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所有进行的事情都和之前不一样,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会考虑这些,通过这样或者是那样的方式来确定接下来该如何去做。
每天的快马从京师前往地方,又从地方回到京师,白金们对这一切都已经习惯了,他们早已经确认大明帝国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的,甚至每天他们看到的报纸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递到各地,再从各地印刷卖给他们的。
有不少的人离开大明帝国,离开大明国进前往更多的地方。
也有不少人开始通过自己的方式挣钱养家。
朝中有不少人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刺激他们这下的百姓做出更多的事情。
大明地广人稀,这一点是非常确定的消息,同时朝廷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派遣更多的人前往地方,这也是他们之前一直坚持要做的事情。
方中愈有不少朋友,同时也有不少依附于他的人,这些年来他并没有要求那些人做什么,只是希望他们投钱加大研发的力度,希望他们在各种方面不要把财富完完全全聚于己身,更多的是贡献出来。
在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有不少人不理解,但对于方中愈的想法他们之前都猜不透,所以在更多的时候只能选择支持,现在看来方中愈所做的并没有任何的问题,因为方中愈真的给了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同时带给了他们不一样的企业,这一切在现在都体现的特别的清楚。
因为现在他们可以看得见那些利润了,看得见方中愈所提供的那些消息,带给他们的所有的一切。
对于更多人来讲,他们最开始也没有想过什么,或者说没有通过那样的方式去帮其他人做些什么,但朝廷会督促着他们去做,这也是为什么?在如今的这种状态下,朝廷大移民政策依然在持续的进行之中。
为了同化更多的人为了让大明的知识传播下。
朝中有不少的人对于现在的想法多多少少有一些不太支持的,因为他们认为议事长齐泰齐大人所推崇的那些过于暴力,甚至有违背,如今大明天朝上国的身份。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现如今做到这一步,我到底花费了多少的心血又哪里清楚,没有现如今大明强大的武力保证他们做的,那一切贸易又怎么可能如此,坦然的获得利润了,收割那些东西也是需要实力的。
当然这些话不能明明白白的说出来,只是理解的人越多,朝廷所遭受的阻力也就越小,好在现如今官员们虽然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但还是会去积极的执行,毕竟考核的命门在别人手里,如果他们不努力的话,最终还是有不少的事情是做不了的。
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是和之前不一样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这一路走来,看到了太多太多好的坏的都有,有做的好的地方,也有做的差的地方,这才是常态,他从不相信大明帝国所有的人都像京师里的那些官员一样,但是他知道总有一天大明帝国培养出来的那些人才会帮助大明帝国走得更远。
这一点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因为这是他们的家园,只有他们努力把家园做得更好,那么以后这些日子才会变得更好,朝廷所做的这些事情才会更加的容易。
建文皇帝朱允文所得到的那些消息,同时他的那些想法也渐渐的传回京师,这倒是让太子吓了一大跳,这个时候他可还没有能力做出那样的决定,甚至可以说现在他还没有想过要接掌整个帝国,他知道自己不够格,同时他也服不了众,所以柠檬亲自向建文皇帝朱允文写信表达自己的不足。
不管皇帝是真心的还是假意,也不管他是否是试探太子身边的那些人,这样的话由他来说终究是不好的,甚至可以说这所有的一切太子这样做才是正确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建文皇帝朱允炆收到太子的回信摇了摇头,看来那些人胆子还是太小,他甚至在考虑在之前如果真的有人帮助太子做一些事情的话,他也想看看那些人到底能够做到什么地步,不过现在看来朝中似乎没有多少人有那样的胆子敢把这样的事情真正的做下去。
不管之前是怎么做的,反正现在建文皇帝朱允文比之前要放心了不少,他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他说了算,毕竟人心由他们自己决定,可是有些时候他还是要确保一些事情的正常进行的,毕竟他掌控着整个帝国的发展朝廷官员以前可以对抗他,但是现在却做不到了,只能依附于他用更多的方法来做现在的事情,所以他必须要用过这样的方式来确保大明帝国的延续,朱家王朝的延续。
这些年来不少王爷都在感激借用皇帝朱允文虽然知道朝廷对于他们依然不放心,甚至也有不少官员想方设法的想要限制他们,但最终这些事情都没有做下去,皇帝不仅没有在这些方面为难他们,而且还给他们不断的分封,这也让他们知道,建文皇帝朱允文真的没有想过要为难他们,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有些事情还是做得挺不错的。
很多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有些事情做到一定的地步,那就得停下来,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判断是否合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理性朝廷不会再用一些特别夸张的方式来刺激一些人做事,但是依然在不断的催促着他们。
