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侯文昌的出手,网络上的那个帖子热度在持续降温中,没几天,这个帖子就基本上没人提起了。
网友们的关注点永远都是在不断转移的,他们的关注点不会永远在一个帖子上面,正好这几天,出现了一个大明星离婚的八卦新闻,网友们的关注点马上就转移到了那件娱乐圈的八卦新闻上去。
苏星晖的这个帖子也总算是没有给他的家人造成什么困扰,这让苏星晖松了一口气,他的精力也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时间已经进入了十二月份,崇津县新区的建设情况进展得非常顺利,好几个机关单位的新办公楼竣工,好几个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的楼盘也竣工了,那些退耕还湖的移民可以搬迁到新房子里了。
而最早搬进新房子的就是净堡村的村民了,这也是因为他们最早跟县政府签订了退耕还湖的搬迁协议,所以他们也就最早对楼盘进行了选择,现在当然也就最早搬了。
这一天,苏星晖特意来到了净堡村,因为这一天,净堡村有几十户人家要搬迁了,他们是净堡村第一批搬迁的人家,也是整个崇津县第一批搬迁的人家,更是全国退耕还湖里第一批搬迁的人家,这一天是具有纪念意义的。
因为这样,中央电视台都特意派出了摄制组,来把这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候给录制下来,而且会在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里对此进行报道。
这已经不是崇津县第一次上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了,在今年抗洪抢险的时候,崇津县就数次登上过中央电视台的荧幕,好好在中央电视台上露了几回脸。
苏星晖是跟中央电视台的摄制组一起来到净堡村的,当他们来到净堡村的时候,他们看到,净堡村好多人家都是喜气洋洋的,他们正把家里的家具往县政府派来帮他们搬家的卡车上搬呢。
虽然当初在动员们他们搬迁的时候,他们有一些不情愿,觉得故土难离,可是他们已经看到了新房子,一想到以后他们就能住上楼房了,他们那个高兴就别提了。
苏星晖走向了其中一户人家的家门口,这户人家正是跟苏星晖比较熟悉的那位吴大爷的家,吴大爷正在门口指挥大家搬家具呢,虽然他们家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有句俗话叫破家值万贯,家里的东西啊,他们什么都舍不得扔。
苏星晖喊了一声“吴大爷”,吴大爷回过了头,他看到苏星晖来了,高兴的说:“县长来了啊,谢谢县长,还给我们派来了车,帮我们搬家呢。”
苏星晖笑道:“你们是全国第一批搬迁的人家,所以才有这种优待啊,这也是应该的,你们支持了政府的工作嘛。”
吴大爷呵呵笑道:“有你这么好的县长,你的工作我们当然应该支持了。”
苏星晖问道:“家里的东西都清理好了吧?”
吴大爷点头道:“清理好了,该卖的都卖了,该扔的都扔了,现在这些,实在是舍不得卖,也舍不得扔的了。”
苏星晖看了看,搬到卡车上的除了家具等物之外,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那种大木盆,木桶,柳条编的簸箕,甚至一些农具都被搬上了车。
苏星晖问道:“吴大爷,你们以后就住楼房了,再也不用种地了,这些农具还搬过去干什么?”
吴大爷道:“我们响应政府的号召,把家里的粮食什么全卖了,只留了点口粮,那些鸡鸭猪羊什么的也都卖了,说是楼房不能养这些,还有些东西该扔的也扔了,不过这些农具我们使了一辈子了,实在舍不得卖,也舍不得扔,就带过去,放在家里,也算是留个念想了。”
苏星晖点头道:“行,吴大爷,您要是真想把这些东西留着,那就留着吧,以后看到这东西,也能回忆一下过去的日子。”
吴大爷呵呵笑着,他看向了自己的家,他的家在今年的洪涝灾害当中也受损比较严重,特别是院子的围墙,因为抗洪抢险结束之后,马上就知道要退耕还湖了,所以也并没有修葺,这座房子显得有一些破败,可是吴大爷的眼神里却满是留恋。
虽然要搬到新房子里去了,可是毕竟他在这里已经住了三十多年了,哪能真的没有一点留恋呢?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破窝啊。
摄制组将这一幕都给忠实的录了下来,一位年轻靓丽的女记者走了过来,向吴大爷进行了采访:“这位大爷,请问您这一次是要搬到什么地方?”
