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苍穹下不断的电闪雷鸣,柳升心中甚觉其伟,但此时的他让一旁的张慰庭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在张慰庭眼中的柳升这会时而兴奋、时而痴呆、时而疯狂……
但无论是从王慰庭的记忆还是秦武的认知,张慰庭都知道不要去打搅此刻的柳升。因为在王慰庭的记忆里,柳升每次这番后,都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创举。
用后世的话来说,柳升现在显然是陷入灵感迸发的状态中。
回到自己的屋内,张慰庭躺在看着蚊帐出神。他对明朝大事件虽有了解,但具体到如何发生、什么时间发生,他却是一无所知。
不过张慰庭隐约觉得,现在应该快到朱允炆被封为皇太孙的时候了。
张慰庭倒是希望自己能去改变立储,从而使大明即将而来的靖难战役胎死腹中,但自己现在有这能力去改变吗?
张慰庭自我解嘲地笑了笑,他认为自己即便只是去想想,也是自不量力的体现,他现在唯一能做就是保护自己身边的人,不去做恶就行了。
这种大事岂是他能置喙的,这事只有皇上才能乾坤独断。
虽然殿外大雨倾盆而下,在殿内的蒋瓛却还是感到有些闷热,但在稍微看了下正在看锦衣卫简报的皇上,发现他脸上若有似无的杀气时,蒋瓛顿时感到一种因恐惧而来的透心凉。
“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他都亲身经历。特别是“胡惟庸案”,直到前年诛杀韩国公李善长才告一段落。他的前任毛骧的下场,蒋瓛仍历历在目。
毛骧指挥使是在胡惟庸被诛后,皇上为了平息众怒将他诛杀。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毛骧?在诛杀韩国公李善长后,他因此惴惴不安很久。
后来蒋瓛悟到当时皇上杀毛骧,就是为了平息韩国公的怒。既然韩国公已经伏诛,他自然不会跟毛骧那样当作斗争的牺牲品了。
就这样过了段相对安稳的日子后,太子又薨了。作为个人,蒋瓛是真希望燕王能被立为太子,帝国现在南征北战,也只有燕王这种立有军功的藩王才能镇得住帝国的骄兵悍将。
皇上也希望立燕王为太子。可惜被刘三吾多次阻止,他的理由是法理不合,但他随后却推荐了朱允炆,一个甚至不是太子原配的儿子。
这些书生难道真不知道死是怎么写吗?朱允炆一无显赫的外戚,二无法理上的支持,他坐上去谁会服气?一个好汉都得三个帮,何况万万人之上的皇帝?
真是些利欲熏心而又愚蠢透顶之徒。但这些人怎么会被皇上看重,放在皇长孙朱允炆身边呢?蒋瓛对此疑惑不解。
朱元璋看完蒋瓛刚送来的蓝府奏报,这次他没有生气,朱元璋淡淡地对蒋瓛说:“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再探。”
起来后的蒋瓛感到自己的腿有些发软。上次皇上要杀韩国公时,皇上也是这般反应。这次自己能逃过这即将形成的超级漩涡吗?他茫然地向外走去。
蒋瓛下去后,朱元璋忽然感到自己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对这些我行我素目无法纪的功勋是一忍再忍。
洪武四年,帝国宰相李善长患病自己不想干了,他准了李善长的奏,这比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还要仁义吧?到了洪武九年,自己还把幼女下嫁给李善长长子,还听从李善长的建议启用胡惟庸为相。
胡惟庸谋反,作为举荐者的李善长本身就是同罪。胡惟庸案爆发后,李善长还变本加厉地为自己已经定罪的心腹丁斌求情。
宰相专门做好人,皇帝一直当歹人也就罢了。李善长最后甚至为了一个罪证确凿的丁斌,来挑战自己的权威。自己下令再审丁斌,丁斌到最后反而供出了李善长与胡惟庸造反有关。
据丁斌说自己在李善长家时,曾看到胡惟庸曾四次派人或亲自劝说李善长一起共举大事。
第一次是洪武十年九月胡惟庸差使李善长弟弟李存义作说客,以李善长大骂其弟鬼迷心窍而结束。