好的东西谁都想要,但是想要好的东西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去尝试,所以朝廷就用更好的东西来吸引他们,比如土地比如官位,比如各种各样的封赏。
百姓们有多种多样的想法,朝廷自然也有相同的对策,他们要做的就是在最小的代价以内,帮助大明帝国获得最大的发展。
这些年来可以说这样的事情已经做了很多次,以大为利益为基础自然会牺牲其他人的利益,只不过在历史长河之中,那些是那些人早已经被淹没掉了。
今晚皇帝朱允文每到一地都会去见见那些百姓,街道上的百姓,看到如此健壮的健身房里,看到如今这个统领着整个帝国的大人物,在他们面前多多少少都会感觉到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好在他们终于明白所有的事情与他们相关,看似与之无关的东西总是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显现出来。
能够收到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借鉴,是那些人真正内心高兴的事情,他们从最开始的害怕忐忑,到如今可以在建文皇帝朱允文面前侃侃而谈,可以说这些人已经超越了太多太多人,这一辈子都可以用这件事情吹到老了。
朝中的那些人多多少少都会明白一些事情,那就是他们之前所做的并没有任何的影响,甚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更多人清楚,所有他们能做的都在那里成为整个帝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愈,朕发现越是往南方走,那些百姓们思想也就越活跃,甚至有些想法连朕都觉得很是新奇,这难道就是你所说的差异化经济越发达,头脑就越活跃?”
建文皇帝朱允文最开始是不信的,可是后来受方仲e的影响越来越深,再加上一些确确实实存在的例子,让他也不得不相信有这样的事实存在,可是这一次真正的当着他的面见识之后,他却发现当时他自己所做的那些决定和想法似乎比现在的他们更加的轻。
建文皇帝朱允文本身就是一个有想法的人,所以当时他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之后,总是会想方设法的去验证,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是通过放纵你的时候去完成的,现在他又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方中愈知道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甚至有各方各面的知识的汇总,但是他想到了用另外一种方法或者说另一个答案想建文皇帝朱允文解释这样的事情。
“陛下其实怎么说呢,或许可以这样来解释。
国子监和皇明科技大学这些年来一直不断的源源不断的扩招,甚至可以说只要是全国有汉人的地方,都有这样通告,可是我们依然能够发现,越是靠近南方靠进去的学生越多而靠近西北呢,人数会越来越少。”
听到方中愈这样说,建文皇帝朱允炆,也仔细的回想了一下这些年来晨报上来的那些学生的户籍,他发现确确实实北边的人明显少于南边的人,这也越发的印证了方中愈所说的话。
“继续说。”建文皇帝朱允炆其实差不多已经明白了,但是方中愈或许有更加独特的见解,又或者他可以把这个道理解释的很简单,让很多人都能够清楚的知道,所以建华的周永文在这一刻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不管有任何种理由是家庭的教育还是周边的环境,其实最终归结到一点还是金钱。
不管如何我们如何尽力的维护公平或者是宣扬公平,最终都要回到一个基本点,那就是这些人这些事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只要他们想要维护大明帝国的安全和稳定那么必然要有出众的学识和能力。
我们都很清楚这样的人必须要是佼佼者,可是偏偏这样的人最终会出现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群中呢,那就是家庭的环境能够对他们产生比较充分的影响的人,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来源于一些富裕的家庭,因为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也就是说会给他们一个后路,不管他们做的成功还是做不成功,只要他们回到家里,那么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解决,而穷人家的孩子那就比较困难了,他们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存,然后才是考虑去学习去出人头地,这本身就是一个差距,而如今这样的局面其实早已经形成,好在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
朝廷这些年来努力的将这些差距慢慢的抹平到一个平衡位置,可是我们依然低估了百姓们对于钱财的热爱,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有钱人,而那些贫穷的人也努力的变成了比之前富有一些,所以新一轮的竞争又开始了。”
方中愈跟建文皇帝朱允文所讨论的这些,其实很多年前他们都已经讨论过,那就是皇帝的权利和臣子之间的权利的平衡,不管他们怎么保证,最终其实都会去一个平衡点,而有,如果有一天这个平衡点被打破,那么自然会有一方变得更加的强势,占了上风。
朝廷所要面临的现状就是如此,不管他们之前采取什么样的制度瓜分大家族,同时又让更多的人成为小的家族,人们与人们之间的差距还是依然存在。
“也就是说朕让更多的人懂得了道理,知道怎样赚钱是好事儿也是坏事儿,是吗?”
