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散去,郭允厚一个人独坐马车返回,心下却想着户部官吏私下里的不满、混乱,掌管着天下财赋的户部,却是能生生饿哭了老鼠。
    大明朝所有财赋,执掌大明财赋的自己,却将国朝财赋亲手送入大明钱庄,心下五味杂陈自己都不知是何种滋味。
    他知道,但凡自己稍微反抗,大明钱庄就不可能轻易捏住朝廷三寸。
    十五年赌约,北方有强军镇守,朝廷已无需继续豢养如此之多军卒,或许有人会说朝廷这是自废武功,心下却知道,三个条件究竟又意味着什么。
    一,熹宗绝嗣,宗室自主选出大明皇帝,驸马府远走海外。
    二,朱慈爝为帝,驸马府远走海外。
    三,朱由检为帝十五年,十五年内证明有能力治理天下,驸马府远走海外。
    无论是哪一个条件,无论最后皇帝是谁,最后大明朝都会获得刘家寨里的一切,之前或许不信,三个条件出来后,看了三代帝王遗诏后,身居尔虞我诈官场数十年的郭允厚信了。
    既然最后可以获得刘家寨的一切,有关外十万大明最强军卒,又何必继续花费无数去重练已经烂到骨子里的京营十二营?
    郭允厚心下不愿将这些银钱生生浪费在无用人的身上,更愿意花费在百姓身上,哪怕因此做一个掏空了朝廷国赋的蠹鼠。
    郭允厚心下叹息,暗自想着自己究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户部主官,究竟是不是个忠臣?
    马车缓缓行走在黑暗夜色,耳边“簌簌”让人心下宁静,双手拢在袖中,不知何时马车已经静静停在街心,微闭的双眼缓缓张开。
    “老爷,是温侍郎大人。”
    “嗯。”
    郭允厚自顾自掀开车帘跳下,街道正中同样有一辆黑色马车,一双手拢在衣袖之人站在马车前,不是温体仁又是何人。
    “长卿若要寻郭某,去了家中也就是了。”
    温体仁上前两步,郭允厚才发现他手里拿着两个酒盏,一个递到眼前。
    “北国酷烈,温某一直以为,只有如此之时方才适合饮此烈酒。”
    似火热线入腹,整个身体都酥酥麻麻。
    “好酒。”
    郭允厚笑道:“北国颇费银钱,郭某虽执掌大明府库,却也甚少饮用此等佳酿,长卿在此处,不会只是请郭某饮酒吧?”
    温体仁不由一笑,说道:“尚书大人管着我大明朝赋税,府库中却空空无一文银钱,百姓常言,家中有粮心里不慌,温某只是觉得有些不妥当,有些心慌。”
    面对温体仁的诘问,郭允厚不知经历过多少相似问话,低头微微一笑。
    “户部只是陛下的府库,陛下拆东墙补西墙,丁吃卯粮,身为臣子又能如何,当然,郭某并非责怪埋怨陛下,天下遭灾频频,赈济灾民,与民休养生息也是应该的。”
    温体仁一阵沉默,叹息道:“尚书大人说这话语,温某是心寒的。”
    郭允厚眉头不经意皱起,温体仁却举杯与他相敬。
    “今岁天下遭灾究竟几何,尚书大人心下自知,若非诸位一再鼓闹,粮价绝不会如此飞涨至此。”
    “尚书大人管着户部,自是知晓南北之别,南方以物为主,北方以银为先,这些年……刘驸马善待北地之民,百姓手里尚还有些余钱,一朝啊……数年积攒一朝全被商贾们吞噬一空。”
    郭允厚一阵沉默,微微叹息,说道:“近些年来,不是此处遭灾就是那处,粮食日益减少,人丁却不降反增,刘驸马早些年就已经有过论述,长卿当知,粮价年年上涨是事实。数年来,粮价虽时涨时跌,却也还算平稳,皆因刘家寨以海外之粮平抑北方粮食不足,今年这般飞涨,因何缘故?长卿不可能不知晓吧?”
    温体仁一阵沉默,轻声叹息道:“既然文臣……你我都选择了陛下,为何不同进退,一起治理好这个天下,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呵呵……”
    郭允厚呵呵一笑。
    “说来也较为奇怪,长卿是南人,郭某是北人,且是衮州之人,刘驸马欲以北人治理天下,郭某本应支持方是,盖因南方富庶而北方穷苦,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可惜……”
    郭允厚说“北政南经”话语,温体仁极为郑重肃然,也知他“可惜”着什么。
    郭允厚微微摇头,叹气道:“老夫并非似长卿之言,他人如何作想,郭某不知,郭某心下实则是赞同刘驸马于乾清宫第二个条件的,只是……天下需要更为稳妥处置之法,皇太子太过年幼,与今日陛下一般,都需要稳妥一些,需要持重大臣相佐。”
    温体仁一阵沉默,叹气道:“稳妥……尚书的稳妥就是控制天下财赋,让陛下成一尊泥塑木雕吗?”
