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管他是习惯一件事还是习惯一种思维。
这里面发生的事情意味着可能会有一些难以让人理解或者是承认的事情。
习惯以平常心态来猜建文皇帝,朱允文意思的大臣们,如今愈发的看不透这位帝王。
曾经他们以为高高在上的建文皇帝朱允文是一个仁慈的人。
甚至可以说是在某些方面有些懦弱没有主见,这也是为什么在部分官员的撺掇之下,他立马就开始了削藩之旅,然后引起了后期发生的一系列的大的事件。
可是如今他们却发现这位皇帝想的事情是越来越多,甚至是还更多的关注的是发展,是创新,而不是手中,他们已经按部就班所做的事情。
他们突然发现太祖高皇帝当年给他们的压力如今又回来了,那个时候他们害怕自己今天出去了,可能再也回不来,甚至是离开家之前还要交代一番后事,跟家里的人都说好。
如今虽然没有那样的紧迫,可也差不多了,因为他们发现建文皇帝朱允文并不是像当年那样把屠刀时时刻刻伸向他们,可是却动不动提出来的问题让他们难以回答,但这些问题确确实实也是他们应该了解的,作为大明帝国朝廷的栋梁,作为身居高位的他们,必须不仅仅要擅长他们自己做的,还要对帝国逐渐的发展了如指掌。
建文皇帝朱允文没有明确的表达这个意思,但是时时刻刻都在用这样的行动来提醒他们要注意,毕竟这些事情是他们即将到来的考核,更加的严峻。
各个部门的首脑们都在一起讨论,以前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出身会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来判断自己在这里面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可是如今他们不一样了,因为出现一点差错,不仅仅是主要负责的人要担责,而那些主官们也是要承担责任的,引咎辞职和直接撤职查办是时常存在的事情。
这也严重的影响到了他们的运作,因为以前他们可以偷懒的事情,现目前都可以强加在他们身上。
以前如果没有人承担责任,可以变着发展,甚至暗地里耍诡计,都得把手里的灾祸扔出去,可是如今不管你认不认,都会受到惩罚,只是程度大小罢了。
这也敦促着他们必须尽快的把自己手里的事情做好,还要负责任的做好,朝廷是不会吝啬他的屠刀的。
皇帝朱允文在这方面特别的慎重,但绝不手软。
这两年以前刽子手的生意还是挺不错的,因为他们接纳了很多那些贪官污吏,甚至是更严重的奸细。
可是后来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差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朝廷不在杀人了,朝廷如今会选择流放来把他们解决掉,也就是说以前杀人那种方式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去北边边境吃土,还是在京师里过大好日子,是个人都能把这件事情分得清清楚楚,所以现在别说这政策手段还算不错,虽然有人也会去挑战一下朝廷的权威。
可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会这样做,毕竟人与人之间还是需要一些信任,况且皇帝朱允文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这样管控起来,毕竟犯法的是少数人。
建文皇帝朱允文,现如今跟臣子的沟通越来越简单便捷,以前那种歌功颂德的奏折如今也愈发的少了,甚至是做实事的那些奏折,也让秘书们搞定了,建文皇帝朱允文现在就做一个大方向的掌控,而且聊天的时候大家都可以很好的把握好自己所要说的话,这也就帮助他们做好自己手中的事,而不去干扰其他人。
各司其职的状态一旦持续就会爆发出不一样的力量,量变可以引起质变,当然这得提前集聚很多的力量,如今他们能做到的一切就是这样。
整个朝廷从上到下,如今都在构建一种直接化的明确化的责任体系,什么人该做什么是什么部门,该对哪些事情负责任,权利划分的越清楚,意味着他们所能从中谋私利的情况就越少。
在锦衣卫把那之前不服的人都想方设法的弄到北方前线之后,也就越来越多的人清楚朝廷在这件事情上的决心,甚至是皇帝在这件事情上所表现的态度,那么他们的想法就不再重要了。
这件事情非常的残酷,残酷到他们都害怕,如果因为这件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除了老老实实的做事,恐怕还没有更多的人愿意这样做。
如今他们似乎已经变成了和当初太祖高皇帝还在的时候的模样。
这听起来像是骂人,可是却是事实。
苦涩是他们的,可这并不代表没有人会去这样做。
太祖高皇帝当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这只是其中之一。
如今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威势,甚至是比当年太祖高皇帝还在的时候更加威严,当然他是用的实打实的功绩来证明的,并不是依靠残忍的杀人技术。
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同时也思考到了,如今因为锦衣卫的存在,因为建文皇帝朱允文的个人能力存在,可能还能震慑住这些文成,甚至是让他们乖乖的做事,可是后世子孙呢,太子长大登基后还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呢?他们都不知道,所以对于这件事情还是要考虑清楚的。
所以更加规范的从政政策就出现了。
制定政策的是他们,但最后决定能否通过的却是建文皇帝朱允文,也就是说不管现在他们作何决定,甚至是在里面参加任何的条款,最后做决定的都是建文皇帝朱允文。
皇帝会做出限制皇权太大的东西来吗?肯定不会,同样皇帝只希望官僚体系和皇权能够处于一个相互融合的状态。
也就是说皇帝,朱允文希望的是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能够保证政策的持续运行,就算是以后后世子孙当了皇帝,也能够使这个政策完美的运行下去。
所以说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很好的状态,而不是他们能够做到这件事情。
“中愈,这步棋,看来你是走对了?”
