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见赵玲燕这么来说,正要开脱,却被张伦一把推开,张伦面向赵玲燕道:“赵姑娘不要难为罗兄弟,这事和他无关!”
这么说着提高嗓音道:“守城校尉人不地道,黑头皮上榨油,仙鹤腿上挖肉,苍蝇飞过也想拧一条腿下来,要讹诈本将军钱财,被末将一刀砍了。”
张伦说着,眼睛迈向姚启和纳罕,道:“哪两个守军可以作证,请姑娘详问……”
姚启听张伦这么来说,立即跑过来向赵玲燕唱过肥诺,道:“张若平不择手段讹诈过往客官钱财,今日算是碰上真神喽!”
纳罕接上姚启的话:“上次西夏奸细马归元进城,送给张若平两张价值千金的滩羊皮,张若平就给他们放行了!”
姚启又道:“今晚上本不该张若平值夜,可这厮想揩油水,睡在城门口那间房子里守株待兔!”
纳罕插上话:“张校尉讹诈这位爷的钱财,这位爷不给,两人争执起来,这位爷才误伤了张校尉……”
姚启和纳罕加盐调醋地言语一番,将一切责任全推到张若平身上。
赵玲燕见罪魁祸首确实是张若平,便让军士将他尸体弄走,尔后对张伦、罗天道:“我们上元帅府,你们当面向元帅交代……”
已是夤夜时辰,边关元帅府的中军大帐里依旧亮着灯光,此刻的赵元帅正在挑灯夜读。
绍圣进士虽然做了武将,但深夜读书的习惯没有改变。
一本《过秦论》,使他如醉如痴,赵元帅对那个著书者贾谊佩服得五体投地。
贾谊尽管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可一本《过秦论》却给后人留下太多的思考。
《过秦论》从各个方面分析了秦王朝的过失,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这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上篇先讲秦自孝公以及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
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造成一种语言上的生动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貌似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将《过秦论》细读一遍,赵元帅浮想联翩:秦之亡诚然和“仁义不施”有关,可我朝几代皇帝都是仁义的典范,尤其是仁宗皇帝,治理国家长达50多年之久,国泰民安,四野殷富,但周边戎狄却不断寻事,先是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再是党项人建立的夏国,与大宋兵刃相见上百年,边境百姓苦不堪言,究其原因,都是重文轻武带来的恶果。
重文轻武是赵鼎城的祖宗赵匡胤提出来的,尽管对巩固政权好处多多,但文臣苦读书,武将不练兵成了潮流后,边防军备日渐薄弱。
辽国和西夏还有南边的夷狄,就是抓住中原王朝重文轻武的弱点举兵犯境。
辽国的萧太后,夏国的李元昊,是火中取栗的枭雄,他们都是野心勃勃,想从中原这块大蛋糕上切一份羹。
戎狄一犯境,朝廷便着慌,文臣武将全被遣派第一线,范仲淹、赵鼎城这样的秀才也不例外,成了首当其冲的将领。
自宋太宗“北伐”大败后,宋庭和辽国的军事形势极不利于宋。
宋真宗即位后,辽不断南下骚扰,宋军屡遭败绩,彼于奔命。
朝廷内外,忧虑重重。宋真宗改变策略,调运民间防御力量加强边防的措施,取得了很好效果。
加上李继迁在1004年初被吐蕃人箭射而死,西北形势暂时缓和,朝廷有时间腾出精力对付辽国。
辽圣宗举兵南下攻宋,有转移内部矛盾、巩固统治地位的因素;而宋廷以硬对硬,狠狠敲了辽国一棒子,最终形成澶渊和盟。
澶渊和盟前的辽国有内忧,宋庭却是内部稳定。
澶渊和盟前的辽军骑兵极其强盛,尤其是铁林军,几乎没有劲敌。这是草原民族的优势。
但澶渊和盟前的宋庭由于推行重文轻武国策,兵虽不少,数十年之间经常打败仗,士气非常低落。
铁腕儿宰相寇准力挺宋真宗“亲征”,目的就是鼓舞士气。
辽军号称二十万一路南下,很快到达横跨黄河的澶州,离开封只是咫尺之遥;辽军一旦越过黄河,则无天然屏障,占领宋庭帝都,易如反掌。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以寇准为首的主战派策划的澶渊之战,无疑具有左右乾坤的作用。
其实澶渊之战宋辽双方仅进行了小的接触战,宋军小胜,即签定和约,岁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共30万匹两。
打胜仗还给人家赔偿,这不把事情颠倒了吗?其实宋庭不是傻瓜,他们算过账,只要不再打仗,少量的赔偿(应该是馈赠)很划算。
30匹两是什么概念呢?和约签定的次年(1006),宋年收入总计为6373余万(贯石匹两斤),真宗末年(1021)达14029.81万(金银钱米丝绵等二十项合计)。
其中绸绢绫布等纺织品为近1500万匹,银为88.39万两。
短短15年时间,宋朝的经济总量就翻了一番还多,足见和平对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
这么说着提高嗓音道:“守城校尉人不地道,黑头皮上榨油,仙鹤腿上挖肉,苍蝇飞过也想拧一条腿下来,要讹诈本将军钱财,被末将一刀砍了。”
张伦说着,眼睛迈向姚启和纳罕,道:“哪两个守军可以作证,请姑娘详问……”
姚启听张伦这么来说,立即跑过来向赵玲燕唱过肥诺,道:“张若平不择手段讹诈过往客官钱财,今日算是碰上真神喽!”
