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物志》记载了从古至今所有威力强大的法宝,排名前十的自然是上古十大先天神器:开天斧、太极图、盘古幡、混沌钟、诛仙剑阵、天地玄黄玲珑宝塔、乾坤鼎、先天五行旗、十二品莲台、二十四颗定海珠以及天地人三书!
除却十大神器,落魂钟亦有上榜,榜中记载:落魂钟妆若铜铃,蕴涵神奇力量,施展时用手摇动,可使仙妖失魂落魄,战栗不稳。
刘正风传授与林临的落魂钟正是此物,虽然是威力缩减了万倍。
真正的落魂钟早已消失在传说之中,谁也不知现在何方!
三年后,天道峰,林临所在的洞府。
练功室内,林临端坐在蒲团上,他身前三尺,悬浮着一古朴小钟,妆若铜铃,小若玩物,荡漾着,却没有发出一点点声音。
这就是林临耗费两年多时间,炼制而成的落魂钟。
炼制法宝,而且是本命法宝,必须修士亲自动手!
林临在制符之道极有天赋,可惜,锻造方面,却糟糕到了极点!
事实上,法宝的炼制算是最简单不过的一种锻造工艺,仅仅两个步骤:熔炼还有成型!
熔炼,顾名思义,也就是将所有材料熔成液体状;成型,自然是将所有材料组合成型,完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引地脉之火加上体内的金丹之火,将材料熔炼成液状,这些对于林临来说完全不是问题,所消耗的也只是时间而已,关键是第二部,凝练成型。
丫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想要炼制的是铃铛模样的法宝,接过愣是被他弄成了球形!
当他苦着脸将一团球交给长春真人时,后者忍着笑出手将其凝练成铃铛。
这便是法宝雏形!
而后便是关键的温养。
按照刘正风的指示,林临将那第一道地煞禁制打入其中,很顺利,几乎没有费什么力,直到林临接二连三的打入八道地煞禁制,这才感觉到了阻碍,明白到了极限,因为再入一道,就是九重禁制,那可是一阶法器,非得到了紫府才可,也就停了手。
林临所所炼法力神光正是荡魄神光,极为切合这落魂钟的特性,这才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否则也不会这么顺利。
林临也尝试打入铭文符,试着用铭文符提升法宝之品质,也有效果,只是这效果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尝试了几回,效果甚微,林临也就住了手。
本命法宝已成,五系灵根俱全,余下的,便是稳定的修炼,积蓄冲击紫府的力量。
充满爱恋的再度欣赏了片刻落魂钟,林临张口一吸,那原本就小的落魂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成米粒一样,而后被林临吞入,化成一点光点,沉入丹田之中,金丹之上,而后缓缓的被金丹之气环绕,滋润。
这就是现在除开壮大金丹,根本修行之外,最看重的事了,说起来,这法宝的培养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几乎是要随着修士一同成长,而且要是境界不够,法宝的品阶也不会超出。
本命法宝还有一个优点——旁人很难剥夺。
就是元婴期的真君夺去了,也只有重炼或者摧毁。
这就是自己祭炼法器的最大好处。倒是可以借于亲近之人使用,但是威力绝无可能发挥十成。
微微叹一口气,三年时间,眼看着紫府将开,却始终像是有一道纸狠狠的挡住,怎么也通过不了!