今天是所有消息发完之后,王师兄,廖氏兄弟还有中愈第一次见面的日子。
没办法,之前事情已经做了,现在也没有回头路,所以不得不聚集起来再讨论一下是后事的过程。
对于建文皇帝朱允文来讲,这样的过程对于他重不重要,没有人知道廖氏师兄弟有没有把这些消息汇报上去,其实也不重要,毕竟决定权在他们手中,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做,事情,总是会持续下去的。
“师兄干嘛这么说?这样说的,好像我之前谋划了许久一般!”
虽然在喝着茶,但是四个人的状态却是个不一样。
王师兄如今是愈发的显得有关方向,毕竟积威已久,况且大明宣传部现在越来越蚕食着各方的力量,所以他的精神状态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廖氏兄弟嘛就不一样了,他们之前就是勋贵之后,虽然身上的爵位没有了,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能做其他的事情。
况且如今他们的名声并不比其他人低,因为全国各地都有他们手下存在的地方,所以这一切都比较重要。
廖镛曾经想要当一名将军,可是如今还没有用上自己的武力,偏偏在上货郎的角色上越走越远。
不过没关系,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他做与不做都不太重要了。
廖铭,这就了不起了,跟各地的二代们都打成了一片,毕竟谁都知道他背后有一个兄长,还有方中愈,这个势力,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力量是空前绝大的,所以在各地只要是他出马,基本上都能谈得下来,不过是分子钱多与少的问题。
廖氏兄弟的货站如今在全国各地布点,毕竟还是要参与到地方事务上来的,所以与地方士绅和府衙打交道的时候,他都是要出面的。
他的实力与背景放在那里,有些人要想做一些什么小动作都得考虑一番,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如今他们所做的事情是非常的重要的。
“你呀,你叫我说你什么好呢,事情都做了还不敢承认。”
听着中愈否认,廖镛还有一点不太愿意觉得自己的这个师弟,瞒着自己太久了。
“分家这件事情,其实在之前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也是后来发现咱们手上掌控的力量越来越大,而且那些二代们现在跟家里已经有局部冲突了,毕竟旁系与直系的问题一直都存在,与其让他们在内斗中不断的消耗力量,倒不如让他们把这些力量都用在正事之上,也许现在他们还觉得我撬了他们的根基或者说毁灭了一些家族,可再过十年20年来看,就会发现我所做的一切恰恰是保障整个帝国能够蓬勃发展最需要的事情。”
这话一出来,另外三人都在沉思,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之前那种想法,毕竟中愈这一手太狠了。
死人的事情一直都在发生,可并不代表能够在内斗把这些人都消耗掉,至于方中愈所说的那种情景,他们也都是知晓的,现在一亩地可能没太人注意,但是十亩地20亩地,,一座店铺两座店铺那就不一样了。
人总是要为利益而生的,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最后所以得到的情况都不一样,现在他们能这样说也就意味着事情其实已经发生过了,他们保持沉默,也都是在思考中与所说话的正确性。
“帝国确实需要发展,大明南洲,咱们现在也都看到了,这一批人恐怕有不少会投到燕王朱棣那里去。”
“没关系,其实咱们也可以派人去吗,还有一部分土地掌握在新贵手里,也就是大明直辖,既然是朝廷直辖,咱们就有权利参与,况且以现在陛下的想法咱们不参与,他反而会觉得咱们不太重视,既然参与了,咱们就要干票大的。”
方中愈,自然知晓他们三人在想些什么,之前方中愈指导的那些现如今都让他们和他们背后牵扯的那些人赚了个盆钵满钵,如今要是大明南洲能够参与的话,他们自然也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
