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二章崔母悔婚
孙飞虎念这次要抢的姑娘,不但才貌双全,又很有身份,并不想跟以往一样,糟踏后就抛弃,而是打算长期留在身边,侍奉自己,所以不便一开始就把情况弄得太僵。
于是,他让崔家的家人带话回去:“留些时间给小姐尽孝道,半月之后再来迎娶。”
孙飞虎等人,又怕其中有诈,答应放宽时限后,并不撤兵,而是在普救寺四周驻扎下来,准备就地等上半月。
寺院内,急坏了崔氏一家。柔弱的莺莺小姐,从未见过这等阵势。这关头,除了对着母亲悲哭不止外,再也没有其它办法。
这时,一切担子都压在崔夫人的肩上。
她极力冷静下来,冥思苦想,知道只靠自家的力量,无论如何是解不了围的。
最后,她只好命家人,召来寺中所有的僧人和住客,对众人道:“如果有谁能设法解救我家危急,事成之后,必以重金相酬。若是年貌相当者,以小女莺莺下嫁为妻!!”
当时,她许下如此重诺,完全是出于无奈,情急所迫。
可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崔夫人许以嫁女,并非诚心,而站在众人之列的张君瑞,此时正苦于有情无缘,听到此说,无异于打了一剂兴奋药,心中又萌生希望之火。
与张君瑞有莫逆之交的白马将军,正好此时驻守在附近不远的地方,手下有数千精兵,对付毛贼孙飞虎,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于是,张生当即写下一封告急书,差崔家一位能干的家人,连夜送出,很快就搬来白马将军,不待大动干戈,就赶走了孙飞虎的乌合之众,并擒杀了孙飞虎。
解围之后,相国夫人设宴酬谢了白马将军及众将士,当然也没忘了把张君瑞让到上座。
酒宴上,人多声杂,自然无法提起事前的许诺。
待白马将军带兵返回驻地后,张生依然留在崔家客厅中品茶,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迟迟不提告辞之言。
崔夫人当然不好冷落他,只是左一言,右一语,不断的表示感激之辞,却并不提及许婚之事。
张生心中暗急,又不便先开口,时间在漫不经心的寒暄中溜走。
待感激的话,说过数遍之后,崔夫人没话找话,问起张生的家世故里,这一问竟问出瓜葛来。
原来张生的母亲郑氏,是睦州刺史郑济之女;而眼前这位相国夫人,是她的亲妹妹、张生的嫡亲姨母。不用说,崔莺莺也就是他的小表妹了。
为何姨表之亲,竟互相不认识了呢?
原来相国夫人嫁给崔鹏后,崔鹏官职不断迁升,最后到京城做了相国;而张生的母亲嫁给他父亲后,家道却不断下落,最初还在地方为官,后因政事牵连,竟闲赋为民。
姐妹两家的家境,相差愈来愈远。姐姐不愿高攀,妹妹也怕自家夫君在官场上受连累,加上战乱频频,两家已是多年失去联系,张生与莺莺姨表兄妹也从未谋过面。
崔夫人见是外甥相见,就命红娘叫来被她安置在楼上的莺莺,让她见过表兄。
一会儿,莺莺轻轻下楼来,只见她淡扫蛾眉,眼中含喜含羞,纤腰微摆,好比新荷临风。
她端庄娴雅的过来以礼见过表兄,秋波盈盈似语,却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张君瑞正暗自欣喜可以亲上加亲之际,崔夫人却悄悄拿定了悔婚的主意。
她一是考虑到,张生家境贫寒;二是张生自己又无功名,若将女儿嫁给他,自己母女二人的后半生,会没有权势可依靠。
因此,她只是细述亲戚之情,绝口不谈婚事。
张生渐渐感到失望,察觉到姨母有反悔之意,而他自己又碍着情面,不敢斗胆提出,叙谈到深夜后,也只好悻悻的离去。
孙飞虎念这次要抢的姑娘,不但才貌双全,又很有身份,并不想跟以往一样,糟踏后就抛弃,而是打算长期留在身边,侍奉自己,所以不便一开始就把情况弄得太僵。
于是,他让崔家的家人带话回去:“留些时间给小姐尽孝道,半月之后再来迎娶。”
孙飞虎等人,又怕其中有诈,答应放宽时限后,并不撤兵,而是在普救寺四周驻扎下来,准备就地等上半月。
寺院内,急坏了崔氏一家。柔弱的莺莺小姐,从未见过这等阵势。这关头,除了对着母亲悲哭不止外,再也没有其它办法。
这时,一切担子都压在崔夫人的肩上。
她极力冷静下来,冥思苦想,知道只靠自家的力量,无论如何是解不了围的。
最后,她只好命家人,召来寺中所有的僧人和住客,对众人道:“如果有谁能设法解救我家危急,事成之后,必以重金相酬。若是年貌相当者,以小女莺莺下嫁为妻!!”
当时,她许下如此重诺,完全是出于无奈,情急所迫。
可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崔夫人许以嫁女,并非诚心,而站在众人之列的张君瑞,此时正苦于有情无缘,听到此说,无异于打了一剂兴奋药,心中又萌生希望之火。
与张君瑞有莫逆之交的白马将军,正好此时驻守在附近不远的地方,手下有数千精兵,对付毛贼孙飞虎,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于是,张生当即写下一封告急书,差崔家一位能干的家人,连夜送出,很快就搬来白马将军,不待大动干戈,就赶走了孙飞虎的乌合之众,并擒杀了孙飞虎。
解围之后,相国夫人设宴酬谢了白马将军及众将士,当然也没忘了把张君瑞让到上座。
酒宴上,人多声杂,自然无法提起事前的许诺。
待白马将军带兵返回驻地后,张生依然留在崔家客厅中品茶,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迟迟不提告辞之言。
崔夫人当然不好冷落他,只是左一言,右一语,不断的表示感激之辞,却并不提及许婚之事。
张生心中暗急,又不便先开口,时间在漫不经心的寒暄中溜走。
待感激的话,说过数遍之后,崔夫人没话找话,问起张生的家世故里,这一问竟问出瓜葛来。
原来张生的母亲郑氏,是睦州刺史郑济之女;而眼前这位相国夫人,是她的亲妹妹、张生的嫡亲姨母。不用说,崔莺莺也就是他的小表妹了。
为何姨表之亲,竟互相不认识了呢?
原来相国夫人嫁给崔鹏后,崔鹏官职不断迁升,最后到京城做了相国;而张生的母亲嫁给他父亲后,家道却不断下落,最初还在地方为官,后因政事牵连,竟闲赋为民。
姐妹两家的家境,相差愈来愈远。姐姐不愿高攀,妹妹也怕自家夫君在官场上受连累,加上战乱频频,两家已是多年失去联系,张生与莺莺姨表兄妹也从未谋过面。
崔夫人见是外甥相见,就命红娘叫来被她安置在楼上的莺莺,让她见过表兄。
一会儿,莺莺轻轻下楼来,只见她淡扫蛾眉,眼中含喜含羞,纤腰微摆,好比新荷临风。
她端庄娴雅的过来以礼见过表兄,秋波盈盈似语,却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张君瑞正暗自欣喜可以亲上加亲之际,崔夫人却悄悄拿定了悔婚的主意。
她一是考虑到,张生家境贫寒;二是张生自己又无功名,若将女儿嫁给他,自己母女二人的后半生,会没有权势可依靠。
因此,她只是细述亲戚之情,绝口不谈婚事。
张生渐渐感到失望,察觉到姨母有反悔之意,而他自己又碍着情面,不敢斗胆提出,叙谈到深夜后,也只好悻悻的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