不过林临十分明白,这种事急是急不来的。修行之事,机缘运气十分重要,甚至很多时候,要突破固有境界,还真是缺不得。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修士四处游历,以撞机缘,正是此理。
盘膝入定,林临才刚刚调动真元,体内涌上一股白色真元,直接冲击玄关一窍。
林临心中一喜,无尽天外清灵之气于冥冥中而来,倾注识海,霎时间,紫府顿开,神魂之力大增,眉心之处,更是显现出若隐若现的淡紫色星华。
而那多年来,一直以金丹之气蕴养的落魂钟,仿佛受到感召一样,突然间从丹田气海冲出,沐浴着天外清灵之气的酝润,发出古朴的紫铜润芒。
林临心中一动,就将早在心中揣摩过无数次的第九道地煞禁制打入其中,而这时也正当时。
沐浴在天外清灵之气中的落魂钟发出一声清鸣,仿佛涤荡世间一切杂念,直接穿透林临以最强法力布置下的禁制,甚至慢慢向周围传递荡漾而去。
此时天道峰正在讲道的长春真人忽然感觉一股清新之气,看了眼林临洞府的位置,会心一笑。
这正是落魂钟终于突破到一阶法宝之效果!
落魂钟晋级一阶法宝,总算到了林临能真正动用的时候。
此时的林临却并没有特别的兴奋,只有淡然,甚至怅然。
没有太多的情绪,只是吸纳着头顶之上,仿佛自虚无中来,无有穷尽的天外清灵之气,稳固壮大着初现的紫府,并以神魂之力融合,慢慢诞生出了第一缕氤氲紫气,也这就是真正紫府境界的根本了,眉心处的属性印记也明显起来,只看这淡淡痕迹,就看出是紫曜无疑。
至于落魂钟,自然是先收回丹田中继续温养,既然已经成为一阶法宝,再要成长,也不在这关键的一时半会儿。
就这样,林临在平淡生活三年后,反而因此平常之心,于彻底放下心中牵挂,终于圆融,在深厚根基,雄浑积累之后,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突破到紫府之镜,并且很有些返璞归真,于无声处现惊雷的深远意境。
又用了将近半个月稳定境界,心中越发沉静,而这半个月,心中平顺冲和,进步反而神速,不仅稳定境界,那眉间的紫曜印记,更是全然隐去,收敛无踪。
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而年许来产生的氤氲紫气,也开始充溢紫府,灵识大增,越发精微强大,只是念头一动,手心之上的方寸之地,五行元气流转,却一点不印象毫厘之外的地方。
比之刚成丹之时,以灵识驱动元气造成的精细,几无可比。
灵识再动,只是一拂,就将五行元气流转全部平息。
除却十大神器,落魂钟亦有上榜,榜中记载:落魂钟妆若铜铃,蕴涵神奇力量,施展时用手摇动,可使仙妖失魂落魄,战栗不稳。
刘正风传授与林临的落魂钟正是此物,虽然是威力缩减了万倍。
真正的落魂钟早已消失在传说之中,谁也不知现在何方!
三年后,天道峰,林临所在的洞府。
练功室内,林临端坐在蒲团上,他身前三尺,悬浮着一古朴小钟,妆若铜铃,小若玩物,荡漾着,却没有发出一点点声音。
这就是林临耗费两年多时间,炼制而成的落魂钟。
炼制法宝,而且是本命法宝,必须修士亲自动手!
林临在制符之道极有天赋,可惜,锻造方面,却糟糕到了极点!
事实上,法宝的炼制算是最简单不过的一种锻造工艺,仅仅两个步骤:熔炼还有成型!
熔炼,顾名思义,也就是将所有材料熔成液体状;成型,自然是将所有材料组合成型,完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引地脉之火加上体内的金丹之火,将材料熔炼成液状,这些对于林临来说完全不是问题,所消耗的也只是时间而已,关键是第二部,凝练成型。
丫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想要炼制的是铃铛模样的法宝,接过愣是被他弄成了球形!
当他苦着脸将一团球交给长春真人时,后者忍着笑出手将其凝练成铃铛。
这便是法宝雏形!
