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天已放亮。
梁晓秀看表,已是早晨7点钟。她躺在柔软的床上伸了一个懒腰,回想着昨晚在酒吧喝酒的情景。她昨晚虽然喝了6瓶红酒,但一点也没醉,她脑子很清醒。
昨晚的一幕还在眼前。
她忽然觉得自己的那种想法很不对头,自己竟然想入非非!
宋福禄是她丈夫,他就是个子矮一些,身高1.6米;别的还有什么毛病呢?她想起了他的年龄,比她大12岁,那年已经34岁了。除此之外,他并没有什么毛病啊;他是一个健康的男人,文化不高,但智力不低,很会赚钱,能吃苦又肯干,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人活着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吗?他为她打下了原始基础:他拥有法国国籍,可以让她在法国开餐馆挣大钱。
她的一切说白了,都是宋福禄给她带来的。没有宋福禄,她不可能去法国,不去法国她哪有今天?她不是也和父母、弟弟妹妹一样过着普通乡村老百姓的生活吗?那种生活她这次回国已经领教了:那不叫生活,那叫勉强活着,就连她三岁的儿子都不愿意呆在她老家。
假设为了所谓的爱情,让她重新回到村里过乡村老百姓的生活,她现在愿意吗?她当然不愿意。美好的爱情还得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那时的中国人过的都是那种平平淡淡、庸庸碌碌、几乎一无所有的生活。他们根本就没有经济实力一说,更不知道享受什么奢侈的生活;而她此次出门在北京在杭州则享受着奢侈的生活,领教了有钱的种种好处。她相信她父母一辈子可能都不会有她那样的旅行经历——除非她给他们提供那种旅行。
她昨晚喝着法国红酒,居然看不起自己的丈夫了。她这是忘本呀!
人不能忘本;她不能忘记宋福禄。她已经和他结婚,还生了两个儿子,他们的未来已经非常明朗:前景一片光明,他们将会成为非常有钱的人。她手头现在就有600万欧元,那就等于6000万元人民币呀。在那个年代,她相信在全中国都找不出一个拥有6000万元现金的人;即使在法国,据她所知,拥有600万欧元现金的法国人屈指可数。
她难道还不满足?
她在老家时感觉得到父母和弟弟妹妹私下在猜测她的家产。一次,她无意中听到弟弟和父母说,大姐可能至少有几十万元人民币的财产。弟弟往最多了估计,才估计出几十万元人民币,也就是几万欧元。她听了偷偷发乐:她这次回国探亲就到了10万欧元,相当于100万元人民币。她都不敢告诉家人她有多少钱。她如果告诉他们,她有相当于6000万元人民币的欧元,他们会怎么想?他们绝对不会相信她的话,甚至都会说她胡说八道。
她对未来的憧憬是美好的:她将拥有更多的财富,600万欧元对她来说,还不是大数目,她要成为富可敌国的人。
她对人生的感悟又回到了正确轨道:回到现实,做眼前的事。
她想:天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或多或少有遗憾。她的那点遗憾不算什么,她对人生还有其它感悟,还有更美好的东西等着她慢慢品尝、慢慢感受呢。她何必庸人自扰呢?
她要在杭州做的事很多,她得抓紧时间做。她要给弟弟妹妹办理护照;她要在杭州继续学习厨艺;她要要游山玩水,欣赏杭州的美景;她要品尝杭州美食,享受美好的人生。
她这次回国探亲,有了一个突出的感受:她对普通人的生活厌倦了,她就想独自一人过那种有钱人的生活:自由自在,潇洒大方。
想到这些,她起床了,收拾好弟弟妹妹的材料,就直奔办理护照的地点。在那里,她交了所有申请护照的材料,工作人员告诉她通常情况下,办理护照需要一个月时间。她便问有没有加急业务,工作人员说加急业务需要加三倍的钱,可以在半个月内办妥。她当即办理了加急业务,所谓加三倍的钱,其实不过是150元钱的事。她感觉在国内什么东西都便宜,便宜得让她难以置信。
交了护照的材料,她踏实了。下一步,她要到法国驻上海总领馆给弟弟妹妹申请探亲签证。她当时到法国时,上海还没有法国总领馆,她是到北京法国驻华大使馆办签证的;如今上海有了总领馆,她感觉方便多了,不用再跑到北京办签证。宋福禄和她说过,办探亲签证非常难,往往被拒签。她想起了上海总领馆的那个叫阿什的二秘,心想那人一定会帮忙。到时候,她就去找阿什办签证。
她在里而开中餐馆,最需要的是人手,大弟弟和大妹妹如果真的能去法国,那就帮她解决了大问题。有了弟弟妹妹两人,再加上她和宋福禄两人,他们一共四个人,可以顶八个老外,开一间中等规模的中餐馆绝对没问题。
她想先以探亲的名义把弟弟妹妹带过去,到了法国她再想办法给他们办理延期手续,最好办成长期居留手续。
在接下来的几天,她按照在北京的思路,每天都租车出去观光游览,把杭州所有景点都跑遍了。
她那天转了一整天,饱览了美景,傍晚在楼外楼吃了一顿晚饭。
楼外楼餐馆的西湖醋鱼和东坡肉等菜给她留下很好的印象。她认为杭州的菜做得精致,口感好,象真正的美食;杭州菜做得比上海菜更有味道,与北京的菜相比,具有明显的南方口感。
她想把南方菜和北方菜都引入法国,她要试试法国人的口味:他们是喜欢吃中国的南方菜,还是北方菜呢?
