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中愈的房间里的蜡烛,还没有熄灭,在那里一闪一闪的,映衬着烛光下的勤奋的人儿。
他在想很多事情,时不时也在自己的小本子上面记些什么,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不管是遇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只要是他觉得有用的,都记录着,这也是他们一直强调的习惯,对于锦衣卫来说,这是最好的搞情报的方式,不会让自己因为时间的过去而忘记,而且分析情报也可以通过这里可以全局观察,找出里面潜在的联系。
好记性不如乱笔头,中愈一直在锦衣卫和暗卫内部强调着,让他们好好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这对于工作和搞情报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锦衣卫的高层不识字,说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毕竟,官职越大,接触的人也就越多,自然这个谈吐,气质就得有所体现,要是你一副呆头呆脑,傻乎乎或者粗鲁不堪的样子,一下子就把第一印象拉低了,在别人心里的感觉就差了,那还交什么朋友,做什么工作呢。
所以呢,还是要大家好好学习啊,不然以后要是淘汰了可是没有地方说理了。
天亮了,在很早的时候,宫城内部已经人来人往,到处穿梭的都是忙碌的宫女太监,当然少不了那些巡视的侍卫,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自己的事情,维持这这庞大宫城的运转,毕竟皇族有很多人都生活在这里,可不能有半点疏忽呢。
一群全副武装的侍卫慢慢的向着皇帝的办公的东暖房走去,来往的人们没有去看他们,很多的人都知道的规矩,犯了错还可以原谅,犯了规矩可就难了,说不定会丢掉性命,所以就不会怎么样看着他们,任由他们走向了东暖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乱窜可不是什么好事。
在他们从东暖阁旁边离开的时候,一人悄悄地离开了队伍溜了进去,当然巡逻的队伍中并没有人去管他,就好像没看见,或是队伍里从来没有这个人一样。
带刀入殿,似乎有些不妥,但这人现在也顾不得了,就那样近去了。
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建文帝,中愈现在还是很欣慰的,建文帝至少知道勤政,虽然做得不好,但是那个态度现在还是很好的,至少不会懒政,现在也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反思过往,以前的事情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想要反悔也是不成的,那就只能慢慢的改正,不然自己的一番心血就要白费了。
建文帝有没有错误,有;
建文帝心狠不狠,狠,但还不够。
作为一个帝王,仁慈是对百姓的,狠辣是应该对敌人的,可是他这两样做的都不好,所以才会有现在的局面,不上不下,难以解决。
所幸还好,中愈来了,他要在这个轨迹上扶一下,但愿能够回到正轨,正常发展。
皇帝的心思不要猜,这是大部分的臣子都会做的,但是事实上,几乎每一个能够接触到皇帝的臣子都会或多或少的猜测一下陛下的意思,在某些情况下,讨好一下皇帝,当然,皇帝自然也清楚,但是高帽子这件事情,是个人都愿意带,别人送的,不要白不要,听好话,难道你不愿意听,所以,没事的时候多松松高帽子。
私自妄揣圣意和让陛下说出深得朕意这句话是两码事,这方面很多人都还要下下功夫,不然马屁拍在了马腿上,那可就不好了。
“站住,什么人?”一声喝问在暖阁里响起。
随侍在两旁的小太监发现了有人进来了,还穿着锦衣卫大汉将军的衣服,直接喝问道,他们还以为是有刺客闯进来了,毕竟这个点不经通报私自进来的人除了刺客,他们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其他人,当然要是真的有刺客,他们也不会活到刺客都到了他们眼前了才知道。
两人定睛一看,居然是锦衣卫的方中愈方大人,他们都有些傻眼了,传闻中这位大人不是受了重伤吗,怎么会?
两人赶忙行了一礼,还没说话,就被陛下打断了。
“好了,没什么事,都退下吧。”他们这一声喝问也提醒了正在批阅奏章题本的建文皇帝朱允炆,他抬头一看,原来是中愈到了,他就阻止了这些人,让他们退下了,虽然他也有些错愕,但随后也就释然了。
那些小太监心里一阵嘀咕,但还是称是之后很快的离开了,没有在这里耽误时间。
他们很识相的离开了,虽然说可以张大嘴巴,将发生在这里的这些情况说出去,但是自己的脑袋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呢,不能这样,锦衣卫的事情可不是开玩笑的,只怕自己有命开得玩笑,却没命活下去啊。
昨天刚刚听说,这位小方大人的人在镇反台杀了不少的人,连前来劫法场的人一个都没有放过,负隅顽抗的全部斩杀,临阵投降的才捡了一条命回来,想必以后的下场也不会太好,怎么说都有些残忍,可是他们又不得不为之叫好,毕竟杀的是敌人,敌人死的越多,对于他们就越有好处,以后自己丢掉性命的可能就又少掉了一丝。
所以呢,这些人还是挺支持锦衣卫的,只不过呢,似乎情况并不太好,这杀人的名声还是挺让人难受的,但也有一点好处,这些人害怕中愈,害怕锦衣卫,中愈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强权部门还是要有强权部门的样子,要是一味的做好人,难免会被人看轻,既然如此,该露出的爪牙还是要露出的,不然,强权部门的设立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看着小太监离开了暖阁,中愈走上前去跪下来说道:“臣,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方中愈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中愈跪在了下面,建文帝坐在了上面,他看着中愈,中愈俯身在那里。
“起来吧,过来说说话。”大概过了一会儿,也说不清是时间长还是时间短,总之是让中愈有些奇怪。
