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皇帝朱允文有他的考量,方孝孺也有他的想法,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却必须维护到,统一的一个整体,那就是,方中愈到底在这件事情上,除了多大的力量,这一切都来源于什么?
    一个想要弄清楚真相,一个想要保护自己的儿子。
    没有太多的试探,只是把事情说清楚。
    思考了一会儿之后,方孝孺,做了回答。
    “陛下,臣之前,和中愈探讨过,中愈做的这些事情,有一部分,确确实实,是臣告诉他的。之前,他在汉中一地,游学的时候也跟那里的老师们学习过一阵,所以很多东西跟他自己有关。”
    这算是承认了,承认了,有一部分东西跟自己有关,但是他没有完完全全的大包大揽,说全部都是自己的。
    因为不现实。
    如果,他说那些东西都是他教的话,这就有一个很大的漏洞,那就是,方孝孺自己本身不会那些东西,如果他真的会的话,就不会是现在这个状态,也不会再,燕王叛军打过来的时候。
    出的那些主意,完全都是,坑害朝廷的,虽然他本身并没有那样的想法,只不过是自己,在知识方面的欠缺,而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
    既然如此,陛下,只不过是想要一个结果,那他就给陛下一个结果,至于,事后,会怎么样?
    那,现在不需要考虑,况且自认为还是了解建文皇帝朱允文的。
    他现在问这些问题,只不过是求一个心安,如果已经得到了他想得到的结果,自然就不会再这件事情上多加追究了。
    帝王心术,如果用在他身上,目前其实没有太大的作用,毕竟他们家一家的干系,都跟建文皇帝朱允文,息息相关,不会因为他们做了什么事情,反而会影响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那就好,那就好。”
    建文皇帝朱允文,似乎放下了些什么,松了一口气,看了看方孝孺。
    他的老师现在,脸色很是严肃,没有,往日的那样,感觉和蔼,只是觉得,真的很严肃。
    方孝孺,自己也没有感觉到,他的脸色,似乎太严肃了一些,也许是因为,中愈在这个时候会受到他的回答,的影响。
    大明从来都不缺少聪明人,建文皇帝朱允文,恰恰就是其中一个,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他可能没有太多的想法,但是,作为皇家中人,涉猎过多,是他们本来从小到大就要做的事情。
    对于中愈,在前线所做的事情,他完全就是默许的。
    他现在唯一跟,中愈冲突的,就是,可能心里还是希望燕王朱棣,死在前线的,但是,现在看来,至少前线的诸位统帅,希望燕王活着的。
    “老师,还是之前拜托您的事情,希望您早做考虑,恐怕过段时间,这件事情,就要做了。”
    “陛下,放心,臣一定会,给陛下一个好的交代的。”
    方孝孺,答应了下来,这件事情,既然他做了,那就要把它做好,更何况还牵扯到自己的儿子,方中愈。
    如果是别人,他也没有必要这样尽心尽力,但是,那个孩子,那个,现在17岁就已经,把家国天下单在身上的年轻人,他为了他,必须要做这些。
    大殿里的风,似乎缓慢了一些。
    两个人,在说完这一番对话之后,就停了下来。
    没有人率先开口,也没有人离去。
    “陛下,前线又有新的军报过来。”
    立马,就有侍卫,进来汇报,他们之前,一直守候在大殿周围。
    本来这份工作应该是皇上身边的内侍做的,但是,因为之前,中愈在皇宫内,杀了不少的太监和宫女,所以,现在这些工作都有锦衣卫的人接手了。
    曹文越,曹大人,对这件事情并没有太多的抵触,只不过,在,中愈把那封,建议提上来,之后,立马签字放行了,对于他来说,中愈做的事情,现在让锦衣卫的事业蒸蒸日上,他乐意看到的。
    “是吗?快快拿过来。”
    前线的,600里加急,一直送的都是重要的信息。
    建文皇帝朱允炆,一听到这句话就知道,前线又有重要的信息了。
    前来报信的,锦衣卫,立马上前双手捧着那一份前线奏报,向着建文皇帝朱允文走去。
    建文皇帝朱允文,看了之后,沉默,一般,然后非常的高兴,笑了笑说道。
    “好好好好。老师,中愈又力大功了呀。”
    建文皇帝朱允文伸手将刚刚的,奏报,递给了方孝孺。
    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方孝孺也感受到了,建文皇帝的开心,但是,他还是忍住了自己的好奇与欣喜,慢慢的看着。
    一打开奏折,他的脸色就有了些变化,因为上面提到了,又是他的儿子,方中愈。
    当他把整封奏折看完才知晓,自己的儿子居然独自一人进去劝降,王爷。
    那可是燕王府,当年太祖高皇帝,下令修建的,燕王府。
    更何况还是在两军交战,燕王,叛军失败的情况下,大军围困燕王府,任谁来说那都是一个危险的境地,中愈居然敢自己一个人进去劝降燕王朱棣。
    他不知道,是该赞叹自己儿子,有勇有谋,还是再说,忙里莽撞。
    毕竟,谁也不知道燕王府了,也会是个什么情况,看着奏折里你的描述,中愈是在,燕王困兽犹斗的时候,一个人进去的。
    换作是他,恐怕根本没有这个胆子,这并不是说懦弱,只是方孝孺知道自己真的不会那样做的。
    就算自己在前线,也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做,这样的事情的。
    “贺喜陛下,燕王朱棣,已经投降了。这是朝廷之福,陛下之福啊!”