她在北京住一个月,天天出去吃饭馆,对北方菜有了一个基本判断:北方菜讲究实惠、量大、好吃;而南方菜讲究色香味俱全。
楼外楼的服务员告诉她,楼外楼的饭菜在杭州最有名气,无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能接受,都赞不绝口。梁晓秀也认为楼外楼厨师的手艺高,明显高于其他餐馆的厨师。她想试着模仿做楼外楼的几道菜,于是便和人家提出了要求:学艺三天,交纳学费。
人家说,她学厨艺,就等于夺了他们的饭碗,他们哪能让他学呢?
她便解释说,她不会夺他们的饭碗,她要到法国做杭州菜,对他们的生意没有一点影响。人家不信,不同意让她进厨房学厨艺。
人家不同意,她便天天到那里点菜,把楼外楼的菜全点遍了。她吃不了多少菜,每样菜只吃几口。人家以为她有什么毛病,她却暗暗琢磨着那些菜品,慢慢体会到了那种独特的味道,再对照书本看,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厨师的绝活。
梁晓秀回到了现实,在杭州期间每天都过得很踏实,很开心。
梁晓秀看表,已是早晨7点钟。她躺在柔软的床上伸了一个懒腰,回想着昨晚在酒吧喝酒的情景。她昨晚虽然喝了6瓶红酒,但一点也没醉,她脑子很清醒。
昨晚的一幕还在眼前。
她忽然觉得自己的那种想法很不对头,自己竟然想入非非!
宋福禄是她丈夫,他就是个子矮一些,身高1.6米;别的还有什么毛病呢?她想起了他的年龄,比她大12岁,那年已经34岁了。除此之外,他并没有什么毛病啊;他是一个健康的男人,文化不高,但智力不低,很会赚钱,能吃苦又肯干,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人活着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吗?他为她打下了原始基础:他拥有法国国籍,可以让她在法国开餐馆挣大钱。
她的一切说白了,都是宋福禄给她带来的。没有宋福禄,她不可能去法国,不去法国她哪有今天?她不是也和父母、弟弟妹妹一样过着普通乡村老百姓的生活吗?那种生活她这次回国已经领教了:那不叫生活,那叫勉强活着,就连她三岁的儿子都不愿意呆在她老家。
假设为了所谓的爱情,让她重新回到村里过乡村老百姓的生活,她现在愿意吗?她当然不愿意。美好的爱情还得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那时的中国人过的都是那种平平淡淡、庸庸碌碌、几乎一无所有的生活。他们根本就没有经济实力一说,更不知道享受什么奢侈的生活;而她此次出门在北京在杭州则享受着奢侈的生活,领教了有钱的种种好处。她相信她父母一辈子可能都不会有她那样的旅行经历——除非她给他们提供那种旅行。
她昨晚喝着法国红酒,居然看不起自己的丈夫了。她这是忘本呀!
人不能忘本;她不能忘记宋福禄。她已经和他结婚,还生了两个儿子,他们的未来已经非常明朗:前景一片光明,他们将会成为非常有钱的人。她手头现在就有600万欧元,那就等于6000万元人民币呀。在那个年代,她相信在全中国都找不出一个拥有6000万元现金的人;即使在法国,据她所知,拥有600万欧元现金的法国人屈指可数。
她难道还不满足?