“中愈,是不是大明南洲还有咱们不知道的事情,怎么感觉你似乎有一些胜利在握的感觉,就好像当初参与平叛战争的呀”
廖铭还是比较敏感一些的,虽然这个时候他不知道为什么中愈会这样说话,可是多少是觉得中愈可能有什么事情比他们知道的要多,再加上忠于锦衣卫的身份,他又觉得能够理解,能够秘密的安排,这么大的事情,自然也能隐藏中大部分的事情。
“既然诸位兄长问到了就告诉大家,其实大明南洲远比现如今大明混一图上要画的大,上面,富含的矿产非常的丰富,如今开采的难度较大,可是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咱们就会有能力开采这些,到那个时候这些可都是发家致富的宝贝。”
中愈这样一句话也说,其他人眼睛都是一亮。
能被方中愈称的上宝贝的东西肯定是了不得的东西。
接触了这么久,他们心里自然对方中愈还是非常的了解,至少放纵,也不会空口说大话,所以对于中愈手中的矿产还是选择了相信。
“你的意思是咱们还得组织大量的人马过去,之前那些小队已经不够了。”
廖镛自然明白方中愈的意思,这个时候中愈既然已经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也就意味着事情可能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庞大。
“那里的资源比咱们想象的要大,甚至是比你们知道的都要打,如今燕王和齐王既然能够派人前去,咱们也可以派人和他们接洽,毕竟三方的力量都有咱们的参与,才能保证整个大明南洲能够正常的运转,长兴侯爷那边,他们自然也是要做的,就怕到哪一步了。”
方中愈所指的多方力量自然是要是封的王爷们,朝廷,还有如今跟着他们一起的那些二代们,当然牵扯的更多的也有背后的力量。
这里面发生的事情意味着可能会有一些难以让人理解或者是承认的事情。
习惯以平常心态来猜建文皇帝,朱允文意思的大臣们,如今愈发的看不透这位帝王。
曾经他们以为高高在上的建文皇帝朱允文是一个仁慈的人。
甚至可以说是在某些方面有些懦弱没有主见,这也是为什么在部分官员的撺掇之下,他立马就开始了削藩之旅,然后引起了后期发生的一系列的大的事件。
可是如今他们却发现这位皇帝想的事情是越来越多,甚至是还更多的关注的是发展,是创新,而不是手中,他们已经按部就班所做的事情。
他们突然发现太祖高皇帝当年给他们的压力如今又回来了,那个时候他们害怕自己今天出去了,可能再也回不来,甚至是离开家之前还要交代一番后事,跟家里的人都说好。
如今虽然没有那样的紧迫,可也差不多了,因为他们发现建文皇帝朱允文并不是像当年那样把屠刀时时刻刻伸向他们,可是却动不动提出来的问题让他们难以回答,但这些问题确确实实也是他们应该了解的,作为大明帝国朝廷的栋梁,作为身居高位的他们,必须不仅仅要擅长他们自己做的,还要对帝国逐渐的发展了如指掌。
建文皇帝朱允文没有明确的表达这个意思,但是时时刻刻都在用这样的行动来提醒他们要注意,毕竟这些事情是他们即将到来的考核,更加的严峻。
各个部门的首脑们都在一起讨论,以前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出身会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来判断自己在这里面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可是如今他们不一样了,因为出现一点差错,不仅仅是主要负责的人要担责,而那些主官们也是要承担责任的,引咎辞职和直接撤职查办是时常存在的事情。
这也严重的影响到了他们的运作,因为以前他们可以偷懒的事情,现目前都可以强加在他们身上。
以前如果没有人承担责任,可以变着发展,甚至暗地里耍诡计,都得把手里的灾祸扔出去,可是如今不管你认不认,都会受到惩罚,只是程度大小罢了。
这也敦促着他们必须尽快的把自己手里的事情做好,还要负责任的做好,朝廷是不会吝啬他的屠刀的。
皇帝朱允文在这方面特别的慎重,但绝不手软。
这两年以前刽子手的生意还是挺不错的,因为他们接纳了很多那些贪官污吏,甚至是更严重的奸细。
