最高境界,羡慕不来。
朱重八也曾经规定,每年年终各地卫所军士都要考阅一次,每隔三年,又要大阅一次。
想法是美好的,但是执行起来就不一样了,洪武和永乐朝的时候,各地卫所军士尚且还能整个歪歪斜斜的“阅兵”应付应付。
到现在崇祯十八年,是压根连应付都懒得应付,京军这边儿不知道多久没阅过兵了也没人管,地方上谁还鸟这么个没事找抽的政策。
作为一名穿越者,崇祯皇帝在后世就知道那些键盘侠的厉害,现在这种时候,东林大佬们却又不知比前世那些高了多少个档次。
春节过去的很轻松,崇祯皇帝没想搞什么事儿,东林党们也乐得清净,算是双方休战了几天。
崇祯十八年三月一日的时候,传来那个消息可是让满朝文武议论纷纷,掀起了惊涛骇浪,崇祯要阅兵,而且是要大阅!
一时间,什么“与民争利”、“劳民伤财”这种屁话又是闹得满城风雨。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朝堂上的大佬们深谙进退之道,这种大事自己压根就不会出声,都是叫底下那些好忽悠的门生去喊。
京城这个地界早就叫厂卫控制住,抓进去几个就消停了,京畿一带也差不多,没什么大变化,可江南传来的消息却实实在在的让崇祯皇帝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当然,和朝廷不对付的还是那个复社。
前段时间,南京吏部尚书马士英新官上任三把火,上来就把复社重要成员,号称云间大才子的宋征舆给抓进去搞死了。
加之候方域这个怂蛋背叛复社,江南才子们憋着一口气处理好自家之事的时候,也是在等待着能说话的机会。
所幸,崇祯这个昏君把机会送上门来了,要搞阅兵?还得问问天下的士子们答不答应!
朝廷一直都在走抑武重文的路线,崇祯十七年那一整年却彻底翻了过来。
崇祯皇帝对士子和朝廷重臣的态度与之前截然相反,就好像杀猪一般,听说厂卫在京师甚至又毁了几个东林书院,那可是天下文人士子的摇篮,委实让复社才子们气的不轻。
这还不止,那昏君又搞了什么忠烈祠把武夫地位抬高,开始将那些崇祯初年革职的阉党召回重新任用。
士子们养尊处优惯了,狗眼看人低的伎俩也用熟悉了,看着那些粗鄙武夫在战场上随便杀几个人就能轻而易举的爬到自己头上,又哪里受得了这个哑巴亏。
这一次阅兵的消息传出来,复社里面就坐不住了。
根据崇祯皇帝得到的消息来看,这次复社也学聪明了,轻易不再搞什么死谏游行的把戏,一个叫张采的人在钱谦益的授意下,写了一本所谓的《昏君本纪》。
在《昏君本纪》一书的扉页,张采也别指明,崇祯皇帝在前十六年其实是在佯装圣明,不过那个时候,崇祯心中尚有一丝光明。
但是从崇祯十七年开始,眼见大明将亡,崇祯皇帝便是精神失常,彻底暴露了自己昏君本性。
接下来的内容更是字字诛心,张采在《昏君本纪》一书中详细列述了崇祯十七年以来,崇祯皇帝的种种昏聩之举,还有上天与之对应的亡国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