吴大爷显然有一些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苏星晖笑道:“吴大爷,这位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因为你们净堡村啊,是全国退耕还湖行动中第一个搬迁的村子,所以她特意来对你们进行采访的,您别紧张,记者同志问什么,您就答什么就好了。”
吴大爷这才点了点头,虽然苏星晖让他不要紧张,可是他又怎么能不紧张呢?他有些结结巴巴的说:“记者同志,我们这一次是要搬到县城去。”
记者道:“大爷,您对退耕还湖有没有什么意见?或者说,您觉得退耕还湖好不好?”
吴大爷道:“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不喜欢退耕还湖,不愿意搬走,因为我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不过在苏县长的教育下,我们想通了,我们要支持县政府的工作,我们觉得退耕还湖是一个好政策。”
吴大爷的回答明显有一些程式化,而且很生硬,女记者忍着笑问道:“大爷,那您觉得退耕还湖好在哪里呢?”
吴大爷思索了起来,他在回想着苏星晖给他们讲过的退耕还湖的好处,虽然年纪大了,可是他还是记了起来:“记者同志,苏县长讲过,退耕还湖之后,以后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洪水了,而且能够改善环境。”
记者道:“那退耕还湖对您家里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或者说对您家里有些什么好处呢?”
吴大爷这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记者同志,苏县长给我们盖了新房子,让我们都能搬到县城,成了城镇户口,还给我家的孩子安排了工作,让他们能够赚钱,比以前我们一家人种地的钱多得多了,以后我们全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了啊!”
记者又问道:“那您家要搬的是多大的房子呢?”
吴大爷道:“我家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我和老伴跟着大儿子一起,全家六口人,买了一套商品房,有一百多个平方呢,我小儿子家三口人,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五十来个平方。”
记者道:“这套商品房多少钱?那套经济适用户呢?”
吴大爷道:“县政府让卖房子的公司给我们的优惠价,那套商品房三万多,那套经济适用房一万多块钱。”
记者道:“那国家给你们的补偿款够不够?”
吴大爷道:“买那套商品房,我们贴了一万多,不过今年晚稻丰收,卖了不少钱,我儿子这一年来修堤打工也赚了不少钱,以后的日子好过啊,我小儿子的补偿款都还没用完呢。这都要感谢苏县长啊!”
听吴大爷句句不离苏星晖,记者问道:“您就这么喜欢苏县长啊?”
吴大爷嘴都笑得合不拢了:“记者同志,你不知道啊,苏县长来了我们崇津县啊,给我们崇津县的老百姓不知道做了多少好事呢,又是取消农业税,又是给血吸虫病人治病,又是修堤,又是抗洪,还办厂,盖房,给我们买化肥,让我们晚稻丰收,嗨,苏县长做的好事,说都说不完呐!”
旁边帮着吴大爷家搬东西的几个农民开始不敢插话,这个时候,看到记者很亲切,他们胆子也大了起来,他们对记者说:“记者同志啊,苏县长是个好县长啊,你要多给他拍一些录像,把他做的好事给报道出去啊。”
“是啊,苏县长做的好事太多了,我爸就是一个晚期血吸虫病人,是苏县长请来专家,免费帮他治好了病。”
“苏县长给我两个儿子都安排了工作,让他们挣钱了。”
“那一次积水把我家淹了,我在堤上不能回家,是苏县长把我妈背到帐蓬里去的。”
“是苏县长来了,我们才不用交提留统筹了啊,我们都要谢谢苏县长啊,记者同志,你一定要多报道一下苏县长啊!”
