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父亲,儿子明白。儿子一定将苏州的差事办好。”文垣立刻答应道。
    “好,但切记不要着急,一定要将此事办妥当。”允熥又嘱咐道。
    “儿子知道。”文垣再次答应。
    同文垣说完此事,允熥派人将李泰元、李孝行父子叫来,告诉他们对苏州民变之事中对工匠、开设工场之人的处置。李家父子马上明白了陛下的用意,也不惊讶,躬身答应。
    但陛下之后的一句话让他们极为惊讶。“由太子代替朕前往苏州处置此事。朕会先颁下圣旨,告诉苏州府官民朝廷之处置,由苏州府先行抓捕打死看守工场之人的工匠,以及调查工场主违法之事,待二月初太子前往苏州最终决断。”
    听到这话,李孝行当时就面露诧异神色,几乎就要出言询问,但被李泰元阻止了。李泰元一边阻止自己儿子的问话,一边连声答应道:“是,陛下。”允熥也没有解释的意思,又吩咐几句,让他们退下了。
    “父亲,为何让儿子二月份再前往苏州?”文垣问道。
    “你忘了,你七弟二月初要成婚,已经选定了二月初一日。他成婚你岂能不参加?今日已是正月二十日,苏州的事又不是十天就能处置完的,你当然要留在京城,待文坻婚礼后再前往苏州。”允熥说道。
    “儿子一时没有想到七弟成婚之事。”文垣忙解释道。
    “不必这么严肃。父子之间平日里相处何必这样严肃?”允熥笑道。
    “适才谈论的是政事,所以儿子忍不住就严肃起来。”文垣道。
    “那从此时开始,谈论的不是政事,”允熥又笑着说道:“你就不必再这样严肃。现下时候也不早,也该用膳了。适才我已经派人与你娘说了让她们先用膳,咱们爷俩就在乾清宫用膳。”
    “爹,晚膳吃什么?”文垣也放松下来,出言问道。
    “都是常吃的饭菜。不过今晚有牛肉,为父吩咐了预备牛肉。为父也不常吃牛肉,你娘也不知道,就不要数落为父了。”允熥笑着说道。
    文垣也只能笑笑不说话。虽然这些年中原的牛越来越多,做皇帝的吃几块牛肉也没什么,但毕竟朝廷向来禁止擅自杀牛,皇帝带头违反不好;何况就算想吃‘贵肉’,还有羊肉。但父亲都这么说了,身为儿子的还能怎么样。
    不一会儿晚膳被送了来,允熥边吃边与儿子闲聊。说起昨日视察格致院之事,允熥想起当时文垣说起的一段话,又道:“文垣,为父记得你昨日在格致院时担忧蒸汽机改良后能用于耕地、一人能耕种成百上千亩田地后流民增多如何安置他们,若是赶去藩国却又担心枝强干弱?”
