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方中愈还是老大人,他们两个人都对彼此有一定的认可,同时又有一定的分歧,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就算是他们两个人,现在也只能处于这种状态。
其他人看着这一幕并没有觉得不好,他们甚至希望有一天,那个身居高位的人也能向他们行礼,表达自己的感谢,只不过这需要很多的努力,至少目前的他们是达不到的。
羡慕归羡慕,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妄自菲薄,甚至是看轻自己。
能够走到这一步的人,自然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在这所有的一切,没有完完全全成为更多人知道的事情之前,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变化。
最重要的两个人得到了相互认可,这让他们感到既欣慰,又有一些坦然,毕竟,虽然心中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最终还是会变成和之前一样。
这些年来方中愈心里确实非常的清楚,他自己做事儿。
想的是无愧于心,虽然有些时候并不是真的光明。
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嘛,对于他来讲,现如今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虽然在某些方面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也借用了如今大明帝国众多的资源,才能达成他现在所做的那一步。
但是他给出的回馈明显也是最多的。
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他做到如今这一步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整个帝国变成如今这个样子,它有百分之80以上的功劳,毕竟第1步和第100步是有区别的,没有第1步就不会有后面的所有的一切,所以他的观点占据了大部分,他提出来的建议也改变了众多事情的发展。
今天能够站在这个位置上的都是朝廷的重要官员,至少在京官体系中,他们的级别已经很高很高了。
每个人心思不一,但最终都会落到一个落脚点,那就是今天将会是新的议事长出现的日子。
就算不是今天,今天也会有一些苗头,毕竟他们也需要提出一些人来参加候选。
虽然众多人知道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可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
正是因为众多的人都知道所有的事情到底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发展下去,所以整件事情还算是比较顺利的进行下去了。
皇帝没来,他们还算是比较自由的,可以相互讨论,可以印证自己的观点,这些年来他们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可以说如今整个体系中的官员已经上升到了一大部分。
他们大多数人的政治经验比之前要强,甚至懂得的东西也比之前要多。
可以说他们这一代的官员是最好的,承上启下继日,知道当年是什么情况,又知道现如今的大明帝国是个什么状态,所以他们的升迁之路相比较而言就比较顺利,相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有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做的。
“皇上驾到。”
有太监高呼。
大殿之中的官员听到之后,立马就回到自己的位置,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文武分列如今其实已经不太明显了,最近很多人文武双全,在现如今的培养体制下,很多人既会玩又会舞是很正常的事情。
以前文武分开,甚至那些既会文又会武的人还会受到一些大臣的猜忌,但是现在这种状况不会出现了。
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而且享受着如今文武双全带来的好处,就算他们自己不是他们家的子植被,也一定会有人士遇见,现在的他们心里都非常的清楚,如今的各大学院招收的人员要么在某些方面有特想,要么就是文武双全,所以想要走的更远,这些都是必备的,如果他们自己不支持的话,那很快就会被淘汰。
这一点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讲,能够坚持下来的就一定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
人员被流放,如今他们的后代,别好好努力回到京师开始经营自己的关系,当年的关系用不上,现在只能他们自己来做,所以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没有去阻拦。
他阻拦是没有用的,人际关系的发展是非常正常的,就好比他自己依然在支持方中愈和,魏国公徐府进行联通。
