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马车比两轮马车有不少优势,比如载重量大了两三倍,不需要马匹费力维持纵向的平衡,行驶平稳等等。
    不过由于四轮车在转向的时候,左右两侧车轮的转弯半径不同,如果将车轮直接安装在车厢上,就会造成转向时外侧车轮卡在地面上的尴尬状况。
    好在这个问题用简单的车架转向结就能解决,通俗说来,就是将前车轴独立分开,用纵轴连接在车架上,转弯时前后轮独立偏转,转差的问题就自然消除。
    其实中国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这种结构的车子,多用作大型货运车。不过由于两轮车对起伏不平的道路适应性好,加上造价低廉,故而始终是东方人的首选。而四轮车因没有工匠对此上心,久而久之包括转向结构等技术都逐渐失传了。
    朱琳渼此次出于迁都的需要,便抽空在军器局带工匠们试制了四轮马车。在运送重型货物及节省马匹体力方面,四轮马车都有不小的优势,若能趁此机会开始大量生产,以后在军事后勤方面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而且朱琳渼的四轮马车还有远超西方的“黑科技”,那便是减震簧和橡胶车轮。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马车都是木头车轮,直接用轮轴装在车厢上,加上没有柏油马路,行驶起来简直能把人颠散了架。
    相比较起来,装有钢片减震簧以及橡胶轮胎的车子能过滤掉九成的颠簸,虽然仅是实心的软橡胶轮胎,但乘坐舒适性依旧“秒杀”这个时代任何一辆马车。
    加上四轮结构在水平方向本来就比较平稳,车体也更为宽敞,可以说,苏承羽设计的这种马车就是明代的“劳斯莱斯”!
    当然,四轮马车也有自己的劣势,那便是通过性不如两轮马车。不过这车子主要是面向大城镇的“豪华车”市场,在繁华城市的路面上使用倒也没有问题。
    此外,依照朱琳渼的大明基建规划,往后会将驿道按照“高速公路”标准改建,那么四轮马车可以一展拳脚的范围就更大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朱琳渼自小便听在耳中,便捷的交通是经济发展的支点,他对这方面绝对会不吝投入。
    等云南那边的木轨道交通投入使用之后,其他地方也会跟进铺设。这东西可以说是十七世纪的“铁路网”。他此时费心试制四轮马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可以在此基础上改造成木轨道专用马车。
    可以想见,若干年后,大明土地上“铁路”加“高速公路”遍布,不论是工业、商业的发展,还是兵力及后勤调动,甚至通讯、旅游等方面,都将会受益于此而变得十分便利。
    朱琳渼正叮嘱了工匠如何将减震簧安装在车架上,便有亲兵来报:“禀大人,赣州军器局的工匠现已入城。”
    “总算到了。”朱琳渼现出轻松的笑意,“让他们安顿一下,便来这里一起造马车吧,图样早就给他们备好了。制造过程中正好能给这里的工匠们展示一下工艺标准化。”
    南京军器局规模虽大,但仍是旧式手工作坊的模式,与大明的“先进生产力”显得格格不入。朱琳渼考虑赣州那边往后应该没什么军事压力了,便干脆将赣州军器局的技术骨干都调来南京。
    以南京军器局连绵近四里的工棚和超过三千名的工匠,一旦完成工艺标准化改造,必能爆发出恐怖的产能,差不多他一家就可以担起明军七成的武器制造工作。
    待传令的士兵离去,石霖又端了茶过来,“大人,休息一下吧。这已到了晌午,您看是否先返回府衙用午膳?下午还要赶去船厂那边……”
    “回应天府衙?”朱琳渼皱了皱眉,府衙在军器局南边,龙江船厂在北面,一来一回太浪费时间了。
    这下午可不止船厂复建一事,还有南京格致学府奠基等不少事情。如今南京新复,百废待兴,朝臣们却还都在福京,朱琳渼近来忙得恨不得一天掰八瓣用,当下摆手道:“不回去了。诶,那个阅江阁不就在船厂附近吗?我前日听府衙小吏闲聊,说那儿的四喜丸子乃是一绝,就去那儿吃午饭。”
    “是,”石霖立刻道,“属下这就派人去清场。”
    “不必那么麻烦,”朱琳渼指着自己身上沾满污渍的工作服,“穿这身去,安全得很,就莫要扰民了。”
    “这……”石霖犹豫了一下,想到眼下城中各处都有龙卫军和破虏营的人巡逻,应当无虞,于是应一声“是”,转去吩咐亲兵更换便服。
    随即又有亲兵捧了火漆封口的信筒进屋,交给朱琳渼道:“禀大人,这是应天府衙刚送来的。”
    看封漆上的印迹,这应是近两日的奏章,朱琳渼接过信筒拆出其中锦布来看。
    第一份奏章是户部郎中程高言北伐南京一役军饷耗费巨大,眼下府库空虚,请缓议迁都之事。
    后一份是礼部员外郎卢其正奏请兴土木修复南京紫禁城,以便迁都可以尽快施行。言下之意,紫禁城没修好之前不宜迁都。
    朱琳渼越看眉头皱得越紧。一共十四道奏疏,除了工部请修潮州一带水利,以及监察御史葛彦彬建议征江西民壮入南直隶以应迁都调用之外,其他的十多份奏章竟都是或明或暗地反对迁都一事。
    当然,他们也不敢直说迁都不对,只是从各种角度表示应该暂缓,拖个几年再说。
    自从朱琳渼行文令朝廷筹备迁都之事开始,类似的奏章就没有断过。他原以为迁都南京必会是众人积极响应的局面,却没料到竟是反对的朝臣占了多数,甚至其中还包括他一向倚为心腹的杨廷麟。
    他收起那些奏章交给石霖,吩咐仍如先前一般留中不发,而后出了军器局大门,乘车往龙江船厂方向赶去。
    阅江阁便如其名,坐于席间,转头便能看到涛涛长江自远处奔流而过。
    朱琳渼包了间雅阁,又叫了几样招牌菜,与石霖以及数名亲兵同桌用膳。

章节目录

大明之崛起1646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天海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海山并收藏大明之崛起1646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