    “父亲,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为本,农户为天下人口之大多数,可若是一人凭借机器就能耕种数百亩田地,定然不会再租给佃户耕种,而是自己种或交由更少的人种,所需的农户人口会减少极多,许多农户会无地可种,如何安置这些失去土地的人可是一件头疼之事。都赶去藩国自然简单,但若是某一藩国之人口比中原还多,如何还会服从朝廷的命令?可不是枝强干弱?”文垣道。面对自己的父亲,又只有父子二人,文垣自然将自己的心思实话实说。
    “你放心,即使再迁移百姓,中原之民也会多于所有藩国。”允熥先说了一句,之后道:“至于将他们迁移至藩国之外的其他安置法子,也并不复杂,让他们进场做工就是了。不仅仅是缫丝工场或纺织工场、钢铁厂,许多货物以后都可开设工场生产,对工人的需求会大增。”
    “多余的仍然卖到印度和南洋?那印度和南洋的百姓做什么?”文垣道。
    允熥不想给他解释生产力提高后,只要财富能够比较
    公平的分配,普通百姓的购买力也会大幅提高,生产出来的货物仍然主要在中原售卖,这太复杂了,非专门研究经济运行规律的根本解释不清。他干脆说道:“印度与南洋的土人种地、采矿就是了。若是一人使用机器耕种数百亩田地,这数百亩地定然种植同一种庄稼,不然效率不会高。慢慢整个中原的农户都会种植几种庄稼。其余庄稼,比如瓜果蔬菜等就让南洋与印度的土人在种植供本地人吃的粮食时一同种好了,大明拿出贩卖货物得来的小部分钱财购买即可。至于采矿,也不需为父多说。”
    “父亲说得对。”文垣说道。他刚才提这个问题,是担心南洋和印度的百姓手里的钱都被大明搜刮走了,他们怎么活?活不下去了会不会想要造反?但听到父亲的话想起来,南洋之民大多本就非常贫困,手里的钱本就会被当地勋贵搜刮走,被大明商人赚走还能剩几件衣服;而且南洋的气候十分适合种地,手里没钱也饿不死,不会铤而走险造反。
    但他又想起一事,问道:“爹,蒸汽机现下虽然只能用于抽水,但将来必定用处极广。若是将来工场也用了蒸汽机,生产效率又有数倍提高,生产出来的货物怎么卖?印度与南洋毕竟人口有限,能够购买的货物有限。”
    “文垣,印度与南洋的总人口还在中原之上,对货物的需求极大,至少许多年内,即使用了蒸汽机,货物也不至在印度与南洋卖不出去。至于多少年后遇到了这个问题,让当时的皇帝与大臣、商人去琢磨吧。那时必定与现在十分不同,或许咱们十分头疼之事,亲眼见到那时情形的人能够轻易想出法子。”允熥道。
    允熥只是不想解释生产力增加所导致的一系列影响的问题,但被文垣理解为也想不出法子来。不过文垣自己也想不出办法,只能点点头说道:“看来只能寄希望于当时之朝野贤才了。”允熥听到文垣的话心里想笑,但还是忍住了。
    他们这样边聊边吃,吃的很慢,但过了一会儿也吃完了。文垣告别父亲返回坤宁宫。他虽然将近成年,但熙瑶不愿他去文华殿,就以尚未成婚为借口仍住在坤宁宫;允熥也想着这样与儿子说话的时候还多些也没有反对。允熥自己今晚则是前往妙锦的宫殿休息。不仅是今天轮到妙锦,他还有话要和文堃说。
    第二日一早,李泰元、李孝行父子返回苏州,而且不顾颠簸骑快马返回,要赶在圣旨抵达苏州前赶回去。他们倒是不在意家族中会有人被处置,毕竟在民变后家族内就已经议论过了,许多人都认为朝廷会抓几个人平民愤,牺牲的人家族内都预备好了,若是被判处死罪父母族内养一辈子,儿女族内养着将来保证有好前程;若是流放,父母儿女仍然将养着,本人也给在流放地打拼的本钱。他们赶回去,是要尽快安排应对太子至苏州之事。早商量一日就能早安排一日,早安排一日就会有一日的好处,至少没有坏处;而且他有预感,太子殿下这次前来苏州必定不仅仅是处置民变,陛下必定还交代了其他差事,更要回去商议。所以必须尽快返回苏州。
    消息传到苏州,也是一片惊讶之声。汤宗见朝廷的处置与他不同,马上写折子请辞,但被允熥驳回。汤宗没有写第二封请辞的奏折,但心里打定主意此事了结后再次请辞。苏州府的其他官员心里也惴惴不安。