所以很多事情不是想象的,也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解释的,清楚的更不用说,自己张嘴就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说清楚。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大臣齐声行礼。
“众卿平身。”
纵然如今权力越来越大,但是这一套规矩还是延续下来了,张忠义并没有想过要改变,现在这种状况毕竟凡事都得有人领头,建文皇帝,朱允文就算如何再放权,他也是领头人,所以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如今朝堂上的流程还是比较完善的,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各部门汇报,这一段时间来的情况,有什么大事也会报告给其他人知道,虽然之前他们也会照顾一下其他人,各部门的交流沟通已经是非常迅速,毕竟谁也承担不起耽误大事的责任。
以前还能互相推脱,毕竟权限不明,有些事情还可以推让来推上去,但是现在分析的越清楚,那么就必须有人承担这个责任,每一个部门都会做相应的事情,如果还真的把责任推给其他人的话,那就是自己的能力有问题。
这一番汇报也是告知所有的人知晓,同时也是让建文皇帝朱允文了解后续的发展情况,建文皇帝朱允文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观察到注意到,但有一部分重要的事情他还是知晓的。
每一位大臣在做自己的汇报的时候都会仔细的将自己这个内容讲解清楚,这也方便其他人知道。
他们部门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也会一一的告诉周边的人。
如今的这一套体制在大明帝国执行的非常透彻,越来越多的人从这一套体制里面获得啦,相应的政治地位和财富。
大明的意识制度越来越精细和严格,所以某些事情出了状况之后,基本上都能找到最快的对应方法。
建国皇帝朱允文被朝臣的严格是天下皆知的,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事情一旦有了模板,那么接下来就会照做,当然变通也是有的,只不过如今这种状况下没有人会去冒险做更多的变通。
在建文皇帝朱允文心里现如今做更多的限制才是最正常的,毕竟他需要人快速的积攒起力量,大明帝国必须要拧紧一根绳,更多的人做同样的事情才能将所有的东西都弄好。
“这么说近期朝廷的状况还非常不错,不过朕还是觉得要多注意一些黄河上修建水利的事情,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做,国库,也拨了不少银子出去,。朕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不要再听到水患泛滥的事情。”
工部尚书郑赐听到建文皇帝朱允文这样一番话之后,站出来。
“陛下如今工部和科技院都对于黄河和长江的啊,水质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这些年来对于各地的堤坝也做了更多详细的勘察,再加上如今水泥的大量使用,朝廷已经基本上能够控制少部分的大水灾,但是像当年那些特大灾害事情,后期会发生的越来越少。
这一点请陛下放心。”
建文皇帝,朱允文听到这些之后,心里也很是高兴。
“既然你都这样说了,朕肯定放心,不过朕还是提醒你们一句,凡事要多考虑百姓以及朕希望他们是真的能够生活在朕统治下下的大明帝国,而不是过着苦日子,表面上却高高兴兴的认为朝廷真的好。”
进入皇帝,朱允文深刻的知晓如今整个皇族所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国中大部分产业都与他们有关,当中与每年送进宫里的账目都非常清晰的表现了各个行业的占据和支出,他也知道如今很多百姓都在为他们打工,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当然以前百姓们更多的是认为,交付条件的留下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是如今他们也知道,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让自己过更好的日子,那么当然要继续做下去了。
工部尚书郑赐非常严肃的说道。
“陛下您说的有道理,这一点陈和陈手下的官员们都已经想到了,这些年来百姓们对于朝廷能够主动出手,治理水患,甚至是新修水利都非常的支持,所以朝廷在又耽误农时的情况下招募了很多工人,所以现在可以说大部分的水利都能够按期完成。
工部的建将作司和锦衣卫的将作司再加上各个学院,皇明科技学院等众多研发型人才都在源源不断的设计和建造。
对于现在的情况,他们有着充分的理解,所以嗯可以看出现如今各种状况都在变得很好。”
他能如此肯定的说出来,是因为他们真的这样做了,方中愈在后面听着公布上述政策,这样说话请你也是感叹,就算在后市的21世纪,很多地方的水患都没有办法完完全全平息掉,但是公布上述政策就可以这样说,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做到这一步,只是相对于以前来说,在他们处理之后确确实实大的水患已经减少了。
百姓们和朝廷官员们更看重的是实效,因为这可是实打实的工具,不管是哪一任的官员,只要他们一到地方新修水利是必然要做的。