可是后来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差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朝廷不在杀人了,朝廷如今会选择流放来把他们解决掉,也就是说以前杀人那种方式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去北边边境吃土,还是在京师里过大好日子,是个人都能把这件事情分得清清楚楚,所以现在别说这政策手段还算不错,虽然有人也会去挑战一下朝廷的权威。
可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会这样做,毕竟人与人之间还是需要一些信任,况且皇帝朱允文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这样管控起来,毕竟犯法的是少数人。
建文皇帝朱允文,现如今跟臣子的沟通越来越简单便捷,以前那种歌功颂德的奏折如今也愈发的少了,甚至是做实事的那些奏折,也让秘书们搞定了,建文皇帝朱允文现在就做一个大方向的掌控,而且聊天的时候大家都可以很好的把握好自己所要说的话,这也就帮助他们做好自己手中的事,而不去干扰其他人。
各司其职的状态一旦持续就会爆发出不一样的力量,量变可以引起质变,当然这得提前集聚很多的力量,如今他们能做到的一切就是这样。
整个朝廷从上到下,如今都在构建一种直接化的明确化的责任体系,什么人该做什么是什么部门,该对哪些事情负责任,权利划分的越清楚,意味着他们所能从中谋私利的情况就越少。
在锦衣卫把那之前不服的人都想方设法的弄到北方前线之后,也就越来越多的人清楚朝廷在这件事情上的决心,甚至是皇帝在这件事情上所表现的态度,那么他们的想法就不再重要了。
这件事情非常的残酷,残酷到他们都害怕,如果因为这件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除了老老实实的做事,恐怕还没有更多的人愿意这样做。
如今他们似乎已经变成了和当初太祖高皇帝还在的时候的模样。
这听起来像是骂人,可是却是事实。
苦涩是他们的,可这并不代表没有人会去这样做。
太祖高皇帝当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这只是其中之一。
如今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威势,甚至是比当年太祖高皇帝还在的时候更加威严,当然他是用的实打实的功绩来证明的,并不是依靠残忍的杀人技术。
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同时也思考到了,如今因为锦衣卫的存在,因为建文皇帝朱允文的个人能力存在,可能还能震慑住这些文成,甚至是让他们乖乖的做事,可是后世子孙呢,太子长大登基后还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呢?他们都不知道,所以对于这件事情还是要考虑清楚的。
所以更加规范的从政政策就出现了。
制定政策的是他们,但最后决定能否通过的却是建文皇帝朱允文,也就是说不管现在他们作何决定,甚至是在里面参加任何的条款,最后做决定的都是建文皇帝朱允文。
皇帝会做出限制皇权太大的东西来吗?肯定不会,同样皇帝只希望官僚体系和皇权能够处于一个相互融合的状态。
也就是说皇帝,朱允文希望的是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能够保证政策的持续运行,就算是以后后世子孙当了皇帝,也能够使这个政策完美的运行下去。
所以说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很好的状态,而不是他们能够做到这件事情。
“中愈,这步棋,看来你是走对了?”
今天是所有消息发完之后,王师兄,廖氏兄弟还有中愈第一次见面的日子。
没办法,之前事情已经做了,现在也没有回头路,所以不得不聚集起来再讨论一下是后事的过程。
对于建文皇帝朱允文来讲,这样的过程对于他重不重要,没有人知道廖氏师兄弟有没有把这些消息汇报上去,其实也不重要,毕竟决定权在他们手中,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做,事情,总是会持续下去的。
“师兄干嘛这么说?这样说的,好像我之前谋划了许久一般!”