纳罕接上姚启的话:“上次西夏奸细马归元进城,送给张若平两张价值千金的滩羊皮,张若平就给他们放行了!”
姚启又道:“今晚上本不该张若平值夜,可这厮想揩油水,睡在城门口那间房子里守株待兔!”
纳罕插上话:“张校尉讹诈这位爷的钱财,这位爷不给,两人争执起来,这位爷才误伤了张校尉……”
姚启和纳罕加盐调醋地言语一番,将一切责任全推到张若平身上。
赵玲燕见罪魁祸首确实是张若平,便让军士将他尸体弄走,尔后对张伦、罗天道:“我们上元帅府,你们当面向元帅交代……”
已是夤夜时辰,边关元帅府的中军大帐里依旧亮着灯光,此刻的赵元帅正在挑灯夜读。
绍圣进士虽然做了武将,但深夜读书的习惯没有改变。
一本《过秦论》,使他如醉如痴,赵元帅对那个著书者贾谊佩服得五体投地。
贾谊尽管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可一本《过秦论》却给后人留下太多的思考。
《过秦论》从各个方面分析了秦王朝的过失,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这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上篇先讲秦自孝公以及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
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造成一种语言上的生动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貌似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将《过秦论》细读一遍,赵元帅浮想联翩:秦之亡诚然和“仁义不施”有关,可我朝几代皇帝都是仁义的典范,尤其是仁宗皇帝,治理国家长达50多年之久,国泰民安,四野殷富,但周边戎狄却不断寻事,先是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再是党项人建立的夏国,与大宋兵刃相见上百年,边境百姓苦不堪言,究其原因,都是重文轻武带来的恶果。
重文轻武是赵鼎城的祖宗赵匡胤提出来的,尽管对巩固政权好处多多,但文臣苦读书,武将不练兵成了潮流后,边防军备日渐薄弱。
辽国和西夏还有南边的夷狄,就是抓住中原王朝重文轻武的弱点举兵犯境。
辽国的萧太后,夏国的李元昊,是火中取栗的枭雄,他们都是野心勃勃,想从中原这块大蛋糕上切一份羹。
戎狄一犯境,朝廷便着慌,文臣武将全被遣派第一线,范仲淹、赵鼎城这样的秀才也不例外,成了首当其冲的将领。
自宋太宗“北伐”大败后,宋庭和辽国的军事形势极不利于宋。
宋真宗即位后,辽不断南下骚扰,宋军屡遭败绩,彼于奔命。
朝廷内外,忧虑重重。宋真宗改变策略,调运民间防御力量加强边防的措施,取得了很好效果。
加上李继迁在1004年初被吐蕃人箭射而死,西北形势暂时缓和,朝廷有时间腾出精力对付辽国。
辽圣宗举兵南下攻宋,有转移内部矛盾、巩固统治地位的因素;而宋廷以硬对硬,狠狠敲了辽国一棒子,最终形成澶渊和盟。
澶渊和盟前的辽国有内忧,宋庭却是内部稳定。
澶渊和盟前的辽军骑兵极其强盛,尤其是铁林军,几乎没有劲敌。这是草原民族的优势。
但澶渊和盟前的宋庭由于推行重文轻武国策,兵虽不少,数十年之间经常打败仗,士气非常低落。
铁腕儿宰相寇准力挺宋真宗“亲征”,目的就是鼓舞士气。
辽军号称二十万一路南下,很快到达横跨黄河的澶州,离开封只是咫尺之遥;辽军一旦越过黄河,则无天然屏障,占领宋庭帝都,易如反掌。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以寇准为首的主战派策划的澶渊之战,无疑具有左右乾坤的作用。
其实澶渊之战宋辽双方仅进行了小的接触战,宋军小胜,即签定和约,岁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共30万匹两。
打胜仗还给人家赔偿,这不把事情颠倒了吗?其实宋庭不是傻瓜,他们算过账,只要不再打仗,少量的赔偿(应该是馈赠)很划算。
30匹两是什么概念呢?和约签定的次年(1006),宋年收入总计为6373余万(贯石匹两斤),真宗末年(1021)达14029.81万(金银钱米丝绵等二十项合计)。
其中绸绢绫布等纺织品为近1500万匹,银为88.39万两。
短短15年时间,宋朝的经济总量就翻了一番还多,足见和平对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