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大殿,朱元璋在御案上看翰林学士刘三吾为《洪范注》所作之序,他对《洪范注》中提出帝王统治天下的准则很是首肯,认为其是大中至正之道。
水、火、木、金、土的相生相克之论,也很有道理;但一想到其竟然提出靠算卦,来寻找治国之道后,朱元璋并放下了手中崭新的《洪范注》。
朱元璋对一旁的宦官道:“将此书放置于书柜显眼之处。”宦官放好后,朱元璋又对其道:“记住,不可使书蒙尘。”
朱元璋继续看案中奏章时,听到来报“皇孙朱允炆、朱高炽求见。”朱元璋闻此,一脸笑意地道:“让我的皇孙们先进来。”
两个皇孙恭敬行礼后,朱元璋并对宦官道:“给皇孙每人十本奏章。”见两个孙儿不解地看着自己,朱元璋和蔼地道:“你们批阅后,皇爷爷再逐一点评。”
朱允炆闻言后,先看向奏章之名,然后按官员的官位高低,在宦官搬来的书案摆放好后,再接过宦官给他递来纸笔;朱高炽则先将奏章以文武之别,分别摆放在刚搬来的书案上后,才接过宦官在递送于他的纸笔。
见此,朱元璋心中道:“各有不同,但却各有章法,不错。”
朱元璋看着一脸因专注而精神焕发的朱高炽,朱元璋觉得此刻的朱高炽与之前恭敬的朱高炽,犹如换了一人;朱元璋又看向了朱允炆,朱允炆仍是一脸恭敬地查阅与批卷。朱元璋不由地多看朱高炽几眼。
就在朱元璋边批阅奏章,边等两个孙儿之刻,朱允炆道:“皇爷爷,孙儿完成了。”闻言,朱元璋看向了朱允炆,见朱允炆恭敬地看着自己,并示意宦官将朱允炆的奏章拿过来。
在宦官拿朱允炆奏章时,朱元璋又看了朱高炽一会,发现他的笔一直没动,脸上也恢复到了恭敬神态,朱元璋心中微微一动。
在查阅朱允炆的所批阅的奏章,第一份批阅就让他感受到,昔日太子的仁厚之风。其雕章琢句的行文亦足见其文字功力,但其理念实在不符自己的胃口。
朱元璋匆匆看过后,看向了拿着笔而又一脸恭敬的朱高炽,对宦官道:“把高炽的拿上来。”
看着被朱高炽墨迹已干的批阅,其言简意赅的行文让朱元璋暗暗点头,而针对所奏之事有着可行性的应对,更是让朱元璋老怀大慰。
良久,朱元璋在想到‘创业者难,守业者更难,难就难在守业者不知创业者的艰难’这话时,对两个孙儿正色地道:“当年跟皇爷爷起兵的功勋,皆是些桀骜不驯、无法无天之辈……”
朱元璋看到两个孙子脸上都有些讶异,和蔼地接着道:“允炆、高炽,你们分别说说该怎么去对待那些无法无天之徒?”
见两个孙子面面相觑,朱元璋对正在等朱允炆先说的朱高炽道:“这次你先说。”
朱高炽想了会,恭敬地道:“天生万物,各有所用。如火虽会演变火灾的可能,但也可用来烹食与照明。只是看使用者的用心与技巧罢了。”
朱元璋听完朱高炽所说后,看向了朱允炆。
朱允炆心中虽然赞同朱高炽所言,但想起自己的伴读翰林学士黄子澄,他平日灌输自己的圣人之道后,他也恭敬地道:“以孔圣人之道去感化,让其走上正途。”
朱元璋看了两个孙子一会,不动声色地道:“你们先下去各忙各事。”
良久,“宣殿外候着的百官进来。”朱元璋对宦官令道。
文武百官跪拜行礼后,朱元璋将让他们分别入列。朱元璋见大臣们求见,进来不说话,他心中有些腻歪地说:“你们是不是见朕已经年老,太子此时又忽然死去,担心朕受不了这打击?”
见群臣跪下谢罪,朱元璋不耐烦地道:“好了,都起来。现在太子不在,国家还是得有储君。你们就把自己心目中的太子人选都说出来。”
见有人立刻就出来推荐秦王朱樉,朱元璋暴怒地道:“你瞎了眼不成,秦王如此不修德行,也能为君?”