虽然在喝着茶,但是四个人的状态却是个不一样。
王师兄如今是愈发的显得有关方向,毕竟积威已久,况且大明宣传部现在越来越蚕食着各方的力量,所以他的精神状态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廖氏兄弟嘛就不一样了,他们之前就是勋贵之后,虽然身上的爵位没有了,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能做其他的事情。
况且如今他们的名声并不比其他人低,因为全国各地都有他们手下存在的地方,所以这一切都比较重要。
廖镛曾经想要当一名将军,可是如今还没有用上自己的武力,偏偏在上货郎的角色上越走越远。
不过没关系,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他做与不做都不太重要了。
廖铭,这就了不起了,跟各地的二代们都打成了一片,毕竟谁都知道他背后有一个兄长,还有方中愈,这个势力,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力量是空前绝大的,所以在各地只要是他出马,基本上都能谈得下来,不过是分子钱多与少的问题。
廖氏兄弟的货站如今在全国各地布点,毕竟还是要参与到地方事务上来的,所以与地方士绅和府衙打交道的时候,他都是要出面的。
他的实力与背景放在那里,有些人要想做一些什么小动作都得考虑一番,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如今他们所做的事情是非常的重要的。
“你呀,你叫我说你什么好呢,事情都做了还不敢承认。”
听着中愈否认,廖镛还有一点不太愿意觉得自己的这个师弟,瞒着自己太久了。
“分家这件事情,其实在之前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也是后来发现咱们手上掌控的力量越来越大,而且那些二代们现在跟家里已经有局部冲突了,毕竟旁系与直系的问题一直都存在,与其让他们在内斗中不断的消耗力量,倒不如让他们把这些力量都用在正事之上,也许现在他们还觉得我撬了他们的根基或者说毁灭了一些家族,可再过十年20年来看,就会发现我所做的一切恰恰是保障整个帝国能够蓬勃发展最需要的事情。”
这话一出来,另外三人都在沉思,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之前那种想法,毕竟中愈这一手太狠了。
死人的事情一直都在发生,可并不代表能够在内斗把这些人都消耗掉,至于方中愈所说的那种情景,他们也都是知晓的,现在一亩地可能没太人注意,但是十亩地20亩地,,一座店铺两座店铺那就不一样了。
人总是要为利益而生的,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最后所以得到的情况都不一样,现在他们能这样说也就意味着事情其实已经发生过了,他们保持沉默,也都是在思考中与所说话的正确性。
“帝国确实需要发展,大明南洲,咱们现在也都看到了,这一批人恐怕有不少会投到燕王朱棣那里去。”
“没关系,其实咱们也可以派人去吗,还有一部分土地掌握在新贵手里,也就是大明直辖,既然是朝廷直辖,咱们就有权利参与,况且以现在陛下的想法咱们不参与,他反而会觉得咱们不太重视,既然参与了,咱们就要干票大的。”
方中愈,自然知晓他们三人在想些什么,之前方中愈指导的那些现如今都让他们和他们背后牵扯的那些人赚了个盆钵满钵,如今要是大明南洲能够参与的话,他们自然也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
“中愈,是不是大明南洲还有咱们不知道的事情,怎么感觉你似乎有一些胜利在握的感觉,就好像当初参与平叛战争的呀”
廖铭还是比较敏感一些的,虽然这个时候他不知道为什么中愈会这样说话,可是多少是觉得中愈可能有什么事情比他们知道的要多,再加上忠于锦衣卫的身份,他又觉得能够理解,能够秘密的安排,这么大的事情,自然也能隐藏中大部分的事情。
“既然诸位兄长问到了就告诉大家,其实大明南洲远比现如今大明混一图上要画的大,上面,富含的矿产非常的丰富,如今开采的难度较大,可是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咱们就会有能力开采这些,到那个时候这些可都是发家致富的宝贝。”
中愈这样一句话也说,其他人眼睛都是一亮。
能被方中愈称的上宝贝的东西肯定是了不得的东西。
接触了这么久,他们心里自然对方中愈还是非常的了解,至少放纵,也不会空口说大话,所以对于中愈手中的矿产还是选择了相信。
“你的意思是咱们还得组织大量的人马过去,之前那些小队已经不够了。”
廖镛自然明白方中愈的意思,这个时候中愈既然已经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也就意味着事情可能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庞大。
“那里的资源比咱们想象的要大,甚至是比你们知道的都要打,如今燕王和齐王既然能够派人前去,咱们也可以派人和他们接洽,毕竟三方的力量都有咱们的参与,才能保证整个大明南洲能够正常的运转,长兴侯爷那边,他们自然也是要做的,就怕到哪一步了。”
方中愈所指的多方力量自然是要是封的王爷们,朝廷,还有如今跟着他们一起的那些二代们,当然牵扯的更多的也有背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