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白发男子在江南聚集起了一批多年前的军伍老卒。与此同时陵安兵部衙门则是被一封封加急战报敲开了门,兵部尚书王同现在抱着这些不计其数的战报离开兵部衙门之前,不少兵部官员都把尚书大人的脸色看得清清楚楚,这位尚书大人在陵安怎么说也待了小十年,养气功夫早就炉火纯青,恐怕现如今的庙堂上,除去宰辅大人和三省那边的大佬,其余人等在养气功夫一项上,一点都比不上他。
可今日尚书大人还是黑了脸,其实仔细想来,尚书大人黑脸也很正常,毕竟大楚太平了这么些年,北匈蛮子不得南下,南唐人北上也被挡在了靖南关外,大楚国境之内更是不受外人一蹄之祸,可这一次的战火却是自己人点燃的。
江南世家揭竿而起,名曰是要来陵安城诛杀宰辅大人,废除新政,保护大楚根基,可谁又知道,这些人真正的想法,貌似很久之前的大汉王朝末期,揭竿而起的大楚义军理由也很正当。
史书上所记载的故事很美好,操刀的史官更是竭力将那位大汉亡国之君刻画得昏庸无道,将当时的大汉百姓写成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后那几支义军更是以仁义之师来定义。这些史书上的白纸黑字让后来的不少读书人在读及这段历史的时候,不知道有多痛心疾首,至于这段历史到底真相几何,知道的人不去谈,不知道的便一直不知道,所以到了现在,除去那些真活过这么多年的老家伙们,其余的人还真是难得琢磨了。
王同现自然不认为这些蠢得可怕的世家大族有机会让这座王朝倾覆,甚至根本不认为这些家伙会有机会走到陵安来,他的这些想法,完全是因为大楚现如今的国势而已。
大楚立国百年,但恐怕到了现如今,国力都尚未半点衰弱之感,现如今的大楚拥有世间一等一的三大边军,镇北边军更是站在世间军伍鳌头,可以说,无论是北匈还是南唐启衅,大楚都怡然不惧,更妄论不过只有些私军的江南世家了。
王同现黑脸的原因不是惧怕这场将要开打的大仗,只是有些觉得耻辱。
大楚内乱,这百年来,这是第一次。
内乱不同于外敌入侵,这就算是在史书上如何修饰,总会在外人看来是一座王朝的耻辱。
王同现不知道是不是最后一次,但是依着这位兵部尚书的想法,最好是当即立断,派出一位王侯也好,还是当朝的功勋武人也好,反正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平息这场叛乱,若有需要,让靖南或者是征东边军其中之一出兵镇压也不无不可,至于镇北边军,王同现不敢也不能动。
牵扯太多。
一不注意有可能就是神州陆沉的局面。
到时候别说是他这样一个小小的兵部尚书,就连那位皇帝陛下也不能承担起这后果啊。
走出兵部衙门,钻进马车车厢之后,王同现将那些战报随意的扔在车厢中,听着马蹄声踏在青石板上的声音,他一时之间有些恍惚,片刻之后是恼怒,他低声念叨了两句,内容竟然是让他自己都没有听清楚。
赶车的马夫是兵部侍郎郑成,是王同现最为器重的官场后辈,一直照拂有加,这一次进宫,王同现谁都没带,偏偏带着这个后生。
自然是不简单。
马车驶过一条街道街角,王同现总算是按耐不住,他恼怒开口道:“真他娘的不知道高深在做什么,难不成他真的一点都没有预料到这些狗娘养的会反?”