见百官正在低下小声议论,却无一人再具体推荐自己哪个儿子后,朱元璋不紧不慢地道:“燕王如何?”
话刚说完,朱元璋就听到殿下顿时鸦雀无声,随眼望去,他看到诸臣在底下面面相觑起来。
良久,翰林学士刘三吾出列,平静而又理所当然地启奏:“启禀皇上,按照周制,嫡子死,当立嫡孙。”
朱元璋被刘三吾这么一驳,心中顿生恼火。但想起自己之前不遗余力地推崇儒家五伦,也不好发火。
朱元璋正欲甩袖而去,日后再议时,刘三吾却尾随而至地说:若立燕王,将置秦、晋二王于何地?
听到此言,朱元璋看向了晋王亲家傅友德,见颍国公低着头不言语,他有些窝火地道:“你等先下去,待朕仔细想想。”
刘三吾听到皇上这般说,正欲再次出列时被身后的黄子澄拉了下,刘三吾这才注意到皇上的脸上已是极不耐烦。
向堂兄告辞后,朱高炽并回到了应天城内的燕王府。
见母妃在内堂喝茶,朱高炽行礼后,徐王妃和蔼地对朱高炽说:“今日你四舅来了,邀你们这些在应天小辈,明日去舅舅家小聚,母妃已经替你们应了下来了。”
见长子恭敬地答应后,徐王妃又道:“你二妹遵你父王之命,又随着彭城侯家的内眷,去功勋之家替你皇爷爷赏赐布帛,不知她何时回来,你待会去找她,将这事提早告知与她。”
朱高炽知道母妃是担心二妹回来晚了,明天去舅舅家会显得无精打采,从而有失礼节。他并道:“母妃放心,孩儿这就去找二妹。”
骑马于应天城,朱高炽忍不住将应天与北平拿来对比,他觉得江南的秀丽与北地的苍凉各有其味、各有其美,就在他正在心中感叹南北截然不同,却融于一国之时。
前面带路的护卫已经下马,拱手为礼地对朱高炽道:“小王爷,郡主就在前面不远。”
水、火、木、金、土的相生相克之论,也很有道理;但一想到其竟然提出靠算卦,来寻找治国之道后,朱元璋并放下了手中崭新的《洪范注》。
朱元璋对一旁的宦官道:“将此书放置于书柜显眼之处。”宦官放好后,朱元璋又对其道:“记住,不可使书蒙尘。”
朱元璋继续看案中奏章时,听到来报“皇孙朱允炆、朱高炽求见。”朱元璋闻此,一脸笑意地道:“让我的皇孙们先进来。”
两个皇孙恭敬行礼后,朱元璋并对宦官道:“给皇孙每人十本奏章。”见两个孙儿不解地看着自己,朱元璋和蔼地道:“你们批阅后,皇爷爷再逐一点评。”
朱允炆闻言后,先看向奏章之名,然后按官员的官位高低,在宦官搬来的书案摆放好后,再接过宦官给他递来纸笔;朱高炽则先将奏章以文武之别,分别摆放在刚搬来的书案上后,才接过宦官在递送于他的纸笔。
见此,朱元璋心中道:“各有不同,但却各有章法,不错。”
朱元璋看着一脸因专注而精神焕发的朱高炽,朱元璋觉得此刻的朱高炽与之前恭敬的朱高炽,犹如换了一人;朱元璋又看向了朱允炆,朱允炆仍是一脸恭敬地查阅与批卷。朱元璋不由地多看朱高炽几眼。
就在朱元璋边批阅奏章,边等两个孙儿之刻,朱允炆道:“皇爷爷,孙儿完成了。”闻言,朱元璋看向了朱允炆,见朱允炆恭敬地看着自己,并示意宦官将朱允炆的奏章拿过来。
在宦官拿朱允炆奏章时,朱元璋又看了朱高炽一会,发现他的笔一直没动,脸上也恢复到了恭敬神态,朱元璋心中微微一动。
在查阅朱允炆的所批阅的奏章,第一份批阅就让他感受到,昔日太子的仁厚之风。其雕章琢句的行文亦足见其文字功力,但其理念实在不符自己的胃口。
朱元璋匆匆看过后,看向了拿着笔而又一脸恭敬的朱高炽,对宦官道:“把高炽的拿上来。”
看着被朱高炽墨迹已干的批阅,其言简意赅的行文让朱元璋暗暗点头,而针对所奏之事有着可行性的应对,更是让朱元璋老怀大慰。
良久,朱元璋在想到‘创业者难,守业者更难,难就难在守业者不知创业者的艰难’这话时,对两个孙儿正色地道:“当年跟皇爷爷起兵的功勋,皆是些桀骜不驯、无法无天之辈……”
朱元璋看到两个孙子脸上都有些讶异,和蔼地接着道:“允炆、高炽,你们分别说说该怎么去对待那些无法无天之徒?”