他在想很多事情,时不时也在自己的小本子上面记些什么,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不管是遇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只要是他觉得有用的,都记录着,这也是他们一直强调的习惯,对于锦衣卫来说,这是最好的搞情报的方式,不会让自己因为时间的过去而忘记,而且分析情报也可以通过这里可以全局观察,找出里面潜在的联系。
好记性不如乱笔头,中愈一直在锦衣卫和暗卫内部强调着,让他们好好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这对于工作和搞情报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锦衣卫的高层不识字,说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毕竟,官职越大,接触的人也就越多,自然这个谈吐,气质就得有所体现,要是你一副呆头呆脑,傻乎乎或者粗鲁不堪的样子,一下子就把第一印象拉低了,在别人心里的感觉就差了,那还交什么朋友,做什么工作呢。
所以呢,还是要大家好好学习啊,不然以后要是淘汰了可是没有地方说理了。
天亮了,在很早的时候,宫城内部已经人来人往,到处穿梭的都是忙碌的宫女太监,当然少不了那些巡视的侍卫,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自己的事情,维持这这庞大宫城的运转,毕竟皇族有很多人都生活在这里,可不能有半点疏忽呢。
一群全副武装的侍卫慢慢的向着皇帝的办公的东暖房走去,来往的人们没有去看他们,很多的人都知道的规矩,犯了错还可以原谅,犯了规矩可就难了,说不定会丢掉性命,所以就不会怎么样看着他们,任由他们走向了东暖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乱窜可不是什么好事。
在他们从东暖阁旁边离开的时候,一人悄悄地离开了队伍溜了进去,当然巡逻的队伍中并没有人去管他,就好像没看见,或是队伍里从来没有这个人一样。
带刀入殿,似乎有些不妥,但这人现在也顾不得了,就那样近去了。
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建文帝,中愈现在还是很欣慰的,建文帝至少知道勤政,虽然做得不好,但是那个态度现在还是很好的,至少不会懒政,现在也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反思过往,以前的事情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想要反悔也是不成的,那就只能慢慢的改正,不然自己的一番心血就要白费了。
建文帝有没有错误,有;
建文帝心狠不狠,狠,但还不够。
作为一个帝王,仁慈是对百姓的,狠辣是应该对敌人的,可是他这两样做的都不好,所以才会有现在的局面,不上不下,难以解决。
所幸还好,中愈来了,他要在这个轨迹上扶一下,但愿能够回到正轨,正常发展。
皇帝的心思不要猜,这是大部分的臣子都会做的,但是事实上,几乎每一个能够接触到皇帝的臣子都会或多或少的猜测一下陛下的意思,在某些情况下,讨好一下皇帝,当然,皇帝自然也清楚,但是高帽子这件事情,是个人都愿意带,别人送的,不要白不要,听好话,难道你不愿意听,所以,没事的时候多松松高帽子。
私自妄揣圣意和让陛下说出深得朕意这句话是两码事,这方面很多人都还要下下功夫,不然马屁拍在了马腿上,那可就不好了。
“站住,什么人?”一声喝问在暖阁里响起。
随侍在两旁的小太监发现了有人进来了,还穿着锦衣卫大汉将军的衣服,直接喝问道,他们还以为是有刺客闯进来了,毕竟这个点不经通报私自进来的人除了刺客,他们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其他人,当然要是真的有刺客,他们也不会活到刺客都到了他们眼前了才知道。
两人定睛一看,居然是锦衣卫的方中愈方大人,他们都有些傻眼了,传闻中这位大人不是受了重伤吗,怎么会?
两人赶忙行了一礼,还没说话,就被陛下打断了。
“好了,没什么事,都退下吧。”他们这一声喝问也提醒了正在批阅奏章题本的建文皇帝朱允炆,他抬头一看,原来是中愈到了,他就阻止了这些人,让他们退下了,虽然他也有些错愕,但随后也就释然了。
那些小太监心里一阵嘀咕,但还是称是之后很快的离开了,没有在这里耽误时间。
他们很识相的离开了,虽然说可以张大嘴巴,将发生在这里的这些情况说出去,但是自己的脑袋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呢,不能这样,锦衣卫的事情可不是开玩笑的,只怕自己有命开得玩笑,却没命活下去啊。
昨天刚刚听说,这位小方大人的人在镇反台杀了不少的人,连前来劫法场的人一个都没有放过,负隅顽抗的全部斩杀,临阵投降的才捡了一条命回来,想必以后的下场也不会太好,怎么说都有些残忍,可是他们又不得不为之叫好,毕竟杀的是敌人,敌人死的越多,对于他们就越有好处,以后自己丢掉性命的可能就又少掉了一丝。
所以呢,这些人还是挺支持锦衣卫的,只不过呢,似乎情况并不太好,这杀人的名声还是挺让人难受的,但也有一点好处,这些人害怕中愈,害怕锦衣卫,中愈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强权部门还是要有强权部门的样子,要是一味的做好人,难免会被人看轻,既然如此,该露出的爪牙还是要露出的,不然,强权部门的设立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看着小太监离开了暖阁,中愈走上前去跪下来说道:“臣,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方中愈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中愈跪在了下面,建文帝坐在了上面,他看着中愈,中愈俯身在那里。
“起来吧,过来说说话。”大概过了一会儿,也说不清是时间长还是时间短,总之是让中愈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