其实王同现在十年前第一次入陵安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就喜欢称呼这些同处庙堂的同僚们为他娘的,然后那一年,这位其实也算是功勋不少的兵部尚书便被整座朝堂称为土包子,王同现虽说没有多说什么,可这之后便开始刻意管住自己这张嘴,不再随意称呼这些家伙,十年之中,那些庙堂文人或许没有发现,这个曾经一句话半句都是脏话的大老粗居然已经很久没有说过他娘的。
郑成知道这个故事,因此等再一次听到尚书大人说出他娘的三个字的时候,他便有些明白现在尚书大人的心情了。
是啊,就连郑成都在想,为什么现如今的大楚会是这个样子,哪怕这些天等他仔细想过新政施行到这里会带来什么,结果是发生这场叛乱很正常。
正常的不能再正常了。
可为什么旁人在之前不能想到,或许说是刻意忽略了?
思来想去,就只有一个结果。
因为有宰辅大人,因为有宰辅大人这个被称为不输于神龙年间那些名臣的庙堂支柱,整座庙堂便好似都觉得这位宰辅大人有能力将这些事情统统摆平,等他将苑老大人熬死之后便越是如此,可越是如此便越是会让这场叛乱显得那么突兀,哪怕这场叛乱真的很正常。
郑成无奈叹了口气,打仗从来不会是他该担心的事情,大楚有精锐边军,有无数州军,他不会认为这场叛乱会压不下来,就算是站在他们对面领兵的那个男人叫做白难,曾经是整个镇北边军的主将,可他要面对的并非是一支军队。
而是一国。
一座大楚,何人能胜?
只是无数楚人共同的想法。
郑成的思绪随着马蹄声渐渐远去,直到王同现再度开口,“郑成,我要是向陛下提出要边军出兵镇压叛乱,陛下能不能许?”
郑成回了回神,竭力压制住自己的情绪,“靖南边军多是步卒,在江南丘陵地形上胜算很大。”
郑成这句话里透露出两个意思,第一个就是明面上的在江南,靖南边军有较大优势,第二个则是若是要降旨让边军出兵,三大边军之中,镇北边军要看着北匈蛮子,势必不可能出兵,哪怕这支战力最盛的军伍一旦出兵能够把战事时间压到最短,而除此之外的征东边军,则是因为主将华章侯是白难旧部,在这种情况下,想来陛下也不会派出他们来,至于这剩下的,就只有靖南边军了,这支边军,无论是从地形距离来看,还是说应对这江南丘陵地形,都该是最适合的。而且,南唐叩边并未过多久,南唐人应该还在独自舔着上次的伤口,不会有精力北上。
王同现没有精力去想郑成说的这句话代表着的意思,只是下意识点头之后,说道:“的确如此,只不过现如今还得看陛下的心思,还等看陛下是相信那些久不经战事的州军还是王朝精锐的边军了。”
郑成犹豫了片刻,低声道:“还有宰辅大人。”
他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王同现皱眉怒道:“他娘的,还有高深。”
事到如今,他自然很清楚,在皇帝陛下决定帮助高深推行废除蒙荫制这条新政之后,现如今的大楚他肯定会毫无保留的相信宰辅大人,当然,也只能相信他,只能让他将新政推行下去。
既然如此,现如今的情况,皇帝陛下自然会与那位宰辅大人商议才是,或许现如今,这位宰辅大人就在皇宫里也不一定。
王同现不耐烦的摆摆手,“现如今的局势,高深怎么会看不清,按理说这老家伙怎么说都该不会说什么废话的。”
郑成默然无语。
只是遥遥看了一眼远处的皇城。
王同现在车厢里捡起那一封封战报,等马车缓缓停下之后,便缓缓走出车厢。
郑成欲言又止。
王同现不耐烦骂道:“滚回去等消息。”
郑成嘿嘿一笑,拨转马头驾着马车离去。
这才是他熟悉的尚书大人。
王同现看着这年轻人离去之后,才整理了整理衣襟,踏入皇城,喃喃道:“要是真要打,怎么也得把你这家伙丢在江南去才行。”
——
宫墙之外的想法总归不是宫墙之内的想法,王同现入宫之前,其实有两位年轻官员已经在那处并未有多少人的御书台聊了许久。
内容,自然是这一场叛乱。
两人之中,苏妄言对于那场叛乱是力主要边军出兵的,而苑文庭,这位苑家已经揭竿而起的苑姓年轻人则是持反对意见。
两人之间谁也说动不了谁。
但到底是没有争的脸红脖子粗,说到底真正的文人要争,亦不会像是沙场武人那般光着膀子高声而论。
两人现如今真是对坐,都不说话而已。
苏妄言拿起茶壶,喝了一口之后竭力压制住情绪问道:“若是边军不出兵,这江南叛乱,何时才能压下,难不成要等这百姓都流离失所之后,才让边军出兵,那这场仗要打多久,苑兄真的一点都不在乎?”