她在老家时感觉得到父母和弟弟妹妹私下在猜测她的家产。一次,她无意中听到弟弟和父母说,大姐可能至少有几十万元人民币的财产。弟弟往最多了估计,才估计出几十万元人民币,也就是几万欧元。她听了偷偷发乐:她这次回国探亲就到了10万欧元,相当于100万元人民币。她都不敢告诉家人她有多少钱。她如果告诉他们,她有相当于6000万元人民币的欧元,他们会怎么想?他们绝对不会相信她的话,甚至都会说她胡说八道。
她对未来的憧憬是美好的:她将拥有更多的财富,600万欧元对她来说,还不是大数目,她要成为富可敌国的人。
她对人生的感悟又回到了正确轨道:回到现实,做眼前的事。
她想:天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或多或少有遗憾。她的那点遗憾不算什么,她对人生还有其它感悟,还有更美好的东西等着她慢慢品尝、慢慢感受呢。她何必庸人自扰呢?
她要在杭州做的事很多,她得抓紧时间做。她要给弟弟妹妹办理护照;她要在杭州继续学习厨艺;她要要游山玩水,欣赏杭州的美景;她要品尝杭州美食,享受美好的人生。
她这次回国探亲,有了一个突出的感受:她对普通人的生活厌倦了,她就想独自一人过那种有钱人的生活:自由自在,潇洒大方。
想到这些,她起床了,收拾好弟弟妹妹的材料,就直奔办理护照的地点。在那里,她交了所有申请护照的材料,工作人员告诉她通常情况下,办理护照需要一个月时间。她便问有没有加急业务,工作人员说加急业务需要加三倍的钱,可以在半个月内办妥。她当即办理了加急业务,所谓加三倍的钱,其实不过是150元钱的事。她感觉在国内什么东西都便宜,便宜得让她难以置信。
交了护照的材料,她踏实了。下一步,她要到法国驻上海总领馆给弟弟妹妹申请探亲签证。她当时到法国时,上海还没有法国总领馆,她是到北京法国驻华大使馆办签证的;如今上海有了总领馆,她感觉方便多了,不用再跑到北京办签证。宋福禄和她说过,办探亲签证非常难,往往被拒签。她想起了上海总领馆的那个叫阿什的二秘,心想那人一定会帮忙。到时候,她就去找阿什办签证。
她在里而开中餐馆,最需要的是人手,大弟弟和大妹妹如果真的能去法国,那就帮她解决了大问题。有了弟弟妹妹两人,再加上她和宋福禄两人,他们一共四个人,可以顶八个老外,开一间中等规模的中餐馆绝对没问题。
她想先以探亲的名义把弟弟妹妹带过去,到了法国她再想办法给他们办理延期手续,最好办成长期居留手续。
在接下来的几天,她按照在北京的思路,每天都租车出去观光游览,把杭州所有景点都跑遍了。
她那天转了一整天,饱览了美景,傍晚在楼外楼吃了一顿晚饭。
楼外楼餐馆的西湖醋鱼和东坡肉等菜给她留下很好的印象。她认为杭州的菜做得精致,口感好,象真正的美食;杭州菜做得比上海菜更有味道,与北京的菜相比,具有明显的南方口感。
她想把南方菜和北方菜都引入法国,她要试试法国人的口味:他们是喜欢吃中国的南方菜,还是北方菜呢?
她在北京住一个月,天天出去吃饭馆,对北方菜有了一个基本判断:北方菜讲究实惠、量大、好吃;而南方菜讲究色香味俱全。
楼外楼的服务员告诉她,楼外楼的饭菜在杭州最有名气,无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能接受,都赞不绝口。梁晓秀也认为楼外楼厨师的手艺高,明显高于其他餐馆的厨师。她想试着模仿做楼外楼的几道菜,于是便和人家提出了要求:学艺三天,交纳学费。
人家说,她学厨艺,就等于夺了他们的饭碗,他们哪能让他学呢?
她便解释说,她不会夺他们的饭碗,她要到法国做杭州菜,对他们的生意没有一点影响。人家不信,不同意让她进厨房学厨艺。
人家不同意,她便天天到那里点菜,把楼外楼的菜全点遍了。她吃不了多少菜,每样菜只吃几口。人家以为她有什么毛病,她却暗暗琢磨着那些菜品,慢慢体会到了那种独特的味道,再对照书本看,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厨师的绝活。
梁晓秀回到了现实,在杭州期间每天都过得很踏实,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