建文皇帝朱允文思来想去,总觉得这些事情会有一些问题,这些年来他通过无数的方式只为了刺激大人的经济,让他变得更强,让更多的人能够用到大明自己生产的东西和那些奇奇怪怪的发明,只要他们真正的能让百姓的生活变好,建文皇帝朱允炆根本就不在乎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好在整个帝国用好事回报了他,让他知道他领导下的大明帝国确确实实变得不一样了。
“是的,别想很多人能够赚到,比之前他们一辈子都要挣得更多的钱,那是因为他们付出了努力,就好比那些不远万里来到大明兰州,来到大明北洲的人一样,他们总是会在那里分到一部分土地,只要他们耕种,只要他们耐心的去做,说不定哪一天就挖到了宝石,挖到了宝矿,这也是刺激他们不断的往那边去的原因,
当他们有了足够的积累之后,才会考虑到子孙后代,才会为子孙后代去谋的一个前程,毕竟要守候起那些家业,自然要通过更多的方式。”
每天的快马从京师前往地方,又从地方回到京师,白金们对这一切都已经习惯了,他们早已经确认大明帝国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的,甚至每天他们看到的报纸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递到各地,再从各地印刷卖给他们的。
有不少的人离开大明帝国,离开大明国进前往更多的地方。
也有不少人开始通过自己的方式挣钱养家。
朝中有不少人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刺激他们这下的百姓做出更多的事情。
大明地广人稀,这一点是非常确定的消息,同时朝廷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派遣更多的人前往地方,这也是他们之前一直坚持要做的事情。
方中愈有不少朋友,同时也有不少依附于他的人,这些年来他并没有要求那些人做什么,只是希望他们投钱加大研发的力度,希望他们在各种方面不要把财富完完全全聚于己身,更多的是贡献出来。
在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有不少人不理解,但对于方中愈的想法他们之前都猜不透,所以在更多的时候只能选择支持,现在看来方中愈所做的并没有任何的问题,因为方中愈真的给了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同时带给了他们不一样的企业,这一切在现在都体现的特别的清楚。
因为现在他们可以看得见那些利润了,看得见方中愈所提供的那些消息,带给他们的所有的一切。
对于更多人来讲,他们最开始也没有想过什么,或者说没有通过那样的方式去帮其他人做些什么,但朝廷会督促着他们去做,这也是为什么?在如今的这种状态下,朝廷大移民政策依然在持续的进行之中。
为了同化更多的人为了让大明的知识传播下。
朝中有不少的人对于现在的想法多多少少有一些不太支持的,因为他们认为议事长齐泰齐大人所推崇的那些过于暴力,甚至有违背,如今大明天朝上国的身份。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现如今做到这一步,我到底花费了多少的心血又哪里清楚,没有现如今大明强大的武力保证他们做的,那一切贸易又怎么可能如此,坦然的获得利润了,收割那些东西也是需要实力的。
当然这些话不能明明白白的说出来,只是理解的人越多,朝廷所遭受的阻力也就越小,好在现如今官员们虽然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但还是会去积极的执行,毕竟考核的命门在别人手里,如果他们不努力的话,最终还是有不少的事情是做不了的。
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是和之前不一样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这一路走来,看到了太多太多好的坏的都有,有做的好的地方,也有做的差的地方,这才是常态,他从不相信大明帝国所有的人都像京师里的那些官员一样,但是他知道总有一天大明帝国培养出来的那些人才会帮助大明帝国走得更远。
