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愈思绪万千,但愿还来得及,现在他突然有些后悔,后悔自己在京师待的时间太长了,他本以为自己的一系列操作会将他们拖住一段时间的,但是现在看来,似乎失败了,没有起到大的作用,朱棣的靖南军依旧快速南下了,但是朝廷的准备似乎还是不足。
看着手下的兄弟骑马快速往回奔,中愈知道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这些事情,总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而这些感觉现在给他的只有压力,但是大家都还在努力,他现在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太多家庭的幸福,所以呢,不能不谨慎,也不能不加油。
他现在想见一见那个争议颇多的燕王朱棣,这一位被后世广泛称赞的永乐大帝,五次亲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了蒙古诸部对大明王朝的威胁,但也仅仅是缓解,毕竟以后的瓦刺,鞑靼二部对于明王朝来说也是个大威胁。
他做的大事不仅仅这一件,还有派遣郑和下西洋,南下安南,北上建立奴儿干都司,用招抚的手段管辖着东北的少数民族,还有编纂了《永乐大典》,中愈也认可他的功绩,这一点抹杀不了。
但是同时也是因为杀戮无数,暴掠不堪而广遭诟病,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好皇帝,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好人。
如果他不是方中愈,不是大儒方孝孺的儿子,没有见过这么多还在为建文朝廷奔波的大臣,也许,他会选择朱棣,去他的身边,做一个臣子,去尝试一下伴君如伴虎的生活,可是,没有如果,上天让他再来一次,他就要在这条路上走到底,至少要给他自己,给皇上,给家人,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来,这一点,他不曾改变,一直记在心里。
也许,这叫做怕死。
怕自己死。
怕家人死。
怕更多的人死。
“走。”待大家都休息好之后,中愈一声令下,他们都翻身上马,一路狂奔,这个动作简直是行云流水,额,不,前面是行云流水,后面有点惨不忍睹,因为啊,屁股疼,一坐上去,就有点打哆嗦的感觉啊,还好中愈忍住了大叫,毕竟屁股疼是真的啊。
每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事情,中愈奔波在外,朝廷的事情,就由建文帝自己操心了,当然还有那一帮大臣。
“宗人府”,很多人都熟悉的一个官署,在洪武三年,朝廷设置为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更名为宗人府,是大明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可谓是一个独立的小朝廷。
他们的工作也很特殊,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撰写帝王族谱,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号、世袭爵位、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
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
职掌收发文件、管理宗室内部诸事、登记黄册、红册、圈禁罪犯及教育宗室子弟。
总之,对于皇族子弟,他们是非常害怕宗人府的,你要是用《大明律》来束缚他,他可能会嗤之以鼻,但是你要是拿出《皇明祖训》,保证把他们下个屁滚尿流,而这一切也是来源于宗人府,他们就是干这个的。
洪武朝时,宗人令,只有一人,一人(正一品),那个时候由秦王朱樉担任,左宗正,一人(正一品)由晋王朱棡担任,右宗正,一人(正一品)由燕王朱棣担任,左宗人,一人(正一品)由周王朱橚担任,右宗人,一人(正一品)由楚王朱桢担任。
归礼部管理后之属官,还设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五品),掌管发收公文。
但是现在是建文朝,秦王朱樉,晋王朱棡都早已去世,燕王朱棣现在已经造反,周王朱橚王爵被废,楚王朱桢现在藩地武昌,战战兢兢,既不帮助北方,也不诋毁朝廷,只是观望。
也因此,宗人府现在是空壳,就是挂了个名头,主要事物还是由礼部在做毕竟管事的都不在了。
之前的由兵部尚书齐泰说出的恢复诸王的名誉的事情也还在做,不过消息已经传出来了,之前被废的诸王恢复王爵。
周王朱橚、代王朱桂、齐王朱榑重新获封王爵,封地暂时不定,不在软禁,但是目前不能离开软禁地、湘王朱柏恢复荣誉,以王爵礼厚葬。
岷王朱楩在漳州就地释放,复王爵,不得离开。
齐王朱榑本来就禁在京师,也因此释放,选府邸供养,在京的王爷也让他们聚会,只要做的不太过分就好。
这一切都在之后昭告天下,对于燕王朱棣,圣旨中并没有提到。
当然这只是目前的政策,至少在战争结束之前是不会改变的,战争之后吗,再说。
礼部尚书陈迪上门,持圣旨向诸位在京的王爷宣告,抚慰,毕竟这件事情朱允炆做错了,不过现在这样也好,不管是废了王爵的诸位王爷,还是没有废王爵,还在京中的齐王朱榑,周王朱橚,谷王朱橞,辽王朱植,安王朱楹,韩王朱松,沈王朱模,还有其他的未就藩的藩王。
不管他背后怎么说,至少在圣旨上门的时候,他们还是接受了圣旨,那些并没有就藩的王爷,虽说没有牵扯到他们,但是现在自己的侄子皇帝,放下了某些东西,向他们示好,自然也就欣慰的受了。
齐王朱榑,明太祖第七子,达定妃所生。洪武年间曾参与北征,因此以军功自傲,经常不把朝中大臣放在眼里。
建文年间,因罪而被建文帝借机削藩,废为庶人,禁锢在京师四年,现在住的地方也是重重看管,是一个大宅院,或者说称之为高墙比较合适,反正不能出去。
接到圣旨的齐王没有感激涕零,也没有大骂自己侄子的不仁义,只是冷眼看了一下陈迪,“孤,何时可返封地?”