而后便是关键的温养。
按照刘正风的指示,林临将那第一道地煞禁制打入其中,很顺利,几乎没有费什么力,直到林临接二连三的打入八道地煞禁制,这才感觉到了阻碍,明白到了极限,因为再入一道,就是九重禁制,那可是一阶法器,非得到了紫府才可,也就停了手。
林临所所炼法力神光正是荡魄神光,极为切合这落魂钟的特性,这才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否则也不会这么顺利。
林临也尝试打入铭文符,试着用铭文符提升法宝之品质,也有效果,只是这效果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尝试了几回,效果甚微,林临也就住了手。
本命法宝已成,五系灵根俱全,余下的,便是稳定的修炼,积蓄冲击紫府的力量。
充满爱恋的再度欣赏了片刻落魂钟,林临张口一吸,那原本就小的落魂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成米粒一样,而后被林临吞入,化成一点光点,沉入丹田之中,金丹之上,而后缓缓的被金丹之气环绕,滋润。
这就是现在除开壮大金丹,根本修行之外,最看重的事了,说起来,这法宝的培养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几乎是要随着修士一同成长,而且要是境界不够,法宝的品阶也不会超出。
本命法宝还有一个优点——旁人很难剥夺。
就是元婴期的真君夺去了,也只有重炼或者摧毁。
这就是自己祭炼法器的最大好处。倒是可以借于亲近之人使用,但是威力绝无可能发挥十成。
微微叹一口气,三年时间,眼看着紫府将开,却始终像是有一道纸狠狠的挡住,怎么也通过不了!
不过林临十分明白,这种事急是急不来的。修行之事,机缘运气十分重要,甚至很多时候,要突破固有境界,还真是缺不得。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修士四处游历,以撞机缘,正是此理。
盘膝入定,林临才刚刚调动真元,体内涌上一股白色真元,直接冲击玄关一窍。
林临心中一喜,无尽天外清灵之气于冥冥中而来,倾注识海,霎时间,紫府顿开,神魂之力大增,眉心之处,更是显现出若隐若现的淡紫色星华。
而那多年来,一直以金丹之气蕴养的落魂钟,仿佛受到感召一样,突然间从丹田气海冲出,沐浴着天外清灵之气的酝润,发出古朴的紫铜润芒。
林临心中一动,就将早在心中揣摩过无数次的第九道地煞禁制打入其中,而这时也正当时。
沐浴在天外清灵之气中的落魂钟发出一声清鸣,仿佛涤荡世间一切杂念,直接穿透林临以最强法力布置下的禁制,甚至慢慢向周围传递荡漾而去。
此时天道峰正在讲道的长春真人忽然感觉一股清新之气,看了眼林临洞府的位置,会心一笑。
这正是落魂钟终于突破到一阶法宝之效果!
落魂钟晋级一阶法宝,总算到了林临能真正动用的时候。
此时的林临却并没有特别的兴奋,只有淡然,甚至怅然。
没有太多的情绪,只是吸纳着头顶之上,仿佛自虚无中来,无有穷尽的天外清灵之气,稳固壮大着初现的紫府,并以神魂之力融合,慢慢诞生出了第一缕氤氲紫气,也这就是真正紫府境界的根本了,眉心处的属性印记也明显起来,只看这淡淡痕迹,就看出是紫曜无疑。
至于落魂钟,自然是先收回丹田中继续温养,既然已经成为一阶法宝,再要成长,也不在这关键的一时半会儿。
就这样,林临在平淡生活三年后,反而因此平常之心,于彻底放下心中牵挂,终于圆融,在深厚根基,雄浑积累之后,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突破到紫府之镜,并且很有些返璞归真,于无声处现惊雷的深远意境。
又用了将近半个月稳定境界,心中越发沉静,而这半个月,心中平顺冲和,进步反而神速,不仅稳定境界,那眉间的紫曜印记,更是全然隐去,收敛无踪。
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而年许来产生的氤氲紫气,也开始充溢紫府,灵识大增,越发精微强大,只是念头一动,手心之上的方寸之地,五行元气流转,却一点不印象毫厘之外的地方。
比之刚成丹之时,以灵识驱动元气造成的精细,几无可比。
灵识再动,只是一拂,就将五行元气流转全部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