这一点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因为这是他们的家园,只有他们努力把家园做得更好,那么以后这些日子才会变得更好,朝廷所做的这些事情才会更加的容易。
建文皇帝朱允文所得到的那些消息,同时他的那些想法也渐渐的传回京师,这倒是让太子吓了一大跳,这个时候他可还没有能力做出那样的决定,甚至可以说现在他还没有想过要接掌整个帝国,他知道自己不够格,同时他也服不了众,所以柠檬亲自向建文皇帝朱允文写信表达自己的不足。
不管皇帝是真心的还是假意,也不管他是否是试探太子身边的那些人,这样的话由他来说终究是不好的,甚至可以说这所有的一切太子这样做才是正确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建文皇帝朱允炆收到太子的回信摇了摇头,看来那些人胆子还是太小,他甚至在考虑在之前如果真的有人帮助太子做一些事情的话,他也想看看那些人到底能够做到什么地步,不过现在看来朝中似乎没有多少人有那样的胆子敢把这样的事情真正的做下去。
不管之前是怎么做的,反正现在建文皇帝朱允文比之前要放心了不少,他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他说了算,毕竟人心由他们自己决定,可是有些时候他还是要确保一些事情的正常进行的,毕竟他掌控着整个帝国的发展朝廷官员以前可以对抗他,但是现在却做不到了,只能依附于他用更多的方法来做现在的事情,所以他必须要用过这样的方式来确保大明帝国的延续,朱家王朝的延续。
这些年来不少王爷都在感激借用皇帝朱允文虽然知道朝廷对于他们依然不放心,甚至也有不少官员想方设法的想要限制他们,但最终这些事情都没有做下去,皇帝不仅没有在这些方面为难他们,而且还给他们不断的分封,这也让他们知道,建文皇帝朱允文真的没有想过要为难他们,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有些事情还是做得挺不错的。
很多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有些事情做到一定的地步,那就得停下来,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判断是否合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理性朝廷不会再用一些特别夸张的方式来刺激一些人做事,但是依然在不断的催促着他们。
好的东西谁都想要,但是想要好的东西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去尝试,所以朝廷就用更好的东西来吸引他们,比如土地比如官位,比如各种各样的封赏。
百姓们有多种多样的想法,朝廷自然也有相同的对策,他们要做的就是在最小的代价以内,帮助大明帝国获得最大的发展。
这些年来可以说这样的事情已经做了很多次,以大为利益为基础自然会牺牲其他人的利益,只不过在历史长河之中,那些是那些人早已经被淹没掉了。
今晚皇帝朱允文每到一地都会去见见那些百姓,街道上的百姓,看到如此健壮的健身房里,看到如今这个统领着整个帝国的大人物,在他们面前多多少少都会感觉到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好在他们终于明白所有的事情与他们相关,看似与之无关的东西总是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显现出来。
能够收到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借鉴,是那些人真正内心高兴的事情,他们从最开始的害怕忐忑,到如今可以在建文皇帝朱允文面前侃侃而谈,可以说这些人已经超越了太多太多人,这一辈子都可以用这件事情吹到老了。
朝中的那些人多多少少都会明白一些事情,那就是他们之前所做的并没有任何的影响,甚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更多人清楚,所有他们能做的都在那里成为整个帝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愈,朕发现越是往南方走,那些百姓们思想也就越活跃,甚至有些想法连朕都觉得很是新奇,这难道就是你所说的差异化经济越发达,头脑就越活跃?”