摄像机把这些质朴感人的场面忠实的记录了下来,苏星晖连忙道:“大家都别说了,我作为县长,给大家服务是应该的,你们还是回答记者同志的提问就行了,别总说我了。”
苏星晖非常明白,凡事过犹不及的道理,这些农民们当然都是一片好心,可是他们这样拼命说苏星晖的好话,如果真在中央电视台上播出来,那就跟贺宗新的那出戏效果一样了,看上去有一些歌功颂德的意味了。
苏星晖现在还只是个县长,还需要低调啊!太高调的事情,他不能做。
网友们的关注点永远都是在不断转移的,他们的关注点不会永远在一个帖子上面,正好这几天,出现了一个大明星离婚的八卦新闻,网友们的关注点马上就转移到了那件娱乐圈的八卦新闻上去。
苏星晖的这个帖子也总算是没有给他的家人造成什么困扰,这让苏星晖松了一口气,他的精力也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时间已经进入了十二月份,崇津县新区的建设情况进展得非常顺利,好几个机关单位的新办公楼竣工,好几个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的楼盘也竣工了,那些退耕还湖的移民可以搬迁到新房子里了。
而最早搬进新房子的就是净堡村的村民了,这也是因为他们最早跟县政府签订了退耕还湖的搬迁协议,所以他们也就最早对楼盘进行了选择,现在当然也就最早搬了。
这一天,苏星晖特意来到了净堡村,因为这一天,净堡村有几十户人家要搬迁了,他们是净堡村第一批搬迁的人家,也是整个崇津县第一批搬迁的人家,更是全国退耕还湖里第一批搬迁的人家,这一天是具有纪念意义的。
因为这样,中央电视台都特意派出了摄制组,来把这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候给录制下来,而且会在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里对此进行报道。
这已经不是崇津县第一次上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了,在今年抗洪抢险的时候,崇津县就数次登上过中央电视台的荧幕,好好在中央电视台上露了几回脸。
苏星晖是跟中央电视台的摄制组一起来到净堡村的,当他们来到净堡村的时候,他们看到,净堡村好多人家都是喜气洋洋的,他们正把家里的家具往县政府派来帮他们搬家的卡车上搬呢。
虽然当初在动员们他们搬迁的时候,他们有一些不情愿,觉得故土难离,可是他们已经看到了新房子,一想到以后他们就能住上楼房了,他们那个高兴就别提了。
苏星晖走向了其中一户人家的家门口,这户人家正是跟苏星晖比较熟悉的那位吴大爷的家,吴大爷正在门口指挥大家搬家具呢,虽然他们家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有句俗话叫破家值万贯,家里的东西啊,他们什么都舍不得扔。
苏星晖喊了一声“吴大爷”,吴大爷回过了头,他看到苏星晖来了,高兴的说:“县长来了啊,谢谢县长,还给我们派来了车,帮我们搬家呢。”
苏星晖笑道:“你们是全国第一批搬迁的人家,所以才有这种优待啊,这也是应该的,你们支持了政府的工作嘛。”
吴大爷呵呵笑道:“有你这么好的县长,你的工作我们当然应该支持了。”
苏星晖问道:“家里的东西都清理好了吧?”
吴大爷点头道:“清理好了,该卖的都卖了,该扔的都扔了,现在这些,实在是舍不得卖,也舍不得扔的了。”
苏星晖看了看,搬到卡车上的除了家具等物之外,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那种大木盆,木桶,柳条编的簸箕,甚至一些农具都被搬上了车。
苏星晖问道:“吴大爷,你们以后就住楼房了,再也不用种地了,这些农具还搬过去干什么?”
吴大爷道:“我们响应政府的号召,把家里的粮食什么全卖了,只留了点口粮,那些鸡鸭猪羊什么的也都卖了,说是楼房不能养这些,还有些东西该扔的也扔了,不过这些农具我们使了一辈子了,实在舍不得卖,也舍不得扔,就带过去,放在家里,也算是留个念想了。”
苏星晖点头道:“行,吴大爷,您要是真想把这些东西留着,那就留着吧,以后看到这东西,也能回忆一下过去的日子。”
吴大爷呵呵笑着,他看向了自己的家,他的家在今年的洪涝灾害当中也受损比较严重,特别是院子的围墙,因为抗洪抢险结束之后,马上就知道要退耕还湖了,所以也并没有修葺,这座房子显得有一些破败,可是吴大爷的眼神里却满是留恋。
虽然要搬到新房子里去了,可是毕竟他在这里已经住了三十多年了,哪能真的没有一点留恋呢?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破窝啊。
摄制组将这一幕都给忠实的录了下来,一位年轻靓丽的女记者走了过来,向吴大爷进行了采访:“这位大爷,请问您这一次是要搬到什么地方?”