    工匠们对处置不太满意,因为领头之人要被判处死罪,他们还要赔钱。不过暂时没有人闹事,大家都打算等太子殿下来后在下榻的行宫门前喊冤。
    工场主们也心里忐忑。他们和李家父子想的一样,太子殿下此来必定不仅是处置民变,还有其他差事,都在绞尽脑汁的琢磨。
    不过这些暂时与允熥无关,也不被朝廷百官所注意。这几日朝廷上下最要紧的,就是皇七子戊王殿下的婚礼了。
    早在婚礼开始前几日宫廷内外就已经忙碌起来,熙瑶、李莎儿和文坻本人都忙得脚不沾地;敏儿、文珥和文珞也时常去探望利奥诺尔,叮嘱她不能错误的婚礼细节,也很忙碌。
    到了二月初一成婚那一日,文坻前往亲迎,将利奥诺尔迎到刚刚装修好的王爷府邸,行过合卺礼后又赶往皇宫拜见父皇、母后与母妃、太子与太子妃。拜见太子时因为尚无太子妃,弄得引导官很伤脑筋,不得不从前代的皇子成婚礼仪中找寻做法。
    拜见长辈的时候,允熥特意允许李莎儿与儿子、儿媳单独待一会儿,自己和皇后提前退开。李莎儿握着儿子的手说了好一会儿话,又仔细打量了利奥诺尔,点了点头,给了她极重的见面礼。利奥诺尔即使不懂大明的文化习惯也能猜到李莎儿这是对自己还算满意,松了口气。虽然之后她不会与法律上的母亲住在一起,但被她喜欢也是好事。
    之后文坻带着媳妇返回王府,开宴招待亲朋好友。因他要成婚在年后不久就被众人所知,所以不少今年来京城朝见的藩王都留到这一日参加婚礼,再加上许多勋贵也来凑趣,婚宴十分热闹,消息传回宫里,也全了李莎儿的心思。
    成婚后又过了三日,二月初五,文坻与利奥诺尔启程返回埃及。李莎儿非常不舍,因为这一去就不知何时能够再见了。前一日晚上将文坻叫进宫里说了一夜的话,第二日凌晨与儿子告别,将他送出皇宫。文坻在奉天门前对母亲磕了一个头,转身离去。
    文坻离京后一日,文垣也要前往苏州处置民变之事。熙瑶倒是对此十分高兴,尤其她得知允熥私下里嘱咐文垣的那几个差事后更加高兴。按照一般道理来说,太子不应办理差事,以防办错了差事影响太子的名声。但文垣的情形不同,允熥曾经有过易储的心思,虽然打消了念头文垠也已经定下了封地,但煕瑶心里仍然担忧,愿意文垣出来办差,将差事办的漂漂亮亮的,稳固他的太子之位。
    当然,若是差事办的不好,对文垣也有坏处。为防差事办差了,熙瑶透过娘家,又请托皇城学堂的先生要找寻几个适合的幕僚。他们虽然不知文垣还要办其他差事,但也知这个差事一定要办好了,找了几个很有本事但又不是官的人作为幕僚,与文垣一起前往苏州。允熥也知熙瑶做了什么,不过并未阻止。
    二月初三讲武堂开学后,文圻、文坤与文垠前往学习。他们三人顿时被无数讲武堂的学生所包围,或明或暗的讨好。由于讲武堂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已经不像洪武末年或建业初年那样毕业后就有好前程,将来升为指挥使板上钉钉了;一般人回去后只能从试百户开始为官,无功无过三年后升为百户,再三年后升为副千户,再五年后升为千户或省都司里平级的官职。之后若是不能立下军功,能不能升官就不好说了,全看个人的本事,缘法,与最要紧的背景。若是运气差的,五十来岁被提升为正四品等着退休养老。
    正四品也不算小官了,但能被选入讲武堂之人都是人杰,当然不满意八成以上正四品退休的前景。他们宁愿去藩国搏一搏,尤其藩国初立之时,正是用人之际,若是被殿下看中,将来做到武相都可能。所以,他们围着三位殿下讨好。
    文圻等人一开始还十分高兴,有这么多贤才可以挑选。但到后来就变得不胜其烦,但又不好拒绝,只能尽量减少在教室或校场上出现的时候。当然,他们仍然在优中选优,挑选自己认为最优秀的学生,将来带到藩国。
    就这样,时间到了二月十五日,二月月半。

章节目录

宗明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七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帅并收藏宗明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