见两个孙子面面相觑,朱元璋对正在等朱允炆先说的朱高炽道:“这次你先说。”
朱高炽想了会,恭敬地道:“天生万物,各有所用。如火虽会演变火灾的可能,但也可用来烹食与照明。只是看使用者的用心与技巧罢了。”
朱元璋听完朱高炽所说后,看向了朱允炆。
朱允炆心中虽然赞同朱高炽所言,但想起自己的伴读翰林学士黄子澄,他平日灌输自己的圣人之道后,他也恭敬地道:“以孔圣人之道去感化,让其走上正途。”
朱元璋看了两个孙子一会,不动声色地道:“你们先下去各忙各事。”
良久,“宣殿外候着的百官进来。”朱元璋对宦官令道。
文武百官跪拜行礼后,朱元璋将让他们分别入列。朱元璋见大臣们求见,进来不说话,他心中有些腻歪地说:“你们是不是见朕已经年老,太子此时又忽然死去,担心朕受不了这打击?”
见群臣跪下谢罪,朱元璋不耐烦地道:“好了,都起来。现在太子不在,国家还是得有储君。你们就把自己心目中的太子人选都说出来。”
见有人立刻就出来推荐秦王朱樉,朱元璋暴怒地道:“你瞎了眼不成,秦王如此不修德行,也能为君?”
见百官正在低下小声议论,却无一人再具体推荐自己哪个儿子后,朱元璋不紧不慢地道:“燕王如何?”
话刚说完,朱元璋就听到殿下顿时鸦雀无声,随眼望去,他看到诸臣在底下面面相觑起来。
良久,翰林学士刘三吾出列,平静而又理所当然地启奏:“启禀皇上,按照周制,嫡子死,当立嫡孙。”
朱元璋被刘三吾这么一驳,心中顿生恼火。但想起自己之前不遗余力地推崇儒家五伦,也不好发火。
朱元璋正欲甩袖而去,日后再议时,刘三吾却尾随而至地说:若立燕王,将置秦、晋二王于何地?
听到此言,朱元璋看向了晋王亲家傅友德,见颍国公低着头不言语,他有些窝火地道:“你等先下去,待朕仔细想想。”
刘三吾听到皇上这般说,正欲再次出列时被身后的黄子澄拉了下,刘三吾这才注意到皇上的脸上已是极不耐烦。
向堂兄告辞后,朱高炽并回到了应天城内的燕王府。
见母妃在内堂喝茶,朱高炽行礼后,徐王妃和蔼地对朱高炽说:“今日你四舅来了,邀你们这些在应天小辈,明日去舅舅家小聚,母妃已经替你们应了下来了。”
见长子恭敬地答应后,徐王妃又道:“你二妹遵你父王之命,又随着彭城侯家的内眷,去功勋之家替你皇爷爷赏赐布帛,不知她何时回来,你待会去找她,将这事提早告知与她。”
朱高炽知道母妃是担心二妹回来晚了,明天去舅舅家会显得无精打采,从而有失礼节。他并道:“母妃放心,孩儿这就去找二妹。”
骑马于应天城,朱高炽忍不住将应天与北平拿来对比,他觉得江南的秀丽与北地的苍凉各有其味、各有其美,就在他正在心中感叹南北截然不同,却融于一国之时。
前面带路的护卫已经下马,拱手为礼地对朱高炽道:“小王爷,郡主就在前面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