吴大爷显然有一些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苏星晖笑道:“吴大爷,这位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因为你们净堡村啊,是全国退耕还湖行动中第一个搬迁的村子,所以她特意来对你们进行采访的,您别紧张,记者同志问什么,您就答什么就好了。”
吴大爷这才点了点头,虽然苏星晖让他不要紧张,可是他又怎么能不紧张呢?他有些结结巴巴的说:“记者同志,我们这一次是要搬到县城去。”
记者道:“大爷,您对退耕还湖有没有什么意见?或者说,您觉得退耕还湖好不好?”
吴大爷道:“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不喜欢退耕还湖,不愿意搬走,因为我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不过在苏县长的教育下,我们想通了,我们要支持县政府的工作,我们觉得退耕还湖是一个好政策。”
吴大爷的回答明显有一些程式化,而且很生硬,女记者忍着笑问道:“大爷,那您觉得退耕还湖好在哪里呢?”
吴大爷思索了起来,他在回想着苏星晖给他们讲过的退耕还湖的好处,虽然年纪大了,可是他还是记了起来:“记者同志,苏县长讲过,退耕还湖之后,以后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洪水了,而且能够改善环境。”
记者道:“那退耕还湖对您家里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或者说对您家里有些什么好处呢?”
吴大爷这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记者同志,苏县长给我们盖了新房子,让我们都能搬到县城,成了城镇户口,还给我家的孩子安排了工作,让他们能够赚钱,比以前我们一家人种地的钱多得多了,以后我们全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了啊!”
记者又问道:“那您家要搬的是多大的房子呢?”
吴大爷道:“我家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我和老伴跟着大儿子一起,全家六口人,买了一套商品房,有一百多个平方呢,我小儿子家三口人,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五十来个平方。”
记者道:“这套商品房多少钱?那套经济适用户呢?”
吴大爷道:“县政府让卖房子的公司给我们的优惠价,那套商品房三万多,那套经济适用房一万多块钱。”
记者道:“那国家给你们的补偿款够不够?”
吴大爷道:“买那套商品房,我们贴了一万多,不过今年晚稻丰收,卖了不少钱,我儿子这一年来修堤打工也赚了不少钱,以后的日子好过啊,我小儿子的补偿款都还没用完呢。这都要感谢苏县长啊!”
听吴大爷句句不离苏星晖,记者问道:“您就这么喜欢苏县长啊?”
吴大爷嘴都笑得合不拢了:“记者同志,你不知道啊,苏县长来了我们崇津县啊,给我们崇津县的老百姓不知道做了多少好事呢,又是取消农业税,又是给血吸虫病人治病,又是修堤,又是抗洪,还办厂,盖房,给我们买化肥,让我们晚稻丰收,嗨,苏县长做的好事,说都说不完呐!”
旁边帮着吴大爷家搬东西的几个农民开始不敢插话,这个时候,看到记者很亲切,他们胆子也大了起来,他们对记者说:“记者同志啊,苏县长是个好县长啊,你要多给他拍一些录像,把他做的好事给报道出去啊。”
“是啊,苏县长做的好事太多了,我爸就是一个晚期血吸虫病人,是苏县长请来专家,免费帮他治好了病。”
“苏县长给我两个儿子都安排了工作,让他们挣钱了。”
“那一次积水把我家淹了,我在堤上不能回家,是苏县长把我妈背到帐蓬里去的。”
“是苏县长来了,我们才不用交提留统筹了啊,我们都要谢谢苏县长啊,记者同志,你一定要多报道一下苏县长啊!”
摄像机把这些质朴感人的场面忠实的记录了下来,苏星晖连忙道:“大家都别说了,我作为县长,给大家服务是应该的,你们还是回答记者同志的提问就行了,别总说我了。”
苏星晖非常明白,凡事过犹不及的道理,这些农民们当然都是一片好心,可是他们这样拼命说苏星晖的好话,如果真在中央电视台上播出来,那就跟贺宗新的那出戏效果一样了,看上去有一些歌功颂德的意味了。
苏星晖现在还只是个县长,还需要低调啊!太高调的事情,他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