苑文庭平静道:“三大边军,镇北与靖南边军都不能动,征东边军因为主将的原因更是也动不了,那这场叛乱便只能靠大楚州军,况且苏兄,你该知道,这一场叛乱,是为了要让宰辅大人废除新政,因此叛军是不会让百姓过的太差的,不然他们走不到陵安来。”
苏妄言有些冷笑道:“征东和镇北边军既然出不了兵,靖南边军为何不行?南唐人上一次才叩边才被靖南边军压下去,现如今肯定无力发动第二次,南境很安稳。”
苑文庭摇摇头,对此不置一言。
苏妄言有些恼火的说道:“就算是靖南边军抽离之后,南唐叩边,江南离南境不远,靖南边军自然也能很快驰援。”
苑文庭平静道:“南唐叩边,外加叛军穷追又当如何?”
苏妄言摇摇头,“断不可能如此。”
兴许是这些话有些站不住脚,他很快便又说道:“南唐不可能叩边。”
苑文庭摆摆手,示意不与他在此事上继续谈论下去,只是喝了口茶之后,这转化话题问道:“那苏兄以为,这场叛乱多久才能被压下去?”
苏妄言皱眉道:“若是边军出兵,三月之内便能压下,若是不出,大致在半年在一年之内。”
苑文庭便摇摇头,“那苏兄跟文庭打个赌如何?”
苏妄言挑眉,“赌什么?”
“文庭觉得,就算是边军出兵,这场仗也要打至少半年,而要是不出兵,一年开外。”
苏妄言仔细盯着苑文庭,疑惑道:“苑兄难不成只是以为叛军有白难便能力挽狂澜?”
苑文庭呵呵一笑,“苏兄可知白难是谁?”
提起这个名字,苏妄言想起了自己在御书台里看到的那些奏折,沉声道:“这位曾经的镇北边军的主将,一直被称为当世第二,沙场名将之中,几乎无人敢说稳胜他。”
苑文庭感叹道:“其实抛开皇帝陛下和这位军侯的情谊之外,恐怕也没什么人真想让他死,毕竟这样一位名将,就算是放在眼里看着也会很舒心的,毕竟咱们大楚,一直便是以武立国的,这现如今庙堂的满目黄紫贵,尽是读书人,也只不过是放在太平年间而已啊。”
苏妄言开始想通了些什么东西。
他没有急着开口,只是思索很久之后才点点头。
“原来如此。”
他看着苑文庭,真心实意的笑道:“苑兄大才,是妄言看得短浅了。”
文人多傲骨,能够承认自己不如旁人的,其实不多,更别说那位“旁人”便是他视为最大对手的苑文庭。
只不过苏妄言不是一般文人,因此他承认的很快。
苑文庭哈哈笑道:“苏兄不过是年龄尚浅,文庭这才能多看出几分,要是再过几年,或许苏兄便轮不到文庭来多说什么了。”
两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这两人或许不知道,等以后的庙堂,没有了宰辅大人那颗参天大树之后,这两位整整到死都被人称为大楚灵运年最为出色的两位名臣。
难分高下。
倒是苏妄言,在实在年迈退出官场许多年后,私下曾对友人笑言,就算是一辈子好似都处处压着苑文庭,其实在灵运元年的那场关于叛军到底该不该边军出兵的争论中,苏妄言一败涂地。
他说这是他败的最不痛不痒的一次。
可记得最深。
可不管怎么说,那场灵运年的战争真的开始了。
ps:今天一章,四千字。
可今日尚书大人还是黑了脸,其实仔细想来,尚书大人黑脸也很正常,毕竟大楚太平了这么些年,北匈蛮子不得南下,南唐人北上也被挡在了靖南关外,大楚国境之内更是不受外人一蹄之祸,可这一次的战火却是自己人点燃的。