以前是强征劳役,但是如今却以以工代赈的方式或者直接发放工资的方式,招来了更多的人,这也就帮他们解决了更多的问题,毕竟让那些百姓们有事可做,还能拿到银钱和粮食,你让他们在家里闲来无事到处惹是生非的要好。
对于他这一番说辞,其他的官员并没有不信,因为他们也有子弟在各大学院,甚至是如今工部尚书郑赐统领的皇明科技院,那你可是招收了全国最顶尖的人才,还有各个地方的人才,海外人才如今,虽然很多地方不在大明的统治之下,但是他们也有不少人羡慕大明的文化,所以前来大明学习。
更多的人来了之后就不想走了,所以会进入各个部门去学习,虽然他们接触不到最核心的技术,但只要他们能够提出好点子,立了功,自然也是有机会去学习的,所以集中起来办大事,现如今很多地方的突破都是正常的。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那里面有一部分人都是真正的疯子,这种疯子不是说精神上有问题,而是对于学习对于某些技术的钻研,有一种近乎疯狂的偏执。
所以很多时候那些人能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他们都不会觉得夸张。
“既然如此更希望你们做得更好,其他部门也是一样,如今朝廷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但每一个人都要清楚,现在还是有问题的,发明的问题,亟待解决,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每一个官员都要以身作则,想方设法的解决问题。
很希望你们可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帮助你们,也希望在你们掌控权力的同时能够多想想百姓,多想想大明帝国。”
“臣等遵旨。”
建文皇帝朱允炆说出这一番话的时候,下面的大臣们一个个却若有所思,这些年来他们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了,进我房里住一晚和之前不一样了,至少没有再那么暴力的,解决一些事情,反而更加的谦逊,这是他们愿意看到的,但并不希望皇帝一直这样温厚下去,毕竟越是温厚,越容易出问题。
好在朝廷的体制比较完善,各个官员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现如今大明帝国还没有出现一些倾覆性的问题,在探索之中自然能够更改,有问题就会解决,如今他们能够积攒经验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再加上以京师和京师为中心的各大城市,借鉴了今世的经验,也在快速的发展之中,他们在接下的日子也可以把这些经验传递得更远更小的城市。
这样的话,最终大家都还可以做得更好。
其他人看着这一幕并没有觉得不好,他们甚至希望有一天,那个身居高位的人也能向他们行礼,表达自己的感谢,只不过这需要很多的努力,至少目前的他们是达不到的。
羡慕归羡慕,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妄自菲薄,甚至是看轻自己。
能够走到这一步的人,自然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在这所有的一切,没有完完全全成为更多人知道的事情之前,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变化。
最重要的两个人得到了相互认可,这让他们感到既欣慰,又有一些坦然,毕竟,虽然心中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最终还是会变成和之前一样。
这些年来方中愈心里确实非常的清楚,他自己做事儿。
想的是无愧于心,虽然有些时候并不是真的光明。
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嘛,对于他来讲,现如今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虽然在某些方面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也借用了如今大明帝国众多的资源,才能达成他现在所做的那一步。
但是他给出的回馈明显也是最多的。
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他做到如今这一步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整个帝国变成如今这个样子,它有百分之80以上的功劳,毕竟第1步和第100步是有区别的,没有第1步就不会有后面的所有的一切,所以他的观点占据了大部分,他提出来的建议也改变了众多事情的发展。
今天能够站在这个位置上的都是朝廷的重要官员,至少在京官体系中,他们的级别已经很高很高了。
每个人心思不一,但最终都会落到一个落脚点,那就是今天将会是新的议事长出现的日子。
就算不是今天,今天也会有一些苗头,毕竟他们也需要提出一些人来参加候选。
虽然众多人知道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可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