    ……
    “长卿,虚君治国,持重之臣治国难道不好吗?”
    ……
    温体仁静立许久,最后也没有开口,与温体仁默默抱拳拱手告辞。
    一夜间发生了许多事情,文人们在谈论着赵南星致仕后影响,讨论皇帝对钱庄的不满,武将们同样聚集在了一起,但这些事情都与醉了酒的刘卫民无关。
    辽阳远不如刘家寨设施齐全,更没有慈爝喜爱的各种小动物,儿子裹了个严实,小火车头帽子戴在头上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小喜儿也像是放飞了自我,一大早跑来寻找小郎君,正蹲在地上刷牙的刘大驸马,看着一大群娃娃们在亲卫们伴随下大呼小叫跑了没影,心下有些担忧,担忧自己是不是养出一个“小正德”来,太喜欢小动物了。
    “呼噜呼噜”一阵吐掉嘴里的水珠,有了橡胶做成的牙刷,他也绝不碰一嘴木屑的柳枝,看着朱徽妍怀里烺儿小手胡乱摆动,嘴里咿呀着自己也不明白的不满,但看着小家伙脑袋始终盯着大门外,就知道浑小子也想着跟着哥哥跑出去瞎疯。
    站起身为儿子将歪到一边小虎头帽整正了,不由逗弄笑道:“想出去瞎疯?呵呵……还是跟着老子玩吧!”
    朱徽妍笑道:“烺儿都被爝儿带坏了,整日就想着玩闹。”
    “呵呵……孩子么,爱玩闹才是个孩子,等几年,想玩闹,想疯都不成,一起疯,说明小哥俩感情好,打架也能一起上!”刘卫民接过儿子一阵头抵头,气的儿子乱抓他的大脑袋。
    看着父子俩胡闹,朱徽妍眉眼弯弯,很喜欢他与儿子亲昵。
    “魏公公正在前院等着你呢,还有一些锦衣卫、东厂之人,估计是希望咱家可以收留了他们。”
    刘卫民抱着儿子一边走向厨房,一边笑道:“不是相公瞧不起你王兄,当年打砸千步廊,惹了这么大的祸事,皇爷爷因何不一刀砍了相公的头颅?那是因为相公是皇爷爷手里的刀,自废武功,估摸着也只有你王兄这么做了。”
    朱徽妍心下一阵叹气,锦衣卫、东厂一直都是皇家的刀,尽管这把刀如今不够纯粹,有了自己思想而摇摆,但还是皇帝手里的刀子。
    媳妇摇头苦笑跟在身后,刘卫民却知道事情的大概。
    九边募卒裁撤,净军裁撤,御马监裁撤,东厂裁撤,锦衣卫裁撤,京营十二营裁撤……全都裁撤一半。
    朝廷裁撤节省银钱,不管是将节省的银钱用于何处,从内心上来将,对百姓和他自己都是有诸多好处的,只是这需要面对裁撤的一时阵痛,这种阵痛会持续多久,没人可以说得清。
    相比裁撤阵痛,刘卫民更为看重裁撤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会持续很久,或许一两代人也还依然存在。
    九边各镇裁撤的老弱全都给了刘卫民,净军、御马监大半被带入刘家寨子城,事实上已经算是裁撤缩减。
    若不考虑其他,仅只是裁撤的人员赡养、安置一事,刘卫民承担了九边各镇、净军、御马监因裁撤而造成的所有负担,将这种影响降到了最低。
    根据魏忠贤所奏,东厂是皇帝宠臣王承恩直接管着,京营十二营砍掉的一半,直接进入待遇更好的殿前新军,如此,东厂与京营也没有遭受太大的影响,但锦衣卫就不同了,其他人都有人管着,或直接,或间接,都将造成的影响尽可能降到了最低,唯独裁撤的锦衣卫没地儿去,成了没人要的孤儿。
    锦衣卫有“伴驾随驾”职司,有“巡查缉捕”之权,还有“按着大臣打屁股”、“抓捕大臣严刑逼供”、“跑到皇帝跟前打小报告”等等职司、权利,甭管是武将还是文臣,就没人说喜欢锦衣卫的,别说裁撤一半了,全部砍掉都有无数人点燃炮竹庆贺。
    田尔耕,刘卫民对他没多少好印象,这个人心思太多,太过摇摆,除非你一直势强,可以一直压着他,一旦落了势,很可能会被他狠狠咬上一口。
    不喜欢,顶多见面点头打个哈哈,净军、幼军势强,锦衣卫也显得不是这么招人眼,除了办办案子外,其余的也没太多印象。
    但不可否认,锦衣卫绝不是大明朝可有可无卫所,十四个千户所,满编还一万四千人呢,更何况锦衣卫远不是一般卫所,人员一直都是超编的,几万人的编制一刀砍去一半,与九边卫所差不多,缩编也只能缩编年老体衰、无财无势之人,数量少些无碍,这么多人,朝廷不给田地、不给去处、安置费用,他们如何养活自己、一家老小?

章节目录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蛤蟆吞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蛤蟆吞地并收藏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