江南世家揭竿而起,名曰是要来陵安城诛杀宰辅大人,废除新政,保护大楚根基,可谁又知道,这些人真正的想法,貌似很久之前的大汉王朝末期,揭竿而起的大楚义军理由也很正当。
史书上所记载的故事很美好,操刀的史官更是竭力将那位大汉亡国之君刻画得昏庸无道,将当时的大汉百姓写成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后那几支义军更是以仁义之师来定义。这些史书上的白纸黑字让后来的不少读书人在读及这段历史的时候,不知道有多痛心疾首,至于这段历史到底真相几何,知道的人不去谈,不知道的便一直不知道,所以到了现在,除去那些真活过这么多年的老家伙们,其余的人还真是难得琢磨了。
王同现自然不认为这些蠢得可怕的世家大族有机会让这座王朝倾覆,甚至根本不认为这些家伙会有机会走到陵安来,他的这些想法,完全是因为大楚现如今的国势而已。
大楚立国百年,但恐怕到了现如今,国力都尚未半点衰弱之感,现如今的大楚拥有世间一等一的三大边军,镇北边军更是站在世间军伍鳌头,可以说,无论是北匈还是南唐启衅,大楚都怡然不惧,更妄论不过只有些私军的江南世家了。
王同现黑脸的原因不是惧怕这场将要开打的大仗,只是有些觉得耻辱。
大楚内乱,这百年来,这是第一次。
内乱不同于外敌入侵,这就算是在史书上如何修饰,总会在外人看来是一座王朝的耻辱。
王同现不知道是不是最后一次,但是依着这位兵部尚书的想法,最好是当即立断,派出一位王侯也好,还是当朝的功勋武人也好,反正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平息这场叛乱,若有需要,让靖南或者是征东边军其中之一出兵镇压也不无不可,至于镇北边军,王同现不敢也不能动。
牵扯太多。
一不注意有可能就是神州陆沉的局面。
到时候别说是他这样一个小小的兵部尚书,就连那位皇帝陛下也不能承担起这后果啊。
走出兵部衙门,钻进马车车厢之后,王同现将那些战报随意的扔在车厢中,听着马蹄声踏在青石板上的声音,他一时之间有些恍惚,片刻之后是恼怒,他低声念叨了两句,内容竟然是让他自己都没有听清楚。
赶车的马夫是兵部侍郎郑成,是王同现最为器重的官场后辈,一直照拂有加,这一次进宫,王同现谁都没带,偏偏带着这个后生。
自然是不简单。
马车驶过一条街道街角,王同现总算是按耐不住,他恼怒开口道:“真他娘的不知道高深在做什么,难不成他真的一点都没有预料到这些狗娘养的会反?”
其实王同现在十年前第一次入陵安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就喜欢称呼这些同处庙堂的同僚们为他娘的,然后那一年,这位其实也算是功勋不少的兵部尚书便被整座朝堂称为土包子,王同现虽说没有多说什么,可这之后便开始刻意管住自己这张嘴,不再随意称呼这些家伙,十年之中,那些庙堂文人或许没有发现,这个曾经一句话半句都是脏话的大老粗居然已经很久没有说过他娘的。
郑成知道这个故事,因此等再一次听到尚书大人说出他娘的三个字的时候,他便有些明白现在尚书大人的心情了。
是啊,就连郑成都在想,为什么现如今的大楚会是这个样子,哪怕这些天等他仔细想过新政施行到这里会带来什么,结果是发生这场叛乱很正常。
正常的不能再正常了。
可为什么旁人在之前不能想到,或许说是刻意忽略了?