正是因为众多的人都知道所有的事情到底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发展下去,所以整件事情还算是比较顺利的进行下去了。
皇帝没来,他们还算是比较自由的,可以相互讨论,可以印证自己的观点,这些年来他们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可以说如今整个体系中的官员已经上升到了一大部分。
他们大多数人的政治经验比之前要强,甚至懂得的东西也比之前要多。
可以说他们这一代的官员是最好的,承上启下继日,知道当年是什么情况,又知道现如今的大明帝国是个什么状态,所以他们的升迁之路相比较而言就比较顺利,相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有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做的。
“皇上驾到。”
有太监高呼。
大殿之中的官员听到之后,立马就回到自己的位置,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文武分列如今其实已经不太明显了,最近很多人文武双全,在现如今的培养体制下,很多人既会玩又会舞是很正常的事情。
以前文武分开,甚至那些既会文又会武的人还会受到一些大臣的猜忌,但是现在这种状况不会出现了。
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而且享受着如今文武双全带来的好处,就算他们自己不是他们家的子植被,也一定会有人士遇见,现在的他们心里都非常的清楚,如今的各大学院招收的人员要么在某些方面有特想,要么就是文武双全,所以想要走的更远,这些都是必备的,如果他们自己不支持的话,那很快就会被淘汰。
这一点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讲,能够坚持下来的就一定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
人员被流放,如今他们的后代,别好好努力回到京师开始经营自己的关系,当年的关系用不上,现在只能他们自己来做,所以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没有去阻拦。
他阻拦是没有用的,人际关系的发展是非常正常的,就好比他自己依然在支持方中愈和,魏国公徐府进行联通。
所以很多事情不是想象的,也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解释的,清楚的更不用说,自己张嘴就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说清楚。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大臣齐声行礼。
“众卿平身。”
纵然如今权力越来越大,但是这一套规矩还是延续下来了,张忠义并没有想过要改变,现在这种状况毕竟凡事都得有人领头,建文皇帝,朱允文就算如何再放权,他也是领头人,所以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如今朝堂上的流程还是比较完善的,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各部门汇报,这一段时间来的情况,有什么大事也会报告给其他人知道,虽然之前他们也会照顾一下其他人,各部门的交流沟通已经是非常迅速,毕竟谁也承担不起耽误大事的责任。
以前还能互相推脱,毕竟权限不明,有些事情还可以推让来推上去,但是现在分析的越清楚,那么就必须有人承担这个责任,每一个部门都会做相应的事情,如果还真的把责任推给其他人的话,那就是自己的能力有问题。
这一番汇报也是告知所有的人知晓,同时也是让建文皇帝朱允文了解后续的发展情况,建文皇帝朱允文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观察到注意到,但有一部分重要的事情他还是知晓的。
每一位大臣在做自己的汇报的时候都会仔细的将自己这个内容讲解清楚,这也方便其他人知道。
他们部门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也会一一的告诉周边的人。
如今的这一套体制在大明帝国执行的非常透彻,越来越多的人从这一套体制里面获得啦,相应的政治地位和财富。
大明的意识制度越来越精细和严格,所以某些事情出了状况之后,基本上都能找到最快的对应方法。
建国皇帝朱允文被朝臣的严格是天下皆知的,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事情一旦有了模板,那么接下来就会照做,当然变通也是有的,只不过如今这种状况下没有人会去冒险做更多的变通。
在建文皇帝朱允文心里现如今做更多的限制才是最正常的,毕竟他需要人快速的积攒起力量,大明帝国必须要拧紧一根绳,更多的人做同样的事情才能将所有的东西都弄好。
“这么说近期朝廷的状况还非常不错,不过朕还是觉得要多注意一些黄河上修建水利的事情,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做,国库,也拨了不少银子出去,。朕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不要再听到水患泛滥的事情。”