第二次是洪武十年十月份,胡惟庸差使李善长好友杨文裕去做说客,杨文裕说事成之后将封王与李善长,这次李善长虽然没有同意,但也没有明确拒绝。
第三次是同年的十一月份,这次是胡惟庸亲自上门,李善长与胡惟庸在密室密谈,具体说了什么无从得知;第四次是洪武十二年八月份,这次又是其弟做说课,以李善长最后说出“等我死了,你们在弄”这话作为结束。
在前年(洪武二十三年)五月,御史检举蓝玉在洪武二十一年,在捕鱼儿海逮捕了替胡惟庸做说客的封绩,这事却被养老的李善长给压下了,而蓝玉也居然将此事欺瞒不报。
将封绩下了大狱后,其供词也证实举报所言。一个带兵的将领居然如此听从辞官养老的相国,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处死李善长后,朱元璋并没有对蓝玉下手,只是将原本封他的梁国公改成凉国公。对于可能是自己培养出来最后一个名将,朱元璋确实是将容忍放到无限大了。
蓝玉带兵时私自闯关(可论成造反)、私纳北元皇妃、在封地霸占土地、口无遮拦说自己也会鸟尽弓藏、甚至他还挑拨已故太子与燕王的关系,他对太子说燕王有天子气,他这就是赤裸裸地怂恿太子杀燕王。
如果换成其他皇帝,蓝玉估计早死了,但有心做李世民与成吉思汗的朱元璋每次动了杀机后,都强行忍住。
即便立朱允熥为皇太孙,蓝玉会重新做人吗?朱元璋不认为有任何可能。蓝玉依旧会嚣张跋扈,天才知道他会惹出什么大乱子?
再说自己为什么要遂他们的意?到底他们是皇帝,还是朕是皇帝?
想到这,朱元璋更加打定了主意,他虽然佩服秦始皇,但他绝不想他的大明跟祖龙的大秦一样二世而亡。
他看向了殿内的掌印太监,淡淡地道:“下个月十二号,为长孙朱允炆举行册封成皇太孙之礼。你现在就可以去准备有关事宜。”
掌印太监脸色顿时变得苍白起来,他也知道刘三吾劝皇上将朱允炆册立为皇太孙,但他一直以为皇上会执意立燕王为太子,皇上这么刚强之人怎么会忽然改变主意?
在意识到自己永远不可能知道答案后,他并大声应诺,心中却暗道:“乱天下者,刘三吾也。”
但无论是从王慰庭的记忆还是秦武的认知,张慰庭都知道不要去打搅此刻的柳升。因为在王慰庭的记忆里,柳升每次这番后,都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创举。
用后世的话来说,柳升现在显然是陷入灵感迸发的状态中。
回到自己的屋内,张慰庭躺在看着蚊帐出神。他对明朝大事件虽有了解,但具体到如何发生、什么时间发生,他却是一无所知。
不过张慰庭隐约觉得,现在应该快到朱允炆被封为皇太孙的时候了。
张慰庭倒是希望自己能去改变立储,从而使大明即将而来的靖难战役胎死腹中,但自己现在有这能力去改变吗?
张慰庭自我解嘲地笑了笑,他认为自己即便只是去想想,也是自不量力的体现,他现在唯一能做就是保护自己身边的人,不去做恶就行了。
这种大事岂是他能置喙的,这事只有皇上才能乾坤独断。
虽然殿外大雨倾盆而下,在殿内的蒋瓛却还是感到有些闷热,但在稍微看了下正在看锦衣卫简报的皇上,发现他脸上若有似无的杀气时,蒋瓛顿时感到一种因恐惧而来的透心凉。
“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他都亲身经历。特别是“胡惟庸案”,直到前年诛杀韩国公李善长才告一段落。他的前任毛骧的下场,蒋瓛仍历历在目。
毛骧指挥使是在胡惟庸被诛后,皇上为了平息众怒将他诛杀。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毛骧?在诛杀韩国公李善长后,他因此惴惴不安很久。
后来蒋瓛悟到当时皇上杀毛骧,就是为了平息韩国公的怒。既然韩国公已经伏诛,他自然不会跟毛骧那样当作斗争的牺牲品了。
就这样过了段相对安稳的日子后,太子又薨了。作为个人,蒋瓛是真希望燕王能被立为太子,帝国现在南征北战,也只有燕王这种立有军功的藩王才能镇得住帝国的骄兵悍将。
皇上也希望立燕王为太子。可惜被刘三吾多次阻止,他的理由是法理不合,但他随后却推荐了朱允炆,一个甚至不是太子原配的儿子。
这些书生难道真不知道死是怎么写吗?朱允炆一无显赫的外戚,二无法理上的支持,他坐上去谁会服气?一个好汉都得三个帮,何况万万人之上的皇帝?