思来想去,就只有一个结果。
因为有宰辅大人,因为有宰辅大人这个被称为不输于神龙年间那些名臣的庙堂支柱,整座庙堂便好似都觉得这位宰辅大人有能力将这些事情统统摆平,等他将苑老大人熬死之后便越是如此,可越是如此便越是会让这场叛乱显得那么突兀,哪怕这场叛乱真的很正常。
郑成无奈叹了口气,打仗从来不会是他该担心的事情,大楚有精锐边军,有无数州军,他不会认为这场叛乱会压不下来,就算是站在他们对面领兵的那个男人叫做白难,曾经是整个镇北边军的主将,可他要面对的并非是一支军队。
而是一国。
一座大楚,何人能胜?
只是无数楚人共同的想法。
郑成的思绪随着马蹄声渐渐远去,直到王同现再度开口,“郑成,我要是向陛下提出要边军出兵镇压叛乱,陛下能不能许?”
郑成回了回神,竭力压制住自己的情绪,“靖南边军多是步卒,在江南丘陵地形上胜算很大。”
郑成这句话里透露出两个意思,第一个就是明面上的在江南,靖南边军有较大优势,第二个则是若是要降旨让边军出兵,三大边军之中,镇北边军要看着北匈蛮子,势必不可能出兵,哪怕这支战力最盛的军伍一旦出兵能够把战事时间压到最短,而除此之外的征东边军,则是因为主将华章侯是白难旧部,在这种情况下,想来陛下也不会派出他们来,至于这剩下的,就只有靖南边军了,这支边军,无论是从地形距离来看,还是说应对这江南丘陵地形,都该是最适合的。而且,南唐叩边并未过多久,南唐人应该还在独自舔着上次的伤口,不会有精力北上。
王同现没有精力去想郑成说的这句话代表着的意思,只是下意识点头之后,说道:“的确如此,只不过现如今还得看陛下的心思,还等看陛下是相信那些久不经战事的州军还是王朝精锐的边军了。”
郑成犹豫了片刻,低声道:“还有宰辅大人。”
他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王同现皱眉怒道:“他娘的,还有高深。”
事到如今,他自然很清楚,在皇帝陛下决定帮助高深推行废除蒙荫制这条新政之后,现如今的大楚他肯定会毫无保留的相信宰辅大人,当然,也只能相信他,只能让他将新政推行下去。
既然如此,现如今的情况,皇帝陛下自然会与那位宰辅大人商议才是,或许现如今,这位宰辅大人就在皇宫里也不一定。
王同现不耐烦的摆摆手,“现如今的局势,高深怎么会看不清,按理说这老家伙怎么说都该不会说什么废话的。”
郑成默然无语。
只是遥遥看了一眼远处的皇城。
王同现在车厢里捡起那一封封战报,等马车缓缓停下之后,便缓缓走出车厢。
郑成欲言又止。
王同现不耐烦骂道:“滚回去等消息。”
郑成嘿嘿一笑,拨转马头驾着马车离去。
这才是他熟悉的尚书大人。
王同现看着这年轻人离去之后,才整理了整理衣襟,踏入皇城,喃喃道:“要是真要打,怎么也得把你这家伙丢在江南去才行。”
——
宫墙之外的想法总归不是宫墙之内的想法,王同现入宫之前,其实有两位年轻官员已经在那处并未有多少人的御书台聊了许久。
内容,自然是这一场叛乱。
两人之中,苏妄言对于那场叛乱是力主要边军出兵的,而苑文庭,这位苑家已经揭竿而起的苑姓年轻人则是持反对意见。
两人之间谁也说动不了谁。
但到底是没有争的脸红脖子粗,说到底真正的文人要争,亦不会像是沙场武人那般光着膀子高声而论。
两人现如今真是对坐,都不说话而已。
苏妄言拿起茶壶,喝了一口之后竭力压制住情绪问道:“若是边军不出兵,这江南叛乱,何时才能压下,难不成要等这百姓都流离失所之后,才让边军出兵,那这场仗要打多久,苑兄真的一点都不在乎?”