    方孝孺,看到这里的时候,立马向建文皇帝朱允文,道喜,毕竟真的是可喜可贺呀。
    三年了平叛战争,已经打了三年了。
    这三年来死了多少的人。
    朝廷准备了多少的钱粮,浪费了多少钱良在这上面。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特别的担心。
    如今,燕王朱棣已经投降了他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这都是,中与的功劳哇。”
    建文皇帝朱允文对着方孝孺说的,他看着方孝孺的眼睛,想要知道,老师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陛下,过誉了,中愈,只是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这也是陛下,统帅有方,才让前线的将士们将这件事情做得更好,没有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也不会有这一次战争的胜利。”
    就算这件事,和中愈有关,中愈立了大功,方孝孺也不能承认,至少不能把这个功劳,完完全全算在他头上。
    中愈的头还太软,扛不起这么大的功劳。
    那顶帽子压在中愈的身上,只会让他成为朝廷的众矢之的,就算陛下不介意,也会有人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说的。
    平叛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更不是锦衣卫,的事情。
    是整个朝廷的事情,朝廷的所有部门都在为这件事情忙碌着。
    特别是,这一段时间以来,所有的部门都在忙碌着,没有一个部门,闲着,要是中愈真的赶一个人把这些功劳都拦在手里的话,恐怕他就走在了朝廷的对立面,走在了所有部门的对立面。
    这是方孝孺不愿意看到的。
    “哈哈,今天事情终于了结了,朕很高兴。传令前线,给众将士庆功吧!”
    “这个是当然的,陛下由此仁心,前线的将士们会感激陛下的。”
    方孝孺,没有主动提起,终于在前线训练新军的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没有提起,虽然他们刚刚都在那一封奏报,看见了,但是两人似乎很有默契的将那件事情隐去了。
    并不是不愿意讨论,他们也想讨论,但是在这个时候,两人似乎都保持了沉默,因为他们对这件事情了解的不深,不能妄加猜测,建文皇帝朱允文,心里也很着急,但是在这个时候,他没有得到明确的证据之前不能做出决定的,也同样,他不知道自己儿子到底在做什么,但是他知道,中愈考虑的每一件事情都比他考虑清楚,至少在这些事上,他自认,没有,中愈,考虑的周到,所以他选择了沉默,他把这件事情提起,中愈回来,终于自己解释。
    因为他害怕自己,把这件事情弄得更砸了,因为他的掺和,恐怕会影响到中愈。
    太多的事情会,坏在一个细节上,这是方孝孺,做官,这么多年,得到的结果。
    所以,他必须谨慎又谨慎,小心又小心,当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的时候,这些事情,一定不能从他的嘴里说出,就算是一丁点的抱怨,或者是评价都不行,所以,他必须要等,中愈回来,自己,给皇上解释。
    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孝孺,又聊了一些事情,之后,方孝孺就离开了。
    除了皇宫的方孝孺没有说其他的话,只是吩咐轿夫,立马往家赶。
    家里的轿夫都有些奇怪,往日里老爷都是慢条斯理的,慢吞吞的回家,一点都不着急,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好像很着急的样子,但是自家老爷,脸上的欢喜,他们是看得见的,那是当初,少爷,封官封爵的时候,自家老爷才有那种笑容。
    他们不禁有些好奇,但是却没有开口问,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有些事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没必要知道,知道了,可能会引祸上身。
    自家少爷在锦衣卫里面做事,他们,知晓这些规矩的,所以并不会轻易去犯这些错误,给自家公子和老爷添麻烦。
    建文皇帝朱允文,当然没有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所以也着急了,那些留守在寝室里的,朝廷六部的官员,让他们给前线的将士们,犒赏。
    在以往的情况下,犒赏三军,都是,在战争完完全全结束后,坐的,但是现在建文皇帝朱允文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虽然还有一部分在外地逃窜,军队,但是,既主力已经澄清,那就没有太多担心的事情了,所以立马下令,让更多的,士兵享受到朝廷的善意,享受到他的恩赐。
    收获人心也就是这样做的,见皇帝朱允文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很好。
    这段时间他在皇宫里仔细的翻着呢,当年太祖高皇帝留下来的东西,不仅仅是在用人,还有在做事方面。
    太祖高皇帝有他自己的一套,那是因为他从布衣成为天子,一步一步走过来,获得的经验。
    但是建文皇帝朱允文,他没有,毕竟他是长在皇宫里的,一直接受的是正统的皇家教育,而且从小锦衣玉食,高高在上,有很多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他必须从他的爷爷留下来的经验中,获取自己的经验,然后用在治国上。
    这是他之前一直没有体会过的事情,毕竟当初他只能靠想当然。靠嘴来解决一些事情。但是中愈出现之后告诉他,皇权,臣权与君权之间的关系。
    老百姓们有老百姓们的想法,大臣有大臣门之间的想法,当初太祖高皇帝,认为那些贪污的人都该死,所以剥皮充草的人很多,但是,他,继承皇位之后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并不代表他的内心,就很喜欢那些大臣,他对某些大臣还是有些看不惯的。
    但是,有些事情他不做,并不代表,他就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仅一味地重新启赋,就代表着他,是有这样想法的,当初也许只是一个契机,他重新启用锦衣卫,是为了更好的掌控京师,至少燕王朱棣那边的密探,就是毁在锦衣卫的手中。
    锦衣卫的手段有多高超,他并不了解,但是,他只要相信,锦衣卫是忠于建文帝,他自己就行了,
    这一点,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天子亲卫,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称号,那是一种荣誉,是一种传承下来,几十年的事情。
    如果真的有人做了,对不起,皇家的事情,会有人惩罚他们的,至少锦衣卫内部就没放过他,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建文皇帝朱允文是非常放心的。

章节目录

大明影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醉颜7点5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醉颜7点5并收藏大明影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