建文皇帝朱允文最开始是不信的,可是后来受方仲e的影响越来越深,再加上一些确确实实存在的例子,让他也不得不相信有这样的事实存在,可是这一次真正的当着他的面见识之后,他却发现当时他自己所做的那些决定和想法似乎比现在的他们更加的轻。
建文皇帝朱允文本身就是一个有想法的人,所以当时他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之后,总是会想方设法的去验证,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是通过放纵你的时候去完成的,现在他又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方中愈知道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甚至有各方各面的知识的汇总,但是他想到了用另外一种方法或者说另一个答案想建文皇帝朱允文解释这样的事情。
“陛下其实怎么说呢,或许可以这样来解释。
国子监和皇明科技大学这些年来一直不断的源源不断的扩招,甚至可以说只要是全国有汉人的地方,都有这样通告,可是我们依然能够发现,越是靠近南方靠进去的学生越多而靠近西北呢,人数会越来越少。”
听到方中愈这样说,建文皇帝朱允炆,也仔细的回想了一下这些年来晨报上来的那些学生的户籍,他发现确确实实北边的人明显少于南边的人,这也越发的印证了方中愈所说的话。
“继续说。”建文皇帝朱允炆其实差不多已经明白了,但是方中愈或许有更加独特的见解,又或者他可以把这个道理解释的很简单,让很多人都能够清楚的知道,所以建华的周永文在这一刻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不管有任何种理由是家庭的教育还是周边的环境,其实最终归结到一点还是金钱。
不管如何我们如何尽力的维护公平或者是宣扬公平,最终都要回到一个基本点,那就是这些人这些事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只要他们想要维护大明帝国的安全和稳定那么必然要有出众的学识和能力。
我们都很清楚这样的人必须要是佼佼者,可是偏偏这样的人最终会出现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群中呢,那就是家庭的环境能够对他们产生比较充分的影响的人,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来源于一些富裕的家庭,因为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也就是说会给他们一个后路,不管他们做的成功还是做不成功,只要他们回到家里,那么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解决,而穷人家的孩子那就比较困难了,他们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存,然后才是考虑去学习去出人头地,这本身就是一个差距,而如今这样的局面其实早已经形成,好在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
朝廷这些年来努力的将这些差距慢慢的抹平到一个平衡位置,可是我们依然低估了百姓们对于钱财的热爱,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有钱人,而那些贫穷的人也努力的变成了比之前富有一些,所以新一轮的竞争又开始了。”
方中愈跟建文皇帝朱允文所讨论的这些,其实很多年前他们都已经讨论过,那就是皇帝的权利和臣子之间的权利的平衡,不管他们怎么保证,最终其实都会去一个平衡点,而有,如果有一天这个平衡点被打破,那么自然会有一方变得更加的强势,占了上风。
朝廷所要面临的现状就是如此,不管他们之前采取什么样的制度瓜分大家族,同时又让更多的人成为小的家族,人们与人们之间的差距还是依然存在。
“也就是说朕让更多的人懂得了道理,知道怎样赚钱是好事儿也是坏事儿,是吗?”
建文皇帝朱允文思来想去,总觉得这些事情会有一些问题,这些年来他通过无数的方式只为了刺激大人的经济,让他变得更强,让更多的人能够用到大明自己生产的东西和那些奇奇怪怪的发明,只要他们真正的能让百姓的生活变好,建文皇帝朱允炆根本就不在乎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好在整个帝国用好事回报了他,让他知道他领导下的大明帝国确确实实变得不一样了。
“是的,别想很多人能够赚到,比之前他们一辈子都要挣得更多的钱,那是因为他们付出了努力,就好比那些不远万里来到大明兰州,来到大明北洲的人一样,他们总是会在那里分到一部分土地,只要他们耕种,只要他们耐心的去做,说不定哪一天就挖到了宝石,挖到了宝矿,这也是刺激他们不断的往那边去的原因,
当他们有了足够的积累之后,才会考虑到子孙后代,才会为子孙后代去谋的一个前程,毕竟要守候起那些家业,自然要通过更多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