真是些利欲熏心而又愚蠢透顶之徒。但这些人怎么会被皇上看重,放在皇长孙朱允炆身边呢?蒋瓛对此疑惑不解。
朱元璋看完蒋瓛刚送来的蓝府奏报,这次他没有生气,朱元璋淡淡地对蒋瓛说:“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再探。”
起来后的蒋瓛感到自己的腿有些发软。上次皇上要杀韩国公时,皇上也是这般反应。这次自己能逃过这即将形成的超级漩涡吗?他茫然地向外走去。
蒋瓛下去后,朱元璋忽然感到自己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对这些我行我素目无法纪的功勋是一忍再忍。
洪武四年,帝国宰相李善长患病自己不想干了,他准了李善长的奏,这比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还要仁义吧?到了洪武九年,自己还把幼女下嫁给李善长长子,还听从李善长的建议启用胡惟庸为相。
胡惟庸谋反,作为举荐者的李善长本身就是同罪。胡惟庸案爆发后,李善长还变本加厉地为自己已经定罪的心腹丁斌求情。
宰相专门做好人,皇帝一直当歹人也就罢了。李善长最后甚至为了一个罪证确凿的丁斌,来挑战自己的权威。自己下令再审丁斌,丁斌到最后反而供出了李善长与胡惟庸造反有关。
据丁斌说自己在李善长家时,曾看到胡惟庸曾四次派人或亲自劝说李善长一起共举大事。
第一次是洪武十年九月胡惟庸差使李善长弟弟李存义作说客,以李善长大骂其弟鬼迷心窍而结束。
第二次是洪武十年十月份,胡惟庸差使李善长好友杨文裕去做说客,杨文裕说事成之后将封王与李善长,这次李善长虽然没有同意,但也没有明确拒绝。
第三次是同年的十一月份,这次是胡惟庸亲自上门,李善长与胡惟庸在密室密谈,具体说了什么无从得知;第四次是洪武十二年八月份,这次又是其弟做说课,以李善长最后说出“等我死了,你们在弄”这话作为结束。
在前年(洪武二十三年)五月,御史检举蓝玉在洪武二十一年,在捕鱼儿海逮捕了替胡惟庸做说客的封绩,这事却被养老的李善长给压下了,而蓝玉也居然将此事欺瞒不报。
将封绩下了大狱后,其供词也证实举报所言。一个带兵的将领居然如此听从辞官养老的相国,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处死李善长后,朱元璋并没有对蓝玉下手,只是将原本封他的梁国公改成凉国公。对于可能是自己培养出来最后一个名将,朱元璋确实是将容忍放到无限大了。
蓝玉带兵时私自闯关(可论成造反)、私纳北元皇妃、在封地霸占土地、口无遮拦说自己也会鸟尽弓藏、甚至他还挑拨已故太子与燕王的关系,他对太子说燕王有天子气,他这就是赤裸裸地怂恿太子杀燕王。
如果换成其他皇帝,蓝玉估计早死了,但有心做李世民与成吉思汗的朱元璋每次动了杀机后,都强行忍住。
即便立朱允熥为皇太孙,蓝玉会重新做人吗?朱元璋不认为有任何可能。蓝玉依旧会嚣张跋扈,天才知道他会惹出什么大乱子?
再说自己为什么要遂他们的意?到底他们是皇帝,还是朕是皇帝?
想到这,朱元璋更加打定了主意,他虽然佩服秦始皇,但他绝不想他的大明跟祖龙的大秦一样二世而亡。
他看向了殿内的掌印太监,淡淡地道:“下个月十二号,为长孙朱允炆举行册封成皇太孙之礼。你现在就可以去准备有关事宜。”
掌印太监脸色顿时变得苍白起来,他也知道刘三吾劝皇上将朱允炆册立为皇太孙,但他一直以为皇上会执意立燕王为太子,皇上这么刚强之人怎么会忽然改变主意?
在意识到自己永远不可能知道答案后,他并大声应诺,心中却暗道:“乱天下者,刘三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