工部尚书郑赐听到建文皇帝朱允文这样一番话之后,站出来。
“陛下如今工部和科技院都对于黄河和长江的啊,水质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这些年来对于各地的堤坝也做了更多详细的勘察,再加上如今水泥的大量使用,朝廷已经基本上能够控制少部分的大水灾,但是像当年那些特大灾害事情,后期会发生的越来越少。
这一点请陛下放心。”
建文皇帝,朱允文听到这些之后,心里也很是高兴。
“既然你都这样说了,朕肯定放心,不过朕还是提醒你们一句,凡事要多考虑百姓以及朕希望他们是真的能够生活在朕统治下下的大明帝国,而不是过着苦日子,表面上却高高兴兴的认为朝廷真的好。”
进入皇帝,朱允文深刻的知晓如今整个皇族所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国中大部分产业都与他们有关,当中与每年送进宫里的账目都非常清晰的表现了各个行业的占据和支出,他也知道如今很多百姓都在为他们打工,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当然以前百姓们更多的是认为,交付条件的留下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是如今他们也知道,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让自己过更好的日子,那么当然要继续做下去了。
工部尚书郑赐非常严肃的说道。
“陛下您说的有道理,这一点陈和陈手下的官员们都已经想到了,这些年来百姓们对于朝廷能够主动出手,治理水患,甚至是新修水利都非常的支持,所以朝廷在又耽误农时的情况下招募了很多工人,所以现在可以说大部分的水利都能够按期完成。
工部的建将作司和锦衣卫的将作司再加上各个学院,皇明科技学院等众多研发型人才都在源源不断的设计和建造。
对于现在的情况,他们有着充分的理解,所以嗯可以看出现如今各种状况都在变得很好。”
他能如此肯定的说出来,是因为他们真的这样做了,方中愈在后面听着公布上述政策,这样说话请你也是感叹,就算在后市的21世纪,很多地方的水患都没有办法完完全全平息掉,但是公布上述政策就可以这样说,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做到这一步,只是相对于以前来说,在他们处理之后确确实实大的水患已经减少了。
百姓们和朝廷官员们更看重的是实效,因为这可是实打实的工具,不管是哪一任的官员,只要他们一到地方新修水利是必然要做的。
以前是强征劳役,但是如今却以以工代赈的方式或者直接发放工资的方式,招来了更多的人,这也就帮他们解决了更多的问题,毕竟让那些百姓们有事可做,还能拿到银钱和粮食,你让他们在家里闲来无事到处惹是生非的要好。
对于他这一番说辞,其他的官员并没有不信,因为他们也有子弟在各大学院,甚至是如今工部尚书郑赐统领的皇明科技院,那你可是招收了全国最顶尖的人才,还有各个地方的人才,海外人才如今,虽然很多地方不在大明的统治之下,但是他们也有不少人羡慕大明的文化,所以前来大明学习。
更多的人来了之后就不想走了,所以会进入各个部门去学习,虽然他们接触不到最核心的技术,但只要他们能够提出好点子,立了功,自然也是有机会去学习的,所以集中起来办大事,现如今很多地方的突破都是正常的。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那里面有一部分人都是真正的疯子,这种疯子不是说精神上有问题,而是对于学习对于某些技术的钻研,有一种近乎疯狂的偏执。
所以很多时候那些人能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他们都不会觉得夸张。
“既然如此更希望你们做得更好,其他部门也是一样,如今朝廷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但每一个人都要清楚,现在还是有问题的,发明的问题,亟待解决,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每一个官员都要以身作则,想方设法的解决问题。
很希望你们可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帮助你们,也希望在你们掌控权力的同时能够多想想百姓,多想想大明帝国。”
“臣等遵旨。”
建文皇帝朱允炆说出这一番话的时候,下面的大臣们一个个却若有所思,这些年来他们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了,进我房里住一晚和之前不一样了,至少没有再那么暴力的,解决一些事情,反而更加的谦逊,这是他们愿意看到的,但并不希望皇帝一直这样温厚下去,毕竟越是温厚,越容易出问题。
好在朝廷的体制比较完善,各个官员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现如今大明帝国还没有出现一些倾覆性的问题,在探索之中自然能够更改,有问题就会解决,如今他们能够积攒经验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再加上以京师和京师为中心的各大城市,借鉴了今世的经验,也在快速的发展之中,他们在接下的日子也可以把这些经验传递得更远更小的城市。
这样的话,最终大家都还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