这个时候的齐王虽说禁锢已久,但是这王爷的风范未失,只是与他那不太好看的衣服,多少有些不搭,看着有些凄惨。
看着手下的兄弟骑马快速往回奔,中愈知道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这些事情,总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而这些感觉现在给他的只有压力,但是大家都还在努力,他现在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太多家庭的幸福,所以呢,不能不谨慎,也不能不加油。
他现在想见一见那个争议颇多的燕王朱棣,这一位被后世广泛称赞的永乐大帝,五次亲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了蒙古诸部对大明王朝的威胁,但也仅仅是缓解,毕竟以后的瓦刺,鞑靼二部对于明王朝来说也是个大威胁。
他做的大事不仅仅这一件,还有派遣郑和下西洋,南下安南,北上建立奴儿干都司,用招抚的手段管辖着东北的少数民族,还有编纂了《永乐大典》,中愈也认可他的功绩,这一点抹杀不了。
但是同时也是因为杀戮无数,暴掠不堪而广遭诟病,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好皇帝,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好人。
如果他不是方中愈,不是大儒方孝孺的儿子,没有见过这么多还在为建文朝廷奔波的大臣,也许,他会选择朱棣,去他的身边,做一个臣子,去尝试一下伴君如伴虎的生活,可是,没有如果,上天让他再来一次,他就要在这条路上走到底,至少要给他自己,给皇上,给家人,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来,这一点,他不曾改变,一直记在心里。
也许,这叫做怕死。
怕自己死。
怕家人死。
怕更多的人死。
“走。”待大家都休息好之后,中愈一声令下,他们都翻身上马,一路狂奔,这个动作简直是行云流水,额,不,前面是行云流水,后面有点惨不忍睹,因为啊,屁股疼,一坐上去,就有点打哆嗦的感觉啊,还好中愈忍住了大叫,毕竟屁股疼是真的啊。
每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事情,中愈奔波在外,朝廷的事情,就由建文帝自己操心了,当然还有那一帮大臣。
“宗人府”,很多人都熟悉的一个官署,在洪武三年,朝廷设置为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更名为宗人府,是大明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可谓是一个独立的小朝廷。
他们的工作也很特殊,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撰写帝王族谱,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号、世袭爵位、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
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
职掌收发文件、管理宗室内部诸事、登记黄册、红册、圈禁罪犯及教育宗室子弟。
总之,对于皇族子弟,他们是非常害怕宗人府的,你要是用《大明律》来束缚他,他可能会嗤之以鼻,但是你要是拿出《皇明祖训》,保证把他们下个屁滚尿流,而这一切也是来源于宗人府,他们就是干这个的。
洪武朝时,宗人令,只有一人,一人(正一品),那个时候由秦王朱樉担任,左宗正,一人(正一品)由晋王朱棡担任,右宗正,一人(正一品)由燕王朱棣担任,左宗人,一人(正一品)由周王朱橚担任,右宗人,一人(正一品)由楚王朱桢担任。
归礼部管理后之属官,还设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五品),掌管发收公文。
但是现在是建文朝,秦王朱樉,晋王朱棡都早已去世,燕王朱棣现在已经造反,周王朱橚王爵被废,楚王朱桢现在藩地武昌,战战兢兢,既不帮助北方,也不诋毁朝廷,只是观望。
也因此,宗人府现在是空壳,就是挂了个名头,主要事物还是由礼部在做毕竟管事的都不在了。
之前的由兵部尚书齐泰说出的恢复诸王的名誉的事情也还在做,不过消息已经传出来了,之前被废的诸王恢复王爵。
周王朱橚、代王朱桂、齐王朱榑重新获封王爵,封地暂时不定,不在软禁,但是目前不能离开软禁地、湘王朱柏恢复荣誉,以王爵礼厚葬。
岷王朱楩在漳州就地释放,复王爵,不得离开。
齐王朱榑本来就禁在京师,也因此释放,选府邸供养,在京的王爷也让他们聚会,只要做的不太过分就好。
这一切都在之后昭告天下,对于燕王朱棣,圣旨中并没有提到。
当然这只是目前的政策,至少在战争结束之前是不会改变的,战争之后吗,再说。
礼部尚书陈迪上门,持圣旨向诸位在京的王爷宣告,抚慰,毕竟这件事情朱允炆做错了,不过现在这样也好,不管是废了王爵的诸位王爷,还是没有废王爵,还在京中的齐王朱榑,周王朱橚,谷王朱橞,辽王朱植,安王朱楹,韩王朱松,沈王朱模,还有其他的未就藩的藩王。
不管他背后怎么说,至少在圣旨上门的时候,他们还是接受了圣旨,那些并没有就藩的王爷,虽说没有牵扯到他们,但是现在自己的侄子皇帝,放下了某些东西,向他们示好,自然也就欣慰的受了。
齐王朱榑,明太祖第七子,达定妃所生。洪武年间曾参与北征,因此以军功自傲,经常不把朝中大臣放在眼里。
建文年间,因罪而被建文帝借机削藩,废为庶人,禁锢在京师四年,现在住的地方也是重重看管,是一个大宅院,或者说称之为高墙比较合适,反正不能出去。
接到圣旨的齐王没有感激涕零,也没有大骂自己侄子的不仁义,只是冷眼看了一下陈迪,“孤,何时可返封地?”
这个时候的齐王虽说禁锢已久,但是这王爷的风范未失,只是与他那不太好看的衣服,多少有些不搭,看着有些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