苑文庭平静道:“三大边军,镇北与靖南边军都不能动,征东边军因为主将的原因更是也动不了,那这场叛乱便只能靠大楚州军,况且苏兄,你该知道,这一场叛乱,是为了要让宰辅大人废除新政,因此叛军是不会让百姓过的太差的,不然他们走不到陵安来。”
苏妄言有些冷笑道:“征东和镇北边军既然出不了兵,靖南边军为何不行?南唐人上一次才叩边才被靖南边军压下去,现如今肯定无力发动第二次,南境很安稳。”
苑文庭摇摇头,对此不置一言。
苏妄言有些恼火的说道:“就算是靖南边军抽离之后,南唐叩边,江南离南境不远,靖南边军自然也能很快驰援。”
苑文庭平静道:“南唐叩边,外加叛军穷追又当如何?”
苏妄言摇摇头,“断不可能如此。”
兴许是这些话有些站不住脚,他很快便又说道:“南唐不可能叩边。”
苑文庭摆摆手,示意不与他在此事上继续谈论下去,只是喝了口茶之后,这转化话题问道:“那苏兄以为,这场叛乱多久才能被压下去?”
苏妄言皱眉道:“若是边军出兵,三月之内便能压下,若是不出,大致在半年在一年之内。”
苑文庭便摇摇头,“那苏兄跟文庭打个赌如何?”
苏妄言挑眉,“赌什么?”
“文庭觉得,就算是边军出兵,这场仗也要打至少半年,而要是不出兵,一年开外。”
苏妄言仔细盯着苑文庭,疑惑道:“苑兄难不成只是以为叛军有白难便能力挽狂澜?”
苑文庭呵呵一笑,“苏兄可知白难是谁?”
提起这个名字,苏妄言想起了自己在御书台里看到的那些奏折,沉声道:“这位曾经的镇北边军的主将,一直被称为当世第二,沙场名将之中,几乎无人敢说稳胜他。”
苑文庭感叹道:“其实抛开皇帝陛下和这位军侯的情谊之外,恐怕也没什么人真想让他死,毕竟这样一位名将,就算是放在眼里看着也会很舒心的,毕竟咱们大楚,一直便是以武立国的,这现如今庙堂的满目黄紫贵,尽是读书人,也只不过是放在太平年间而已啊。”
苏妄言开始想通了些什么东西。
他没有急着开口,只是思索很久之后才点点头。
“原来如此。”
他看着苑文庭,真心实意的笑道:“苑兄大才,是妄言看得短浅了。”
文人多傲骨,能够承认自己不如旁人的,其实不多,更别说那位“旁人”便是他视为最大对手的苑文庭。
只不过苏妄言不是一般文人,因此他承认的很快。
苑文庭哈哈笑道:“苏兄不过是年龄尚浅,文庭这才能多看出几分,要是再过几年,或许苏兄便轮不到文庭来多说什么了。”
两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这两人或许不知道,等以后的庙堂,没有了宰辅大人那颗参天大树之后,这两位整整到死都被人称为大楚灵运年最为出色的两位名臣。
难分高下。
倒是苏妄言,在实在年迈退出官场许多年后,私下曾对友人笑言,就算是一辈子好似都处处压着苑文庭,其实在灵运元年的那场关于叛军到底该不该边军出兵的争论中,苏妄言一败涂地。
他说这是他败的最不痛不痒的一次。
可记得最深。
可不管怎么说,那场灵运年的战争真的开始了。
ps:今天一章,四千字。